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法老王的博客  
行者无疆,言者无忌  
https://blog.creaders.net/u/5142/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pharaoh
注册日期: 2011-05-07
访问总量: 14,04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随笔之 Steve Jobs 篇
· 迪士尼世界之动物王国
· 为王孺童红诗拟高考题
· 二零五零
· 除疣记
· 迪斯尼世界之好莱坞影城
· 迪斯尼世界之魔幻王国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闲言碎语】
· 随笔之 Steve Jobs 篇
· 为王孺童红诗拟高考题
【虚拟世界】
· 二零五零
【生活杂谈】
· 除疣记
【浮光掠影】
· 迪士尼世界之动物王国
· 迪斯尼世界之好莱坞影城
· 迪斯尼世界之魔幻王国
存档目录
10/01/2011 - 10/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随笔之 Steve Jobs 篇
   

- 卢昌海 -


2011 年 10 月 6 日早晨——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 我起床后照例打开电脑, 在访问除我个人主页外的第一个网页时就看到了一则虽不意外, 但令人震动的消息: 苹果公司 (Apple) 创始人 Steve Jobs 已于前一天晚上离开了人世。

说这则消息不意外, 是因为 Jobs 的健康自 2004 年被诊断出胰腺癌之后, 屡经手术的折腾, 这几年已是每况愈下, 一度甚至被媒体误传过死讯。 约摸大半年前, 就连素无商业头脑的我在看到一则关于有人通过抢注域名而发财的消息后, 都一度闪过一个念头, 觉得抢注一个纪念 Jobs 的域名可能不出几年就会有买家问津。 我还查询过有关域名的注册情况, 发现确有一些不错的域名当时还 available (只不过我虽然闪过那样的念头, 终究没有去做)。

说这则消息令人震动, 则是因为如今这时代离了谁地球都照样转, 已很少有哪个人物的去世, 能象 Jobs 的去世那样, 让人感觉到世间忽然少了一个巨大的存在。 那样的感觉以往是只有在某些国家才会出现的、 被认为能 “万寿无疆” 般持续挥动 “巨手” 的政治人物的去世, 才配享有的。 其它国家的人物哪怕曾经贵为过元首, 在去世前也多半已告老还乡多年。 更何况那些国家的元首一向是如走马灯一般轮换着, 别说已告老还乡, 就算死在任上, 在普通人心中也未必能引起震动。 至于体育明星、 影视明星等, 固然很牵动粉丝们的心弦, 但只要不是遇到完全突发的事件, 在去世前, 大都也会因疾病或年岁的缘故而淡出体坛或影坛几年甚至几十年, 从而大大减轻去世造成的震动感。 但 Jobs 不同, 他直到去世前几个月还多次参加公开活动, 并且始终是苹果公司的 “舵手” 兼 “总设计师”, 而苹果公司这些年又动作不断, 频繁推出着非常吸引公众眼球的产品。 在 Jobs 去世后, 著名技术网站 slashdot.org 上有位读者这样评论 Jobs: “Bill Gates 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上了计算机, 而 Steve Jobs 则在每个衣兜、 手袋, 每间宿舍、 卧室里都放上了计算机”。 这样一位深刻影响了大众生活的人物的离去, 当然是令人震动的。

不过震动归震动, 对 Jobs 这个人我其实了解很少, 甚至连苹果公司的产品我也很少使用 (虽然我一向很欣赏那些产品艺术品般的优美风格), 除了念初中时曾用过 Apple II (参阅拙作 电脑游戏小忆) 外, 就只在个别公司用过几次 Power Mac。 自己拥有苹果公司的产品更是迄今只有过一次——是一个白色的 iPod (其来历可参阅拙作 巴黎散记)。 而且就连这唯一的苹果公司产品, 我也只保留了几个月就卖掉了 (一来是嫌电池需频繁充电, 不够方便, 二来是 iPod 最适合在上下班路上听音乐, 而我一般用这段时间来看书)。

我对 Jobs 的点滴了解主要是来自两段 video。

其中第一段 video 是他 2005 年在 Stanford 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那是一次很好的励志演讲, 从那里我对他的身世有了些许的了解: 他母亲因为未婚先孕而决定将他送给别人领养, 并希望领养者具有大学学位。 但实际上, Jobs 的养母没有大学学位, 养父更是连中学都不曾毕业过。 Jobs 的生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曾一度拒绝签署领养协议, 后来在 Jobs 的养父母向她保证虽然他们自己没有大学学位, 但一定会让 Jobs 进大学后, 才终于签署。

Jobs 的养父母没有食言, 在 Jobs 17 岁那年将他送进了大学, 但 Jobs 却因为自己的学业将会耗尽养父母一生的积蓄而深感不安, 在学习了六个月未曾看到实质价值之后, 他决定 “跟着感觉走”, 退学了事。 虽然当时他对未来还充满了茫然, 甚至不无恐惧, 但他相信由退学带来的一切问题终将自行解决。 他的信念实现了, 在经历了睡地板以及靠回收可乐瓶换取食物之类的窘境之后, 他最终成功了。 在演讲中, Jobs 将当年的退学决定称为是自己一生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

其实无独有偶, IT 业的另一位巨头、 微软公司 (Microsoft) 的创始人 (并且同样是 “舵手” 兼 “总设计师”) Bill Gates 也是从高校退学的, 他不仅自己退了学, 还鼓动 Steve Ballmer 从研究生院退了学, 后者自 2000 年起已接替 Gates 成为了微软公司的 CEO。 比 Jobs 的 Stanford 演讲稍晚, Gates 于 2007 年也在大学做了演讲, 地点是他当年退过学的 Harvard 大学, 场合则恰好也是毕业典礼。 不过 Gates 讲得比较委婉, 他称自己是 “失败者中的最优秀者”, 并幽默地表示, 自己是一个坏榜样, 这是为什么 Harvard 请他到毕业典礼而不是开学典礼上来作演讲——因为否则的话, 参加毕业典礼的人数可能会有所减少。

不过委婉也好, 幽默也罢, 这两位商界巨头的演讲虽不无励志色彩, 但他们共同的退学史对年轻学子们却恐怕也不无误导作用。 这些人当然都成功了, 而且几乎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成功, 以至于基本上没人敢说自己比他们更有资格来谈论成功。 对他们那样的高人来说, 高等教育也许真的没多大作用, 甚至有副作用, 但对普通人来说, 走他们的退学之路, 或因他们的成功而轻视高等教育, 比起接受正常的高等教育来, 究竟是更有可能成功, 还是相反[注一]? 除非有统计数据作依据, 否则恐怕最多只能说上一句: 有待研究。

我个人认为, 如果要从 Jobs 的 Stanford 演讲中找出一条对普通人来说最有借鉴价值的东西, 那是他那种只争朝夕、 把每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的心态。 那也是他那次演讲的主题之一。 他在演讲中提到, 自己自 17 岁以来, 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我还会想做今天原本打算要做的事情吗? 他表示, 如果有太长时间出现否定的答案, 他就会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作出调整。 这种有点象论语中 “吾日三省吾身” 的做法对常人来说也许是一种难以效仿的夸张, 但如果将之理解为是一种珍爱生命中每一天, 并以最大的努力过好每一天的心态, 那也许是有助于包括普通人在内所有人的成功的。 事实上, 如果把我所知道的各行各业的最成功人士全部算上的话, 那么在他们之中, 既有差等生, 也有优等生; 既有中途退学者, 也有博士毕业者; 既有前路不顺就转行的, 也有一条道走到黑的; 堪称林林总总、 五花八门。 如果一定要在这些人当中找出什么共性的话, 在我看来, 就只有极度的努力 (起码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过极度的努力) 以及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爱。 这是我在几乎所有最成功人士——包括 Jobs 和 Gates——的经历中都能看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觉得 Jobs 的 Stanford 演讲是一次很好的励志演讲。

我看过的有关 Jobs 的另一段 video 是 2007 年他与 Gates 共同接受的一次访谈节目的录像。 那段访谈我觉得非常精彩, 主持人的提问很有匠心 (比如一开始先让两人互相评价对方最重要的贡献), Jobs 与 Gates 的回答、 对谈, 以及后面的听众提问也都非常精彩, 甚至令人感动。 整个访谈充满了幽默、 充满了对他们共同搏击过的难忘岁月的深切怀念, 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 也充满了英雄惜英雄的真诚氛围。 在访谈的最后, Jobs 引用了 Beatles 歌曲《Two of Us》中的一句意境幽远的歌词, 来形容他与 Gates 这么多年的关系:

You and I have memories
Longer than the road
That stretches out ahead

我很喜欢这段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访谈录像。 如今随着 Jobs 的去世, 那样的访谈、 那样的巅峰对话已成为了绝响。 读者们若对这段录像感兴趣, 可以搜索 “Steve Jobs and Bill Gates Together”。 我是在 youtube 上看到这段录像的, 但相信国内网站也一定有备份。

以上随笔, 作为对 Jobs 的纪念。 听说 Jobs 的传记本月底就将问世, 其作者 Walter Isaacson 是一位资深媒体人。 我曾经读过他 2007 年出版的 Einstein 传记《Einstein: His Life and Universe》, 觉得还不错, 文笔和取材都不错 (唯一欠缺的是物理方面虽经 Brian Greene 把关, 仍有些个别疏失, 但也只是白璧微瑕)。 我打算届时找来读读, 若有什么新的感想, 自当与本站读者分享。

注释

  1. 当然, 这里所谓的成功是仅指科学领域以外的成功, 在科学领域中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