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馬修的外公,是一名傳教士,曾在湖南長沙待過很長時間。在那段時間裡,馬修的外公拍攝了不少長沙照片。反映了當時長沙的城市和人文風貌。照片的清晰度很高,顏色也很漂亮。在這裡也分享給大家,一起看一看70多年前湖南長沙的真實面貌。
這個身穿白襯衫頭戴禮帽的人,就是馬修的外公,看上去非常帥氣。他雖然是一名傳教士,但非常喜歡攝影,拍攝了不少長沙鄉村照片。
在這張照片裡,他與當地一名男子站在農家大門口。磚砌的門樓古色古香,看上去有些年頭了。大門口晾曬着木板和蓆子。
1946年的一天,馬修的外公和兒子騎着自行車,在長沙郊外採風。在一個路口,遇到了一群當地人。他們對這名外國傳教士都很熟悉。
馬修的外公熱情地邀請他們一起合影。照片中,外公和兒子騎着一輛紅色的自行車,站在人群前面。不遠處的大路上,有一些人在看熱鬧。
這張照片,就是網友在外國網站上發現的長沙老照片。門面多為牌樓形式,推測出這是長沙的蔡鍔路。不過,當時街道名字叫伯陵路,清代稱東長街。
南北向的街道,寬闊筆直,鋪着瀝青。街道兩側商鋪都在開門營業,有華豐、義康、文盛齋、中國文化報刊社湖南分社等,商業氣息濃郁。現在的蔡鍔路,已今非昔比。
這是40年代,長沙的一個渡口。從江堤上修建有通往水邊的石頭小路。一艘帆船正在靠岸,船帆看上去破舊不堪。遠處,青山連綿不絕。
湖南長沙,鍾靈毓秀歷史悠久。長沙的河運歷史,有3000年以上。晉代《荊州土地記》就有記載:“湘州七郡,大舶所出,皆受萬斛。”
1946年的長沙街頭,一名年輕女子正在擺攤賣蔬菜,她身穿旗袍,長相清秀。地上的竹簍里裝着蔥姜蒜和白菜等蔬菜。旁邊還有一個男子,在擺攤賣香煙。這樣的照片很接地氣,富有生活氣息。
在江邊,傳教士準備登上渡船。在這艘渡船上,竟然還停着一輛吉普車。很顯然,這是一輛敞篷吉普車,車主為其加裝了木製的駕駛室。如果放到現在,這樣改裝車輛肯定是不行的。
在長沙郊外的鄉下,傳教士看到一名農夫在水田裡忙碌。他扶着木犁,一手拿着鞭子,前面有一頭老黃牛。這樣的傳統耕作方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一些農村還能看到。
面對傳教士的拍照,這名農夫停下手裡的活,微笑着配合他拍下了這張照片。畫面充滿了田園氣息。
40年代,長沙一條街道邊上,有小販在賣衣裳。各種款式的衣服掛在路旁的竹籬笆上。路側沒有高樓大廈、商鋪行店,只有舊時的民居建築。
仔細看,還有一名士兵模樣的人在挑選衣裳。真的有點像現在街邊的夜市攤。一個買眼鏡的男子,拿着裝有墨鏡的盒子從街邊走過。
煙波浩渺的江面上,一艘大船正從遠處駛來,船上裝滿了木材等貨物。不出意外的話,這名傳教士當時在另一艘船上。遠處,青山連綿不絕。紅色的船頭十分醒目。這樣的江景畫面,猶如一幅水彩畫,太美了!
在一艘船上,有個可愛的小朋友,正趴在窗戶上向外看。也許他是第一次坐船,對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很好奇。攝影師抓拍到了這一瞬間。
如果這位小朋友還在世的話,想必也是80多歲的老人了。感嘆歲月真是一把殺豬刀!
1946年,一支娶親的隊伍,抬着漂亮的婚轎,浩浩蕩蕩走過街頭。從照片上看,前後共有四個人抬轎,四抬大轎規格也不低了。轎子上有窗簾,看不清新娘的模樣。街邊的牆壁上,寫着巨大的廣告字。
長沙一條小街道上,一名十幾歲的男孩挑着擔子。他走街串巷,邊走邊吆喝,扁擔兩頭的竹筐里,裝滿了貨物。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照片中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已經是非常嫻熟的小生意人了,真是不簡單!
長沙的一座小鎮上,幾個當地人正在砌牆。他們砌牆的方式很特別,用的是夯築方法。木箱裡裝上黏土,用木棒將其砸緊實。一段一段地層層加築。這樣砌的土牆十分結實,經久耐用。
照片中遠處站立的穿黑衣的男子,就是傳教士本人。穿裙子的小女孩,是他的孩子。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拍攝的,土牆已經砌起了一人多高,即將竣工。一名男子正在使勁將木箱裡的黏土砸緊實。可以看到,這戶人家新建的院牆外面,是一條曲折的小巷子。
這名傳教士拍攝的長沙照片,大多都是反映當地普通人的生活瞬間。70多年過去了,看上去即熟悉又遙遠。
1946年,一支浩浩蕩蕩的送葬的隊伍,從長沙街頭走過。走在隊伍前面的一群孩子,手裡拿着花圈。後面是西式管弦樂隊和披麻戴孝的親人。街道拐角處有一個警亭,一名男子坐着人力車。街道上方,拉有廣告條幅。
1946年,湘江江面上,煙波浩渺,一眼望不到盡頭。一艘大型拖船正用繩子拉着後面一艘貨船。後面還有兩艘貨船。遠處,青山連綿不絕。
回看70多年前的長沙老照片,獨特的城市和人文風貌,令人印象深刻。長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有3000年的歷史文化、2400年的建城史。
長沙的歷史文化底蘊相當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