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so brought up to be Me (4) -----Anxiety and managing
这一篇说说喜怒无常的父亲给我带来的对权威的胆怯,还有从无奈的母亲那里学来的managing。
《三字经》有良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人的性格有一定生理基础,不能否定遗传的作用。但没人生来就有坏品德和坏习惯。出生后,品性和性格的发展,无不是基于习惯的养成和加强。而习惯,也不仅仅是行为习惯,情绪和心态也是有习惯的。那习惯是哪里来的?是模仿来的,是在经常发生的刺激下应激而形成的。一个人的习惯,首先是在幼年期通过学习父母和与父母互动而形成的。小悟空以为,“不教”二字并非“不去教导”,更是“加以不恰当的言传身教”。
坦白地说,当我处于被评判的情境下,我会惶恐和不知所措,简单的说,就是会害怕,会发蒙。而当处于一种权威的力量范围内,我会时刻觉得自己在被评判着。 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实在太多了,我们身边总是有权威——父母、老师、上级、道德、各种社会标准和舆论,我们也经常被评判——大到人生目标是不是高尚,小到着装是不是得体。我在权威和评判之下这种焦虑不安甚至不知所措的心态,实在是很要命的东西。只是不仅别人很难注意到我是如此,就连我自己也很难注意到。一是因为理论上我知道应该表现得有自信,应该对各种权威和评判洒脱一些,会努力的去这样做,而当我努力去自信和洒脱的时候,我只能注意到自己的努力,注意不到站在后台的焦虑和无措。二是因为别人往往只看到我的表现,看不到我的心理活动。这些年,我越来越注意到,当没有外界的challenge刺激我努力去自信和洒脱的时候,我就被焦虑和无措感所包围。我越来越只能自信和洒脱在我需要这样表现的场合,在这样的场合,我aggressive,wise, confident。而离开这些场合独处的时候,我是个胆怯、焦虑、反应迟钝的小羊羔,我的生活也处处洒满了没解决的问题和自己给自己做的茧,凌乱不堪。
我很小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唱歌不会考虑是不是跑调,走夜路不会怕黑,要问别人问题不会因为怕这个问题愚蠢而犹豫,想到就会去做,不会在各种杂念中犹犹豫豫。要给自己的psychology的形成归因,不是容易的事情。我下面的这些想法,也是这些年零零散散想到的。
--父亲带给我对权威的胆怯。
父亲在家里,是要求绝对权威的。实际上,他这半辈子几乎处处可以说了算。据叔父讲,父亲小时候作为长子长孙相当受宠,他母亲呵斥他,他的姥姥都会拿着棍子追着自己的女儿打。在我奶奶心中,他的大儿子是至高无上的,奶奶一辈子没有对父亲的任何决定提出过反对意见。奶奶家是秉承了这个少数民族教子的传统,认为应该培养出一些敢做敢为的男孩子来,要有胆气去实现自己的任何理想和欲望。而我爷爷则是山东过来的汉族,祖上是给人家走镖的,到爷爷这里才读了书。爷爷教子,因而有着很强的集体主义和权威观念,也贯穿着儒家道德。极为聪明的父亲在两种严重对立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下,学会了在爷爷面前顺从乖巧,在奶奶和他的姥姥面前则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成年后,在有约束的情况下,父亲是守规矩的楷模,甚至很容易和规矩融为一体;而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比如在家里),则定要说一不二,甚至要时时享用自己的权威。
交待我父亲的情况,是为了说明他的严厉和其他人的严厉的区别,是为了说清楚我在与父亲的互动中形成的权威观念是什么样的。说父亲是个严厉的人是不恰当的,因为很多的时候他也很funny,很浪漫,很和蔼,很能把自己对他人的关心细腻的表达出来。他的严,尤其是对我的严,是一种很高的标准;而他的厉,包括对所有人的厉,则是捍卫或行使自己权威。这厉的背后,是不能容忍达不成自己的愿望和欲望。既然厉本身不是目的,那可以想见,在父亲认为暴怒不如和蔼更能达到目的时,他会和蔼的。
父亲很喜欢行使权威。越是在人多的时候,他越是喜欢对我和妈妈发脾气。有的人可能会说,当着众人面呵斥自己的女人和孩子,他这样做不觉得丢人吗,不考虑被呵斥的人尊严扫地的窘境吗?事实上父亲绝对不会有丢人的感觉,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是在彰显正确。而男人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拥有这样的权威,更是毫无疑问的。初中的时候,一些家长组织起来给孩子补课,家长们轮流在课堂值班。我也参加过一段。一次父亲去值班,我没在老师擦掉黑板上的就内容书写新内容之前看清楚,就问了旁边同学一下,结果课堂上响起父亲严厉的声音“小悟空你别说话!”全班都吓了一跳,我委屈和羞辱的感觉就更不用说了。 高二的时候我一次其中考试成绩相当的不理想,父亲午休时间来到学校,抓到了刚从食堂出来的我,就站在食堂和校门通往教学楼的必经之路上,暴风骤雨的喝斥我,旁边走过去的几百学生完全听得见他的每一个字,看得见我的每一滴泪。母亲每次同情我的遭遇的时候都会说:“你一个小孩子,还好点,我作为他的妻子每每在外人面前颜面全无更是难受呢。”
有原因的发脾气还好些,最要命的是抓我来撒气。因为我可以小心翼翼的避免犯错误,避免考试成绩不太好,但是父亲自己心情不好了要撒气,我是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的。我和母亲总结出来,父亲心情不好的原因和时间是不可预计的,父亲心情好的原因和时间也是不可预计的。面对一个喜怒无常的父亲,我除了睡觉之外,其它时间都要紧绷着一根弦——千万别做错事。后来大一些了,又多出来一根弦——时时注意取悦父亲。因为这样可以减小他突发脾气的可能性。
父亲喜爱行使权威,不仅表现在发脾气上面,也表现在他喜欢去评判别人,指挥别人。对外面的人,父亲即使评判也不会去干涉,因为他明白自己的势力范围。每天不停的受他judge,受他指挥的主要是我。我在家里是这样过假期的。我和同学打电话,他会说我浪费电话费,或者唠闲嗑,无所事事。我上网或者发手机短信,同样的理由也不行。(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行,但是“度”是掌握在父亲手里的。往往我事情还没做完就已经被喝斥了。)我也不能找同学去玩,因为他会说我假期回来还不好好陪伴父母。我也不能去看电影,逛街,因为找他一起去他没有兴趣,我要自己去他又要说我不陪他。最严重的时候是上大学的前两三年。假期里,如果母亲不在家,只有我和父亲在家的话,我干什么都不能安心。什么都不做,怕父亲说我无所事事;做点什么,怕父亲来comment。他一comment,心情好是让人受益的,心情不好那就是disaster。我都恨不得把一整天睡过去。可总睡觉也是毛病阿......其实我从小到大都不是那种玩心大的孩子,假期在家里会老老实实的做家务陪父母,他就算不说,我也是乖孩子里的乖孩子。但这样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想一下会被怎样judge实在是增添了太多的心理负担。弄得假期结束回到学校跟放假了一样的轻松。而父亲不会注意到我的如履薄冰和紧张,他得意于我的顺从。只是他也有些不满意,因为我时常看起来缺乏活力。如履薄冰的我怎么回活力四射,但无论如何也得时不时地做出轻松愉快的样子,不然又会被父亲责怪了。
到了二十四五岁,当我意识到对任何权威的恐惧,怕出错,和取悦别人已经成了习惯的时候,真是无奈的不得了。人在因为别的事情绷着弦的时候,是难以完全投入去做什么的。 让我不去在乎别人的反应,洒脱的做事,投入的做事,真是困难。父亲不在身边,我也会自动的去搜索与此事有关的权威,然后开始焦虑和束手束脚。
众位会纳闷,既然我和母亲如此难受,为什么还继续纵容父亲?没错,有今天的困境,的确多多少少有些咎由自取的味道。下一篇我会讲我的coping。
对权威的反应,除了通过与父亲的直接互动,应激而形成的焦虑惶恐心理,我也从母亲那里学来了逃避和managing,产生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的managing都学来了。今天没时间了,下次再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