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家长与教师见面会详解。 |
| 今早收音机上新闻频道讨论家长怎样开好家长会? (最近本区公校小学阶段各教室都在进行一对一教师与家长二十分钟见面会,初,高中没有,家长有任何问题事先得与学校约)
那家长怎样能在短短二十分钟内让自己更了解老师及自己的孩子被老师了解了多少呢? 这个问题对每个家长都十分重要。由其对华人家长。我们普遍对美校从教育体质,方针到语言的沟通到文化的差异与老师有不小的差距。那怎样才能更好的抓住这一机会呢?
首先家长在去之前要对孩子在长处及短项上有大概心理准备。当开始进行对话时先不要着急提出自己急切想知道的问题。教师一般情况下会全面去评价学生在学校的全面表现。
有一点华人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在小学阶段教师会在一定程度上比家长想像中更偏重对孩子行为上的观察。如: 独立性,合作性,能动性等方面有所剖析。一些华人家长会认为教师避重就轻。(没有提供他们想要的学习上的信息)但事实上小学阶段学校是以学业及行为表现两头并进评判学生的在校情况。
另一方面家长在用词时最好以我(我们)观察到什么什么为问话或答话方式会比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更能另教师方接受家长的观点。不要急于证明孩子在家某些方面比学校表现好。因为在学校,孩子是独立的表现自我,与家庭中在父母的监督之下会有不同。
有些家长和我提起过美国老师感觉不是很了解学生。说的都是些冠冕堂皇的事。听了半天家长还是云里雾里。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流动性太大。除每年换教师外,学生到三年级后,每天只有一个时间段(一个半小时)左右和班主任在一起上课。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几十个孩子,不易。再加上个人能力不同。我二女这些年我与教师开家长会经验来分析,只有三分之一老师真正花了时间及精力且比较接近事实地去总结了她们。其余的都是评教学经验及对孩子那一族人的共性总结出的大概评语。但不用太计较。一年一换。下一个老师可能会更适合你的孩子的特点。
一些老师在不太了解家长背景情况下,是不愿对学生做比较负面的评论。这点家长要理解。美国是大熔炉国家,各民族有各自文化,习俗,宗教,理念上的不同育孩标准。一般不触及公共行为干扰他人及不达底线标准(如州里统一考试及格线。老师是不会太触及学生的短项的。在华人看来老师在学习上要求高是正面解读,但其他民族不一定都会赞同。(小学阶段)同样华人家长(特别是小学阶段)认为把行为做为教学重点的做法有点不妥,也同样有其他民族会不赞同。再加上各民族对学习压力的不同解读,也造成对教师不同的期望值。
总之,不要过份解读教师所给的信息内容。获悉有微词后,先考虑一下公正性。如孩子确有现象或苗头,要引起注意,多寻求信息及帮助。如觉实为无稽之谈就当遇见个不了解学生,混工作的老师而已。也不用客意往种族方面去理解,否则会陷入僵局。除非有明确不公正待遇事实倾向及言论再另当别论。
当然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家庭更希望老师注意孩子的一些具体方向。如观察到孩子在家哪方面比较弱,希望老师更加強是比较合适的机会。
家长见面会并不能实质性的增长多少对双方的了解,但至少有了了解双方的窗口。家长平时在家需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情绪。对于情绪波动比较强烈的方面需要多花时间及精力观察或帮助。那样才可以更具体的帮孩提高。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