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日本人对国家依然有足够的信心,他们往往自豪于日本社会的“安定”,对中国各种社会问题也是一清二楚。但听说现在,即使一些对华很有感情的日本人,也对“强大后的中国会做什么”不安。“九一八”是最好的反思机会。奉劝日本与其担忧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还不如拿出诚意来听听中国的想法。 改善中日关系,中国有能力也有责任做出更大贡献 200年以来,由于政治腐败、社会落后等诸多原因,中国未能取得发挥主导作用的机会。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庚欣认为,最近十几二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人开始有了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能够对国际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要负起责任,要把周边做好,也就是睦邻(尤其是俄、日、印)。处于高增长通道中的中国,应该在中日关系改善中发挥主要作用。其实中日之间已无本质性的障碍因素,比如台湾问题已经淡化了,历史问题(像靖国神社参拜),日本政治精英也不敢再越线了,这些主要的政治障碍已经解决。此外,中日高层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判断,双方不以对方为战略对手和敌人。按人均贸易量计算,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在1000美元左右,日本和中国是2000元左右。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法跟中国很好相处”?日本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 日本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发达国家的过去都有不光彩的一面,为什么中国紧紧揪着日本不放?其实,中国是给了日本很多机会的,比如在二战结束后放弃赔款,遣送战犯和日本难民,给他们拨发大米,这放在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到。众所周知,像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它们对战争的反省是比较多的。但直至今天,日本无法跟两千多年的中国“老大哥”很好地相处,这是日本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 日本领导人在道歉问题上,为何比不上欧洲的德国人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人自认为不是输在亚洲邻国人手里,而是输在美国人手里。二战以后,日本人仰美国人鼻息至今,自认已经赎清大半罪孽,日本人所追求的和平之路,其实是和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二战教给日本人一个教训,就是如果再搞侵略战争,绝对不要捋美国人的虎须。 中日历史和解,日本方能解困 民主党上台仅仅两年,政局没有任何趋于稳定的迹象,又迎来了第三位党首和首相。 日本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笔者以为,在于迷失了国家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找到准确的定位,因此才会出现漂泊的政局和失态的外交。 从战后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目标是明确的,即实现再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日本陷入人口和财政的结构性困境,至今未能找到走出困境的药方。 政治上的保守是陷入上述结构性困境的重要原因。以往的政治模式———地方要政策、国家给投资,财界、政界与官僚之间的三角关系———开始断裂,政党分化重组,夺取和维持政权成为政党最高目标,政治偏离民主主义初衷问题凸现。 方向的缺失源于对自身定位的缺失。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大国地位的实现促使日本开始提出“政治大国”的主张。同时,冷战的结束加速了日本国内政治思潮的“总体保守化”,左派政党分化变质,政党政治取向趋同,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日本今后的出路,即自身的定位问题。 日本的自身定位需要解决两个难题,即如何实现与东亚国家之间真正的“历史和解”和如何定位日美同盟。关于前者,日本社会一直存在对立的认识,围绕战争的认识与记忆撕裂了日本社会。由于日本国内无法统一自身的历史认识,当面对中国等亚洲受害国的时候,日本发出的声音往往是模糊的和自相矛盾的。关于后者,日本社会也存在对立的认识,一端认为后冷战时代日本应逐渐脱离同盟关系,另一端认为同盟关系变得更加不可或缺,关键点在于同盟关系本身的定位,即同盟目的是什么。2009年以来日本国内浮出水面的“安保论争”,以及民主党政权执政两年间在对美关系上的小疏离大回调,都充分显现出日本在身份定位上的徘徊与紊乱。 新任首相与前几任首相所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是同样的。在身份定位与国家发展方向问题上,日本国内还缺乏深思熟虑,没有形成共识。因此,不能对新首相存有过高的期待。若日本能把“3·11”震后复兴问题放在国家发展方向的大前提下考虑,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使日本自身焕发活力。日本会在这个过程中摸索出发展大方向和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同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不可或缺。笔者认为,阻碍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并健康发展的症结在于缺乏互信基础。建立互信基础的关键在于“历史和解”以及搁置领土争议。“历史和解”并非简单的叙事,需要坚持最基本的认知原则———正义和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搁置领土争议并非否认争议,而是需要在承认争议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实现战略互惠。这两点都需要日本领导人审慎的引导。日本若能迈出这一步,就可以为解困找到出路。 中国应带着日本翻过“9·18”这一页 “9·18”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日子,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很重要。首先,“9·18”是中国的灾难,但它给中国带来了新生。日本的侵略唤醒了中国的民族意识和整体的国家概念。自从“9·18”以后,中国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国民的危机意识彻底被唤醒了:套用哈姆雷特的话,生存或者毁灭开始成为中国人的问题。毛泽东所说的“感谢日本占领教育了中国人”,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五四运动也很重要,但毕竟只是少数精英的觉醒。 “9·18”对日本来说也是重要的日子。日本在此之前已是西方的鹰犬并且酝酿侵略中国,但“9·18”让日本走上了一条到今天都没有真正回头的“不归路”:1945年日本投降后,可见的战争形态结束了,但日本在心理、认识上都没有清算。国家怎么走上新道路?日本国民并没有答案。可以说,日本再没有侵略的行动和能力了,但是“9·18”对日本仍是一个永远的痛,不同于中国的痛。近来,日本遭受了地震的巨大打击,国内政治局面也有些混乱,总体情况不太好。但新首相野田佳彦上台后,还在探讨战犯、神社等历史问题,包括有着历史渊源的领土问题(像钓鱼岛),也说明日本还未摆脱“不归路”。 反思侵略战争关系到日本这个国家未来的方向 当然,这对日本政治家来说是重要而敏感的任务,事关日本国家的发展方向。应该看到,二战后日本有一些反省,包括美国的占领,也可以看作是对“9·18”的总结。但“9·18”之后日本与亚洲全面对抗,侵略战争把亚洲搞得“满城风雨”,却还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实际上,占领台湾、占领朝鲜半岛、日俄战争等等,日本在“9·18”之前的各种动作和不义,其伤害一点不亚于“9·18”。对战争反省不够,不仅日本人很沉重,周边关系也受影响。它不是简单的心理忏悔问题。 比较而言,日本在大国之中的包袱比较严重。日本现在有不少人认为,发达国家的过去都有不光彩的一面,为什么中国紧紧揪着日本不放?其实,中国是给了日本很多机会的,比如在二战结束后放弃赔款,遣送战犯和日本难民,给他们拨发大米,这放在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到。众所周知,像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它们对战争的反省是比较多的。但直至今天,日本无法跟两千多年的中国“老大哥”很好地相处,这是日本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 “9·18”不会重演 中国要带日本翻过“这一页” 我们要结束“9·18”,毕竟已经过去了80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两点特别值得考虑:一是二战结束了,日本再无能力发动侵华战争;二是冷战都结束了,作为热战起点的“9·18”,也就不应该再干扰我们。我们有条件结束“9·18”,日本不可能再发动战争。实际上,和平发展的天下大势和潮流已经形成。日本经济的整体创新能力很好。想想看,从300多兑换1美元到现在的70多兑换1美元,日元升值这么厉害,日本的抵抗能力还那么强。目前虽然经济不是很景气,却也没有出现欧美式的骚乱,这充分说明日本是和平发展的受益者。中、美也是。所以我们要把冷战的历史结束,把热战以及之前的不愉快倒进历史。 200年以来,由于政治腐败、社会落后等诸多原因,中国未能取得发挥主导作用的机会。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最近十几二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人开始有了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能够对国际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要负起责任,要把周边做好,也就是睦邻(尤其是俄、日、印)。处于高增长通道中的中国,应该在中日关系改善中发挥主要作用。其实中日之间已无本质性的障碍因素,比如台湾问题已经淡化了,历史问题(像靖国神社参拜),日本政治精英也不敢再越线了,这些主要的政治障碍已经解决。此外,中日高层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判断,双方不以对方为战略对手和敌人。按人均贸易量计算,一个美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在1000美元左右,日本和中国是2000元左右。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9·18”不会再重演,大家心里都知道。只不过现在观念方面还跟不上。中日关系是我们的弱项(中美关系是我们的强项)。作为两千年的朋友,到现在还是不能相互理解,日本责任是很大的,但主要责任都在日本吗?日本责无旁贷。但显然作为大国,中国还有很多可以努力的地方。譬如,中国可以联合美国,还有其他一些亚洲国家,让日本认识到问题。 小泉纯一郎执政时,中日经贸关系仍然很好,但政治关系糟糕。好不容易换了新的政府了,去年又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日关系又跌入谷底,民间感情不容乐观。这有日本的问题,但我们也要思考:中日共同进入了新时代,可能他步子慢一点,我们就要拽他一把。中国和日本是“搬不走的邻居”、“打不散的兄弟”、“不能离婚的夫妻”。“9·18”80周年反思这些问题,恰逢其时。今后的时间,中国要带领日本翻过这一页。 “九一八”80年过去了,你搞懂日本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