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聚散本无常,偶然聚合便顷刻要分离,虽然遗憾,又何必悲伤,命运难期,何处不能再逢。我愧无嘉言懿行,足为兄助,但愿他日重逢,耿耿此心依旧,为兄一饮庆功酒。” 上面简单数行文字乃出自某名人于某名校毕业之时,与其在学校中的表现相比,吾辈中之绝大多数人(包括本人)很是惭愧也!不过本帖底部倒是提供一个略为挣回面子的机会,望大家不要错过机会了. 面向版权界针对"计算机于中文处理"的民意调查已经进入第二轮了,很明显上帖的问题是想要(书籍)出版社交代一下此技术十几年来对该行业所发生影响的基本认识.俗话说,做事要讲"将心比心",所以尽管没有文才,给两句打油诗权充本人踏上社会后极长时间的风趣写实,也算是在基本政治风貌方面交个底吧: "做技术不问底下学问那门那派 混日子那管头顶当今何朝何代" 本帖主题是以求学的学子们为主要对象,从海外文明的背景出发,重新讨论一下已经掌握的英文.其实从第一帖开始,所有叙述内容都围绕着工具书在转,本贴的核心就是一堆英汉文字工具书,而其中首选《英汉典故辞典》(钟锋/漓江出版社/1991年10月).原因何在,其实此书乃1870年首版的《布鲁尔英语成语与寓言词典》(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之编译本而已.其前言作为附帖另发.有心的看客可能注意到上帖讨论"川普/特朗普"译名问题时也全文引用了前言.什么缘故呢,这里就从海外文明的背景出发,解释如下: 以下连续三条乃源自《中外典故大词典》(周心慧 邹晓 桑思奋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赫斐斯塔司】/【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慕尼黑阴谋】,请仔细看完注解后,再想一下何谓读书要看到纸背后,"楔子"类比"前言",还需要多补充吗? 先讨论一下一般应作为注解放在注解帖里的关于《英汉典故辞典》前言的几个看点: 1. 源头是1981年第2次修订版,恰是1870年首版后的第111个年头,很均衡啊!可惜《辞海》不收此人,汉译本《不列颠百科全书》所收唯一之Brewer乃David Josiah(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2. 选了5600条. (注意数值!) 3. 关注人地名译名三原则: ①古典神话﹑传说的译名参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②一般人地名(上述百科全书漏了)以有关译名手册为准(秀足也) ③少数已有习惯定译者沿用不变(…) 4. 序言落款为1990年国庆 (注意日期!) 其次介绍此书与任何其余英汉工具书的一大区别,它竟然讨论英文字母的形状之古意! ——《英汉典故辞典》A: 此字母形状从表示'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变来.腓尼基(希伯来) 的符号是"X(注:类似而已)"(aleph=an ox),过去被假定表示牛头轮廓,这是值得怀疑的.希腊字母А(注:看上去跟英文A没什么不同对吧!)(alpha)在献祭中是表示凶兆的符号. (注:为什么?您等到红包4出现时就知晓了!天哪,第一条就跟预先只计划讨论中文字形而衍生出的第四个红包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是否接下来就不用看了,等红包4给了再继续呢?可说好了连续三帖要帮助重温英文的,只要硬着头皮继续!) ——《英汉典故辞典》B: 大写罗马字母B的形状可以从希腊早期追溯到腓尼基和古埃及的书写体.在希伯来,这字母叫beth(屋);在埃及象形文字中它用鹤表示.B在罗马记数法中表示300;上加一横表示3000. ——《英汉典故辞典》D: 这字母形似简陋的拱道或门的轮廓.腓尼基语和希伯来语称之为deleth(门),希腊语称之为delta.在埃及象形文字中D是人的手. (注意类似普通字典,D. or d.是单独作条目另列的.) ——《英汉典故辞典》L: (1)英文字母的第12个字母.在腓尼基语和希伯来语中,L代表赶牛刺棒;在埃及象形文字中则代表母狮.(2)罗马数字的50.(L上面加一横)则代表50,000. (注:关注序号,则目前所收的ABD之序号 也须关注!并关注埃及象形文字未说明形状!!) ——《英汉典故辞典》M: 英文字母表的第13个字母.在腓尼基字体中M象征水波的起伏 ,希伯来语称水为mem. 罗马数字M代表1,000(Lat. milie),MCMLXX等于1970. (注:类比L,明明双注解条,却没有序号,且分段后,此段源书明显多往右缩进一个空格,为何,是否英文版也如此呢?) 以上是《英汉典故辞典》所收《布鲁尔英语成语与寓言词典》的所有单独字母条目,在没有看到1870年首版实体书前,不可以发表进一步的评论了.请注意"雾霾"的罗马字母拼音首字母缩写恰好是WM,正接上条!当然最常见的WM汉字词组是我们,而英文最常见的"Wm."缩略语是William(莎翁),而最常见的以WM分别引导一个音节的双音节单词是WOMAN/WOMEN.是不是很有意思呀,理解"雄鸡一倡天下白"必定是起首帖标题的意义了吗?字眼'唱'必须改成"倡"字!好了再看几条我们就换本字典吧! 词组领衔(第一条)(总数第四条) ——《英汉典故辞典》A from a windmill, not to know 非常愚钝.大概因为大写字母A与远处高耸的风车形似.此谚一直流行到19世纪末.(注:是否更像金字塔,如果重新思考社会智力分层,由风车进行联想的话,就接堂•吉柯德了!关于此人,各种西式谚语里一大堆也,不过基本上是负面的!) 看了一条(其实跟着"堂•吉柯德"就有一堆了)自我调侃的西式智慧,再来两条最典型的西方人士看待非西方文明的条目吧! ——《英汉典故辞典》Abdallah: 阿伯达拉,穆罕默德的父亲,长的英俊绝伦,与阿密娜 (Amina)结婚时,200名少女绝望的心伤欲碎.他在儿子出生前去世.(注:知道他的儿子是何方神圣吗?可以考虑一下200这个数字从何而来吧!第一个问题太简单了,第二个问题是否很有讨论的余地啊!建议先从《天方夜谭》全书最重要的数字开始考虑吧!并查实之!据本公司了解,目前最新最全之中译本《天方夜谭》似从埃及出版之英文本转译而来,鉴于某些人士惯于玩弄数值游戏,所以查实的意思是一定要从最可靠的阿拉伯文版本下结论!是否"计算机于中文处理"一下子就要飞翔了,不过对于大众来说,这是以后很久的事情,目前应该有更急迫的问题要解决!"齐家"的意思就是先管好自己才考虑帮助别人也!) ——《英汉典故辞典》Maya: 玛雅,佛祖的母亲.她梦见一头小白象进入肚内而怀上身孕, 生下佛祖7天后喜极而死. (注:对照Abdallah.本公司是无言可评也!) 最后看一下明显为非源作者之"秀足"条目: ——《英汉典故辞典》league. the League of Nations: 国际联盟.第一次大战后的国际和平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共有60个成员国,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为防止战争,增进国际间各种形式的合作,但由于美国拒绝加入,加上苏联的排外主义,国际联盟从一开始就受到削弱.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取代了国际联盟.国际联盟于1946年4月解散. (注:威尔逊是国际联盟的倡导者,但其国会没有批准,所以"美国拒绝"的原因本公司可以理解!但"苏联的排外主义",费解也!相关条目中心论点为苏联建国初期的内战存在外国政府的干预!) 看懂最后一个条目后本公司是否必须住嘴了!不过离开之前还是得夸一下这本书,至少原作者及数代编辑者敢于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直言不讳,这比中华传统之春秋笔法要容易分析得多!另外,此书大小为普通开本四百余页,而且同类词均已类聚,所以对从某类西方人士立场出发,快速检阅自己的英语是非常有帮助的(注意英文版/中文版对照着看). 考虑到学子们寒假比较短,本帖也已经比较长了,最后就再给一个最关键的条目,缘由么,无法否认的是,现今社会到处都是隐形的金字塔结构,只不过有的存在比较公正的塔内流动机制而已.因为上面的字典是丹麦裔(日尔曼族)英式词典(自称为天主教文化背景,但莎翁时代开始的英国宗教背景你们自己去了解吧),所以本条目源自美国军队.另外学子们的英语是在中华文明的背景下学习的,与同样美籍学子的区别,他们已经在由"学生/教师/校长"所构成的小社会里操练了十几年了,所以欧美式文化的适应必须像美军训练新兵一般迅速强化一下!具体词典不值得给,因为我们要通过如何言简意赅地向不了解"雾霾"的人介绍此事来演示一下此条目. 很容易记忆:3个'S',注意SS乃德裔希氏之品牌也,千万背全了! Smart, Silly, Simple!据说是士兵想在美军中成功混日子之关键格言.知道Silly何意吗?必须是在"Smart"基础之上的Silly,所以该词典的作者正确地给出了"大智若愚"四个字! 无论是在海外或是国内,学子们学习英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欧美文化主导的职场里"拚搏"(至少要"混得开"),所以这句话的顺序千万不可颠倒!如果颠倒了,即便你进入了想往中的主流职场,传说中的黑名单就可能等候着你!因此,尤其是在海外求学的学子们,必须趁着在学校里的机会,好好提前完成这个Smart, Silly, Simple的阶段! 新春一过,马上就是气候学意义上的春天了.您如何在导师、同学和朋友们中间表现得更SMART一点呢?最好的话题莫过于近年来成为新常态但又令人烦恼不已的"雾霾"了.附件给出了一些文字工具书内的相关内容,这里以向不了解"雾霾"实情的老外为对象,以科学性第一,简要性第二为标准,来"科普"一番.注意仔细阅读注意事项.是否够"Smart, Simple"欢迎转帖加点评(不要忘了附件). 看客有没有注意到热身活动喜欢唱"四字经"呀,关于"雾霾"最酷的一句就是"煤烧多了",嫌不够的话,再加"林子少了"!汉语最妙之处就是高度关联性(参看注解帖),不过光这八字,就技术派而言,虽然自证了非白痴,但有些没良心!您没有给别人完成启蒙的任务.请看清楚下面四个问答. 1.请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描述近年来时常大范围发生的"雾霾": 大气现象 --注意: 与《辞海》中"霾"所对应的"天气现象"虽然是一字之差,语意就差得远了.以前说过,红包答案以官方工具书为准,所以再补充一下论据.根据来自网络的本科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无版权信息,但根据前言,此书作者是周淑贞,1996年9月已经是第三版了),全文出现许多关于'雾'的内容,而关于'霾'仅如下一句话:"大陆上除了沿海地区受海风影响,雾日较多外,一般大陆内部都是雾少霾多"。您细想一下,本科专用教材,明知"大陆内部都是雾少霾多",且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内陆省份,不谈'霾',只教'雾',专家的意见毋须明言了. 2.与"雾霾"最接近的大气现象是什么? 雾. --注意: 一定要从'雾'开始来解释"雾霾",尤其是对老外.省您老半天工夫呢! 3.人类最早对"雾"开展的系统科学研究是何人何时何地?且成果如何? 参见诺奖得主威尔逊之条目. 4.请用最简单的语句,把"雾霾"与"雾"作比较科学且通俗易懂的对比介绍:--注意: 您必须根据对方对'雾'之科学原理的了解程度来说,若对方需要补课,请您自行补足恰当的关于"雾"的科普知识. "雾"的形成机制,关键词乃"温度梯度";而"大气"中的其余"微粒"呢,或多或少(即便是空气极其清新的雪山高原,您拿仪器去测,也会发现"微粒"的),总归是有的,源头么,大家心知肚明.其实这件事在许多地区也是老大难问题.比较著名的就有"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好了,现在以可以自己动手实践验证(D.I.Y.欧美人尤其喜好这个)的论据为基础,来给出决定危害性的两个关键因素. 人们之所以观察到"雾"、"霾"、"霭"或"雾霾"乃大气清晰度显著下降的缘故,而把它们归在一起讨论的原因是除了两个关键的液滴才具备的细节外,其余的输运机制是非常类似的(只有一个大气是不是,且水循环您避得开吗?).字眼乃"悬浮"两字,看客千万不要以为直观上就像气球般的"悬浮";现在有条件的小学校和家庭都有显微镜了,那么就请您弄些肉眼看不分明的花粉(若花粉无色则最好将其染色,或者将溶液染色)置于液体中,再以显微镜观测,您将看见,肉眼难辨的颗粒不停地作明显且剧烈(就其实际尺寸而言)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虽然您可以观测到的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就"雾"、"霾"、"霭"或"雾霾"四者而言,真实数学模型就是在重力场内,存在温度梯度下的热扩散运动(布朗运动)而已.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性短语是"醉汉走路"(可以甩数学题目哦),但具体数学知识在不计重力场和温度梯度时,有素质的本科生应该可以处理;计入的话一般应是研究生的程度.对大众而言,从动力学角度看,"悬浮"两字说得透一点是"微粒"(corpuscle;infinitesimal particle;fallout)几乎不沉降(或慢悠悠的飘啊飘什么的,如想SILLY自己搞,北美人对花粉季节有一定直观感受,本公司建议谈"雾霾"时须跳过SILLY阶段以显示自身素质),而去除要靠如下三点: ①冲并(《气象学与气候学》) --注意液滴才具备,说俗了最后结果就是下(雨、雪等),也是一个小实验,您在干净的玻璃的玻璃片上滴两滴彼此分开的水滴,当它们的边界非常接近时,慢慢抖动玻璃片,您会看见它们突然聚合成一个液滴.所以考虑到永不停息的布朗运动,'雾'中液滴的颗粒度及密度不可能太恶心! ②蒸发/凝结 --注意液滴才具备,亲手煮过开水的人应该都有体会,不信的话用透明玻璃盖的锅再煮几次开水细细观察.请注意颗粒度越小,蒸发面/质量之比越大,又一个'雾'中液滴的颗粒度不可能太恶心的直接论据! ③(气流)扩散 --注意只有这个才是"雾"、"霾"、"霭"或"雾霾"兼备也.问题是扩散给谁呢?最主要的吸附者美称自然界的"肺泡",说白了主要是树叶(活的比枯的效率不知高多少倍,尽管北美有用天然枯叶做吸附剂的传统)上的气孔也,这位老兄才是对颗粒度最恶心的微粒能做到真正的只进不出者! 最后补充一点知识:通常固体比重都大于水,自然界现成常见固态物体其比重比水轻的似乎只有干燥后的木头.但接触过火山石的朋友都知道,表面坚实的火山石放在水里一开始是浮在水面上的,直至其内部的空洞被水分填充至一定程度方才开始下沉.然而这些火山石是经不起碰撞的(力气大的人拿两块火山石放一起用手捏),所以液滴的"冲并"对烧煤形成的小颗粒而言很可能是"撞碎",这直接导致"雾霾"的颗粒度及密度更恶心!! 科普雾霾只是起点,所以自今日起,本公司欢迎全世界各个雇有懂中文编辑的出版社登陆加拿大"水城论坛"给ShanHaiGuan发短消息来参与民意调查或商量如何传递"红包应征答案".此外既然意外地趁"温习"英文的机会碰撞了一下"雾霾"难题,看过附件的有心人士应该知晓《辞海》(版本3)问世时间距今已十载了,在"雾"或"霾"里继续绕字面圈子已经毫无意义了.所以本公司热忱邀请自评称得上"环境科学家"称号的个人也火速联系本公司,私下讨论一下如何利用"计算机于中文处理"来尽快为正面迎战这个问题作一番努力! 上面的"雾霾"讨论说是面向老外科普知识,同时操练SMART/SIMPLE,但本公司也欢迎在国内求学的学子们(尤其是理工科的才子)开学后,和老师、朋友多商量讨论一下,尤其要关注一下齐家篇,因为结束点其实是一个新的起点也. 停笔前请大家再关注译名"布鲁尔",看似比常见的"布鲁塞尔"少一'塞'字!明白ShanHaiGuan的中文吗?万里长城第一关也,第一役竟是"雾霾",根据此书,若源书字母条目确如《英汉典故辞典》所述,则也属天意难违.所以希望参与热身的团体与个人积极响应"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新春号召一起动手,'撸'要动手就是'鲁'字,上'鱼'下'日',好似接起首帖似的,所以以后有机会再发一次起首帖! 最后是下三期预告: 1: 迎新春续帖二: 职场篇(继续讨论雾霾) 2: 迎新春续帖三: 齐家篇(讨论雾霾结束) 3: 节后帖之一: 红包3(重新回归正常的文字处理发贴思路) 说明,每个网络帖都附加有对应的一个注解帖,原则上应该对照着看,活动结束时就是一本可供出版的小册子了. 注解帖简介: 工具书条目及评注; 问答 2/2/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