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日,不能看看閱兵、放兩天假就過去了。所有的人,特別是有教育能力和教育資源的人,都該為抗戰紀念做點什麼
“9·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即將到來,各種抗戰紀念活動逐步升溫,形成一波接一波的高潮。特別是將在勝利日舉辦的閱兵式,吸引着全國人民的目光。
國家最高規格的紀念活動,必然會引起全國乃至全世界對抗戰地位的再認識,開啟抗戰歷史認識的新時代。當此之時,我們也需深刻思考,讓抗戰記憶長久延續下去,不僅需要國家主辦的紀念活動,恐怕也需要民間配合一定規模和形式的教育活動,啟發人們更好記住抗戰歷史、發揚抗戰精神。
整整70年光陰如梭,許多當年參加抗戰的老兵故去了,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只有130多人健在。隨着大部分歷史證人辭世,抗戰教育資源越來越缺乏。而生長在和平時代的年輕人,對戰爭的殘酷性日漸淡薄,對民族苦難的認知日漸遠離。持之以恆、行之有效的抗戰“國民教育”,正顯得越來越緊迫。
以南京為例。去年,習近平主席等國家領導人親自參加首次國家公祭活動,在南京形成了持續的公祭活動熱潮。今年1—6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觀眾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9.5%,達到430多萬人次。南京正在着手第二次國家公祭的籌劃工作,並根據參觀需求擴容紀念館,新建勝利廣場、勝利之路、勝利之火、勝利公園、勝利展廳。再現南京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和審判日本戰犯的歷史,籌建“南京利濟巷慰安婦舊址陳列館”。滿足民眾了解抗戰的需要,民間機構有責任不斷推出精心設計的紀念性活動,保證持續性效果。
好的教育,離不開有針對性的教材和教片。為配合國家公祭活動,延伸教育的社會效果,江蘇省暨南京市宣傳和教育部門,組織專家精心編撰和出版了《國家公祭讀本》。去年180多萬冊“讀本”已經發至江蘇全省中小學,今年又對該“讀本”進行了修訂,準備向全國中小學校推廣與發行。央視一套曾精心編輯了《開學第一課》節目,每年9月1日開學時播出,已經連續堅持7年。今年該節目又推出了包括“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四節課的《英雄不朽》專題。站在青少年的角度,不斷推出有特色的教育傳播作品,能夠促進記憶的代際傳承效果。
鼓勵各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深化教育的重要載體。今年5月,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和南京廣播電視集團共同主辦了“抗戰勝利之火”傳遞活動,至今有15家副省級城市黨報集團共同參與,超過100萬人次網友和讀者通過手機參與“抗戰勝利之火”傳遞。此外如尋訪二戰與抗戰遺址,二戰與抗戰理論研討,南京大屠殺、慰安婦、細菌戰等各種類型的國內外巡展,相繼開展的民間活動,有力烘託了國家層面紀念性儀式的立體效果。
國民教育的精髓,在於自我教育和自發教育。節日的意義,就在於所有的人共同在這一天做具有相同意義的事,從而形成強大的共識生長力和行為影響力。抗戰勝利日,不能看看閱兵、放兩天假就過去了。所有的人,特別是有教育能力和教育資源的人,都應該行動起來為抗戰紀念做點什麼。當我們建立起新的社會習慣,延續抗戰記憶就能成為一種文化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