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补2: 上帖最后12字(呼应“777/365/21”哦)乃“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读过本帖后,凡是同意“中国”为某“已统”的简称而“全国”为某“已统”的全称的另一简称的中外人士,若再消极对待“增智健体”活动,您就“无限接近”“耍钱耍命”了。 某高度疑似刻意修理非汉裔中国军事人物的工具书专著所列“灭暴秦”之三楚将为:“陈项刘”三大人。其实认真细读“秦末汉兴”之历史,可以发现“嬴氏、陈氏”乃一对高度对立的典范。当然议论嬴氏所有得失的言语需要很长篇幅,违背“增智健体”迄今一贯文风,所以仅仅论证陈氏一对高度政治“正确”性的“首义”名号即可,估计广大正胎及备胎或许一下子也想不起来,那就是伪托一对“人亡心不忘”之“扶苏/项燕”名号。当然对依然愿意采用竖写繁体的人士而言,“人亡心不忘”就是“U忘不忘”式“增智健体”反诘。 其实,重新审视某中国军事人物类工具书专著中“火龙突围”事件前的所有中国军事人物是: 汤、吕尚、姬发、司马穰苴、先轸、孙武、范蠡、田单、孙膑、勾践、吴起、庞涓、公孙鞅、赵雍、白起、乐毅、廉颇、王翦、尉缭、李牧、嬴政、陈胜、项羽、韩信共24人。汤以下5人为帝王,与“5一5”呼应者只有某俱乐部中的老大们。以“兵书”或比“兵书”更高级著作传世者(仅指军事思想)乃吕尚以下7人,分别是吕《六韬》、司马穰苴《古司马法》、孙武《孙子兵法》、孙膑《孙子兵法》(72年汉墓发掘始确认‘子’可“一分为二”,即“孙子兵法”中“孙子”仅指春秋之孙武,而孙膑所著《兵法》应定名为《孙膑兵法》)、吴起《吴子》(结局不佳/射刺,所著《吴起》48篇已佚,《吴子》6篇与《吴起》48篇的辩析乃是军事类版权界的事情)、公孙鞅《商君书》)(结局很掺/车裂,其书为后人整理计29篇,今存24篇,其中多篇含丰富的军事思想)、尉缭?*《尉缭子》。7人中,吕氏及公孙氏乃全才,其政治贡献远胜于军事业绩,尤其公孙氏出身乃卫国公族。哦,交代一下,‘公’族就是比‘王’族差一点的意思,与今日“天下为公”中的‘公’字语意相去太远,后者与与‘犬’或‘太’去一点后的“大公无私”中的“大公”之“形容/名”词性差别到是可以类比。 帝王级人物都无值得一提的军事思想流传后世,但是却名列中国军事人物的行列,从数值分析角度出发,5/24和7/24均非小分数,两个子集没有任何交集;相比之下,古希腊的亚历山大有随军的希腊文人为其记录盛传后世的“雄功伟略”(当然也包含许多宝贵的第一手军事战略战术),而古罗马的凯撒呢,就更不客气了,自己动手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永远值得“回味无穷”的“豪言壮语”。补1中附图“22•2-22”定名的意义就是,西方文明一般认为,象亚历山大和凯撒这样的伟大“征服者”,人类文明史上有两位已经是ENOUGH了。 好了,不计帝王级5人及后世可以从文字中领悟其军事才略的7人(5+7=12及5•7=35与“5/15”及“777/365/21”高度关联),从先轸开始共12人,若不计已给年表的霸王和将王,则是十人,读过环球英文版的人士应该认识到,这就与“谷哥欠”高度关联。第二位范蠡乃谋臣,未有治军灭敌胜绩,但亲身践行“唯一”可行的“反败为胜”谋略,终于灭吴成功而功封“上将军”,激流勇退成为“陶朱公”并有“四大美人之首”相伴……不过这里要泼不熟悉可靠史实的广大正胎及备胎们一盆“冰”水了,“西施”是否确有其人是高度存疑的,不过范蠡收买吴太宰伯嚭及以用越国顶级美色腐蚀吴王夫差确属事实。文学家重想象,具体的“定名”则是其武器之一;而史学家重事实,具体顶级美色何姓何名何处出身无关紧要,所以双方都不会计较“四大美人之首”之具体考证!“陶朱公”之所以名列中国军事人物的行列,最主要的原因乃“其战略防御思想,论述精辟,散见于史籍”,是否因为其“空前绝后”的美人计,欢迎对此感兴趣的版权界入场讨论。本处提及乃是呼应一下“火龙突围”中的“美人图”,顺便指出“陶朱公”其实算半个上面的7雄之一。 余下11(扣除霸王和将王余9)位有亲身指挥实战经历的中国军事人物,其出身如下: 先轸(正卿,基本可以肯定为公族)、田单(市吏,据《中国姓氏大全》周惠王五年,陈国公子御寇被冤杀,公子完避祸逃齐,齐桓公封于‘田’,乃成田氏之祖,所以类似于田忌、田婴、田文,祖上乃陈国公族)、庞涓(与孙膑同出于鬼谷子门下,工具书未有任何公族源头交代,不过有国号庞的交代)、白起(为何不称其为“公孙起”而定姓氏为‘白’,有关工具书均未交代,是否因忤王逆相被迫自尽有关联而致易姓,待查。不同工具书有“一称”和“又称”及国籍交代,所以“公孙”暗示其实为公族国姓,即‘嬴氏’才是真姓,借此为白先生壮胆出行自评,白老师笔下自有“雄兵百万”,坑卒之说绝对不沾边,但是若不努力“以文促统”,则早晚“武统”摊牌的话,华夏子孙的生命与鲜血岂能用数字来衡量)、乐毅(魏将乐羊后裔,但工具书交代乐氏为宋国“公孙”姓氏之一,而魏乃三分春秋时晋所得,所以可以高度疑似公族)、廉颇(赵国大将,但非国姓,生卒不详。廉氏传说上至古帝颛顼之孙秦大廉,与公族距离较远)、王翦(秦地名将,非国姓,又因王氏源头分布很广,可能是姬姓所改,乃周公族;可能是妫姓所改,乃古帝虞舜之后;也可能是子姓所改,乃宋公族;外族王孙后裔也常以此为汉姓,别提一般汉族之王者之子孙,更有无数被王者赐姓或干脆自己冒姓者,所以说不清,不过秦地名将一说,各国“公孙”后裔可能性极低)、李牧(根据工具书分析,应为赵武安君*后裔;注意白起即秦武安君,所以高度疑似三国分晋时次公族一级的贵族后裔)、陈胜(雇农出身,战国时期楚人,出生地倒是符合春秋时陈国的国号,不过若为公子完奔齐后的齐人,倒可能是公族;陈氏卒年*三百多年前属国即首次被灭于楚,虽五年后得复国,约五十年后再灭于楚,所以极可能无正规姓氏,乃以旧属国号为姓以别)。 交代完姓氏及出身后,显而易见,陈胜之军事才干高度不符合其余人的水准,入选的理由是否只剩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至理名言吗!?根据史实,本活动至少补充了一对“人亡心不忘”之“扶苏/项燕”名号。这难道不是当时环境下一种最能鼓动人心的“创意”吗?不过,假的终究真不了,所以从“亡暴秦”“仨楚将”的角度出发,替补陈胜的应是“项梁”。“扶苏”么,嬴政的大儿子;“项燕”么,嬴政一统六国最大的败仗即“世代楚将”的项燕所赐(李信所率的二十万虎狼之师,当然才有后来王翦的六十万征楚了)。“项梁”是“项燕”之子,而“项羽”乃“项燕”之孙。冷兵器时代,无论将领多勇猛,一支训练有素,关键时可以拼的基本队伍总是必要的,所以“项羽”能赖以翻盘的队伍乃是“项梁”创立的,而刘邦手中的基本队伍因为初创期雍齿背叛的缘故,其实也是借着“项梁”的恩赐才稳定下来的。所谓后来的“楚汉”争战,就是楚军中嫡系与旁系的内斗。“亡暴秦”正确的“仨楚将”按辈分乃: 项梁 项羽 刘邦。 到这里,一番粗略分析“火龙突围”前中国军事人物的出身尤其是姓氏,主要目的乃是为“白老师”扫清“NAMING SERVICE”所能尽力除去的障碍,并促使您早日能作为广大正胎的代表(央视第一评论员决非虚言)带头自评“中国梦”中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接轨的“共同部分”,只有这样,广大国人(含两岸三地哦)才可能清楚到底还有那些待改善的“不同”部分。中国目前在经济总量上已经是“超级”大国了,所以全世界的VIP们其实比广大国人更急迫地日夜关切那些尚待“剩余”的仍不“清楚”的“不同”部分。 次要目的么,还是要积极响应“5一5”的两会暗示,尽量把“积极的、正面的、与华夏文明史实相符的”部分尽力说清楚,所以“陈项刘”仨大人应更改为“项刘项”三杰。“项梁”能位居“刘项”前除辈份外,军事功绩就是从无到有,建立起一支能与“职业秦军*”抗衡的楚军,而政治功绩就是一个‘让’字,立“公族”后裔为楚王,平定人心。 最后,因某北美华裔选民“one-cent”三解环球版中“PA2015”起首题的激励,为了鼓励主要是扎根于宝岛的当代大师及无限接近于大师的著名人士通过自评其受众主要为“才人学霸”的讲演来启动“以文促统”,本博士这里就贡献一下“two-cents”。 新闻背景乃是: 9月5日,行政院长林全辞职,宣布由赖清德接任。赖2010年起任台南市长。国立台湾大学复健医学系学士、国立成功大学学士后医学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 首先,前院长林先生好名字,‘楚’字首部即‘林’字,符合“painless to be headless”的标准,所以正好用来解读一下为何“亻征召”暂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征召”。 其次,现院长赖先生上任后本博士注意到的首则重大新闻与“台独”立场有关系: http://cn.rfi.fr/中国/20170927-台湾新任行政院长赖清德坦承主张台独 蓝营立委蒋万安问他,两岸关系像情侣、夫妻、兄弟、朋友还是其他,赖清德明确表示,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名字叫做中华民国,两岸之间并不隶属。“我们愿意跟他做朋友,交流,但如果对方没这样认识,我们也是多讲。”赖清德还表示,蔡英文总统就职演说已代表台湾向中国释出善意,但要看中国反应。 本博士“two-cents”“以文促统”就从这里开始: ①“中华民国”的简称是什么? 如果赖院长的答案是“民国”两字,则继续提问“为什么不可以是中国?” 耐心地问答式弄清赖院长注重“民国”两字所有理由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竖写“中华民国”纸条,问:“贵院长”是否将宪法规定的全称腰斩了,而且只保留了“下半身”,吃掉了“上半身”。 如果赖院长的答案是“中国”两字,则须夸奖您真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本博士目前想象不出赖院长能给出其它的且符合其身份的简称。 当然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佳简称是什么?如果政治人物不同样给出“顶天立地”简称的后果会是如何? ②现行的全称自然是截然不同的喽,否则就毌须“以文促统”了。 ③但是不管事实上现已分裂的彼此全称具体是什么及最终统一后的全称是什么,除了①中“中国”以外的语义上可行的全称的简称又是什么? 本博士的“two-cents”就是,“全国”要略优于“我国/本国”之类的暴露言者设定立场的选择,这就是林全先生有个好名字的解读。 语言学的惯例,语境不变时,全称一般只出现一次,以后仅用简称,而①②③中的“国家级”称谓分析是否已经秒杀般地“统一”了绝大部分引爆点,望所有关心“以文促统”的读者指教,联系地址是material398@yahoo.com。 附注: *公族:秦以前指诸侯的子孙,严格意义上讲乃周天子分封800(虚数)诸侯时的称谓,天子乃王,而诸侯皆‘公’,不过周室衰微后,许多‘公’开始自称‘王’;秦嘛,是第一个自己升级为“皇帝”的。 *尉缭:魏人、齐人身世不定,尉缭乃第一个名见史书的名氏,故定为复姓,所以其名也不确定。 *陈胜生年不可考。 *武安君乃一种封号,工具书中第一位可查的赵武安君乃战国时的苏秦,乃它国入赵的纵横家,经墓葬发掘已考证《史记•苏秦列传》的说法有多处失实,所以李牧的先祖应为草稿中的说法。另外,《史记》中有李牧本人受封武安君的说法。 *许多史书将秦代最后一支主力军队(章邯部)说成是基本上由“刑徒”构成的“乌合之众”有不恰当的地方。秦代固然两大主力远离关中,但始皇帝的近卫军团(绝对万人以上,但应该不接近十万)绝对是章邯部的基本队伍。这里略微交代一下两大主力的情况: 南方军团(50万)由始皇帝命令持续南征,二世继位不久后关东大乱,自行封闭北上通道,没有任何回撤救援的举动;其实主要北上通道乃故楚地,另外关注一下胡亥、李斯、赵高如何收编另一主力北方军团的,相信南方军团高级将领们不是傻子的就不难理解了。北方军团(30万)受命北击匈奴并督造长城,因扶苏在始皇帝最后一次巡游前谏言失宠被遣去北方军团监军,而北方军团离关中的南下通道(即有名的直道)一向为秦国的故土,所以胡亥、李斯、赵高在收拾扶苏的同时,又滥杀蒙氏兄弟实际上也瓦解了北方军团高级将领们的忠心。 笔名:ShanHaiGuan 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