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兰 在前面的文章我讲到美国公务精神,这种公务精神的受益者是普罗民众,有着很高尚的一面,但是这种‘益’和‘务’的分配却不是以社会主义的形势来平等分配的。 美国的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s)、政治团体有很多,很多美国人都为自己喜好、重视的团体奉献很多时间,但是每个团体每年都有更多的成员、支持者捐助很多资金。有的只是几块钱,有的是上百万,这些捐助大多是无私的,但是长久以来,他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可是这些公益组织和政治团体的作出的贡献和利益却不是以社会主义的形势平等分配的,这与美国的体制有关。 美国不论政治系统还是社会文化系统都是建立在参与制的基础之上,说白了就是:您来了,就有饭吃,您不来就没饭吃;在政治上和社会上,只要你参与,就有代表你的一份儿,你不参与,就没有你的声音,你的个人利益没有保障,你的群体利益更没有人保护。 拿我们亚裔来说吧,作为一个团体,亚裔不太参加圈子以外的社会活动,也不太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捐款活动。这就造成几个问题:1、美国主流对亚裔缺乏了解,不了解我们当然就不能代表我们的利益;2、当美国主流社会认识到亚裔团体不爱捐钱,不爱出力时,他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我们,这样我们的群体利益就会受害。 拿华人重金培养儿女上大学来说一说吧,美国一流的好大学光在东海岸就有不少,名气最大的是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多亚裔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但能上这种一流大学的亚裔却很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二: 一、美国高校经常忽略亚裔,我认为这并不是有意的。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美国高校对校友募款的依赖性很高,一般好学校每年预算的50% 以上都是由校友捐款支持的,高校校长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学术,而是募款 (fundraising),募款在美国是一个很吃香的行业。 亚裔学生一般毕业后专心赚钱,很少参加公益活动,与校友会的接触也很少,不奉献时间,也不奉献金钱。这样,无论是校长也好,还是其他组织,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注重亚裔学生。长久以来,不仅对我们忽视,更缺乏对我们的了解。 二、由于美国主流缺乏对我们的了解,就会对我们产生异议,美国高校新生入学处的人普遍认为亚裔学生没有热情(passion),缺乏动力(motivation)。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不对,我们亚裔每天恨不得打油灯来念书,怎么会没有动力呢?华裔的小孩子,不是弹钢琴,就是拉小提琴,个个都是小朗朗,怎么会没有热情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美国高校要怎样选择学生。美国高校很注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很多华裔家长的理解就是他们的小孩子要什么都会,网球冠军、钢琴天才、SAT满分,等等等等,但是这些家长忽略的是他们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机器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都干的很好,什么技能都发展了,却没有发展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我老公是耶鲁校友会的成员,他每年要为耶鲁的新生入学处审核入学申请并面试新生。有一次和他一起去参加校友会的活动,我问会长为什么每年录取的亚裔这莫少,他回答说,“亚裔学生的履历表看起来都一样,大家都是SAT满分,所有的AP也是满分,所有的公益活动都是在中文学校里干的,学生不是弹钢琴,就是拉小提琴,看来看去,比来比去,分不出谁是谁。”他又指出,“亚裔除了会学习,考高分,对未来和国家的政治前程没有自己的观点,面试他们的人总觉得他们心中没有激情,将来做不了坏事,但也成不了大事,很乏味。毕业后亚裔都去当银行家、医生,一心赚钱,但是我们不缺钱,我们要的是名气,我们要找的是有个性、有判断能力的学生,弹钢琴、拉小提琴不重要,将来做什么事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挑选有潜力、有远见、在社会中积极主动、将来有能力筹款做大事业的学生。” 对这位会长的高见,我深有同感,但是不能完全同意,我觉得最可惜的是,不是所有亚裔家庭都是这样高压政策来对待孩子的,很多亚裔学生有思想、有主见,但是由于主流对我们的偏见,这些孩子却被忽略了,失去进入名府高校的机会。 由此可见,由于我们亚裔没有参与到主流的社会、政治活动中去,不仅对个人不利,对整个华人社区都不利。 >>>浏览[踏雪无痕]更多的博客文章 >>> 学拼音 >>> 父母的语气影响宝宝一生 >>> 中文识字卡 >>>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厶 >>> 学中文[启蒙课程] >>> 父母的语气影响宝宝一生 >>> 中文识字卡 >>>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最大的区别是什厶 >>> 学中文[启蒙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