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白马从影的博客  
-  
https://blog.creaders.net/u/909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试博客故)昔日马戏团,今日百老汇 2014-12-12 15:33:57
【依旧试博客故】

昔日马戏团,今日百老汇

——评纽约百老汇2014年底新剧Side Show及其它

 

2014年盛夏以来,人们在纽约曼哈顿的各地铁站与报刊电话亭的广告栏上,一副引人注目的音乐剧海报:在逆光的绚丽舞台上,一对一体双身的苗条歌女背对观众扶腰而立,底下的金色霓虹灯赫然拼出“SHIDE SHOW”——它似乎在向人们宣布,90年代的经典音乐剧《Side Show》即将重新拉开帷幕。




20141117日,由美国著名电影编剧和导演比尔·康顿(Bill Condon)改编指导的新剧《Side Show》,在百老汇大道44街历史悠久的圣詹姆斯大剧院(St. James Theatre)举行首演,台下座无虚席。此前,该剧层被《洛杉矶时报》誉为具有“好莱坞电影式的灵光与节奏”和“扣人心弦的情感主线”,《华盛顿邮报》更是给出了“一部热烈激昂的美国音乐剧由此诞生!”的高度评价。

那么,这部创作于90年代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Side Show》,在美国戏剧界享有哪些盛誉?如今又是如何重返百老汇舞台的?所谓“side show”在西方马戏团文化里,又占据怎样的位置呢?它是如何与小说、电影、戏剧等大众文化迅速融合的?既关注边缘人士生存与情感状况、又对音乐电影和奇幻题材驾轻就熟的比尔·康顿,这次又将如何处理描写马戏团连体双胞胎的题材?

 

前世今生:《Side Show》与成熟的百老汇产业链

说起Side Show的今生,就不得不首先提及它的商业生产与艺术创作的前世背景。

走在纽约时代广场附近的百老汇大道上,人们会发现哪怕是门面极小的剧院,其实际岁数恐怕要比任何一名游客的都要大许多。2014年新剧《Side Show》的首演之地——坐落在第44街的圣詹姆斯大剧院,便是其中之一。

圣詹姆斯剧院,最初由美国著名戏剧制作人、导演和设计师,以及美国戏剧联盟组织(Theatrical Syndicate)带头人之一亚伯拉罕·厄兰格创办,自1927年开放营业以来,至今已走过将近90年的历史。二战后,随着厄兰格的去世,剧院因牵涉反垄断案件,而一度陷入窘境。幸好美国著名慈善家、3M跨国公司前任董事长、麦克奈特基金创始人威廉·麦克奈特,在1957年开始接管经营,妙手回春般将其打造成百老汇大道的招牌剧院。


如今,圣詹姆斯剧院拥有将近2000个座位,隶属百老汇第三大戏院公司朱杰姆森(Jujamcyn Theaters)。该戏院公司是美国纽约内百老汇戏剧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今年的百老汇的火爆剧目《火红长靴》(Kinky Boots)、《泽西男孩》(Jersey Boys)等,均为该公司麾下剧院的作品,朱杰姆森公司麾下拥有包括圣詹姆斯在内的五大剧院经营权,其票房收入占内百老汇的总创收三分之一,很多职业百老汇演员,也是从朱杰姆森公司经营的剧院里出道的,可见其雄厚的资本实力与商业生产力,以及美国纽约百老汇戏剧产业的成熟与发达。


音乐剧《Side Show》原创于1997年,由美国剧作家和填词人比尔·拉塞尔进行剧本创作、美国职业音乐剧作曲家亨利·克莱格为其谱曲。二人年轻时,均首先在外百老汇(off-Broadway)的音乐剧创作中积攒经验,90年代后一步步奋斗成名。拉塞尔和克莱格所合作的《Side Show》,一经首演便获得了次年托尼奖最佳戏剧奖的提名,剧中的唱段《君绝不弃》(I Will Never Leave You),曾一时间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

1997年,《Side Show》在百老汇上演了91场后便离开纽约,之后一直活跃在美国大众文化的主流之中。该剧在美国各州各市的流行,不仅极大地促动美国地方戏院产业经济,还由此开创了后百老汇时代的区域音乐剧的先河。

事实上,许多美国业内著名的专业戏剧机构均排演过此剧,例如旧金山的剧艺工作坊(Theatreworks)、丹弗市的残障演艺人士联盟(PHAMALY,即帕梅里戏剧公司Phamaly Theatre Company的前身)等等,所获荣誉和奖项无数,由此在美国各州各区培养一大群《Side Show的忠实粉丝。

2008年,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排演了包含三部跨时代百老汇经典的音乐剧《三代百老汇》(Broadway: Three Generations)。其中,Side Show浓缩版,作为当代百老汇的典型,在这部音乐剧集锦中压轴上演(另外两部分别是30年代的《疯狂女郎》(Girl Crazy)和60年代的《欢乐今宵》(Bye Bye Birdie))。

作为地方音乐剧的经典,《Side Show》由导演比尔·康顿进行再次重新改编,也就是最近在百老汇上演的最新版本。该版实际由美国三个地方戏院机构——纽约朱杰姆森公司、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还有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非盈利戏剧机构拉•乔拉剧场La Jolla Playhouse)三方联合制作,首先在2013年于加州的拉•乔拉剧场上演,然后从今年1月开始,搬演至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将近半年,直到1117日,转战至纽约百老汇的圣詹姆斯大剧院与观众见面。

可见,《Side Show》这部新剧,不仅拥有造诣深厚的艺术创作团队,还有着美国当代戏剧文化传统和观众基础,同时还有高度成熟和稳定的美国戏院产业结构为商业保障。在这种种前提下,任何一部在内百老汇上演的商业剧,想不成为经典都是很困难的。

 

昔日马戏团:“Side Show与“象人”

光看音乐剧《Side Show》的名字,就已足够引人注目的了。

顾名思义,所谓“side show”意为“串演/杂耍表演”,常常与马戏团的“freak show”(畸形秀)一齐穿插进行,主要以展示身体奇观和惊险刺激的节目为主,例如表演诸如吞火和碎大石等杂技、让拥有非常态身体的人与动物为观众唱歌跳舞,或者展示马戏团独家的奇怪收藏或异域物品等等。在西方马戏团文化里,这是非常流行乃至必不可少的节目,后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而与马戏团文化一起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却对大众流行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典型莫过于英国著名马戏团成员约瑟夫·梅里克(Joseph Carey Merrick),他因患神经纤维瘤而脑袋肿大而被称为“象人”,一时间吸引了无数观众和医生、学者前往观访。后来,“象人”的故事不仅被英国作家蒂姆·维克瑞改编成小说,也曾被美国著名导演大卫·林奇搬上过银幕,还在英国伦敦被编排为舞台剧,而后又登上纽约百老汇的舞台大获好评,直到1979年摘取了托尼奖最佳戏剧奖桂冠,为百老汇大街又增添了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音乐剧,至今每周还在第45街的布斯剧院(Booth Theatre)上演。甚至在日本,2002年时“天才演员”藤原龙也亦出演过该剧、饰“象人”梅里克一角,并且引起日本国民的观剧热潮。

碰巧的是,就在上演百老汇经典剧目《象人》的布斯剧院(Booth Theatre)邻街,这部关于“女象人”的新剧,于今年初冬,在圣詹姆斯大剧院里重返舞台。

昔日马戏团,今日百老汇。追求声光乐的奇幻效果、营造视听奇观的魔幻氛围、重视舞台艺术现场感,是二战以来百老汇戏剧产业经久不衰的关键所在,也使得该区成为90%以上的游客玩纽约的必访之地。

在电视、电影大众娱乐媒介尚未发明、西方人的道德尊严和平等观念尚未清晰的18-19世纪,起源罗马、发扬英国、流行于美国的马戏团艺术,曾一度成为大部分西方人都可以消费得起的猎奇活动。作为近代普及的西方大众娱乐形式,马戏团表演主要依靠光怪陆离的服装、危险刺激的动作和非常态展出以吸引眼球。在此意义上,“side show”成为最重要的其中节目,生理畸形或残障人士、异域动物等往往成为首选展示对象,魔术、杂技和歌舞表演亦是必备环节。

Side Show》所讲述的,正是关于“女象人”的故事,它同样改编自真人真事:在英国伦敦,第一对连体婴儿奇迹般存活下来,她们是希尔顿姐妹——维奥莱Violet)和黛西(Daisy),二人从小被接受过严格的声乐训练,并被贩卖给马戏团,维奥莱只想要拥有一个平凡的家庭,黛西则梦想成为好莱坞明星。本剧所讲述的,即是这对姐妹如何从马戏团的“side show”演员成为好莱坞电影演员的美国故事。


 今日百老汇:政治正确的他者关怀

即使在声光乐技术高度发达今天,从百老汇近些年来的新剧可以看出,视觉奇观仍是百老汇主流商业剧的追求。

例如在迪士尼公司麾下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阿拉丁》里,精灵基尼的角色唱段《朋友如我》(Friend Like Me)表演中,基本上是靠杂耍魔术与黑人饶舌Rap音乐结合而成的;还有百老汇年度票房冠军巨著Wicked,更是讲述了主人公爱尔法巴——一个浑身绿色皮肤的女巫成长记,而这个从头到脚都是绿色的女孩,在剧中的另一个主人公——美丽漂亮的白皮肤公主葛琳达(Glinda)的衬托下,又何尝不在扮演着马戏团“side show”里的“象人”一角?并且该剧的制作团体亦致力于打造美轮美奂的魔幻仙境,使之成为近年来唯一可以与《狮子王》竞争的百老汇音乐剧。

但是,至少在人类的终极关怀与道德尊严上的意义上,今日百老汇,毕竟不是昔日马戏团。如果说昔日马戏团中的“side show”主要以羞辱性展示“人类的他者”的话,那么在今日百老汇故事中,则呈现出极大的“人类的他者”讲述的乃是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出演《阿拉丁》精灵基尼角色的,必是一名会念饶舌Rap、身材巨大的黑人(包括替身演员在内),在叙事上,神通广大的他既是英雄主人公(白人男性)的帮手,在试听奇观方面,也是集说唱和魔术于一身的关键角色,迪士尼的原版动画片《阿拉丁》的精灵形象即是根据该美国黑人典型进行塑造的。

Wicked》亦如是。作为《绿野仙踪》的前传,与其说它讲述了南方女巫与西方女巫小时候的同窗之谊,不如说它试图建构的,乃是当代美国高中黑人女孩和白人女孩(2014年版的该剧主人公阿尔法巴的替身,亦由黑人演员扮演),或者有钱人和穷人之间产生精诚友情的可能性(如葛林达与阿尔法巴在寝室的唱段,前者的床铺摆放了三个靠枕、布置得雍容华贵,后者则只有一个枕头、色调灰暗)。



前面提到的马戏团演员“象人”的故事,无论是百老汇舞台剧还是大卫·芬奇的同名电影《象人》里,都是通过对“象人”梅里克所遭受到的屈辱折磨之呈现,表达对于社会良知、人类尊严、道德平等观念的文明呼唤,浓烈的他者关怀深具其中。

音乐剧《Side Show》更是如此,首先在表达上,该剧将昔日马戏团与今日百老汇的奇观性合二为一:序曲之后的第一个唱段《来看看这些怪胎》(Come Look at the Freaks)里,就相继展示了三脚人、胡须女士、头颅畸形人、狗头男孩、纹身女孩、侏儒、双性人、刚果野兽等马戏团“side show”里的奇观身体,直到是歌声动人的希尔顿连体姐妹出场,深深打动了台下的音乐家巴迪,从此改变了希尔顿姐妹的命运。而圣詹姆斯大剧院外的海报墙上,则满是剧中这些奇形怪状的“side show”演员们的角色照,尽管这些角色在剧中除了伴唱外几乎没有独立的角色唱段。在叙事上,则聚焦于希尔顿连体姐妹面对爱情时的煎熬,原创作者将其归置于“爱与被爱”的人类永恒主题,如同音乐剧《象人》,重在呼唤人类尊严与平等的道德观念。


总之,这些以人类的“他者”为主人公的音乐剧故事里,在观看效果上,致力于将马戏团奇观效果与百老汇的戏剧机制,有效地叠加在一起;在主题叙事方面,百老汇音乐剧创作者们不仅审慎遵守着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西方普世价值与新教伦理的认同,还是其高度内在化的一种情感结构。

 

“女象人”的美国故事:康氏改编与酷儿认同

在美国,或许没有谁比比尔·康顿更能胜任音乐剧《Side Show》的导演一职了,因为他最擅长通过影像与戏剧空间打造奇幻画面。

提起他导演的电影作品,至少中国观众不会陌生:以好莱坞经典恐怖片《科学怪人》导演为原型创作的同性传记片《众神与野兽》(Gods and Monsters1998)、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芝加哥》的电影版《芝加哥》(Chicago2002)、世界性学教父传记片《金赛性学教授》(Kinsey2004)、描写三名黑人歌手成长历程的音乐电影《追梦女孩》(Dreamgirls2006),以及《暮光之城4:破晓》上下集的导演,获得过包括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在内的近20个奖项,艺术创作经验非凡。

和原版相比,康顿更着重突出了希尔顿连体姐妹对于“正常”和“不正常”之认同的内心挣扎。

重返百老汇舞台的《Side Show》,到处充满着浓浓的康氏风格:仅从海报即可窥见一斑,如本文开头的介绍那样,似乎与《追梦女孩》的电影海报异曲同工,只是从三个女孩的剪影变成了两个。从整个音乐谱曲和叙事排演来看,或许得益于康顿本人之于人物传记的强大的叙事能力,新版《Side Show》对原版最大的改动亮点莫过于,增添了一大段希尔顿姐妹自述童年不幸经历的闪回,并且根据圣詹姆斯大剧院构造——较高的吊顶和相对窄的舞台宽度,主要通过幕布与光影的结合予以呈现,在叙事上增添了故事的合理性。

在歌曲编排方面,新版增添了不少唱段。例如,康顿及其创作团队,为经纪人特里一角单独设计了《人脉广泛》(Very Well Connected)的唱段,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希尔顿姐妹仅一个晚上就做出了离开马戏团“side show”的决定更具说服力,还增加了展现该角色内心挣扎的戏份;而剧中另一位希尔顿姐妹的贵人,音乐家巴迪,在新版里也拥有自己的独立唱段《邻家淑女》(Typical Girls Next Door),既描述他教这对姐妹唱歌的情节,该唱段在叙事上也为巴迪和连体姐妹之一维奥莱后来的感情发展奠定基础;在两姐妹不幸童年的闪回段落,伦敦医生们试图剪开新生连体婴儿的剧情里,增添了《剪开她们》(Cut Them Apart)的唱段,随后即是该剧经典唱段《君绝不弃》的首次亮相,既侧面表现了医生们手术失败的注定,也与整个剧目最后的高潮部分产生了呼应……总之,这些新版所增加和修改的曲目,的确无论从视听设计还是情节叙事上,都为观众与剧迷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Side Show》的故事,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酷儿意味,康顿亦给予了强化。在2014年的新版里,与其说讲述了两个男人与连体姐妹之间苦恋无果的故事,不如说经过康顿的诸多改编,讲述的是一对连体姐妹如何通过不可能的异性恋关系,方体悟到同一副身体中的彼此才是今生的永恒,这也该剧的原创经典曲目《君绝不弃》里,二人对彼此的承诺。

剧情的酷儿元素,也为两位女主演带来了挑战。出演希尔顿连体姐妹的演员,均为百老汇职业演员出身:维奥莱的角色,由凭借音乐剧《灰色花园》(Grey Gardens)获得2007年世界戏剧奖最佳新人奖的艾琳·戴维(Erin Davie)饰演;黛西一角,则由地方戏院演出经历丰富的艾米丽·佩吉特(Emily Padgett)担任。在谈及连体表演形式的困难时,两名女主演一致认为,身穿连体的紧身裙进行表演,固然会产生很多难以想象的诸多不便,但最关键的是该如何在排练和演出时,调整二人真实情感和身体状态的不一致,因为两个人身体紧贴着对方,只要有一个人产生轻微的情绪,另一个人都会很快察觉到并且受到影响,所以及时进行亲密的沟通,几乎是唯一解决办法。


因此,依靠展现身体奇观、营造视觉盛宴的《Side Show》,有效地将生理畸形者、底层阶级、同性恋等边缘身份,有效地叠加在一起,注入了康顿式的他者关怀,同时也满足着观众的猎奇心理与视听需求。

        而戏归戏,现实是现实最后小八卦一下,历史上风光一时的希尔顿姐妹,由于被她们的经纪人所抛弃,后来找了一份在食品店收银的工作,勉强维持生计,最后死于流感,而当人们发现她们的尸体时候,已经两个星期过去了。据考证,是黛西先去世的,四天以后维奥莱也与世长辞……下图贴一张现实中的希尔顿姐妹照片——话说,比起现实,或许还是百老汇的戏更好看、更让人接受的吧。



【谢绝转载:)】

 

浏览(2403)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白马从影
注册日期: 2014-11-30
访问总量: 6,08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试博客故)昔日马戏团,今日百
· (贴旧文试博客)“第三世界”的《
· (贴旧文试博客)《催眠大师》:
分类目录
【述 * 故事】
【聊 * 小叙】
【论 * 嘶鸣】
【戏 * 剧评】
· (试博客故)昔日马戏团,今日百
【影 * 映画】
· (贴旧文试博客)“第三世界”的《
· (贴旧文试博客)《催眠大师》:
存档目录
2014-12-12 - 2014-12-12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