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確讓一小部分人富了,卻也造就了貧富不均的國情和社會矛盾的衝突。筆者在訪問某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江南二線城市時,有機會實拍了普通百姓家居實況。
這裡坐落着幾十座這樣的居民樓,是80年代初的建築,被稱作“XX新村”。
在這個新村里還一片保持原風貌的平房,不過不是受保護的文物古蹟。
小區裡的商業一條街。
街道
信箱
現代文明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電視和互聯網安裝到戶。
樓道里堆着捨不得丟掉的雜物。
家家戶戶安裝的鐵柵欄門反映了百姓對治安環境的擔憂。
這戶住房有40多平方米。按照80年代的標準算是“大”房子了。家裡住着兩代人。外間白天是主要活動場所,起居間加餐廳。夜間是老兩口的臥室。但是,還得每晚架起一個鋼絲床供老人睡覺。
裡間房是年輕人的臥室。
這個空間集成了廚房,洗衣房和洗手間的功能。
面積約兩平方的衛生間也兼有淋浴功能。洗臉洗菜的剩水留在桶里用來沖馬桶。
樓梯過道里密密麻麻的小廣告是一個更低的社會群體所留。數數通下水道的廣告就有十幾個。多少人還在翹頭巴腦的期盼着那份又髒又臭的工作機會啊。
新村里最好的建築是這所學校。應該是“教育產業化”的成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