搞清楚“价格闯关”是谁之错。 2011年12月15日,杨帆、杨继绳、杨沐、张木生、李伟东、白南风、崔鹤鸣、陈子明等人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会,重点谈“价格闯关”问题。 白南风在会上说:价格闯关据说是有人直接说动了邓,说长痛不如短痛,可能邓那时候也觉得寿数有限了。说的这个人也不是领导干部,我听说好像是几个高干子弟,应该不是在位的。结果说动了邓,说动了邓以后就成了政治任务了。 笔者在会上说:这个事的责任,体改所首先不能承担,当时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圈子在价格闯关的问题上都不能负责任。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归咎于邓小平本人,以及给他出主意的人。到底谁给他出的主意,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人可以再挖得深一点。 “六四”后归罪于赵紫阳是没有道理的。我对于邓小平这样做的动机有过文字,邓小平强调中共有“组织优势”。他当时的思路和毛泽东大跃进的思路是类似的。毛泽东依仗自己的军事经验和军事能力,认为生产和打仗都一样,按照他的“集中优势兵力”这一套干就行。邓小平对于共产党的组织优势是很相信的,认为不论计划调节还是市场调节都可以依靠组织优势来做,他觉得在当时情况下不怕出问题,出了问题我们可以用组织优势来弥补,来挽救。 为什么一抢购,马上中央就能改政策?因为中央除了邓小平一个人,陈云、薄一波、王震、赵紫阳、胡耀邦,当时没有一个力量是价格闯关的积极推动力量。所以一出问题,只要邓小平一看不行,组织优势现在也控制不了抢购风,只要他一点头,马上就撤退了。 白南风和我都说不清楚给邓小平出主意的人是谁,《台前幕后》则首次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说法:“据笔者了解到,邓小平在这个时候提出‘要下决心闯过价格这一关’不是偶然的,很可能与他的儿子邓朴方有关。 笔者2012年5月在与过去的同事,原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社会改革局副局长唐欣聊天时,听到他讲到当时的一件与此有关的事情, 1987年底,曾任张劲夫秘书,当时在光大集团工作的孔丹、曾任宋任穷秘书,后到中信公司的秦晓、时任北京市物价局局长的马凯和其他几位青年学者在议论当时经济改革的形势时,提出了一个‘改革遭遇泥潭期’的理论,认为,价格双轨制的弊端已经尽显,实施完全的价格改革,向单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体制过渡,是大势所趋。但是,如果放开物价,物价势必大幅度上涨,发生抢购、挤兑,有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社会混乱,甚至天下大乱的局面。这种情况,波兰、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有前车之鉴。要想比较平稳地度过这个‘泥潭期’,必须加强中央控制,这需要有强有力的政府权威。 所以他们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应该趁着邓小平、陈云这些老人家健在的时候,尽早闯过这一关,把这最难过的一步迈过去。此后不久,孔丹见到老同学唐欣,谈到了他们的上述看法。 1988年2月,唐欣与邓小平之子邓朴方见了一面(他们是朋友),聊天中唐欣转述了孔丹等人的‘改革遭遇泥潭期’理论和上述对‘价格闯关’看法。唐欣回忆当时的经过时说,‘在我和朴方谈这个看法的过程中,朴方一言未发,但是听得特别认真’。唐欣在与笔者交谈时认为,此后虽然他没能再有机会与邓朴方交流此事,但邓朴方极有可能在回家后,将这种看法讲给他的父亲邓小平听,从而引发了邓小平对‘物价闯关’问题的思考。笔者同意唐欣的这个看法。” 把邓小平的“决心”传达给中央政治局的人,恰恰是李鹏本人。1988年5月5日,李鹏到邓小平那里汇报工作。邓小平问: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意见最大的是什么事?”李鹏说:“是价格问题。”他认为,是双轨价格造成的腐败和经济秩序混乱。邓小平说:“要下决心闯过价格这一关。”事后,李鹏向政治局常委传达了邓小平关于加快价格闯关、长痛不如短痛的意见。 直到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工资物价问题时,赵紫阳才开始明确谈到物价改革和“过关”问题。至于陈云对于“价格闯关”的不同看法,李鹏和姚依林并没有向中央政治局报告,赵紫阳、鲍彤、安志文(国家体改委常务副主任兼党组书记)当时都不知道。因为在邓小平和陈云意见分歧的时候,李鹏和姚依林并不敢明目张胆地站在陈云一边。 《李鹏经济日记(征求意见稿,上》记载:中央政治局作出“物价闯关”暂缓进行的决策几天后的1988年9月11日,“我去薄老处谈了一个多小时。他讲了一些小平同志讲话内容。薄老又问我,是否听到赵总书记说过物价改革是小平同志的主意。我说,没有听到他讲过这样的话。我想,总应实事求是。”李鹏的这段记载,后来在该书正式出版时,被删除了。 这段记载说明,薄一波当时认为赵紫阳不愿意背这个“黑锅”,会把事实讲出来,如果赵这样做了,正好成为他们挑拨邓赵关系的题材。但赵紫阳在当时和“六四”之后,一直自愿为邓小平背“黑锅”,承担了“物价闯关”的领导责任。 2012年7月,鲍彤对吴伟说:“当年讨论价格闯关的时候,我心里曾经有过疑惑,隐约感觉到这件事应该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也曾为此问过紫阳,但他没有告诉我。我出狱以后,这个疑惑仍然挥之不去。2000年前后,当时我自己和紫阳都在受到监视之中,我不方便去见紫阳,我就通过朋友拐了个弯去问紫阳。过了许久,紫阳才通过别人给了我一个回答,他说,确实是小平提出来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那时是总书记,是财经小组组长,我应该负这个责任,不应该由小平来承担这个责任。我觉得紫阳这个态度是前后非常一贯、非常坚定,从来没有动摇过,从没想过要把这个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我觉得他是非常光明磊落的。” 吴伟认为:“也许正是通过这件事情,邓小平认为赵紫阳经受住了考验,对他是忠诚的,可以信赖的,当后来‘倒赵风’刮起来的时候,他才力排众议,支持了赵紫阳。” 既然赵紫阳不是“价格闯关”的“罪魁祸首”,邓小平也没有因此而起了“动赵”的念头,反而在“倒赵风”刮起来后支持了赵,后来李鹏、陈希同等人说的所谓“动乱精英”为了“保赵”而酝酿、预谋、策划“动乱”,就纯属无稽之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