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惧左宗棠,李鸿章惧洋人!可惜英雄迟暮,否则此战不会是这样原创 黑句本 积贫积弱,强敌环伺,韬光养晦对不对? 对。 但必须有个前提,不能因为韬光养晦失去尊严。 不客气的讲,失去尊严的韬光养晦就是下跪。而用下跪的方式去乞求自强的机会,结果只能是备受凌辱。 晚清的历史只所以屈辱,根源就在这里,虽然当权者也有图强的苦心,但终归是一群没有尊严的下跪者。 也许有人会说,在弱肉强食的法则下,弱者本来就难有尊严,不切实际地一味逞强结果可能更糟。 很多时候的确是这样,但当一个人浑身上下尽是无私无畏的真勇气时,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要知道,强敌虽不惧刀枪,但无人不敬真豪杰! 咱们今天要讲的这段左宗棠和李鸿章,就散发着这样的历史感慨—— 1882年2月12日,70岁的左宗棠正式接任两江总督。6月,在数百名亲兵的护卫下,左宗棠巡视上海。然而,在进入租界时,租界工部局以结刀持械通过须照会为由竟将左宗棠拦了下来。换是其他人,多半会屈服在租界的规矩下,但左宗棠却是勃然大怒。 这位晚清强人当场怒斥,上海乃中国地,外人只是租借罢了。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之地,何照会之有? 说完即命令所有亲兵枪上膛,刀出鞘,洋人胆敢阻拦,格杀勿论! 此举算不算“践踏”洋人租界法规?当然算,但其“嚣张”践踏的背后却甚是霸气地彰显了足以让洋人折服的民族尊严。 因为这个,最后洋人清除道路,换升大清龙旗,鸣炮十三响迎左宗棠入租界。不仅如此,左宗棠此后巡视上海,洋人更是恭谨有礼,生怕有什么地方再触犯到这位强人的尊严。 这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愈有无畏的勇气,愈有尊严!愈有尊严,愈能赢得强敌的尊重! 只可惜,晚清时像左宗棠这样的强人太少了!又可惜,此时的左宗棠太老了,当国家需要他再次力挽狂澜的时候,他已力不从心,很难再披挂上阵了。 否则,随后的中法之战最终一定是另一番局面。 1883年初,法军攻陷越南首府顺化,清廷西南门户洞开,面对法国图谋大西南的野心,援越抗法迫在眉睫。 论对洋人的震慑力,督办越南军务的最佳人选当然是左宗棠。但71岁的左宗棠因为近来动辄遗忘,精力严重下降,正在湖南老家修养病体,根本没法担此大任。 左宗棠不能上阵,慈禧只能指望李鸿章。 然而,当慈禧令李鸿章去广东督办越南军务的时候,60岁的李鸿章却用一套“岂有此理”的说辞抗了命。李鸿章是抗命高手,未显赫时是巧妙地抗,现在位极人臣了,则是拿劳苦功高抗。 他先说,白头戍边,未免以珠弹雀。接着又说,枢府调度如此轻率,殊为寒心! 李鸿章这一著名的抗命之辞换成当下的说法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事让我这个头发都白了的大人物去干,你们不觉得这是拿钻石打麻雀吗!这么荒唐,这么草率,让我说你们什么好,太让我寒心了! 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如此这般地拿老资格抗命,慈禧还真就一点辙没有。 怎么办呢? 让慈禧没想到的是,就在她郁闷难为的时候,左宗棠又一次大义凛然地站了出来。 此时的左宗棠,在湘阴柳庄刚休了一个月的假,一听到西南有战事,这位晚清最有担当的强人再也坐不住了。 剩下三个月的假不休了,写下落地有声的《时务说帖》后,左宗棠在柳庄一刻没延误,当即奔向了北京。 见到慈禧、光绪,左宗棠直接亮明《时务说帖》中的观点,他说,法国人此次图谋西南,用心极其险恶,不与之决战,实难解救西南将被瓜分的危局。 面对左宗棠的赤胆忠心,主动请命,慈禧当朝颁下谕旨,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 但这一次与六七年前的西征不同,71岁的左宗棠并没有拿到与法国对阵的全权。大权在谁手里呢?不愿领兵出战的李鸿章手里。 之所以会这样,一来因为李鸿章正得势,慈禧也不敢放手一搏,二来就是岁数,李鸿章小左宗棠整整11岁,从长远计,慈禧只能更倚重他。 71岁的左宗棠主动请战,却没有全权;60岁的李鸿章不愿领兵出战,却握有大权。 一个绝口不言和议事;一个从来只顾和戎计。 悲哀从一开始似乎就已经注定了。 但即便如此,71岁的左宗棠还在做强人最后的卫国奋斗。1883年10月,已经无力亲自招募兵勇的左宗棠调来广东籍将领王德榜,左宗棠要求他按照楚军、西征军的成功经验,尽快练出一支恪靖定边军。 王德榜不负众望,两个月练成了由7个湘勇营和3个粤勇营共8000人组成的恪靖定边军。 成军之后,恪靖定边军立即开赴西南前线。王德榜率6个营驻守凉山,另4营驻守镇南关。 仗究竟该怎么打?王德榜请示“督办越南事宜、节制三省防军”的李鸿章,结果得到了这么一句话——如法军打来,战亦违旨,退亦违旨。 接到如此高深莫测又混账无比的命令,王德榜顿时懵了圈,他不知道恪靖定边军接下来究竟是该战该退还是该守? 于是带着怨气再问李鸿章。 很快,李鸿章的第二道指示下来了,依旧官腔十足,含糊其辞——败固不佳,胜亦从此多事。 照李鸿章的意思,不管法国人要怎样,你王德榜必须保证不进不退,不胜不败。 自缚手脚还要维持现状,王德榜彻底无语了,这怎么可能? 当然不可能。 1884年2月,法国政府任命米乐为法军统帅,兵力迅速增至16000人。面对自缚手脚的清军,法军如入无人之境,3月12日,攻下北宁;3月19日,攻下太原;4月12日,进驻兴化,进而攻破镇南关。 势如破竹下,东部法军统帅尼格里命令士兵在镇南关废墟上嚣张地立下野心勃勃的木牌——广西的门户已经不再存在了! 西南防线如此这般地全线崩溃后,李鸿章如愿以偿,终于可以和法国人进行“和戎”谈判了。 1884年5月11日,李鸿章代表清廷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约》,条约规定:一、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二、清廷各防营即行调回边界;三、中越边境开放通商。 然而,李鸿章的一味求和,终究没能换来他想要的息事宁人,相反刺激了法国人的野心。 刚刚签订的条约字迹还未干,法军由孤拔为统帅的远东舰队便已开进福州、基隆口岸,并准备随时发动攻击占领。 李鸿章的和戎,弄的西南不保,福建危急,清廷终于着急了。 如此局面看来还得梁柱强人才能收拾。 1884年6月,清廷急召左宗棠再入军机处主持抗法事宜,但此时的左宗棠已无法入京运筹了,72岁的他已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他只能留在福建苦撑危局,做人生的最后一次搏击。 6月26日,按左宗棠建议,清廷摆出强硬姿态,强烈谴责法国“先启兵端,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与此同时,各军迅速向沿海各地集结,总之再不是示弱求和的架势。 西南前线诸将听闻左大帅再次出山,顷刻间斗志昂扬!冯子材趁战局混乱,率军直入镇南关,与王德榜的恪靖定边军相互呼应。 对着法军在镇南关立下的那块牌子,冯子材等人也立下了一块誓死决战的木牌—— 我们将用法军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 一场大战随之在镇南关拉开大幕。 面对法军的凶猛攻势,王德榜按左宗棠楚军战法,先派一支部队对法军佯攻,再派一支奇兵翻过荒山野岭,狠击法军后路。 结果法军大败,法军统帅尼格里被打惨,差点没能活着逃回去。 凉山-镇南关大捷,彻底扭转了战场格局,王德榜的恪靖定边军越战越勇,连克文渊、长庆府、逼近北宁。受胜利鼓舞,各地民众闻风而动,纷纷打出冯子材旗号,上阵厮杀的上阵厮杀,分担后勤的分担后勤—— 就这样,法军彻底败了! 消息传到法国国内,民众愤怒抗议,发动战争的茹费理内阁当天倒台。 遗憾的是,懦弱无能的清廷根本没有拿胜利争尊严的勇气和智慧,在李鸿章的主导下,他们又一次选择了以胜求和。 最终,法国不胜而胜,清廷不败而败。 这还不算完。战后,凡坏和戎的有功之人均遭到了清算,王德榜被李鸿章革职治罪,后经左宗棠、彭玉麟出面抗议,最终改为只革职,不治罪;冯子材也未能幸免,就地被拿了原职。 听闻这些,73岁的左宗棠痛恨连连,咳血不止。 他愤怒地说,李鸿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 但又能如何呢!自知来日不多的左宗棠已没有抗争的机会了。 令后世动容的是左宗棠在离世前,依旧用心良苦地做了两件事,他向朝廷呼吁:一,为国家安危计,应尽快设立海防大臣;二、为不失台湾,福建巡抚应改为台湾巡抚。 1885年9月5日,73岁的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了,临终时他给朝廷口授了一道遗折,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