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好陈平急中生智,令随侍画工画出工笔美人像十数帧,暗中遣人送给冒顿最宠爱的阏氏,并对阏氏表示: “汉军中有如此般美人,今皇帝被围危急,将献之于单于!” 阏氏恐美女争宠,乃答应与汉军合作。 阏氏对冒顿说: “两军作战,主将不相困,不宜逼之过急。” 先前,冒顿和王黄、赵利相期约,在平城阻断刘邦军,但久久未见王黄及赵利军到。冒顿不禁怀疑彼等和汉军间另有阴谋,乃下令放开围师之一角,意图引汉军突围,再加以歼灭,以免汉人联合内外夹击,反造成匈奴军无谓伤亡。 这时又碰到数日大雾,视线不良,汉使者趁机偷偷突围出境,来往于阏氏、平城、白登间数回,匈奴围兵竟然不觉。 陈平认为机会难得,乃下令弓弩手攻击,每只弩用两支箭,均向外射,形成两条火线,护卫出一条安全通道,让刘邦直驱冲出。 匈奴军在大雾天遭到奇袭,急于防护,终于让刘邦和其特遣队安全冲出重围。 刘邦原下令快速逃逸,但主控军队的夏侯婴却下令慢慢行驶,因为雾中听觉优于视觉,急驶的声音反而会很容易让匈奴兵发现行踪。 由于距离不长,刘邦一行很快便到达平城,后续的军团也陆续到来,平城防务已完全强化。 冒顿判断敌我势均力敌,刘邦天运尚在,不可击也,也下令撤军北还。 刘邦碰到这次严重挫折,也无心再战,只下令樊哙驻屯代地,防范匈奴军再度南侵。 (故事比较全了,但细节是否准确?此书序(执笔/余远炫)透露两个关键名词:李宗吾/“厚黑学”,并自诩是"对“家族企业”的经营之省思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部分",所以为负责起见,再验证之!)
对于这个典故,大家可以关注的前前后后有许多关键点,但就"增智健体"活动的核心而言,两个核心史实是"文功武略"4字;为方便阅读,特从"《史记》译注"摘录 如下: 文功(贡献者陈平,正确的外交策略,一个'妙'字)源自"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匆忙行军到了平城,被匈奴围困,七天吃不上饭。高帝采用了陈平的妙计,派人到单于的阏氏那里去疏通,才得以解围。高帝脱身以后,陈平的计策始终秘而不宣,世间有没人得知内情。 武略(贡献者夏侯婴,正确的军事策略,一个'慢'字)源自"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为何以'滕'(滕公)指夏侯婴望有识人士发帖指明!这里暂且认为夏侯乃复姓,所以以"封号"代姓免误解?) ...... 当追击败军到平城时,被匈奴骑兵团团围住,困了整整七天不能解脱。后来高帝派人送给匈奴王的王后阏氏好多礼物,匈奴王冒顿这才把包围圈打开一角。高帝脱围刚出平城就想驱车快跑,夏侯婴坚决止住车马慢慢行走,命令弓箭手都拉满弓向外,最后终于脱离险境。 评注: 千万注意"陈平的计策始终秘而不宣,世间有没人得知内情"之句,因为通过阏氏献"美人图"以挑起其女性"嫉妒"心从而松懈冒顿之铁桶包围圈是得以突围的关键性伏笔,但又是非常有失"大汉"体面之事实!
最后对照《资治通鉴》(全译) 资治通鉴第十一卷 汉纪三 七年(辛丑、前200) ...... 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欲驱;太仆滕公固徐行。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令樊哙止定代地。
高帝先期抵达平城,军队尚未全部到来。冒顿便发出精兵四十万骑,把高帝围困在白登山达七天之久。汉军这时内外无法呼应救援,高帝于是就采用陈平的秘计,派使者暗中用重金贿赂冒顿的阏氏。阏氏随即便对冒顿说:“两个君主不应彼此困窘迫害。如今即使夺得了汉朝的土地,单于您也终究不能居住在那里。况且汉朝的君主也有神灵保护,望您明察!”冒顿与王黄、赵利约定好时间会师,但王黄、赵利的军队却迟迟不来,由此就怀疑他们与汉军有什么谋划,这才解开包围圈的一角。正好遇到天降大雾,汉军便派人在白登山与平城之间往来走动,匈奴人毫无察觉。陈平这时请求高帝命令士兵们用强弩搭上两支箭,箭朝外御敌,从解围的一角直冲出去。高帝脱出包围后,想要策马疾奔,太仆滕公夏侯婴却坚持慢慢地行走。到了平城时,汉的大队人马也赶到了,匈奴的骑兵便解围而去。汉军于是也收兵返回,命樊哙留下来平定代地。 (注意:重要情节均肯定之,但仅提"重金"而无"美人图",阏氏重视"金银玉帛"之物吗!正所谓欲盖弥彰也!!)
最后以"计算机于中文处理"为出发点讨论一下为何给这个极其重要但诸多"典故"类工具书略过之条目暂时定名为"火龙突围"的原因. 雾天,视野有限且非常模糊,根据汉字工具书,"火龙"比"火线"更准确地描述突围的场景: 即连成一串的灯火或连成一线的火焰。不恰好处于前进方向者是看不见两条"火龙"的,只有事先约定好的接应者或是突围者自己能清楚地看清两条"火龙". 匈奴基本上均是骑兵,动物(马)天性就是怕火,其次骑兵胜过步兵的主要优势就是速度,攻击战术就是集团冲锋(尤其是不从正面发起的),但在"火龙"两侧的骑兵集团敢于冲锋吗?欢迎熟悉古代骑兵战术的人士发帖评论. 上述两点均是浅层的命名理由,更深刻的缘故么,诸团体和个人看到底就明白了.
查若干工具书,未收火龙突围之典故,版权界朋友或江湖高士可发帖指点一二! 《中外典故大词典》收'火'字开头典故含"火中莲"、"火牛阵"等9条. 《成语典故文选》收《史记》八十六篇,其中来自"高祖本纪"仅"大风之歌"条. 《文学典故词典》收'火'字开头文学典故含"火伞"、"火繖"等4条. 《古诗词常用典故例释》不收'火'字开头典故. 《全宋词典故考释辞典》收'火'字开头典故仅"火牛"1条. 《全元散曲典故辞典》收'火'字开头典故含"火牛阵"等6条. 《中国历史典故辞典》收'火'字开头典故仅"火牛阵"1条. 《古书典故辞典》收'火'字开头典故含"火牛"等2条. 《京剧典故》收'火'字开头典故含"火内生莲"等5条.其中与刘邦有关的是【火烧桟道】(烧断桟道). 《音樂典故小辭典》《佛教典故趣谈》《英汉典故辞典》《诗书画印典故辞典》《音乐典故小辞典》等典故类工具书因太专业化的关系不可能收上述典故.最后以《中国典故大辞典》 (辛夷 成志伟) (源书缺封面及版权页)作为典故检索的结语. 此书收"火浣布"等七条典故,其中最相关之"火龙"条目如下: 【火龙】 《左传•昭公四年》:"火出而毕赋,"晋•杜预注:"火星昏见东方,谓三月、四月中。"《文选》卷三十五晋•张景阳(协)《七命》:"若乃龙火西颓,暄气初收。"唐•李善注:"《汉书》曰:"'东宫,苍龙房心.'心为火,故曰龙火也。"唐•刘良注:"龙火,火星。" 火龙,即龙火,指火星。火星在黄昏时出现在东方天空,正是夏历三、四月时候。后用为咏节候之典。唐•陈子昂《春台引》诗,"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 就武力(文字处理何来刀兵?看客们暂时把'武'字看成'舞'就行了)而言,二千年前的汉高祖"白登"突围颇符合现况;再从文采而言,上面最后一段结语尤其符合此次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景也!
最后是下三期预告: b: "增智"分析详解+红包个人策略 c: "健体"分析详解+红包团体策略 0: 红包2+迎新春专帖
说明,每个网络帖都附加有对应的一个注解帖,原则上应该对照着看,活动结束时就是一本可供出版的小册子了. 注解帖简介: 火龙突围之典故何以成为"增智健体"活动的背景材料; 工具书条目及评注; 问答
⁰红包: 《辞海》不收(缺乏"正能量"?);《现代汉语词典》1注解;《XXX》1注解;(均未注明一种文化习俗,即指迎新春给小孩子的财物,通常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人生的第一笔收入!) 1火龙: 《辞海》不收;《现代汉语词典》2注解;《XXX》3注解.(此帖中字面意思较符合①.)
因本贴在某知名北美网站转发时突然遭零理由无限期禁言并删除前一贴,本人大胆猜测可能"正能量"一词触发了某氏的神经,所以再转发时特意从注解贴中移出一些风俗条目,来更正说明一下,顺便也表示一下注解贴里没有什么惊人的秘密,只不过主体是直接来自各种有(或没有)明确文字版权的但注定要对"计算机于文字处理"起决定性作用的条目集合,此外还包含了一些数量少但关键性的(为文字性质且已大众化了的)技术点评而已.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好转了,但平日里私底下"红包""红包"叫惯了,所以庆新春时,把给小孩的压岁钱这种风俗也形式化地称作"红包"了.不过现今送的都是新的大面额纸币,且直接送钱不雅观,往往特地去店里购买专用信封(基本上都是红色的,绝大多数都印有精美的吉祥喜庆图案,且许多是金光闪闪的)来放这些压岁钱.反之,工具书中所指那种红包的"真实"传递方式倒绝少采用"红包"装现金这种形式了!
以压岁钱为范例: ——《辞海》压岁钱(版本1,2):过夏历年时长辈给小孩的钱。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辞海》压岁钱(版本3):过夏历年时长辈给小孩的钱。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注意给全作者名字了,隐含乃满人也.) ——《现代汉语词典》压岁钱: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XXX》压岁钱: 旧俗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 | 除夕夜或阴历新年, 长辈给儿女或长者给小孩子的钱物。 | 旧俗, 阴历除夕以彩绳穿钱置床脚, 谓之【压岁钱】; 尊长在过阴历年时给小儿者, 亦谓之【压岁钱】。 | 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的钱。 | 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gift duirng lunar New Year 此外,若干专业工具书如《中国风俗大辞典》等相关条目更为详尽,《中国风俗大辞典》大段引用《金瓶梅》和《红楼梦》二书佐证其观点,且难为可贵地婉言批评现今给小孩钱有一定副作用(本公司倒是欣赏西方予儿童圣诞礼物之风俗).《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该条目(马燕华)除确认另两种表达外,也确认了"红纸包好"这一当代形式.《中国岁时节令辞典》在条目方面最丰富(总计三条),并确认从来就有"红绸或红纸包之"之形式.
1/8/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