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加拿大央行为什么没有继续加息?
多伦多地产经纪 李 军
自2016年底美联储宣布开始加息之后,加拿大央行也开始加息。自此,自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历时近10年来的宽松量化货币政策已经走到尽头。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并声明即将开始缩表,加拿大央行也已连续加息。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央行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整个社会宏观经济。央行的利率就是社会经济的“调节器”。
2008年全球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央行为了恢复经济秩序,被迫将各国利率调到历史最低水平,长期的超低利率政策,造成全球大量资产泡沫,各国不动产价值虚增。而虚高的资产泡沫,不但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分化,社会矛盾会进而加剧,而且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最终造成社会运行成本越来越大,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很多有识之士,如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必须加息!
另一方面,目前这种超低的利率也不利于这个“调解器”对社会经济的有效调节。目前的利率接近“0”,相当于将社会经济的“调节器”平衡点置于最底部。一旦全球发生类似2008年经济危机时,这个调节器没有任何可调节的余地,也就是说,央行已经没有再降息的空间了。这也是美联储,和加拿大央行最近连续加息的原因之一。
最后,美联储与西方国家央行的连续加息也是一场国际金融实力的较量。近20年来,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全球一体化有利环境,国家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想在国际金融领域,国际货币领域与西方,与美国开始展开较量。如果美国,西方任凭这种势头继续发展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是西方,是美联储与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决战的最好时机。所以,美联储开始缩表,开始加息.
美联储与西方国家央行连续加息,不但使社会经济宏观“调节器”的平衡点从“0”点移到更合理的位置,从而使这个“调节器”的功能更完善,更强大,对社会经济调节能力更充分。另外,连续加息的付作用,可能导致全球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资产泡沫破裂,社会财富大幅度缩水,大多数家庭出现负财产,甚至可能诱发很多发展中国家社会危机。就像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言, 长期的经济顺周期后,人们需要警惕可能发生的“明斯基时刻”。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国人积累的很大部分财富会顷刻间蒸发。 早在2015年7月19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宣布美联储暂缓加息决定时,她给出的理由,说:“通缩是一个忧虑,中国是一个忧虑,还有油价看起来也注定要再跌一级“。听起来,好像美联储非常关系中国经济。在美联储加息问题,如果加息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美联储可以暂缓一下。这些话,当时,不知有多少人会信以为真。但这句话却道出了,美联储可一直在注视着中国经济,一直在瞄着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一直关注中国的货币政策。当中国,及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宽松,量化货币政策走到尽头时,当亚洲的房地产泡沫即将爆裂的时候,在这关键时刻,美联储开始连续加息,同时即将开始缩表。加息,缩表作用都差不多,其效果就是社会经济生活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也有人形象将加息,缩表比喻就是“抽水机”。一旦楼市的“水”被抽没,就会知道谁在“裸泳”。美联储已经连续加息了,年末或年初即将开始缩表,中国将如何应对?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大戏,帷幕刚刚拉起。在今后的岁月里,大家密切关注中,美之间的金融博弈,同时,也别让这场博弈伤及自家的房屋价值!
当央行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房屋投资者应高度重视投资风险。尤其利用高杠杆的物业投资者,随着央行利率的不断上升,高杠杆会成几倍地放大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当投资者利用5倍杠杆投资物业时,央行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投资物业价值可能会下降20%,或更多!这时,投资者的净资产可能回零,甚至形成负资产!一旦这种情况普遍发生,社会经济会遭受严重打击,会导致个人和家庭破产,银行和保险公司倒闭,及社会信用体系崩溃,这一系列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央行在加息节奏,加息步调上是非常谨慎的!
此外,央行利率变化还要考虑国家进出口贸易,考虑国家制造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利率越高,本币的汇率越是坚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时,处于劣势。所以,当一个国家央行开始加息时,是受本国经济和国际贸易制约的。
那么,现在就可以回答,为什么加拿大央行在两次连续加息后,10月份没有如期加息呢?总所周知,加拿大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国家的经济政策透明化,公开化。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是为了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在前两次央行加息之前,新闻都是事先告知国民,让社会的家庭,企业,和公司做好加息的相应准备。经过前两次连续加息后,多伦多的房屋市场成交量出现大幅度萎缩,房屋成交价格下降幅度可能也超过预期。在此情况下,如果10月份继续加息,多伦多的房屋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现象。所以,笔者推测,10月份,加拿大央行没有再连续加息的原因就是多伦多房屋市场大规模下滑,以及国家出口贸易下滑造成的! 本文纯属学术探讨,不作为投资者投资依据。 本文作者:大多伦多地产经纪 李 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