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以人出名,说枪之前得先说说巴顿(George S. Patton 1885-1945)其人。他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与很多将军一样,也毕业于有“将军摇篮”之称的西点军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看过电影《巴顿将军》的都不陌生。关于他处事的性格,有几则逸闻渲染得最形象: 逸闻一:巴顿年轻时,路上看到一男一女大吵,他即拔枪救美,逼住了男的。后来弄清楚了,该男的原是那女子的丈夫。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这位巴顿颇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骑士精神。 逸闻二:二战时欧洲某战场,一辆农家骡子车挡在大桥中间,炮兵过不去。遥见他的手下说尽好话那赶车的农人就不让路,只见巴顿跳下吉普,过去先一枪毙了骡子,再命士兵将死骡子带车一起翻到河里,炮队马上恢复了前进。这件事又足见巴顿处事的干练剽悍、果断机变。有趣的是,咱们中国有部《四渡赤水》的电影,居然抄袭了巴顿这个逸闻:电影中,长征途中的红军遇到伏击,得迅速过一座窄桥,桥中间有个驴车犟劲,就是不让路,战士们干着急却又不敢得罪赶车的老乡,只见毛泽东大步上前,拔出驳壳枪,毙了犟驴,并命战士把车翻下水,大队人马才得以过桥脱险。插入这么个情节虽然能渲染领袖的紧急应变、处事果断,但抄袭巴顿的痕迹是明显的,据可靠资料,毛泽东本人是从不佩枪的。 逸闻三:最凶猛的豹子最不合群,巴顿也一样。由于巴顿素以进攻迅猛著称,跟他斗气的空军往往故意跟不上他的地面进攻,眼瞅着敌机猖獗,气得他跳出战壕,拔出手枪对着俯冲的敌机开火。可见巴顿有时还是个敢拼命的疯狂的硬汉子。这个逸闻也被抄袭了,抄袭发生在北朝鲜。猜怎么样?为了把金日成造成神,依靠咱们中国出兵援助才没亡国的北朝鲜,居然有这么一篇学生课外读物:说咱们彭德怀元帅正和他们的“领袖”金日成研究作战计划,这时屋外敌机来了,彭德怀建议钻防空洞,可金日成却笑着说不要怕,说完拔出手枪就跑出屋外对着俯冲的敌机射击... 事实上,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彭帅,压根没把金日成放在眼里,还曾因他没严格执行作战计划,抽了他一记耳光。金日成当年是在咱们中国东北起家的,1931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成了某游击队的政委,受杨靖宇将军领导。在彭帅面前,他顶多算个小儿科。(俺发现无论北朝鲜和韩国在自我吹嘘这方面都够无耻的) 逸闻四可就与巴顿的手枪有关了:巴顿最早用的手枪是M1911,是一把撸子。网上没找到巴顿真正用过那把,找到一幅纪念版M1911手枪图,完全按照巴顿使用过的那把限量复制,但在外面镶嵌了纪念的巴顿的各种图案,见下图: 巴顿发现M1911手枪的扳机太吃力,就拆开自己打磨,谁知打磨过后扳机又太滑了,有次自己把玩一不小心,子弹竟然打自己大腿上了。巴顿这个固执啊,楞不承认这是他自己打磨过度的结果,从此恨上了自动手枪,希望有把左轮。可这不属军队的配置,于是自己掏腰包买:是一把谢尔顿·佩恩公司造的M1873柯尔特陆军单动左轮手枪,枪号332088,采用刻花纹的象牙握把。见下图: 自打上次走火之后,巴顿加小心了,左轮枪中只填五枚子弹,平常机头总是放在空出来的仓上,真所谓“勇敢不等于莽撞”。从这把枪还延伸出其它的逸闻,如: 有人说巴顿每用手枪打死一个敌人,就在象牙柄上刻出一个浅沟。这个逸闻非常地不靠谱,美国早年的西部,确曾流行过杀一人在枪柄上刻上一道的风气,但那些人都是匪徒,为了渲染自己有多狠而已。而正人君子对此是不屑的,无论自己枪法多好,枪下杀了多少恶人,都很低调,绝对不喜欢被人称为枪手(gun man)。巴顿出身大户家庭,毕业于西点军校,怎么会干这种事?比如有人说巴顿在打死了著名匪徒Julio Cardenes之后就在枪柄上刻了一道,俺在图上找了半天根本没有。后又查资料,居然有人说巴顿是佩戴双枪的,那一道有可能是刻在另一把枪上,这个传闻更不靠谱,因为: 1- 枪真正打得好的人,几乎都不佩双枪,一支足矣。非要显摆能两手打枪的人,反而哪只手都不精准。老天让人有左撇子和右撇子,却不让人有双撇子,自有其道理。从巴顿指挥过的战役来分析其性格,他是个非常求实的人,怎么会显摆双枪? 2- 作为高级军官也不方便佩戴双枪,因为得空出另一边来挎军刀! 随着科技的发展,什么样的好枪都出现了,但在美国,像巴顿用过的这种左轮手枪还是饱受青睐。通常是配一个牛皮枪套垂在大腿外侧,枪套下端用牛皮绳绑在腿上省得晃悠。高度最重要:以手臂自然垂直而手腕和枪柄恰好重叠为宜。如此则手稍往上一提正好抓住枪柄。否则再靠上就得大幅度提肘,而再靠下又得弯腰,二者都浪费拔枪的时间。在面对面的对决中,不仅需要枪法准,出枪快更是关键。 诗一首为这篇短文作结: 大将出征胆气刚,深谋不屑佩双枪。 临枰最擅驱坦克,登陆偏能冲海洋。 酣战来时粗有细,恶敌斩罢喜犹狂。 猎狐憾逸隆美尔,欲与北熊重试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