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英 :喚回敬畏之心 (《南方周末》1999年7月2日) 人總該有所敬畏。敬畏什麼?敬畏所帶來的社會意義是什麼?依我的生活體驗,這是一個真問題,但這一問題卻未得到人文學者的足夠關注。 老費爾巴哈說,人對不確定性的恐懼產生了宗教,產生了對“上帝”的敬畏。人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是關於“彼岸世界”的不確定性。生與死之間有絕對的不對稱性,迄今為止,科學沒有直接證明人死後的世界是否存在,更沒有證明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因此,科學沒有解除人們對“彼岸世界”的恐懼,這便給宗教的活動留下了永恆的空間。但是,科學總還證明了一些東西,因此,人們也可以不信宗教,不信“彼岸世界”的存在,而信仰科學,或者說人們可以只信仰科學所證明的東西。信仰科學會轉變為敬畏科學,甚至使人們以宗教感情對待科學,例如愛因司坦信仰的“自然神”實際上就是科學規律。 敬畏意味着服從,而服從則意味着秩序,意味着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行為。如果人們沒有對死亡的敬畏(在宗教信徒那裡是對宗教偶像的敬畏),沒有對科學的敬畏,我們這個世界將不知道會成為什麼樣子。但是,對宗教偶像的敬畏,以及對科學的敬畏,都不足以完全確立人類社會的秩序。在世俗社會,人們還應該有對正義力量的敬畏,對公共權威的敬畏,否則世俗社會還將缺乏秩序。 公共權威應該體現正義,而只有政府作為公共權威的主要實施者,社會運行的成本才最低。政府是由官員組成的,官員的行為應該代表正義,否則政府就將失去權威,並將得不到人們的敬畏。任何一個失去人們敬畏的、由腐敗官員組成的政府,都將造成人們行為的失范,使社會陷於無秩序狀態。如果宗教在一個社會裡事實上不能有效發揮規範人們行為的作用,而同時人們的科學知識水平還不足以造成人們普遍崇尚科學規律的風尚,人們能否敬畏自己的政府,就將成為決定這個社會能否形成和諧秩序的關鍵。不難看出,這裡的假設正是中國的現實。 人們哀嘆當今中國人心浮躁,世風日下,全社會瀰漫一種世紀末情緒,卻不知道這種情緒由何而來。人們少了某種敬畏之心,特別是由於一些機構和官員的貪贓枉法,巧取豪奪,使人們少了對政府的敬畏之心。人們歷數種種腐敗形式,有經濟腐敗,吏治腐敗,司法腐敗,甚至有弄虛作假的統計腐敗。腐敗案件的披露已不再有多少新聞效應。一言以蔽之,一些官員的個人利益大大膨脹了,而民族利益、公共利益被侵蝕了。在我們這樣的社會,有這樣的官員橫亙在人們的面前,人們便無所敬畏,而人們一旦無所敬畏,社會心態就不那麼穩定了,社會也就不那麼和諧了。 社會的方方面面事實上已經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中共中央目前正在全黨展開“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的“三講”教育,依我理解,這一重要舉措意在恢復中國共產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傳統形象,樹立政府的公共權威。如果這一活動能產生效果,將有助於人民恢復敬畏之心,有助於社會風氣的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