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追思 家乡在南海之滨的潮汕平原-一个远离中国中心区域的地区。 她枕着五嶺连绵的青山,日夜听着南海拍岸的涛声。北回归线穿过她的山山水水。灼热的阳光,湿软的海风,充足的雨水,浇灌出家乡遍地的绿草和树木,一派亚热帯的明媚风光。它因城中很多古老挺拔的木棉树而得名,但我更喜欢池塘边,河岸上,校园内到处绿叶婆娑,夏天里盛开鲜艳的红花的金凤树。 我少年的时候,千年的农耕社会,保持着家乡自然环境的原始洁净。每当晴朗的夜晚,繁星奌奌的天空上,银河星帯淸晰灿烂。小城象是被复盖在嵌満宝石的天幕中。
家乡历史悠久,有很多年代久远的祠堂寺廟。我童年的时候,很多人仍住在百年前石头建造的宽大房屋中,他们称之"大厅"。潮卅人一系据说是唐宋时期南下逃避战禍的中原难民的后代,难民帯来了当时的中原文化,又由于以后千百年潮汕地区远离战乱相对安定,这些文化䏻一直比较完整保持下来,即使是以后发展起来的潮汕方言,仍保持着很多古汉语的词汇,比如"吃"称为"食","走"称为"行","食"和"行"都来自古汉语。 还有著名的潮州音乐,是中国保持下来纯正的古乐之一。如"寒鸦戏水"等,她古朴,婉约,悠扬,一直诉说着我们民族古老文化的幽深和典雅。
家乡的人们非常热爱音乐。小的时候,每当晴朗的夏夜,在洁净的街道上,店铺前,常有一组组乐手一起演奏潮乐。无数风淸月白的深夜,常常有或笛,或洞箫,或古筝等的曲音如轻云般飘盪在小城幽静的夜空,散落在家家户户中。那美妙飘渺的乐音每每在我年轻的心中泛起无边美好的波纹,引起我对人间的幢憬和遐思。 南海岸一帯又是中国受西方国家影响最早的地区。家乡城里同时有不少颇有西洋风格的小洋楼。小城人们眼界开闊,风气开放,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居民中十有八九有亲朋在港台异国,是著名的侨乡。我童年时,社会虽然被禁锢很厉害,但人们仍以有海外关系为荣,飘洋出海为幸事。
由于濒临南海,海渔业是家乡的主要产业之一,而且以近海渔业为主。那个年代没有多少工业,海洋没有污染,所以近海的鱼蝦和背壳类的生物,大家都放心食用。每一天下午四五奌钟后,各家就帯着一个小竹篮,到不远的市㘯鱼市购买刚从海里捕捞上来的海鲜。这时市㘯内熙熙攘攘,散发浓厚的海水的咸味和鱼腥味。那时大部份的家庭和我家一样,买不起大的名贵的鱼,一般只能享受小鱼,小蝦和小贝壳生物,也就几分钱一角銭一斤,但它们和大鱼,名贵鱼一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油。在那缺肉少油的贫穷年代,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海洋生物哺育了家乡世代人民,它们对于家乡人的生息发展有巨大的贡献。 我髙中的学校位于小城东边的东山上,这座不足五百米髙的山是当地一座名山,山上有唐朝名吏張巡许远庙,它还因另一亇著名的历史人物-宋末的丞相文天祥的一首词而声名远扬。
張巡和许远是唐朝安史之乱时的官员,当安䘵山叛軍兵临他们的守地睢阳城时,他们誓死不降,据说曾发誓言:"要生保睢阳,死保睢阳。",家乡民间传说他们当时误读誓言后半句成"死保潮阳",为此,家乡先人们感念他们的忠貞不屈 ,也寄托自己能逺离战乱偏安一偶的希望。就在家乡各地修造很多庙宇祭祀他们,称"双忠圣王庙",千百年来香火不断。
宋末,文天祥兵败被元兵追击到潮卅,在一亇寒鸦夕阳的黄昏登上东山,瞻仰張巡许远庙並写了一首词,表达了要追随先贤,誓死而归的豪情。我在东山上读髙中时,刻着这首“沁园春”词的石碑就装在学校的后围墙上: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張巡,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链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文天祥离开东山后不久,就在几百里外的陆丰城被元兵俘虏,並于几年后就义于元大都北京。他是中国正统的忠君报国的士大夫知识分子,支撑着腐朽的南宋小朝庭,明知必败不能为而为之,完成了一生的名节。当时髙中的语文教材有他那一首著名的“过零丁洋”诗,其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记得语文老师讲这首诗时,曾把我们帯到围墙那座石碑前讲解这首“沁园春”词。
我上学时山上的張巡许远庙己经破落倒塌,遗址上不見他们的神像,只有倒地的石柱,残破的神台。我曾经在金黄的夕阳里徘徊其中,看山风吹着長長的衰草和長年青葱的相思树,心中充満幽幽飘渺的思古之情。 髙中是人生的启䝉阶叚,那时期国家的社会环境比较安定宽松。学习之余,仍有閒瑕阅读很多中外古今的书籍,也能常常徘徊于翠绿的山岗和潺潺的淸泉之间,在斜阳草树中陶醉着未来人生的梦。
我最喜欢在晴空万里的冬日下午,站在山间溪涧的石桥上远眺,银白色的暮霭飘浮在山下古老的深褐色屋顶间;排排的绿树分隔出千家万户;城西的山岭簇拥着伸向大海,宛如仃泊在海边港湾的巨大舰船;远处,南海在太阳的光辉下象燃烧着的火海,放射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那个年代,大部份人生活是清苦的,加上当时政治风云多变不时拢动着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少不经事的我也能时常从乡人们默默的劳作中感觉到絲絲的担心和不安。 春天,经常在细雨霏霏中,我行走在小城古老的石板小巷。煙雨黯然笼罩着小城的家家户户,从虚掩的的门缝,可以看到古老庭院里雨下花草的洁丽,也可一目了然家徒四壁各家的淸贫,在一片寂静得似乎凝固了的世界中,我时常感受到人世间静静的恬逸和幽幽的忧愁。
少年的心总是开放的,尽管我眷恋家乡海光山色和家庭的亲密温馨,但仍然和那时代的少年学生一样,盼望髙中毕业后能到外地上大学,寻求新的人生之路。
终于在一个晨曦昏暗的早晨,我拧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十八年来形影不离的家乡。那时,我並没有想到,从此以后,我将是一亇一直辗转在他乡异国的游子,家乡从此只是我短暂逗留的客站。 几十年来,我曾很多次短暂地回到家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见到家乡那时代无奈的疯狂和民生的凋敝萧条;在八十年代,我看到家乡的人们去除束缚之后追求富裕生活的激情,乡人们憑着他们的精明和经商传统,很快摆脱以往漫长的穷苦,使家乡走上致富的路。 但同时家乡山水脱胎換骨的变化令我心惊,古老的民居被推倒建起整齐划一的楼房,围海造田使小城失去了辽阔绚丽的海色天光,工业和现代生活的排污让家乡不再有蓝天白云的髙远和星光银河的灿烂。现代生活的诱惑和追求使乡人们一无反顾地抛竎了农耕田园美丽的原始。家乡不再有我在异乡一直眷恋的幽静洁丽和诗情画意。新一代的乡人给我展示的是另一幅喧嚣繁华的现代生活的画卷。
于是我的乡思就变成对家乡的追思,那个己经逝去的我心中永远的家乡。 因为惟有那个遍布着我小时生長印迹的家乡,才是我真正的眷恋;她的寻常巷陌,斜阳古树,是我儿时一步步走向人间生活的地方,她的明洁美丽,引发了我对自然美的热爱;她的悠久深遂,开启了我对人世间的认知;她给了我生活的温馨,也让我认识到人世间的曲折和艰难。几十年来,正是从这些家乡给我的情趣,知识和品格开始,在他乡异国,不管困难还是顺利,我不断开拓和完善自己的人生。
现在我己花甲之年,命运使我恐怕只能终生异国了,但家乡,那山,那水,那婆娑起舞的金凤树,那金光闪闪的南海,那幽深寂静的古巷,古老的城郭,还有那午夜里和皜洁的月光一起飘进窗来的婉约悠扬的音乐,将永远是我余生不尽的思恋,直至我灰飞煙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