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又一蛮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https://blog.creaders.net/u/3020/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倒“食”差 2011-03-22 14:25:21

title

呼延满弈一家八十年代底到美国来闯生活。老婆夏侯高杏,儿子小乐,磕磕碰碰二十多年了,虽无大富大贵,倒也衣食无忧。隔三差五地回国瞧瞧,小日子过得还算顺心。这不,一家人又在准备五月份回国的计划了。

大快朵颐

从字典上查,朵颐就是鼓动腮颊的意思。大快朵颐,说俗了就是甩开腮帮子,抡起大槽牙,痛痛快快地撮一顿。中国烹饪举世无双,川鲁苏粤誉满全球,加上这些年食文化的畸形发展,不管你走到哪,都能找个地方大快朵颐一把。所以满弈每次回国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好好吃几顿。

出国前满弈在一科研单位工作,因单位新,老人少,所以矬子里拔将军,满弈也混了个不错的职位,因此常有机会去公款吃喝。头一回用公款吃喝还是八十年代初的事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那还不算是真正的公款吃喝,因为那次是美国人请客,地点是建国饭店,当时北京最高档的饭店之一。进去后先坐在大堂里休息喝茶,还有人在弹钢琴助兴。几分钟后,被人领着走进了建国饭店的几个餐厅之一,进门的时候满弈注意了一下,餐厅的名字叫四季。

分宾主落座后,满弈向周围看了看,不由地心里有点发怵。没见过这阵势呀。八个人一桌,每人面前一字排开摆着大中小三个杯子。小的玲珑剔透,大概是喝白酒用的,另外两个玻璃杯子不知是干吗使的。最大的一个里塞着一条叠成花的餐巾。两个一大一小的盘子,小的放在大的上面。朱漆的筷子架在一个象牙色的石头托上面。身后一溜站着好几个面目姣好,身材高挑的服务员小姐,一个个高挽着发髻,一色的红旗袍和一脸动人的微笑。满弈被眼前的一切晃得有些飘飘然,心里也犯开了嘀咕:这饭可怎么吃呀。好在满弈虽没见过世面,可红楼梦倒也读过几遍,所以就学了黛玉初次进贾府的法子,“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

一会儿,一位满面春风的服务员小姐开始给大家介绍菜单。宴会是海鲜席,菜有四道,应餐厅的名字四季。每道有三个菜,对每季的三个月。第一道是凉菜,然后是三道分别以对虾、海参和鲍鱼为主菜,最后是甜点。听那小姐每介绍一个菜,满弈肚子里的馋虫就站起来一只,等到开始介绍甜点时,十二只馋虫已经在肚里排好队,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冲锋了。满弈这时把桌上的几位又重新打量了一番。五个老外和港商,看上去都挺斯文,但愿吃起饭来还会保持住他们的斯文。再看看自己近六十岁的领导,鹤发童颜,一付德高望重的样子,估计他不愿意在下属面前丢人,和年轻人抢吃的。最后一位,是个年纪相仿的小伙子,高个,精瘦,一脸的满不在乎,一看就是个和满弈一样,受过教育而且还挨过饿的主。绝对是个主要竞争对手。

介绍菜单的话音一落,站在后面的那排服务员小姐就鱼贯而行,款款地给大家倒酒。满弈这时才明白,那大杯子是喝啤酒或饮料用的,那中等个的是喝葡萄酒用的,那小杯子,满弈猜得没错,是用来喝白酒的。满弈心想,要是三杯子全满上酒混着喝,没等菜上完,自己还不就溜桌了。于是满弈拒绝了啤酒和葡萄酒,要了杯橘汁和五粮液,然后把手指活动了一下,咽了口口水,抄起筷子就准备夹菜了。

出乎满弈的意料,第一个冷盘上来之后,上菜的服务员小姐却不走,而是一边介绍着,一边熟练地把菜分成了八份,分放到每个人的盘子里。然后对大家说了声请慢用才离开。于是一桌子人一边继续谈着话,一边很客气地互相笑了笑,从容地拿起了筷子,斯文地吃起自己盘子里的东西来。这使满弈很是不忿,心说凭什么不分年龄,不分能力,大家都得同样的一份呀。让满弈更加不忿的是,有几个家伙居然还没把盘子里的菜吃完,就把筷子给放下了。太不象话了,满弈差点骂出声来。接下来的海参,对虾让满弈越吃越有气,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杯接一杯地要饮料。最后鲍鱼上来时,满弈惊喜地发现那盘子里有十只鲍鱼。当小姐照例给每人分了一只后问道,哪位再来一只?毫不犹豫且不失礼地,满弈和那个精瘦的小伙子几乎同时对小姐示意了一下。看着盘中的两只鲍鱼,满弈那忿忿不平的心情才稍微平静一些。

那顿饭,满弈生平第一回吃到了鲍鱼;第一回吃一顿饭换了四次盘子;第一回吃别人给分好的菜;第一回享受到了让身后站着的人给不断到酒的服务。随着外事活动次数的增加和地位的升迁,满弈有机会品尝了许多北京有名饭店的手艺,像西苑饭店的鲁菜,仿膳餐厅的御膳,四川饭店的川菜,淮扬饭庄的淮扬菜,全聚德的烤鸭,东来顺的涮羊肉,鸿宾楼的清真席和北京饭店的西餐等。在不同级别的饭桌上也表现得越来越成熟,在哪都能显出一种应对自如,宾至如归的潇洒。

当年的公款吃喝风气为千夫所指,可各个饭庄照样是人满为患。为什么呀?只有吃的人知道个中的奥秘。这段引子不是要给当年的公款吃喝打马虎眼,只是想说明满弈不土,见过世面,知道什么好吃,食文化程度相当高。虽说到美国后,没什么机会在这方面继续深造了,可底子在那摆着呢,跟谁比也不差。

满弈一家这次回国,一来是探望年迈的双亲,二来呢,不用说,好好地撮几顿。提前一个月,高杏就开始实施严格的节食计划,说是要在人前显得精神点,其实她那点儿心思大伙儿都心知肚明,不过心照不宣而已。小乐要对付期末考试,自然辛苦得很,瘦了一圈,不过那也算是做好了准备活动。满弈虽然看上去还是那么不慌不忙的,可肚子里那些休息了很久的馋虫早就蠢蠢欲动了。球还照常去踢,只是跑动得更积极了;步还照常散,只是走得快多了。终于,一切都按计划顺利进行,五月中的一天,一架载着满弈一家的波音客机腾空而起,飞向大洋彼岸的北京。

早吃饱

中国不但有川鲁苏粤四大菜系,而且各地的早点小吃也是各式各样,特点不一。单说北京的早点吧,最简单的就是油饼豆浆。要想吃点别的,还有豆腐脑,馄饨,面茶,米粥,豆粥,豆汁,炒肝,油酥火烧,奶油炸糕,糖耳朵,驴打滚,各式切糕,丝糕,懒龙,花卷,糖三角,… … 要是往下写还能写一大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豆汁这种北京特产,有些人一提起来就眉飞色舞,可满弈却无论如何也享受不了。为了证明自己的食文化水平,满弈曾从理论上说明了为什么食文化水平高的人不喝豆汁。不管是主食还是副食,一种食品上不上得了桌,色香味是唯一的标准。一碗豆汁端上来,拿眼一瞧,就是一碗泔水;用鼻子一闻,那股带着腐烂气息的酸味能把你顶一跟头;最后你要是咬着牙尝一口,那东西在嘴里的感觉就有点不太方便形容了。所以满弈绝不说自己喝不了豆汁,而是说那东西水品太低,根本不值得一喝,和诗人从不念顺口溜一个道理。

满弈在美国无缘享受这些好东西,每天早上只好用一杯冷牛奶加一块面包来对付,好处是每天至少可以多睡几分钟。时间长了,和这些好吃的倒有些生分了。可是从小印在脑子里的东西是忘不了的,一有机会就得冒出来,搅得人心急火燎的。那是九四年满弈第一次回国的时候,到家时天色已晚,和父母聊了会天儿就睡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满弈洗漱完后走到阳台上透透气,一瞥眼看见了楼下的早点摊子。一个用汽油桶改装的大炉子上架着一口油锅,滚热的油里飘着几个还没炸好的油饼。油锅边上支着一张简易的案子,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人一边照顾着油锅,一边做油饼。四五个买早点的人拍着队,聊着天,在那等油饼出锅。看到这,满弈一转身就进了屋,到厨房抄起个笸箩就往外走。出了门才想起来兜里没钱,再一转身回到屋里,拉开抽屉找钱。这时候满弈的妈妈从里屋出来,看见他在那乱翻,就说:“怎么回事,大早上起来跟来了土匪似的。”

“那什么,找点钱买油饼吃。”

“抽屉里没钱,乱翻什么。”老太太一边说一边掏出几块钱给了满弈。当满弈又在门外时听见老太太对老爷子说,这些从美国回来的人也可怜的很,一个油饼有什么吃头,怎么就急成这样。

和以往几次不一样,这次回国满弈一家没住在父母家。高杏的外甥女有一套富余的房子,因为离父母家不远,所以满弈一家就住在那,既可以每天给父母请安,也不会打乱了老人的生活习惯,两全其美。外甥女是个热心人,知道老姨要回来,不但早早地就把房子收拾干净,还在厨房里,冰箱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干鲜果品和半成品。说也不知道你们爱吃那样,挑着吃吧,不爱吃的就扔在那,以后再说。

头一天早上高杏第一个起来,打开冰箱一看,包子有豆沙的,莲蓉的,奶黄的,扬州菜包的和上海的汤包。有馄饨候的馄饨,丰泽园的馒头,六必居的酱菜,还有元宵,粽子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东西,看着这塞得满满当当的冰箱,一股久违的亲情扑面而来,撞在胸口上,让高杏的眼睛有点发酸。她定了定神,又来到厨房,里面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面杂粮,一应俱全。“回家喽”,高杏自言自语道,然后淘了碗米,加上点绿豆,熬上了一锅绿豆粥。接着又打开冰箱,把所有的包子一股脑全给拿了出来,每样挑出两个来,再加上俩花卷,俩馒头一起放在锅里蒸上。等满弈爷儿起来刷完牙洗完脸时,桌上已摆上了两盘“什锦”包子,一碟六必居的酱菜,一碟咸鸭蛋,还有馒头、花卷和热汽腾腾的绿豆粥。满弈看了看满满一桌子的早点,笑着说:“怎么着,不过了,够喂一连人的啦。”

“吃现成的话还挺多,” 高杏说,“先尝尝哪个好吃。”

没想到二十分钟后,盘光碗净,一桌子的早点吃得一点儿没剩下。三人大眼瞪小眼,半天谁也没吱声。好一会儿才听见满弈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你才是刘姥姥呢。” 高杏瞪了满弈一眼说。

“你们说什么呢?” 小乐一脸不明白地问。

满弈拍拍儿子的肩膀说:“这故事说起来可就长了,哪天有功夫我给你讲讲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事。”然后站起身,拍了拍自己的肚子又说:“人说倒时差的时候得多睡,看来‘倒食差’的时候得多吃。”

几天以后满弈发现,街上有不少吃早点的铺子,有四川人经营的“成都小吃”,上海人经营的“城隍庙小吃”,台湾人经营的“永和豆浆”和各种名目的粥店,味道不错,也各有特点。遗憾的是过去到处可见的专卖北京早点的清真小吃店却找不到了。一打听,别人说有的地方还有,只是附近没有了。满弈想了想后说时间有限,专程赶去吃早点好像不太值,这次就算了吧。

午吃好

挂炉烤鸭是闻名世界的北京招牌菜,也是高杏之最爱。到美国后高杏最常发的牢骚就是:跟着你到这个鬼地方来,什么都吃不着。烤鸭?连看都没地方看去。为此一家人去过好几个菜单上有烤鸭的中餐馆,可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有一次高杏又发牢骚时,满弈说干脆咱们搬到洛杉矶去吧,那有正经的挂炉烤鸭。

“为了吃烤鸭搬家,你脑子进水了吧?”

“要不然就在车库里垒一挂炉,后院再种几棵枣树,过几年咱就能自己烤鸭子吃了。”

“!?”

“办法还不是人想出来的,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了不成?”

…… …… ……

这回好了,又到北京了,虽说全聚德就那么几家分店,可普通的烤鸭店,满大街都是,到哪都能吃上。还没下飞机呢,高杏就说了,第一顿正餐,别的点什么都无所谓,烤鸭绝对不能少。所以第二天进门不久,满弈就对老两口说,今天中午咱们吃烤鸭去吧,好几年没见着那玩意儿了。老太太说那好办,附近就有一家“老家风味”,味道还不错,而且不远,走着去就行。不过中午饭家里已经准备好了,晚上再去吃吧。没等满弈说话,高杏忙接过话茬说没问题。第一天到家,时间过得飞快,祖孙三代话说个没完,好像还没说两句呢,就该吃午饭了。吃完午饭才聊了一会儿,晚饭时间就又快到了。

高杏看了看表,提醒大家说饭点儿到了,咱们走吧。于是一家老少五口人,换上鞋,拿上包,不紧不慢地出了门,溜溜达达地奔“老家风味”而去。说是不远,可和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起也用了十好几分钟才走到。进门一看,饭馆布置得挺有特点,很有农舍风格。落座后服务员给每位上茶并递上一本菜单。那菜单有好几十页,精装八开彩色胶印。不仔细看准以为是哪个博物馆的馆藏艺术品画册呢。打开一看,凉菜热炒俱全,照片质量上乘,印刷精良。可一页页翻下去,满弈心里开始着慌了,都快到最后了,还没看见烤鸭的影子呢。正好这时服务员来加开水,满弈就向她打听有没有烤鸭。

“对不起先生,我们这没有烤鸭。”

如一鸟入林,百鸟压音,一时没人说话。老两口脸上有点挂不住,心说肯定是记错了;高杏心里很失望,觉得今儿个烤鸭是没指望了;满弈倒觉得没什么,因为他反正也不太喜欢吃烤鸭,太肥,只是一时不知怎么圆这个场;只有小乐十分兴奋地一边翻着那本精美的菜单,一边不加思索地说,烤鸭什么时候吃不行呀,我看这地方不错。让后指着一副清蒸鲈鱼的照片问那上面写得是什么,他想来一个。有个孩子在场,甭管这孩子是抱在手里的还是已经比家长高出半头的,经常能化解尴尬场面于无形。儿子一句话,问题全解决了。于是一家人认真地讨论起点什么菜的问题来了。

…… ……

第二天一早,高杏一起来就打电话给外甥女,问她附近哪能吃上烤鸭。外甥女说出门顺三环向西不远有家“佳尝菜”,是家中档的连锁店,烤鸭做得还行。高杏接着又把电话打到“佳尝菜”去问中午有没有烤鸭。一切都落实了后转过身来问满弈:“今儿早上咱们吃什么?”

“来半只鸭子怎么样?”满弈有点儿成心捣乱。

中午十二点,一家人坐在了“佳尝菜”里。一本印得更精美的菜单摆在面前。第八页上是赫然是一只烤得外焦里嫩,油光水滑的北京填鸭,衬着薄薄的荷叶饼,翠绿的小葱和深褐色的甜面酱显得格外诱人。当服务员小姐来点菜时,高杏说:“一只鸭子,剩下的问他们。”

“光吃鸭子呀?这还有这么多菜呢,咱们来半只怎么样?”

“一只鸭子,剩下的你们看着办。”高杏又说了一遍,那口气听起来没什么可商量的。

“烤鸭剩下就不好吃了,你要是真吃不够,咱们晚上再来还不行吗?”满弈还有点不甘心。

“先写上一只鸭子,然后问他们还要什么。”高杏干脆不理满弈爷儿俩,直接对服务员说。

“得得得,一只鸭子,”,满弈投降了。“凉扮苦菊,芥末鸭掌,火爆腰花,芙蓉鸡片,两瓶燕京,一扎鲜玉米汁,鸭架汤。你给快点儿,下午我们还有事呢。”满弈点完菜后端起茶杯说:“一只鸭子。我看一会儿吃完饭出去时,你就成鸭子了,拐搭拐搭地能走出这门去就不错。”

要说“佳尝菜”的烤鸭做得确实还行,火候恰到好处,外焦里嫩的。鸭子片得也相当讲究,片片带皮。荷叶饼,小葱和甜面酱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不过菜再好,肚子是有限的。加上这两天一家人已经招呼了几顿好吃的了,一只鸭子最后还是剩下了差不多一半。看着剩下的菜,高杏对满弈说:“你什么时候偷偷长了点智商,居然还说对了一回?”

“你瞧,愚者千虑,也有一得吗,” 满弈有点得意,“剩下这半只留着你晚上吃,我就不信你吃不腻这玩意儿。”

一家子心满意足地走出了饭馆,一边商量着下午到哪玩去。小乐建议去鸟巢奥运体育场看看,顺便沿着世界冠军用过的跑道跑两圈,也把鸭子消化消化,晚上再吃好吃的时候肚子里也能有地方。“跟你爸学点儿好,什么时候也学会说片汤话了。”高杏对着儿子扬了扬巴掌说。

晚吃少

俗话说“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可这几个礼拜对满弈一家子来说,前两条自然得遵守,最后一条得变变,改成“晚上吃得一点儿也不能少”。或者干脆改成“早吃好,午吃好,晚上吃得要更好”。过去在北京吃饭,有名的馆子就那么几家:全聚德,东来顺,鸿宾楼,仿膳,丰泽园,便宜坊,砂锅居等。现在可是今非昔比了,街头巷尾,到处都是饭馆。从只有三五张桌子的夫妻店到装饰得金碧辉煌的高档饭店;从地方特色小吃,家常菜,到不同档次的宴席,应有尽有。这么说吧,不管你是和一二好友小酌,和家人欢宴,还是掏公款挥霍,也不论你是喜欢南甜北咸,还是东辣西酸,只要你说得出来,你就能找着满意的地方。只要你花得起钱,就能找到能收你那么多钱的菜单,千万别以为到哪你都能吃得起,准有宰得你心疼的地方。

这天晚上满弈一家在街上见到一家名叫“九头鸟”的餐馆,想起几天前朋友曾推荐过,于是就走了进去。“九头鸟”,顾名思义,肯定是家湖北风味的馆子。满弈年轻时曾到去过好几次湖北,对湖北的热干面,煨藕汤印象不错。而印象最深的是武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连老毛当年都说过“这家的豆皮好吃”,据说还被做成匾额,堂而皇之地挂在店里以招揽顾客。所以一坐下,满弈就问服务员:“有三鲜豆皮吗?”

“有,那是我们这的招牌菜。”服务员说。

听说有豆皮,满弈挺高兴,就顺嘴又问了句:“和老通城的比怎么样?”

小服务员显然没听说老通城,支支吾吾地有点说不上来,可又不愿意说他们的菜比不上别人的,于是就说老通城的豆皮没他们的豆皮有名。满弈一听她瞎说,坏主意就来了。他问服务员说你们这有烤鸭吗?服务员说也有,满弈就问和全聚德的比怎么样。没等服务员说话,高杏把话接过去了,对满弈说:“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厚道呀,人家不知道,就别拿人开心了。”

满弈笑着说:“全是我的不是,还不行吗”,然后又对服务员说:“逗你玩呢,别在意啊。”服务员说没关系,转身走了。不过看上去她到了也没弄明白这玩笑是怎么开的。虽然比不上记忆中老通城的豆皮了,“九头鸟”的豆皮做的还是很出色。一碗排骨煨藕汤也相当地道,使满弈想起当年去武汉住在舅舅家时,舅母常做的那碗排骨煨藕汤。只是那时的满弈专挑排骨吃,现在的满弈则专挑藕吃。“晚吃少”,嘿嘿,下回再说吧。

回国四个星期,满打满算一共只能吃 3x7x4=84 顿饭。一转眼,已经吃了小七十顿了。掐着指头一算,一家启程的日子快到了,于是满弈的父母决定要奢侈一下。一来是为了感谢高杏的外甥女把房子让给儿子一家用,二来是借这个机会和亲家一家聚一聚。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奢侈一下就是聚在一起吃顿好的。于是就选了家口碑不错,名叫“巴山评话”的川菜馆子,预订了座位,两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了一起。满弈的老爷子是四川人,老太太是湖南人,老两口一辈子走南闯北的,苦也吃过,福也享过,现在都八十多岁了,早已退休在家。二老精神尚好,每人弄台计算机,见天地趴在上面笔耕不辍。虽然一天写不了俩字,其乐也融融。之所以选定“巴山评话”,是因为老爷子说那有几样菜做得也还像。贵就贵点吧,反正一年也不一定去一回。

进去一看,餐厅布置得果然不同凡响。从室内灯具的设计,灯光的调配,绘画和装饰品的选择,桌椅的造型到餐具的质地,无不显得雍容华贵。只是餐厅里嘈杂的喧闹声与环境显得不太协调。另外不多见的是,餐厅内设有一个小舞台,据说那是在酒酣耳热之时,餐厅为食客们表演节目而设立的。这次一家人把座订在大厅而没订包间,就是想看看他们的节目。

在北京吃了三个星期后,满弈自认为食文化水平提高了不少,所以主动担起了点菜的任务。虽然老爷子说了不用给他省钱,满弈还是跳过了菜单的前几页,然后洋洋洒洒地把那些听说过和没听说过的川菜点了一桌子。酒过三巡之后,舞台上的灯光亮了。先是几轮轻歌曼舞,虽无动人之处,倒也看得过去。接下来的是一段川剧表演。据报幕的小姐介绍,即将登台的是个国家一级演员,表演的是川剧中的变脸绝技。报幕的话音刚落,大部分客人都放下了筷子,把头扭向舞台。随着一阵锣鼓声,一位扎软靠的花脸上了台。抖袖、整冠、亮相、自报家门、然后开始走场子。一招一式,做得一丝不苟,非常到位。最后站在舞台中间开始表演变脸的绝活。他到底是不是国家一级演员不得而知,但一张脸连变了十几个颜色,全无破绽,然后在掌声中退场。

正当大家以为表演结束了的时候,那位演员又出来了。这回手里拿着两把茶壶。那茶壶是铜制的,擦得锃亮,壶嘴足有三尺多长。报幕的小姐这时开始介绍说,这种茶壶是四川民间茶馆常用的。茶馆的堂倌用它来给茶客加开水,水要加满,不撒而且还不能打扰茶客说话。功夫好的堂倌能用两把茶壶同时给两个人加水,还有苏秦背剑,张飞翩马之类的花活。报幕的一边说,那演员一边就在台上表演。一会儿,那位演员突然离开了舞台,径直向满弈一家的桌子走了过去。到了老两口面前,先向老人问了声好,然后弯腰鞠了一躬,这时只见这时两个长长的茶壶嘴在空中划了两道弧线,两股水流同时注入了二位老人的茶杯。一个躬鞠完,两个茶杯倒满了开水,一滴也没撒出来。这一手露得实在是漂亮,一下就博得了满堂的喝彩声。老两口也把满脸的皱纹都笑开了

这顿饭吃得开心,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蜀艺川厨,韵味又在美味之中。“晚吃少”,嘿嘿,下回再说吧。

“欢迎光临”

以往每次回国,满弈都能发现北京有些新的变化。可这次好像还没发现什么。多了一奥运村?空气质量好了些?好像都不太是。有一天爷儿俩在家聊天,说起吃东西的时候小乐问了个问题:“这次回来怎么没人请咱们到家里去吃过饭呀?”

“白吃那么多顿还说没人请?”满弈对儿子的话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不是说没人请,我是说没人在家自己做饭请咱们去吃了,吃饭全在饭馆里。”小乐解释道。

这好象是挺重要的一点不同。饭馆比以前多多了,而且更明显的是,无论规模大小,档次高低,饭馆的卫生标准和服务质量都有了相当明显的提高。最有中国特点的是,只要是门脸装修得稍微象点样的饭馆,门口准得站上一对儿盛装的金男玉女,微笑着对每一位进门的顾客说“欢迎光临”,对每一位离开的顾客说“谢谢光临”。有些高门槛的大饭店,长长的台阶上每隔三五米就站这么一对儿。小乐虽然说一口没有口音的北京话,可中文水平有限。进出不同的饭馆几次后,终于忍不住问满弈说:“光临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 ……

四个星期一晃就过去了,一家人又回到了美国的家。放下行李,坐在沙发上,满弈这时突然感觉到,这地方比北京可清净多了,四下悄没声的,耳朵都有点儿不习惯。坐了一会儿,高杏到厨房打开冰箱一看,除了半盒鸡蛋,两袋榨菜,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于是她回到客厅,有点没好气儿地问满弈:“晚上吃什么?”

“简单点儿就行,来半只鸭子,再加一个凉拌苦菊怎么样。” 满弈还在不知趣地调侃。

“跟着你到这鬼地方来,” 高杏又准备开始她的老话题。

“得得得,你们俩先歇着,我去给大伙儿煮碗挂面。” 满弈忙不迭地跳起身来,逃到厨房去了。



浏览(9079)(0)评论(22)
文章评论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1-03-28 09:14:09

说到食品健康问题,我觉得不应该笼统地把中餐和中餐的做法归到不健康食品中去。中餐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法,如四大,八大菜系,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等。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分法就是:吃糠咽菜,大鱼大肉,生猛海鲜,吃糠咽菜。这种分法来自一个笑话,但不难看出,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改变,健康地吃饭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了。现在在中国吃饭,你不但能在“八大菜系,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中选择,也能在“大鱼大肉,生猛海鲜,吃糠咽菜”中选择。所以,是否能吃得健康,应该是个人的选择,而不是中餐和中餐的做法问题。

那年在北京去一个小粥店吃饭,门前一副对联:艰苦岁月想吃肉,小康时节要喝粥。吃得健康,从此可见一斑。


作者:注册笔名2
留言时间:2011-03-27 07:41:03

这笔食文化扫盲篇很好啊,有否高人来一色文化扫盲篇如何?让我们这些久居美国的文盲土包子回国时不致让国人笑话嘛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1-03-25 22:24:50

老通城的豆皮,就吃过一次,味道口感实在是了得,可惜就去过一次武汉。
头两次回国,对聚餐挺感觉爽口,后来逐渐觉得不行了。不是不喜欢中餐,而是吃了不是觉得很舒服,油太大了。如今在这里,每次看见川菜馆子还是进去,但出来后发誓决不再进中餐馆,也是吃完后不是感觉很好。
倒是IN AND OUT的BURGER 吃起来真的很舒服,还保持体形,还有直接用新鲜土豆炸的薯条,别的地方没有.
跟着鬼子学坏就是一年的功夫.
实话说,如今放弃中餐不感觉是什么太大的损失,尤其是大鱼大肉的中餐做法,已经不习惯了,家里一个月也不过就是两三次中餐.
另外就是中餐实在是不健康,over cook,巨多的油,还不是什么好油,国内得痛风的人不少.
饿着点好,长寿.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1-03-25 08:29:13

椰子:其实主要是因为有一股百折不挠的馋劲儿,再加上一个还算争气的胃。那不是说有一种叫“升华”的现象(物理的和心理的)吗,犯馋的时候吃不上,就“升华”到纸上去了:-)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11-03-24 22:18:37

这地方比北京可清净多了,四下悄没声的,耳朵都有点儿不习惯。坐了一会儿,高杏到厨房打开冰箱一看,除了半盒鸡蛋,两袋榨菜,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于是她回到客厅,有点没好气儿地问满弈:“晚上吃什么?”

蛮夷,真能写呀!你的嗅觉好,听觉还特好,这写得太生动了。顶!


作者:又一蛮夷
留言时间:2011-03-23 09:11:24

这篇东西是一年多前写的了。当时万维博主“椰子”发了一篇回国感想,我在写评论时抖了个机灵,用了“倒食差”这个词,后来就变成了这篇一面写,一面自己流口水的文章。那时刚在万维建了个博客不久,码起字来磕磕巴巴的,可还是挺努力认真的。不久前见万维征文,就把这篇改了改,凑个热闹。

吃什么好像和海归海不归没什么直接联系,可现在“吃”已经上升到文化层面了,而文化差异是海归海不归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我想我这篇东西至少没跑题,您说是不是?:-)

和亲朋好友一起品尝让人“魂牵梦萦的家乡菜”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而且我们这种出门在外的人又会从中体会出一种特殊的滋味。海归了,这种滋味就没了;海不归,想起来又闹心的很。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而对出门在外的人来说,我们永远都站在“这山”上,甭管我们实际上是站在哪山上,因为那边永远有个“那山”。

往返于那汪小小的太平洋两岸的时候,倒时差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倒“食”差却来得更难些。

谢谢大家的留言,特别要谢谢读者“时差”指出我文中的错误,我对飞机不熟悉,顺手就写了个“767”,于是顺手就闹了个笑话。


作者:ddcheat
留言时间:2011-03-23 08:56:45

好文!生动道地的北京语言。好一个“抡开大槽牙”倒食差,撮美食。看得让人忍俊不禁,读得使人口液生津。

作者:北雁高飞
留言时间:2011-03-23 08:18:50

读蛮夷的这篇博文,是一定要吃饱了饭才能开始读的。不对,就是刚吃饱,也会又饿了的。:-)  我也是那种点鸭子一定要点一整只的主。

作者:benznj
留言时间:2011-03-23 08:18:23

坦率的说,来美国二十多年后,口味都改了不少。首先是基本上不喝茶,每天一杯咖啡。到外面吃饭大多都不吃中餐,喜欢一般的美国餐。这两年回国,对在外面吃餐馆也提不起兴致来了。

作者:五彩
留言时间:2011-03-23 08:12:36

写得太生动了,这食差就是俺每次回国的最大动力,长肥点儿点算啥?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11-03-22 23:51:44

蛮夷写的很风趣,你是咋吃都不胖的人,可以甩开腮帮子,痛痛快快地吃,你家高杏也敢那么放的开地吃吗? 每次回去吃东西有点纠结的感觉,什么都喜欢吃,吃了又怕胖,心里也不安.

作者:leo
留言时间:2011-03-22 23:35:56

羡慕你有如此好的口福.多少年来,每次回国前都计划要多吃一些魂牵梦萦的家乡菜.但吃了一两天以后就开始胃痛, 原因是中国菜的油太多 , 特别是餐馆里的美食,往往在最后出锅时还要加一勺明油,来增加菜的色香味. 所以我相信对于很多每天要应酬的海龟成功人士来说美味就是家里的一碗白米粥和一两样简单清淡的家常菜. 也许海不归们对美食的想望源于此身不在那山中.

作者:叶子
留言时间:2011-03-22 23:28:26

蛮夷,一说起吃来就刹不住车了:-) 读起来更是如此:-)

写得实在风趣,爱看。

恐怕这“食”差也是吸引海归们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作者:牛北村
留言时间:2011-03-22 21:46:34

写的幽默,赶上侯宝林说相声了。
“来半只鸭子,再加一个凉拌苦菊怎么样”-- 这在俺洛山兴许能办得到。:)


作者:老冬儿
留言时间:2011-03-22 20:22:41

蛮夷,写得好幽默!
跟你们有同感,每次从国内回来的第一天是最郁闷的,冰箱里空空的,不动手就没得吃的。


作者:luoso
留言时间:2011-03-22 19:56:27

写的挺逗的,好文笔. 我每年回北京,太多的馆子, 不知道到哪里吃最好, 还是得做个计划. 巴山评话 在那里呀, 还有表演哪.我去过一个腾格里拉,蒙古风味有表演,第二年就拆了. 你没吃云南风味吗, 太好吃了, 特别是小锅米线,,不是过桥米线. 在这里什么也吃不到, 说说也挺享受的. 今天很快乐.

作者:路人丁
留言时间:2011-03-22 19:56:09

吃就毒死,不吃就饿死。一个字:乱!两个字:很乱!三个字:非常乱!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作者:时差
留言时间:2011-03-22 18:21:29

好文。波音767从美国飞不到中国。747或777是跨洋的常见机型。俺每月都飞,这点有把握。

作者:不跟帖不行
留言时间:2011-03-22 13:31:16

求再写下篇“倒玩差”什么洗脚擦背,按摩,麻将会更有趣!

作者:起码货美国工科教授
留言时间:2011-03-22 13:26:38

早吃好,午吃好,晚上吃得要更好?????? 能连吃 3x7x4=84 顿饭??????
笔者吃了两天,就痛风,不能动了!!!


作者:不跟帖不行
留言时间:2011-03-22 13:23:07

顶!笑死人不犯法!能吃的时候海归吧--吃在中国,不能吃的时候海不归吧---住在美国。

作者:百草园
留言时间:2011-03-22 11:19:16

蛮夷啊,你这篇可说到俺心坎上了。其实回国那大环境咱已经没法适应了,又没心搞什么伟大的事业。真正一直解不开的疙瘩是咱们这张嘴,只有隔两年回去解解馋了。唉,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在这面图了清净,也苦了这张嘴。


语言风趣活跃,顶!
浏览(443)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又一蛮夷 ,15岁
来自: 美国
注册日期: 2009-10-28
访问总量: 292,86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