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光棍節”已過,仍未“脫單”的你是不是有點小落寞呢?那麼請進來,聽聽這個老故事,一曲悠長的“單身情歌”。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1925年,21歲的單身小伙李堯棠帶着一腔熱情和一張文憑從南京瀟瀟灑灑來地來到上海黃浦區的一處里弄住下,開始了他追逐夢想的旅程。那時的他是個單身小帥哥,然後一“單”就“單”了19年。在單身的日子裡,小伙子出了兩次國,搬了十幾次家,在上海住過6、7個地方,這裡的大街小巷都留下過他形單影隻的背影。在單身的日子裡,他沒有放棄過他的理想,成為了一名作家,撰文無數,壯懷激烈。很多年後,我們尊稱他為人民作家,他用過許多筆名,其中有一個叫做——巴金。
畢業 奮鬥 漂泊 當時年紀小
1925年8月下旬,巴金懷揣着高中畢業的文憑從南京來到了上海,開始了他的漂泊生涯。當時第一站就是貝勒路天祥里(現永年路149弄,位於黃陂南路與順昌路之間),隨後遷往康悌路(今建國中路)康益里和馬浪路(今馬當路)。
21歲的巴金剛來上海的一年半里,從事的主要是社會活動,宣傳革命新思潮。他和朋友一起辦《民眾》半月刊,每天只靠着兩個小麵包和一壺白開水度日。這時的中國正處在北伐戰爭中,巴金雖然盡己所能,尋求救國之道,也做了一些普及宣傳的工作,但對國際社會思潮仍不夠熟悉。為了更清醒地認識現實和這個時代,他決定走出國門,看看這個世界,1927年1月他離開了上海,踏上了法國之行。
海歸 創作 亂離 一個人流浪
1928年12月上旬,巴金自法國研修返滬,先後在寶山路上鴻興坊75號和寶光里14號居住。當時他正在刊物上連載《家》,開始引起關注。1932年“一·二八”淞滬戰爭爆發,日軍炮轟閘北,寶光里14號被炸,無奈之中,巴金於1932年2月在陝西南路步高里52號友人家住了一個月。之後他搬到了當時屬於法租界的環龍路(今南昌路)公寓居住,後又隨舅父搬至環龍路的花園別墅,在此,他一直居住到1933年的春天。
在環龍路居住期間,他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以“我要來試驗我的精力究竟是否會被那帝國主義的爆炸彈所克服”的決心,兩個星期內便把在“一·二八”中被戰火毀掉的《新生》重新寫出,並增加約一萬字。1934年,巴金離開上海東渡日本。
成名 奔波 遇見 終於等到你
1935年8月上旬,巴金返滬,居住在虹口狄思威路(今溧陽路)麥加里21號和拉都路(襄陽南路)敦和里21號。1937年巴金搬入了距離敦和里不遠的霞飛路霞飛坊(即今淮海中路淮海坊)59號三樓,他在那裡完成了聞名於世的《春》和《秋》。
在這段時間裡,有個後來筆名叫蕭珊的文藝女青年來到上海念書。像那個年代許多熱血年輕人一樣,巴金的《家》猶如一盞照耀生命的航燈,點燃了她追求愛情與自由的信念。她不停地給巴金寫信,迫切地想從巴金那裡得到人生方向的指點。而在巴金的眼裡,蕭珊還是個孩子,是他逐步開始龐大起來的“粉絲”中的一員。當時的巴金32歲,依舊孑然一身,從畢業算起,光榮單身11年。
之後的故事很有現代感,通信達大半年之後,還是女孩在信中寫道:“筆談如此和諧,為什麼就不能面談呢?希望李先生能答應我的請求……”信中不僅約了時間、地點,還夾着一張她的照片。
按信中的約定,巴金懷着好奇的心情,來到約定的飯店。再後來,兩人再後來他們就愛了。
那個時候抗戰剛開始,巴金奔波在上海和各地之間,而淮海坊正是他在上海的落腳點,姑娘的摯愛幫助巴金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1940年,為躲避敵偽魔爪,巴金離開了上海,4年後,單身小伙巴金在貴陽正式“脫單”,和蕭珊喜結連理,此時他剛好40歲。1946年,巴金返滬後,再度回到了淮海坊,完成了引起世界文壇矚目的《寒夜》,並在這裡和夫人蕭珊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之後,這對夫妻攜手度過了許多歲月,共同面對生活帶來的磨礪和回饋。但,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文化,單身不可怕。只要有耐心,終會遇見她。如果還單着,那就先單着吧。聽完這個故事,“11.11”後落單的你,“一切還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