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接到电话,先生的大姑妈过世,享年98岁, 留下直系遗属四代几十人,是喜丧。
姑姑十八岁嫁人,姑父全家在南洋谋生, 当年奉父命只身一人回唐山,娶了唐山姑娘,蜜月没过完,就带着新婚妻子回南洋。从此,姑妈在南洋生儿育女,孝敬公婆,扶持小姑小叔,帮衬姑父的小生意。无论是抗日时期,国共战争,或是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只要邮路能通,姑妈从没停止过接济远在唐山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妹,甚至后来陆续出生的侄儿侄女们。听公公讲,先生出生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全是靠姑妈从南洋寄来的奶粉喂大的。
姑妈第一次回娘家是50几年以后,那时姑妈已经是祖母级了,有7个成年的孩子和10孙子孙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那时先生的祖父早就离世,全家几十人和姑妈见面几多欢喜几多泪。
姑妈的大女儿,先生的大表姐,70年代移民美国。姑妈和姑父退休以后也到美国依亲,后来所有的子孙都陆陆续续来到美国,举家在美国团圆。大表姐没结婚,在法拉盛安静地段买一栋房子,和姑妈姑父住在一起。大表哥买的房子碰巧正在大表姐隔壁,后院就打通,大表哥的孩子们天天跑到这边房子找爷爷奶奶。一到圣诞节,几个表哥表姐都从外地带孩子们来和姑妈姑父团圆,一大家几十人,子孙绕膝,把姑妈乐坏了,十分热闹。
我当年到美国落地纽约时,姑妈陪着先生到机场接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姑妈。姑妈邀请新婚的我们在纽约小住几天,我也有机会和姑妈天南海北地聊天。姑妈特别健谈,经历又多,听她讲话是一种享受,也长了见识。
93年我们搬到新泽西,离纽约更近了。可惜那时陆续有了两个孩子,每天又是上班,又是孩子,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经常去探访姑妈姑父,只有过年过节才随先生带孩子们去姑妈家吃个饭。
姑父在04年以96高龄过世。姑父一生兢兢业业,德高望重,把岳家当成自己家,从不干涉姑妈对娘家的照顾,对小辈们也都疼爱有加。
姑妈也在今年息了世上的劳苦,到天家与姑父团圆,姑妈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