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原创文学真的就是一片荒芜吗?连样板戏的主意都打上了。估计是要靠着广泛的中老年的群众基础放手一搏票房吧!可是尽管拼上了徐克、梁家辉、张涵予,电影版的《智取威虎山》竟然无法盖过样板戏的光芒!
本来是一个充满曲直与好戏的剿匪故事,却被徐克拍成了《直取威虎山》,让人不禁要问:杨子荣打入匪窝内部的目的与价值何在?获取了哪些有价值的情报才使得剿匪大计为智取?表面上为凶神恶煞的众匪徒实为一群呆若木鸡、任人宰割的僵尸而已。面对如此弱敌,就是我勇敢的儿童团去了也会让他们缴枪不杀!更何需我神若天兵的解放军战士和在世诸葛般的杨子荣!导演在画面与场面上下足了功夫以增加3D效果,但是却忽略了更主要的电影元素,就是故事,而且是合理的故事。因此编剧要有超常的想象力而且要能自圆其说、滴水不漏。而本片的编剧实在难以恭维,也只能在原小说甚至京剧里打转转,而弄不出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智”。因此,才有了杨子荣两次“惊险”的与我方联络员成功对接的天作巧合:一次是拉屎,愣让匪首因个人隐私问题而将监视的匪徒们活生生的挡了回去。另一次是枪毙滦平后,我联络员恰好静候在悬崖下方,而从坠崖的滦平身上取得了杨子荣事先放入的情报。
坐山雕理应是个阴险狡猾、足智多谋的匪首,否则如何连日本鬼子都剿灭不了?然而本片却将其刻划为僵尸一具,除了脸谱般的形象以外,毫无令人惊恐的可怕之处。杨子荣与坐山雕之间的斗智斗勇本应该是本片不同于小说、甚至京剧的最大看点。可是看完影片,观众却未见任何悬念。坐山雕如此轻信杨而决定处决滦平更是让人觉得导演在强词夺理。匪首的最后结局,更是让人匪夷所思:竟然让观众去选择坐山雕的两种死法中的一种,这在电影史上还是头一遭:同情匪首的,就相信一枪毙命。对其有阶级仇恨的呐,就乐见其机毁人亡、死无全尸。梁家辉对此角色的贡献几乎为零,除了一副僵硬的脸,没有任何发挥,看不出导演选角的目的何在。张涵予的杨子荣亦是乏善可陈,尽管贴上了一脸虚假而做作的络腮胡子,仍然看不出一个硬汉形象,更没有任何人性化的演绎。给人的感觉是杨对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英雄就是英雄的模式。
影片除了唯美的山川雪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外,观众只能是麻木地看完影片而消费掉一桶爆米花而已。影片的开篇于纽约以及现代留美学生的回乡追忆英雄,不但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而且让影片显得零乱、罗嗦,而分散主题。完全剪去对情节毫无影响。影片里的匪徒们更是各色人等,有戴二战德国钢盔的,还有穿党卫军制服的。国军有德式装备,戴德军钢盔尚能自圆其说,可是这德国军装从何而来,就令人费解了。匪巢原是日军的秘密据点,有复杂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的地形也不足为奇。可是这崎岖的山路和没有任何宽阔平地的深山老林,何来坦克、飞机,就实再让观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对于这些诟病,并非本人挑剔。令人信服是电影能打动观众的出发点。荒诞不经和天作巧合,只能让观众付之一笑,而影片则沦为快餐式的肥皂剧。尽管影片用3D作为噱头,但仍然让观众,至少让本人觉得是徐克直取了威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