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狂人”李敖离世 文学政治不羁路任后人评点 郑仲岚 BBC中文台湾特约记者
图片版权 James Song 纵横两岸文坛与政界的李敖,在3月18日(周日)病逝于台北市荣总医院,享寿82岁。台北“荣总”医院的说明稿表示,李敖三年前被诊断为脑干肿瘤后度过难关。去年10月又因肺炎入院,治疗后情况有所稳定,但从今年1月底起病情恶化,于3月18日上午离世。 李敖的儿子李戡周日在脸书上说:“关于我父亲之后的安排,一切遵照他的意愿和他的一贯作风,不举行任何活动,一切从简。” 李敖近三年在病痛中度过。离世消息引发台湾亲友和好友的悲痛。在中国大陆,许多媒体开设悼念李敖的专题,并重发关于李敖的旧文。 回顾其一生,始终坚持一惯地批判性格,拥有丰厚的知识,让他成为文学与政治圈的“狂人”。李敖的文学与理念,直接影响台湾自由民主思潮。1960、70年代时,台湾年轻一辈喜欢阅读他的作品。而在1990年代,他的思想也飘洋过海回中国大陆,为中国年轻人打开一窥自由民主的窗。 然而在台湾解严后,李敖过往的自由民主启蒙者形象,却逐渐变成“两岸统一”的代言人。晚年他更是对中共的执政赞誉有加,中国的自由派与持不同政见人士对其批评为“假左派”,说他是真“共产主义”的投机者。 图片版权 李敖 Image caption 在1990年代,他的思想也飘洋过海回中国大陆,为中国年轻人打开一窥自由民主的窗。 "继承五四精神" 李敖的过世引发两岸各界的哀悼。李敖的挚友,曾担任过立委与民进党文宣部主任的资深媒体人陈文茜向BBC中文回忆到:“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就尝试民主、开放、争自由的普世价值。李敖一直就是位继承五四精神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 台湾民进党籍25年资深立委,担任总召的柯建铭向BBC中文说:“李敖是老同事、老友,他离开是以苦得乐,人世间本来就是很苦的,离开也许是海阔天空"。曾与李敖在台湾立法院共事的前国民党立委蔡正元则跟BBC中文表示:“很难过,李敖的一生思考模式突出,经常有很玩味却让人深思的言语。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 李敖一生被认为性格激进,爱骂人也爱告人,曾与不少文化、政治、演艺圈名人对簿公堂。虽然官司大多没告成,但他认为“打官司不在结果、在于过程"。 有中国大陆网友表示“人生的遗憾就是没有像李敖般的朋友",也有网友感佩他“战斗般的一生"。台湾网友则表示:“一生争议多,但仍欣赏他"、“蹲过政治黑牢、文学地位不用质疑的宗师"。 图片版权 CNA Image caption 那时已加入国民党的蔡正元,虽然是大学生,也会"偷偷摸摸"看李敖的书。"同学之间都会传,对他的讽刺、语调和文笔都很钦佩,更重要是勇气"。蔡正元说,李敖坚持自己是中国人,但也反强权与严厉政策,才得罪蒋介石。 ”自小天生反骨“ 李敖出生于1935年当时的“满洲国”哈尔滨,1949年时随着父母从中国大陆撤退来台。虽然就读于台湾的中学,但对于当时学校体制不适应,无论是高中与大学,李敖都没有完成学业。 然而,李敖对吸收知识相当热衷,不仅孜孜不倦,对于时事的看法也相当尖锐。26岁时成为自由主义文化刊物《文星》的主编后,李敖开始勤于发表文章,主要大谈当代自由主义与现代思维的西化。 1960与70年代,是李敖在文学界的活跃期,一路升到杂志主编。台湾资深媒体人王健壮向BBC中文回忆:“60年代台湾戒严时,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两家媒体:自由中国和文星杂志分别走政治与文化思想路线,与国民党对抗。李敖作为文星杂志的主编,对整个60、70年代成长的世代都有很大的启蒙意义。” 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希望通过引介西洋文化颠覆和改造传统文化,让李敖作品给了60、70年代的台湾社会很重要的养分。只是在文笔愈屈于尖锐之下,李敖的作品成为戒严时期国民党的“禁品”。被禁之于,他的文章却也成为当时许多党外(国民党)民主与台独运动人士的精神食粮。 柯建铭依旧记得当时念大学,去书报摊买李敖的作品。老板都要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国民党员警盯哨后,赶紧从一迭"正常刊物"下抽出一本被禁卖的李敖书籍,"他一直是台湾反对运动的启蒙者"柯建铭说。 那时已加入国民党的蔡正元,虽然是大学生,也会“偷偷摸摸”看李敖的书。“同学之间都会传,对他的讽刺、语调和文笔都很钦佩,更重要是勇气”。蔡正元说,李敖坚持自己是中国人,但也反强权与严厉政策,才得罪蒋介石。 “曾锒铛入狱” 奉行自由主义与人权价值的李敖,不满蒋介石政权的独裁,不只常常写文章评论时政,也私下帮忙台湾独派人士逃亡。李敖在1971年被国民党当局以"台独"罪名逮捕入狱,直到1976年因蒋介石逝世(1975年4月——蜜蜂)才被特赦。 陈文茜回忆,1982年时她23岁,担任《中国时报》主编认识李敖,他投了一篇"传统下的独白"文章。陈文茜说:"登了之后,警总(警备总司令部)就来查了,直接要求不得刊登他的文章"。 一直要到台湾1987年解严之后,李敖的所有作品才算"全数解禁"。正好中国大陆在80年代末期民主自由思潮高涨,李敖的作品也慢慢流传至中国大陆,得到不少知识分子好评。 然而伴随解严,李敖的文学影响同时逐渐式微。王健壮说:"台湾开放后,李敖的声音就不那么稀少了,因此他的影响力不能与之前比"。加上李敖政治倾向一直是"两岸统一",与独派人士风格截然不同。特异独行的言论让他愈来有如"孤鸟"般。 陈文茜分析:"李敖是愤怒的,看到当初对抗的威权台湾,解严后的自由变成'狗仔文化'与'综艺化'的自由。因此他认为自己白白牺牲坐牢,看到一些民运人士变成'绿军'权贵,很痛心"。 图片版权 李敖 Image caption "我去过他家好几次,书架、地板全都是书。批判中也带有感情,玩世不恭" "突然老年从政" 于是乎,李敖在65岁的2000年,首次代表新党参选总统大选。大胆投入政界外,也表明要跟中共"和平谈判",甚至一起讨论"新的中国国号"。不过新党与他的极统立场不受到台湾民众买单,李敖得票率0.13%,仅16782票,至今仍是台湾的最低纪录。 李敖于2004年再度"无党籍"参选立委,并且终于3万多选票,入主台湾立法院。李敖也将其感直敢言的风格,完全搬到议会殿堂。 柯建铭回忆,有次立法院召开程序委员会,李敖居然头戴防毒面具,手持催泪弹想进场,让不少立委赶紧走避。李敖也自认性命常受到威胁,自聘保镳外,手上还随时准备小刀防身。 李敖这样的"脱序演出",让立法院更受到外界批评如"马戏团"。民进党籍立委郑运鹏对BBC中文说:"印象中他不常来开会,虽然跟李敖不熟,但那时代的立委确实都会这样(激动)"。 然而,对于"特殊问政",当时国民党籍立委蔡正元则说:"李敖是常对政府既有政策提出另一个轴向思考罢了。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立刻领会。很多质询常让政府官员无法招架,甚至哑然失笑"。 "风靡中国大陆" 虽然与台湾的政治氛围格格不入,但是李敖在中国大陆人气,在2000年代后水涨船高。2005年,李敖首次展开"神州文化之旅",在北京与上海的北大、清华和复旦三大名校演讲,却也让主办单位虚惊一场。 "他在北京大学演讲时,直接拿出他的禁书,大谈言论自由,谈胡适的精神。所有北大的书记脸都绿掉了"。陈文茜回忆这起中国行,差点让主办单位凤凰卫视差点"关台"。 李敖在北大谈"在宪法的旗帜下争取自由的理念",提倡言论自由时将其比喻成 A 片,说开放了反而没事。 后来李敖经不起求情,接下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修正不少内容。"我早就知道,李敖没机会在中国大陆演讲了",陈文茜说。尔后李敖接受《南方周末》访问时也评价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晚年的李敖,资深媒体人王健壮评论是个"寂寞"之人。陈文茜也认为:"李敖这一生真的很寂寞,老年又看到民主倒退、民粹崛起。能维持自由信仰的人真的很少",感叹:"这个世界不配拥有他"。 蔡正元认为,私底下的李敖很喜欢沟通跟聆听,意见不同也不会吵架。他笑说:"我曾跟李敖说你有三种人格,文笔上、谈话中与私底下的三种人格,他自己听了都笑了"。 纵使政治立场不同,柯建铭也认为李敖相当尊重不同政治立场,只要敢做敢为。"我去过他家好几次,书架、地板全都是书。批判中也带有感情,玩世不恭",面临政治上的"好前辈"离世,柯建铭说:"可惜,一代典范人物,往后也不会有这样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