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寻找生命的阳光的博客  
道华夏往事风云 破汉字千年迷踪 -道破天机  
https://blog.creaders.net/u/32394/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寻找生命的阳光
注册日期: 2022-12-23
访问总量: 279,85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端午 应该纪念谁?
· 亡 国破君主亡
· 汤 十个太阳的洗浴水
· 泰 春江水暖鸭先知
· 送 运往关中地区的漕粮
· 尝 常娥吃药,踏云奔月
· 弱 弓上箭羽柔弱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英语单词研究】
【汉字研究】
· 端午 应该纪念谁?
· 亡 国破君主亡
· 汤 十个太阳的洗浴水
· 泰 春江水暖鸭先知
· 送 运往关中地区的漕粮
· 尝 常娥吃药,踏云奔月
· 弱 弓上箭羽柔弱
· 去 离开故土
· 屈 伸出屁股
· 卯 走婚时代的一对男女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挑战 粥 的国家成果解释
   

粥字,《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20日 第 10 版)杨立新 以《“粥”字何来左右“弓”?(汉字故事)》发表文章,并表明,这项研究获得了国家级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笔者以为杨立新先生的研究成果严重误解了 粥 的字理字形本义。因此挑战杨立新先生的解释,笔者研究如下,并附录杨先生文章,供读者参考评论和选择。

粥zhou1=(弼bi-百)+米

字形本义:弼,辅佐辅弼;稀米饭对病人身体有极大的辅弼作用-米粥。中医和古代养生家认为:喝粥养生好处多。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粥“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甚至以为,食粥能长寿成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


字音传变:周→粥zhou1,熬粥,要在锅的周围搅动。或 周济穷人的米粥。老话说:富人喝参汤,穷人喝粥油。晚清时期,一旦遇到天灾,青黄不接之时,到处都是受难的灾民,为避免遍地饿殍的问题出现。各地政府往往设置粥厂,选派官员负责熬粥赈济灾民(周济),不至于让其饿死街头。



粥,基本字义:

1.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小米~。

2. 像粥的东西:泥~。乱成一锅~。

附录:“粥”字何来左右“弓”?(汉字故事) 杨立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20日第 10 版)


粥,又称“糜”,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粹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以粥充饥了,据《汲冢周书》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浓稠绵密,化解不开。

然而,不知大家在啜粥之余,面对袅袅粥香,有没有细思一下:“粥”字“米”的左右两边,为何各有一个“弓”呢?有一则谜语即由此而来:粥变米(打一四字成语),谜底为:左右开弓。

关于“粥”字,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会意。从米,从二弓。‘米’指米粒,‘弓’意为‘张开’‘扯大’。‘米’与‘二弓’联合起来表示‘把米粒从左右两边同时扯大’。本义:用火和水把米粒体积增加到最大时候的米饭。”

查阅《汉语大字典》,“弓”并没有“张开”“扯大”的义项。显然,这种解释纯属望文生义,成了糊涂“粥”了。另外,2008年l1月14日《光明日报》曾刊登李国文的杂文《文学的“粥化”》,文中就“粥”字有如下解读:“如今,把煮粥的办法运用到文学上来,几乎成为作家的手段……‘粥’字若没有其中的‘米’字,就是‘弱’。因此,弱化的作家,写出粥化的文学,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对此,《咬文嚼字》2009年第5期《李国文误说“粥”》一文指出:“‘粥’字去掉了中间的‘米’,怎么会是‘弱’呢?应是‘弜’字嘛。‘弜’少见应用,音jiàng,本义指弓有力,引申为‘倔强’。《说文·弜部》:‘弜,彊也。’古人注曰:‘凡言倔强,当以弜为本字。湖湘间称人之性刚不驯曰弜。’”

但是,这篇纠错文章与百度百科的上述解释一样,还是从“粥”的楷书字形上进行分析,并没有摆脱弓箭之义,仍然是不着边际。

“弓”和“米”,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为此,我们要从“粥”的字源上加以探究。下面是“粥”的字形演变:

“粥”字最早见于金文,甲骨文中尚无此字。由“粥”的金文可知,它是由“米”和“鬲(lì)”组成的会意字:

鬲是古代煮饭用的炊器,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其“三足皆空,中可容物”。我们再看“粥”的金文,下部为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象形意味很浓。由此不难推测“粥”的造字本义:把米放在鬲中熬煮。

“粥”的金文尚无左右两个“弓”,它们出现在其小篆字形中。“粥”的小篆为“鬻”,大家看,中间仍是上“米”下“鬲”,但两旁加上了屈曲上升的符号。相信您看后一定会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煮粥时锅中冒出的热腾腾的蒸气吗?加“弜”表示米已成粥了。古人造字真是太形象了!

那么,两道蒸腾的水汽怎么会变成两个“弓”了呢?在此,我们就不得不提及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隶变。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汉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从而结束了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在隶变过程中,有些汉字字形不是按照常规演变的,而是产生了讹变。

在隶变中,“粥”字便发生了讹变。隶书误将小篆“鬻”中的蒸汽状的曲线讹变为两个“弓”,同时省去下面的“鬲”,写成 “粥”。同时,“鬻”字仍然使用,作动词“卖”解,读作yù。

这正是:粥字何来左右弓?腾腾蒸汽鬲中冲。今文古字不同面,溯本探源觅旧踪。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形音义源流研究》阶段成果)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