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一塵的博客  
個人和朋友們的作品  
https://blog.creaders.net/u/8406/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转发 《延安的女儿》观后感 2019-07-14 18:30:32

 

转发

《延安的女儿》观后感

/桑宜川

早在上世纪末,日本导演池谷熏(Kaoru Ikeya)执导了一部关于现代中国的纪实记录片《延安的女儿》,原版海报中的日文翻译成中文,即是女儿之意,曾获得数项国际影视大奖,其中有宾夕法尼亚电影节最佳作品奖(2002),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银奖 (2002),卡洛维法利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2002),捷克电影节瓦茨拉夫·哈维尔特别奖 (2003)等,可谓名至实归。

01.jpg

这部记录片主要讲述了被遗弃在革命圣地的一个灰姑娘的人生故事,她长大成人后,每天盼着能见到远在北京的亲生父母亲一面。然而,尘封了30多年的亲情关系,难以启齿的私生女记忆,城市与农村的生活差别,构成了戏剧性冲突的故事,真实记录了文革弃儿与父辈们的苦难人生历程。当年,这部记录片是为日本NHK电视台高清频道制作的,制作历时2年,拍摄胶卷达170个小时。NHK增加副标题文革下放 30年后夏天,并于20018月首次播出,2010年台庆20周年时再次重播,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收视率很高。

影片讲述了一个叫何海霞的延安农村女孩寻找自己亲生父母的故事,由一个叫黄玉岭的男子带着日本导演池谷薰去农村、北京各处寻找和拍摄的,也许是因为他有过与海霞亲生父母同样不幸的遭遇,所以乐意帮助何海霞找到自己的父母。黄玉岭是北京长辛店一中的知青,1968年与400多中学同学一道来到延安插队,结果因为和一个女知青恋爱,并使女孩怀孕而被控反革命罪,获刑5年。女知青最后人工流产,他的孩子没有生下来。黄玉岭在强制劳改以后,再也没有回到北京,在延安当地开了一间小饭馆。

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山区在红色话语中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那里是小女孩何海霞的出生地,她从一出生就被抛弃,长大后一直在寻找抛弃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她的父母是在文革时期,从北京下乡到延安的知青。我为什么会出生,又为什么被抛弃?面对摄像机的镜头,她仰天扣问,唤醒了一代知青们不堪回首的记忆。到今天,整整五十多年过去了,其间发生了太多的悲情人生故事。日本导演池谷薰颇具慧眼,选取了何海霞作为主角,通过她的极富戏剧性的故事,试图揭示当时的知青运动对普通人的影响。

何海霞1972年生于延安地区的贫穷山村,她的父母是一对来自北京的知识青年,当时是禁欲的年代,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如果还有怀孕的事情发生,男方就会因为流氓行为被判罪。所以海霞出生以后,父母都接受了处分,不知去往何方。何海霞被当地农民收养。养父一家始终隐瞒着这段历史。何海霞结婚生子以后,村里人告诉了她真相,但是快30年过去了,已经没有人知道她的亲生父母在哪里。

02.jpg

长大成人后的何海霞是一位年轻而又淳朴的农村妇女,陕北山区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她的红扑扑脸颊,粗糙皮肤,那时候她已成家,有一个男孩。何海霞的生活是平凡的,与身边一起长大的农村姐妹们没有什么分别,但自从她的身世公开后,往日的平静生活就被打乱了。她是400名奔赴延安的北京长辛店知青的后代,生父叫王露成,在王露成和另一位北京女知青非婚生下海霞后,即抛弃了她,由当地老乡收养了她,但没过多久,第一个养母便去世了。抚养她长大的是第二任养父养母。一直到何海霞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养父养母都没告诉过她真正的身世,而当年的北京知青王露成与恋人回城后,因为王露成的工厂小,效益差,生活拮据,俩人便分手了。王露成回城后的日子始终过得很落魄,28年再也没有联系当年的恋人,俩人更没过问那个孩子的下落。

03.jpg

看到已经长大的女儿的照片,王露成第一反应是怎么长这么难看,没有想见面的意思。但何海霞是个很有个性的农村妇女,近似于张艺谋电影中的农村妇女秋菊和魏敏芝。何海霞不图别的,只为能见上亲生父母一面。起初,何海霞希望亲生父母回延安认亲,,但被拒绝了。最后,何海霞决定自己去北京找亲生父母。何海霞最终见到了自己的生父,非常遗憾的是,近在咫尺的生母,不愿意露面,连个问候也没有。与父亲见面后,何海霞回到了养育她的延安农村,依旧过着和以前一样的生活,只不过多了一个牵挂的北京父亲。她给父亲的信函中说,今年收成好,家里打下了不少粮食。

影片在何海霞寻找父母的故事之外,又延伸出几条副线,除了黄玉岭以外,还有一个叫王伟的当地农民,当年是生产队的会计,和一个北京女知青恋爱了,后来说他强奸了女孩,判了15年的徒刑。直到今天,王伟都在叫冤。他说,他们当初连手都没有碰过,强奸也没有具体的说法,没有时间、地点和细节,是一个叫郭忠民的北京干部强迫他认罪的。王伟叙说时,导演给了他很近的特写镜头,你看见的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

04.jpg

04.jpg

黄玉岭到北京寻到郭忠民时,郭忠民同样是一头白发。郭忠民不由得说起了他的故事: 当年为了去延安管理这些知青,自己幼小的孩子被送往老家,由母亲照顾,但是生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孩子变成了聋子。他坚持说,他没有强迫王伟,是和当时的公检法一起查办的。在场的人都沉默着,因为谁都知道,文革中,没有法制的年代,这样的查办是很难说明白真相的,一句话:破坏上山下乡,就足以构成罪行而宣判你。

拍摄显然是艰苦的,有一个镜头,让人一下就明白了,村子里的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生存的。村口,突然一阵狂风刮来,摄影机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开始是黄土飞扬,然后是村子里的人在狂奔,最后是大风卷起的黄土,把整个画面覆盖了,简直像特技镜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池谷薰坚持了两年,拍摄了170小时的素材,完成了这部两小时长度的纪录片。

可是,对于导演来说,更艰苦的大概是寻找事实的真相。在你面前,所有人都让你同情,何海霞的生父王露成,在北京一家工厂倒着三班,住在一个小平房里,昏暗的灯光下,你能看见一个被生活磨难着的男人。还有何海霞的养父母,他们不愿让海霞去北京看望生父。何海霞的生母一直没有出场,影片结束的时候,在接听电话时,她的回答是:不愿意认领自己的女儿。

影片有许多难得可贵之处,以何海霞的故事为主线,穿插了其他几个知青类似的故事以及增添了国家领导人刘少奇与彭真被纠斗的镜头,使得海霞的故事有了厚重感。对于当年整人的被整的,都给予了平等说话的机会。影片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旁白,只纪录,不评判。当知青聚会时,有几个镜头很抓人,一个是海霞唱了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对于生母,她没有指责,第二是王露成与一起插队的知青关于插队政策是否正确的激烈辩论,王露成对政策不满,而另一位知青不同意他的看法,第三是当年一起插队的知青为海霞捐款,说明人间还是有真情。影片的摄影和音乐制作都堪称一绝,音乐制作人是著名的三宝,凄婉的唢呐声,成了影片的催泪弹。

05.jpg

欧洲的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历史不过是一个任人打扮的灰姑娘。从今天的视角,回顾过去,你会发现,许多历史篇章都曾被反复改写,因而成为今天读者的迷津。延安的女儿便具有唤醒当代记忆中真实的一面的魅力。应该客观地说,日本导演拍的延安的女儿真切反映了文革的伤痕及其后果,虽然叙述的仅是个人悲情故事,真实的人生比虚构更能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这是在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中难以发现的。

在这部细腻而摄人心魄的纪录片中,有着超越想像的深重哀伤,默默地向我们诉说人是有尊严的这样一个普世的主题。这部记录片的导演Kaoru Ikeya曾在京都同志社大学研习哲学,他的哲学背景和外来者身份赋予了他一种并非身在此山中的局外人的清醒视角,电影由海霞,三十多年前从北京下乡的知青所遗下的孽债的寻亲之路切入,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下,检视了在疯狂的时代里个人生活所遭受的摧残。(上图:抚养海霞长大的是第二任养父养母)

电影由一个宏大的俯拍镜头开始:延安贫瘠的土地上,人渺小如蚁。何海霞在田间耕作,一张带酒窝的朴实农民的脸。随后,她的照片出现在了北京生父的手中。我操,怎么长这样儿?是其生父的第一反应,随后大段沉默。然后,他的眼泪无声涌出,他说我对不起她。海霞在延安,生父在北京;生下海霞是在48年前,而如今已然是天翻地覆之后的新时代。空间和时间皆无法和解,剧烈的冲突凝结在这个瞬间:生父拿着当年遗弃的女儿的照片,泣不成声。这一切究竟是谁的错?

06.jpg

这不但是导演的问题,也是何海霞的生父经常扪心自问、无法排解的郁结。遗弃了自己的女儿,我究竟还算不算人?还是只是一个畜生?他想起人们对他的指责,心情难以平静。同样经历了上山下乡的北京知青黄玉岭,是电影的副线。他同样有一段伤痛的过去:因为在革命年代令女友不慎怀孕,他被定为反革命,不得不在劳改所度过青春年华。当年他没有生下自己的子女,如今他却在为海霞与亲生父母相见而奔走。他请来与养父母相熟的乡亲,说服他们同意海霞赴京。(上图:至今仍留在延安的北京知青黄玉岭)

父女相见的一刻是电影的高潮,镜头追随着何海霞,进入生父的房间,彼此沉默之间,是女儿的不知所措和父亲沉重的叹息声,就好像过去活生生地又来到了眼前。生父请求女儿原谅,打我吧,他说。女儿却说,哪个娃儿会打她爸啊。就这样寥寥数语间,现出和解的端倪。一如电影末尾,黄玉岭面对着已然一头白发的、当年可能错判其命运的领导,不再忍心开口质问。毕竟时过境迁,毕竟那过去是延安的女儿,如今惟有抱以一颗宽容的心,向前看,翻过这悲情历史的一页。

今天的世界已经被我们太多绚丽的秀场占领了,生活被粉饰一新,被强调了的盛世和进步;电影已经被娱乐全面吞噬,人们快乐得没有了思考。我不是想说《延安的女儿》有多了不起,这部纪录片原本只是为NHK高清频道而制作的,因为没有灯光照明的辅助,高清摄像机拍摄出来的画质,总是不能给人以漂亮的感觉,从影像的质感上说,《延安的女儿》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画面,甚至显得有些粗糙;对于我们这一代经历了文革的人来说,记录片里所展现的思考和角度,显得多少有些单薄。但是当影片结束时,我还是被感动了,这样的故事,竟然是由一个日本人来关注和拍摄的。影片的平实和坦然,让我看见了终为农妇的海霞人生凄楚,没有回京的黄玉岭的真诚和质朴,看见了一代知青对黄土地的怀念,看见了何为世态炎凉,以及人心的冷漠。

影片展示的每一镜头都值得尊敬。从导演截取的真实画面,你会看见,一个给予我们年轻时代那么多浪漫色彩的延安,在现实生活中,当被剥离了所有的梦幻和色彩后,展现出的是贫困、封闭而艰难的现实。行笔于此,我想起了文友史铁生,他与这部记录片中展现的北京长辛店一中400多名知青一样,都是那个时代从北京插队到延安的知青,有一次不幸遭遇事故,双腿高位截肢,后来回京,多次想到了自杀,然而终于振作了起来。他虽没有红二代的官运亨通,但坐在轮椅上笔耕,写下了多篇苦难岁月里的咏叹调,因而载入文学史册,永远流芳。这让我意识到,对于那一段已被尘封的过往历史篇章,如果我们不再反思教训,以史为鉴的话,我们的后代子孙将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冷漠和彻底遗忘买单。

2019
713日星期六修订于加拿大温哥华枫林谷

07.jpg


 


 


浏览(2423) (1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一塵
注册日期: 2014-04-10
访问总量: 17,03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转发 《延安的女儿》观后感
· 哈尔滨: 失落的优雅
· 家丑不可外扬,祸害了多少人?
· “家丑不可外扬”,是一个家庭不幸
· 啊
分类目录
【个人作品】
· 转发 《延安的女儿》观后感
· 哈尔滨: 失落的优雅
· 家丑不可外扬,祸害了多少人?
· “家丑不可外扬”,是一个家庭不幸
· 啊
存档目录
2019-07-14 - 2019-07-14
2018-05-30 - 2018-05-30
2018-04-03 - 2018-04-03
2014-10-16 - 2014-10-16
2014-04-10 - 2014-04-1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