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寻找生命的阳光的博客  
道华夏往事风云 破汉字千年迷踪 -道破天机  
https://blog.creaders.net/u/32394/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寻找生命的阳光
注册日期: 2022-12-23
访问总量: 293,64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端午 应该纪念谁?
· 亡 国破君主亡
· 汤 十个太阳的洗浴水
· 泰 春江水暖鸭先知
· 送 运往关中地区的漕粮
· 尝 常娥吃药,踏云奔月
· 弱 弓上箭羽柔弱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英语单词研究】
【汉字研究】
· 端午 应该纪念谁?
· 亡 国破君主亡
· 汤 十个太阳的洗浴水
· 泰 春江水暖鸭先知
· 送 运往关中地区的漕粮
· 尝 常娥吃药,踏云奔月
· 弱 弓上箭羽柔弱
· 去 离开故土
· 屈 伸出屁股
· 卯 走婚时代的一对男女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2/01/2024 - 02/29/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10/01/2023 - 10/31/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8/01/2023 - 08/31/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5/01/2023 - 05/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01/01/2023 - 01/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送 运往关中地区的漕粮
   

一切文字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历史。华夏的汉字不是仓颉的四眼所能创造,欧洲的文字也不是荷马的两耳所能听唱的。我坚信如此。

想不到一个 送 字,考察出大历史。

送song4=关+辶(=运)

字形本义:历史上关中平原 关中地区(咸阳-西安-洛阳一带)为秦汉帝国首都所在地。关中地区无法满足自己的粮食需要。向全国征收粮食,通过运河系统往关中地区运输漕粮。

《资治通鉴》:(广德二年三月)自是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给关中。

《唐会要》:建中元年……岁入米数十万斛,以济关中。


一 杨贵妃与蜀道难中的荔枝道

唐朝杨贵妃一生喜爱荔枝。唐朝首都长安,现在的西安。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揭开了帝国政府从全国调集物质送往关中地区 长安的惊人内幕。

原文: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大致译文: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南方送来了荔枝鲜果。

于是 唐玄宗的荒淫好色,杨贵妃的恃宠而骄,通过送荔枝这一唐诗,以微见著 精妙绝伦 脍炙人口,传遍华夏。

荔枝的产地一是广东广西岭南一带;二是四川地区。岭南荔枝最好。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若离本枝,一日面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据明清时期《广东新语》:“贵妃吃各地荔枝,自酸而食到甜,自青黄而食到红。”可见杨贵妃一年四季几乎都会吃这种佳果,不仅不厌烦,还会不断品尝各种不同种类的荔枝。

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走,成为天下共识。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吃上新鲜的荔枝,特意在蜀道难的秦岭中修建了荔枝驿道,自涪陵(妃子园)进入子午道,到达长安,全程1千多公里。


二 关中平原 关中地区

关=朕-月。

朕,字形本义是真龙天子。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功绩,让大家称呼他为 皇帝,表示秦始皇的功绩在三皇五帝之上。秦以前,皇帝而是自称 寡人,秦始皇改寡人为 朕。


关,字音借 冠,表示秦始皇加 皇帝冠。

秦国定都咸阳。如此,表示 以咸阳为中心是关键中枢之地-关中。

在秦汉帝国 春秋战国时代前的周朝:西周定都镐京(今天陕西西安),东周定都洛邑(今天河南洛阳)

在秦帝国后的汉朝:西汉定都长安(今天陕西西安),东汉定都洛阳。秦汉帝国的制度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华帝国制度。

隋朝隋文帝杨坚时 定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隋炀帝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


唐朝唐高祖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高宗建都洛阳,自此以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并列为首都,两京并重。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以洛阳为首都,称 神都,长安反成为陪都。唐朝称长安为京畿,洛阳为都畿,二者并称 京都。

所以,咸阳 西安 洛阳一带在唐朝以前是关中地区,在唐朝称为京畿地区。长安是西汉以来的古都,正是以 重关四塞 为屏障,东有崤函关,西有陇山,南有秦岭,北有渭北山地,可凭险固守,也正因为这 重关四塞 带来水陆运输的艰难。

三 帝国 漕粮运河简史

漕,来自漕水,今河北徐水县南漕河,后转义为水运。

漕渠(西安东北部):为西汉修建,秦岭北麓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渠道,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路程和时间大大缩短,收益最大,效果最好。故以后定名 漕渠 漕运 漕粮。

漕运,历史上自秦汉帝国运输漕粮的运河,供应关中地区的京城。运输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漕粮,漕运的粮食。漕粮就是税粮,帝国政府征用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关中京城。主要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也有一部分用于民食调剂。

漕粮起于两汉,盛行于唐宋,明清遂成定制。

1 南方吴国 运河开端

大运河的开凿,最早的文字记录《左传》。《左传》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载:吴城邗han,沟通江、淮。

《太平寰宇记》引《吴越春秋》就说得比较详细: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掘江通淮,运粮之水路也。

当时,吴王夫差想北上和齐国一决雌雄。但吴国僻处东南一隅,距中原腹地十分遥远,而古时陆上交通条件较差,大规模运输首选水运。于是,吴王夫差决定,开凿一条人工运河,把淮河、长江两条大河连接在一起。

这段沟通江、淮的运河始于邗han城(今江苏扬州),称为邗沟。全长170余公里, 运河的开端


2 秦 郑国渠

水利专家郑国去秦国劝说秦王政兴修一条横贯关中平原的运河。秦国的关中地区雨量稀少,土质带卤性(即盐碱性),无法发展农业经济。如果在渭河平原上开凿一条大型运河,可以西引泾河注入洛水。泾河河水浑浊,挟带的泥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既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更可以改造盐碱地。经过一年多施工开凿成这条运河。并且是工程质量很高的运河。这条运河所经之地,如《史记·河渠书》记载的,确是“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这条运河凿成后,能浇农田“四


万余顷”,(相当于现在280万亩),经过引来的泾水灌溉后,产量达到“亩收一种”(注:一种 约合六斛四斗,10斗=1斛 1斗=12 斤 一种约768斤 )。秦国有了这个新粮仓,国力更加强大,为秦王政灭掉六国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因为这条河由郑国所开,命名郑国渠。郑国渠成为关中平原上一条重要的水上通道,也是泾水流域的灌溉源流。

3 西汉漕渠 长安到黄河的漕运渠道

到汉王朝建立时,两淮(淮北、淮南)已开发为全国较重要的农业经济区。汉王朝对粮食、物资的需求,除取自关中和关东外,开始从淮河取道邗沟,再溯黄河西上,径自渭河运往长安。这时,关中、关东、两淮的粮食都要依靠渭河运到长安,渭河成了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河道。但是,渭河蜿蜒曲折八、九百里,并且水浅沙多,远不能保证全年通航,以至危及京畿的供应。


从长安开一条新渠道,把渭河的水引过来,越过终南山,更引灞、浐等水,经过临潼、渭南、华县、华阴等地,直接接通黄河。这条水路的河道基本上呈直线,全长只三百多里,漕粮三个月即可运到。这条漕渠正穿过京畿腹地关中平原,其中一万多顷盐碱地经过渠水洗碱可变为良田,增加关中平原粮食。

这段开运河的史实在《汉书》卷六《武帝本纪》中也得佐证,此书写道:“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春,穿漕渠,通渭。”

秦汉时代,关中和山东漕运最为发达。漕运主要方向为东西方向,漕运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

4 隋唐大运河

隋朝初年,从经济方面来看,北方地区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连年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粮食生产已经满足不了社会需要。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人饥。上幸洛阳,因令百姓就食。从官并淮见口赈给,不以官位为限”。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隋唐以来,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突出,有“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之称。因此,打通江南通往中原的水道,解决南北粮运问题。


隋朝大运河是运河开凿的顶峰,耗时六年,以洛阳为中心 北抵涿郡(现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全长2500公里,成为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唐朝以后,史学界统称为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分为两支,一为北向,连接长安和洛阳至东北地区的永济渠;一为南向,连接长安和洛阳沟通东南部的通济渠、邗沟。


万船竞发,商贾云集,繁荣的运河运输,使洛阳一跃成重要的都市。从西域运来的马匹、玉器、玻璃制品等商品,从洛阳源源不断地流向东南腹地和东北边塞,甚至日本等地;从各地转运而来的绸缎绢帛茶叶等物资,又从洛阳贩往西域。

在唐朝时期,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以南方为主的漕运区域以及南北方向的漕运路线,在这一方面,宋代不仅保持了这一局面,而且还进一步的加剧了对东南地区的依赖。宋代“苏湖熟,天下足”。明清则是“湖广熟,天下足”。


5 元明清 京杭大运河

元朝建立,情况变了。元朝,恰好处于长城内外农牧产业区之间的元大都(北京),彻底取代了曾经的关中与中原地区,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军政中心。元朝定都北京,此时如果再用隋唐大运河的河道,那从杭州到北京就需要绕道洛阳。 因此截弯取直,北起北京,南达杭州,京杭大运河新贯通,全长3000余里。

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改为以北京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比隋朝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粮食从南方直达北京,

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京杭大运河,成为了维系王朝生命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虽然漕运的目的地由关中地区,改为北京。但漕运的本质没有变,此时的北京已经是事实上的关中-关键中枢地区。


漕渠 漕粮 漕运制度是维系帝国生存千年的重要经济制度

清朝晚期,铁路运输兴起对漕运形成了沉重打击。太平天国起义,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区是太平天国主要活动的地区,彻底摧毁了清朝的漕粮征集地和漕运路线,漕运走向了衰败。


有人考察漕运的经济效益:明清两代额定漕粮400万石,即便以1石粮食1两银子的不算低的价格来满打满算,合计收入400万两白银,当然漕河运输还为宫廷搜刮、征用其他各类物资提供了便利,而这些并非光明正大的漕运理由。正常年份,仅维护保障漕河正常运行的费用每年就达200万两银子,造船费用各类漕运过程中的官方设施支出150万两银子,每年造船成本约为21万白银,同时10多万人建制的常规漕军官兵的粮饷更是个惊人数目(清朝规定,江南漕运的每名运军最高支付行粮2石8斗,月粮最高支付12石,合计14石8斗,计银约15两),这还撇除劳力的消耗,尤其是维持漕河河道的劳力消耗,常常不在漕运当局的考虑之列。假如算明清漕运收支经济账的话,毫无疑问,它是入不敷出的亏本买卖,经济上是划不来的。但帝国算政治账。


康有为评价漕运:“漕运之制,为中国大政。”

送,道出了本质,运往关键中枢地区,维持帝国权力中心的生存。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