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蔡總”之“主政”副手為避免早已預料到的“花生米”千萬別吃之警示,在9月5日(似乎可更改為“九五至尊”日)主動辭職,以實際行動配合積極響應“PA2015”Headless to be Painless的面子上,本博士也以“無感”兩字對應“我們願意跟他做朋友,交流,但如果對方沒這樣認識,我們也是多講”。賴先生這句話27字實際上就是兩岸目前“無感覺”三字;不過‘覺’必須省略了,其實“兩岸三地”對即將到來的全面“增智健體”思想風暴都已‘覺’‘着’了。 不過,本博士無感,不等於所有看過或知曉“增智健體”文稿的中外人士無感。這裡就引一組紀念《百年大學演講精華》之首位入選者的“楹聯”作為結語。注意,許多著名作者業已辭世,歡迎“才人學霸”恩賜符合當前PA2015及“以文促統”主題的橫批,以此作為首組“才徵召”的示範。完整“楹聯”及(Optional)“增智健體”式點評敬請電郵material398@yahoo.com。希望匿名應徵的也可註明,但日後恐無法得到稿酬。名字後帶‘*’者為《百年大學演講精華》入選者之一。本草稿已發邀請給了《百年大學演講精華》之入選者中的當代大師們及若干無限接近大師的人士了,目前感覺“自評”的“政治時機”尚未成熟者,也可由“子弟”們贈賜完整或不完整的相關“楹聯”作為開始。此外,目前示範的關係,若有感而發想賜聯的,敬請稍待一、二月。 最後,“秋風秋雨山”句少二字待補,本博士認為不能補“陰縣”兩字。 孫中山(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 軒亭留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註:辛亥革命後,紹興建風雨亭(原名“軒亭”)紀念秋瑾,孫中山專程前往祭奠,並撰此聯悼念。上聯“江戶”,日本東京之舊稱。“矢丹忱”,指矢志革命。矢,通“誓”。“首贊同盟會”,指1905年加入同盟會,曾兩次慷慨贊助同盟會經費。下聯“軒亭”,指紹興軒亭口,秋瑾就義處。“俠女”,秋瑾自號為鑑湖女俠。一個“招”*字,寫出了孫中山緬懷的激情,讀來令人有迴腸盪氣之感。“愧”字,寫自愧的心情,亦有抱恨革命尚未成功之意。 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勿忘鑑湖女俠之遺風; 望為我越東女兒爭光。 注意:獻“橫批”者可先仔細對照領悟“(黨)總理”和“(國)總理”的人生業績。 唐群英(同盟會的第一個女會員): 革命潮流是秋風吹起; 自由花蕊要血雨催開。 注意:達賴南逃後,解放軍入藏後其實一直未實際控制的藏南地區為印度吞併後是否定名為“Arunachal Pradesh旭日(自由)邦”。工具書查不到定名阿魯納恰爾邦前(80年代)在印度行政管理中的該地區的准自由地位,但有交待達賴擁有指揮權的部分藏軍主力在“叛亂”前是該地區實際控制者。不好意思,盛會前搞的名堂不就是提醒大家這一點麼! 蔡元培*(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 巾幗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風雨,雖死不死終自由。 注意: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名牌大學之首的歷史淵源發生於此人任校長期間。《百年大學演講精華》入選者排名第二,所談就是男女平等問題。“增智健體”活動倒是想核實一下,尤其是在“亻徵召”方面。 馮玉祥(民國時期軍事家,愛國將領): 丹心應結平權果; 碧血長開革命花。 注意:開國前夕死於非命者。 已經連續5聯4注意了,響應“五四”的關係,就此暫停。 吳芝瑛(金蘭之交): 一身不自保; 千載有英名。 又: 叛家庭,反滿清,一腔血,一身膽,雪劍鳥槍儂革命; 埋俠骨,送英靈,一抔土,一把淚,斜風冷雨我悲秋。 又: 今日何年,共諸君幾許頭顱,來此一堂痛飲; 萬方多難,與四海同胞手足,競雄世紀新元。 又: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志未酬,香已消,秋風秋雨山**; 義結金蘭,情同手足,妹榮歸,姐恥在,切齒切骨萬柳堂。 徐自華(戰友): 秋菊有佳色; 社會惜斯人。 陶浚宣(廣東廣雅書院山長): 巾幗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風雨,雖死不死終自由。 丁靜蘭、諸鐵華: 與君四月里談心,迄今六月,首尾不過六十天,忽慘聞頭斷血流,遺人痛恨; 聿我八府中同志,下連三府,東西共有七五縣,紀念來秋風苦雨,栗主馨香。 王金髮(光復會骨幹): 一朝奇士,千古奇勳,還我舊江山,喚醒英豪,借鑑水源流,洗三百年腥膻痼習; 欲掃虜塵,反遭虜害,冤哉烈女子,噴濺熱血,隨秋風吹散,化數萬輩義勇同胞。 朱瑞(光復會會員、同盟會會員、浙江都督): 大通講義,光復聯盟,按劍說同仇,不圖三十三齡奇女子,成仁取義,碧血先埋。抱沉痛四年余,竟英靈旋轉乾坤,試想貴福奸權,而今安在? 春社留題,西泠感舊,拈花談慧果,長作六月六日新紀念,崇德報功,豐碑重樹。垂令名千載後,使普黨眷懷風雨,當並伯蓀諸烈,終古難忘。 注釋:貴福:清紹興知府,系殺害秋瑾的劊子手。伯蓀:徐錫麟烈士的字號。 王時澤(留日同窗): 秋雨秋風,女豪傑為國殉難; 新元新紀,革命黨立廟昭忠。 驚秋女士: 秋不必清節為,瑾不必懷瑜見,到今朝頸血飛紅,珍博得眾口呼冤,同聲詛滿; 競什麼新中華,雄什么女世界,嘆當局良心透黑,直演出衣冠塗炭,豺虎縱橫。 張長: 浙東西冤獄成三,前岳後於,浩氣英風俠女子; 湖南北高峰有兩,殘山剩水,驚魂血淚葬斯人。 唐景堯(湖南私立道南中學初13班學生): 烈女萬夫雄,歌劍歌刀,俠氣合編紅線傳; 黨人三字獄,秋風秋雨,英名長涌哲江潮。 佚名: 悲哉秋之為氣也; 慘乎瑾其可懷矣。 註:秋瑾就義當天夜裡,有人據“秋風秋雨愁煞人”的主題,撰了此嵌名聯,冒險張貼於秋瑾殉難之處的紹興軒亭亭柱上。 龔鐵錚(同盟會員): 大姐先去; 小弟後來。 註:秋瑾被殺後,作者將秋瑾遺像掛在臥室,旁書此聯以悼。 胡君復(同盟會員): 化身為自由神,姓氏皆香,劍花飛上天去; 嘔心作長吉語,龍鸞一嘯,詩草還讓君傳。 註: “劍花”,指秋瑾酷愛武藝,能騎馬擊劍,因言。“長吉”,稱其詩風頗有唐代詩人李賀[字長吉]的豪放氣勢。“龍鸞一嘯”,比喻其詩如龍嘯鸞鳴。“詩草”,指《秋瑾詩詞》刊行。 成邦傑(同盟會員): 君六日流血,我六日招魂,時既去,時又來,天貺長留紀念日; 古十人興周,今十人復漢,其男多,其女少,邑姜而後僅斯人。 註:天貺:古人指六月六日為天貺日。古十人:指周公旦,太公望,畢公、榮公、大顛及武王后太公女邑姜等。今十人:指設在日本救國團體十人會的劉道一、劉復權、彭壽陽、秋瑾等。 余蔡琴山(湖南株洲): 哀哉秋雨秋風,東浙暗無光,女豪傑含冤七字; 好是元年元月,西湖靈不昧,後英雄追悼孤魂。 注:七字:為秋瑾臨刑時名句“秋風秋雨愁煞人”。 夢秋(上海《神州女報》社一女士): 別僅半月余,豈料碧血橫流,竟付魔王毒手; 功虧一簣矣,可憐紅顏薄命,頓叫志士寒心。 永貞(上海《神州女報》社一女士): 悼我神州,竟任斯禽獸衣冠,肆意妄行兇手段; 嗟爾弱質,居然有黨魁名號,與人同上斷頭台。 註:此聯當時署名為“同學妹永貞”。 梁愛菊(廣京旅滬學生、上海《神州女報》社一女士): 巾幗女英雄,竟遭黨獄株連,愛國徒增亡國痛; 鬚眉大丈夫,莫敢訟冤伏闕,生人實愧死人多。 國俊(上海《神州女報》社一女士): 年才卅齡也,正當振自由鐸,爭平等權,光五千秋女界; 讞但七字耳,誰料上斷台台,居枉死地,撇四百兆同胞。 婉嫻(上海《神州女報》社一女士): 一樣頭顱,君死如何舉國痛; 連朝風雨,此冤也算老天知。 新斧(上海《神州女報》社一女士): 天地本無愁,如何風雨連朝,定為秋娘冤死; 江山誰是主?似此荊棘滿路,還期傑士同鋤。 天梅(上海《神州女報》社一女士): 粵乎夏其克興,男子抗軀,女子提戈猶慷慨; 煦哉秋之為氣,東鄰飲泣,西郊酌酒慶太平。 又: 千載何斯亭,俠骨雄風,爭與蘇菲應並壽; 他時來作客,斜陽衰草,定逢宋玉與招魂。 題詠秋瑾陵墓聯 佚名題浙江省杭州西湖秋瑾墓: 冤沉七字; 墓表千秋。 又: 秋菊有佳色; 社會惜斯人。 又: 秋氣塞天地; 春社開湖山。 又: 留芳千古仍遺憾; 現俠當時一郡驚。 又: 共和五載競前功,莫名直抗羅蘭,歐亞東西,烈女雙烈; 風雨一亭還慧業,抔土重依武穆,湖山今古,秋社千秋。 虞廷題浙江省杭州西湖秋瑾墓: 軒亭碧血足千古; 嶽麓青磷恨一丘。 又: 江漢秋陽,媲列羅蘇三鼎峙; 黃纑碧血,低回肝膽一崑崙。 武問梅題浙江省杭州西湖秋瑾墓: 七尺遺骸,魂歸故土; 一腔熱血,淚滴中原。 林典題浙江省杭州西湖秋瑾墓: 韻事話六橋,欲喚蘇卿語越恨; 沉冤埋七字,應教貴福跪秋墳。 朱史、呂兆熊合題浙江省杭州西湖秋瑾墓: 哀哉秋雨秋風,東浙暗無光,女豪傑含冤七字; 好是元年元月,西湖靈不昧,後英雄追悼孤魂。 題詠秋瑾故居聯 吳芝瑛題浙江省紹興秋瑾故居: 英雄尚毅力; 志士多苦心。 又: 雲噴筆花騰虎豹; 風翻墨浪走蛟龍。 馮翊(北伐軍師長): 十年教訓,君子成軍,溯數千載祖雨宗風,再造英雄于越地; 九世復仇,春秋之義,願爾多士修鱗養爪,毋忘寇盜滿中原。 吳芝瑛題紹興秋瑾故居聯: 觀天地生物氣概; 讀古今經世文章。 熊尚鴻(湖南衡陽): 衝破封建牢籠,為獻丹忱馳異國; 配合同盟會友,誓將碧血灑神州。 蕭身鐸(湖北麻城縣): 碧血丹心中華英烈 忠魂俠骨巾幗先驅。 陳都(湖南祁東縣): 頭落紫軒,民主星沉悲且壯; 血澆黃土,自由花綻艷而芳。 王洗塵(台安縣): 人似秋風,敵如敗葉紛紛落; 心同瑾玉,情若冰壺日日清。 張蓬園(安徽東至縣): 鑑湖女俠多豪強,救國救民,當代功勳垂竹帛; 巾幗英雄何壯哉,秋風秋雨,至今情景貯軒亭。 周廣徵(安徽銅陵市): 倡導平權,義炳丹心穿皖浙; 疾呼民主,甘拋碧血灑軒祠。 鄭文淦(湖北羅田縣): 何處招魂,秋風秋雨軒亭口; 當年鳴壁,龍種龍泉女俠心。 張守良(湖北麻城縣): 詩詞巨匠,革命先知,壯志引風雷,笑對屠刀,春潮洗盡英雄淚; 閨閣紅顏,學堂師範,勛名留竹帛,冤埋干將,夜月招來俠女魂。 趙偉(遼寧海城): 留正氣於乾坤,救同胞於水火,猛士甘拋碧血書青史; 繼竟雄之意志,圖中國之富強,我儕再鼓英風展壯猷。 李西亭(湖北武漢市): 仗劍走天涯,怒目橫眉向狼虎; 孤山埋俠骨,雄心壯志勝男兒。 胡青錢(湖南湘潭縣): 義薄雲天,仗劍洗綱常日月; 豪吟風雨,從容為革命犧牲。 張國棟(遼寧瀋陽市): 勇也鑑湖,叛逆沖牢籠,兩渡重洋尋革命; 壯哉俠女,結盟反帝制,一腔碧血灑中華。 吳盛元(新疆烏魯木齊): 女性俠魂含劍氣; 詩才將度帶豪光。 甘顯宗(廣西平南縣): 秋氣縱橫,俠女丹心匡社稷; 瑾懷磅礴,軒亭碧血壯河山。 何國衡(江蘇睢寧縣): 舍家革命,救國拯民,巾幗英雄稱女俠; 取義成仁,光榮壯烈,鑑湖女俠是英雄。 廖仲敏(四川綿陽市): 仗劍走天涯,敢棄頭顱驅撻虜; 披鱗誅逆首,不輸巾幗愧鬚眉。 羅介華(湖南南縣): 巾幗雄風摧霸業; 軒祠秋雨吊英靈。 孫德孚人(遼寧丹東): 七字悲歌天落淚; 一腔碧血劍生花。 彭永生(天津市): 光復聯盟,紅顏綠鬢英堆氣; 渴求真理,碧血丹心烈士魂。 王亮(吉林榆樹市): 碧血丹心寒敵膽; 豪情壯志勝鬚眉。 倪長貴(陝西洛南縣): 救國救民血灑軒亭口; 愁風愁雨瑾昭後繼人。 最後,補充若幹事實。 誠然,秋女士乃百年中國革命中首位女界英烈,所以上述輓聯之所以能在網上流行,實則反映了“網民”中一種十分危險的“秒殺”心態。如何以“與時俱進”的“智慧”心態來給出符合“增智健體”文風的橫批則需要從基本史實出發。這裡先向大家推薦《秋瑾年譜》(山東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硏究所郭延禮著,齊魯書社1983年9月),並抄錄十五則疑問如下,響應今天兩會會期5/15之暗示。 前言P2起“ 在秋瑾史實中,類此疑多待辨、以訛傳訛者尚伙。拙譜著 者認為,秋瑾從誕生到殉國,短短三十年(一八七七——一九 〇七)中,有如下十五大疑點亟須考辨: (一)秋瑾生年, (二)一八七九年秋嘉禾在雲霄任上所生女孫並非秋瑾; (三) 赴台時間; (四) 赴湘時間; (五) 居長沙事; (六) 嫁年; (七) 居京歲月(兼辨秋瑾並非庚子前後兩次居京); (八)首次東渡為何時; (九)在橫濱入"三合會"前秋瑾並未參加過"十人會"; (十)秋瑾重興"共愛會"時間; (十一)參加光復會先於同盟會事; (十二)兩次返國時間; (十三)一九〇七年春赴湘潭事; (十四)"秋雨秋風愁煞人"之真偽; (十五)就義日期。 至於有關烈士的一般史實和詩文系年,有分歧爭議者尚多,…… ”前言P3終,頁數上正好也是“韓名士”9月生日。 其中第(十五)就義日期無可靠史實佐證,公認為“殉國於一九〇七年夏曆六月六日(七月十五日)”。今天兩會會期5/15之暗示時間非常重要,很巧,夏曆今年乃閏六月年,小六月始於2017/6/24,閏六月始於2017/7/23(呼應第二紅包之“3…4…”,不過答案與"秋雨秋風愁煞人"的關係麼,就是無人敢應徵“官方著名工具書”中之現成答案的現實意義)。 為了類比為“白老師”解套而解釋名將“白起”其實很可能乃秦“國姓”因得罪“秦王”而在以後史籍中被“改姓”,所以這裡要對照“西學東漸”之容氏來一句式點評“秋女士”中和一下輓聯中的氣氛。 ①女界殉國第一人,國乃封建時代後的中國;②與百年革命史中女界殉國者相比,她占了太多的第一;(查官方出版物,比“李長吉”僅多享4年人壽,但遺文數量及質量,其他女界殉國者鮮有可媲美者)③其對自然科學的貢獻麼,若類比“增智健體”中因倡導“以文促統”的關係,必將“自然科學”的對應體稱之為“人文科學”一樣,那麼,就給兩條(不屬於人文科學的科學)吧!其在“大通學堂”(實則為光復會起義而組織的軍校)時設計的光復軍軍制就為以後的國民革命軍所實際採用(參見《辛亥:搖晃的中國》——張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遺著有 《看護學教程》(中國首部西學東漸之女界自然科學專著)“現僅見發表在《中國女報》一、二期之第一、第二兩節”,因被害後清廷查抄所有文稿,為保護黨人,故黨人掌握中文稿均毀*,否則就沒有那麼多疑點了,僅此一條,足以令孫文代表數目極其多的“黨人”(絕大多數為男士)而‘愧’了。“李長吉”早逝,尚有人惜才而出詩集,秋女士僅為建國而早犧牲四年,則親筆文稿基本被毀,這重大史實本身就為“第二個”紅包定了調。 *‘招’字動手就是“應召”的召,更是“徵召”的召,兩個詞於今日有着“天差地別”。面對“PA2015”和“以文促統”兩大“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命題,凡是能理解中文的中外人士,本博士相信你們在細讀“增智健體”文稿後能作出“合情合理合法”的抉擇。 *《秋瑾年譜》中僅提及“(紹興)自上而下,老老少少,…急急焚化(甚至所有教科書)”,當然都是抄自辛亥革命後諸多史料性回憶錄,無人敢認自己乃毀了“秋女士”遺墨者。這一幕當然也為幾十年後的又一次規模與範圍無法相比的“大掃蕩”埋下了伏筆,恐怕這也是“(紹興)”繼“滬語”後成為了中國一個非常“糾結”地區的關鍵性歷史淵源吧!
筆名:ShanHaiGuan 10/10
補來自非著名工具書之唐女士介紹。 唐群英 Tang Qunying(1871 - 1937〉女,字希陶,號 恭懿,湖南衡山人,生於1871年12月8日(清同治十年十 月二十六)。1904年東渡日本,入東京青山實踐女校學習, 與秋瑾同學。後結識黃興、孫中山等。1905年5月加入華 興會。同年8月加入中國同盟會。1906年考入成女高等學 校師範枓,並任留日女學生會會長。1911年發起組織女學 會,並創辦《留日女學會雜誌》。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組織 女子後援會和北伐軍救濟隊,在前線救護傷員。旋被推為 女子北伐隊隊長。1912年1月發起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協濟 社,任編輯部部長。同年3月19日與沈佩貞等致書南京臨 時政府參議院,要求男女平等,給女子以參政權。4月任女 子參政同盟會政事部部長,先後創辦《女子白話旬報》、《亞 東叢報》和中央女子學校、女子工藝廠等。後在長沙創辦 《女權日報》、女子美術學校等,兼任女子參政同盟會湖南支 部支部長、北京本部總理,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1918年 返回故里後,從事平民教育。1924年6月9日任湖南女界 參政聯合大會主席,並籌辦女子法政大學和復陶女子中學。 1926年在衡山創辦岳北女子職業學校。1933年于右任、張 繼、覃振、居正等聯名呈請國民政府,委任其為國民政府顧 問兼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委員。1937年4月25 日在衡山病逝。善寫詩,早年是南社成員。
筆名:ShanHaiGuan 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