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西澳凯文的博客  
凯文·李,生于天府之国,长在黄土高坡,88年出国,现定居西澳大利亚,以居住地注册此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10712/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旧文转贴:浅谈对联创作中的一些禁忌及其应对 2016-01-04 07:23:07

作者按:此文于去年2月17日发表于《华夏文摘》,现转贴一下,以便于自己的《万维·博客》立档。

春节将至,又到了对联创作和张贴的旺季,谈一些对联创作中的禁忌以便大家更好的写作或鉴赏中国文学中的这一奇葩。以下所谈的主要是自己 在对联创作中和这几年在《百度·知道》回答知友有关对联方面的知识时所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感悟和体会,论述若有不足和不当的地方,欢迎各位指出和拍砖。 先看两个例子:

例一,有人在百度提问:“欢聚一堂迎新年,欢声笑语贺新春”。此对联后字都是平声,请问这对联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为什么?

本人的回答是:严格来讲你这两句不叫对联,只能叫顺口溜。仅从写作技巧上来看,一幅说的过去的对联,不仅要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而且要忌重复用字 (特殊情况除外)和忌尾字三连(三连平或三连仄)。具体到你这幅对联,”欢聚一堂”和”欢声笑语”,先不说重复用了“欢”字,两组词在词性上就是不对的, 前者为动词和名词组成的动宾词组,后者为两个名词组成的联合词组。后面“迎新年”和“贺新春”又重复使用了“新”字,而且,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对联的 术语叫“合掌”,也是应当忌讳的。最后,尾字还正如你也注意到的,上下联都是平声,而且,上联还尾字三连(平)。凡此种种,都不太合对联规则。所以,既然 不是太规范的对联,一定要用的话,怎么贴都可以,也无所谓什么上下联了。

据提问者讲:这幅对联他在网上多次看到,很多人都写这个来贴,他也写过,感觉也有些问题,但可能大家都喜欢这种俗中带有点喜感的东西吧,也就不论它合不合格律了。

例二,还有人提问: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的下联及其赞颂的人物都正确的,是下面四个选项中的哪一项?

A.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
B.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C. 世浊独清,问天诘地伤国情(屈原)
D. 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司马迁)

但凡有些对联功底的人,读一遍就可以感觉出,答案应当是A,正规的排序是: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分析一下:首先意思到位,这是讲屈原和他的《离骚》的,当然,上联讲屈原,下联再讲司马迁也不是不可,但从对联角度上讲,其它三条都对不住。

一是意思和词性不对,如拿“辞微旨远”对“志洁行廉”来说,上下各用四个字构成了两对联合词组,所说的是各两件事情,而其它三条中B、D都是说的一 件事或一种意思,意思先不到位。第三字“旨”是名词,B第三字“发”为动词,D的“不”则为副词,对不住上联的“行”字。若把C中的“世浊独清”的“独” 字作为名词来看,勉强能对住“志洁行廉”,但后面的七个字,亦出现了词性不对的问题,事实上。B、C、D后七字问题更多,大家可自行检验一下。

二是平仄不符和犯有其它禁忌。虽然对联中有工对和宽对,宽对中一三五可以不论,但二四六一定要分明,尤其是尾字,一定要平仄相对。C的前半句“世浊 独清”平仄已经失替,后半句亦有很多问题,诸如词性不对(动词“伤”对形容词“真”);重复用字(国字再现),尾字与前面“清”字同音,等等。单以平仄 论,B同A一样,问题不大,但其它问题多多。D在平仄方面比C问题还多还明显,不一一枚举。在这里要说明一下,上联的“洁”字和“节”字古韵中都是读仄声 的。有兴趣的话,可去查一下《平水韵》,也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国学根底,是写不出这样的对联的。如一定要挑毛病的话,对联中很忌讳重复用字,连同音同声 字也尽量避免,但此联“洁”、“节”同用,有些犯忌。

由此总结一下,对联的撰写大约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一忌异类相对,二忌平仄失替,三忌重复用字,四忌犯孤,五忌尾字三连,六忌末字失格,七忌合掌, 八忌头重脚轻。可以把它们称为八大禁忌,或曰“八项注意”。问题被注意到了,也就可以变禁忌为技巧,大致可以不犯类似的错误。而通过这些技巧,看到一幅对 联,也能知道该联的生熟火候,以及作者的功底,基本能知道是行家里手所作,还是生手或基本功欠缺者所为。下面具体说明一下:

一忌异类相对。是说上下联对应的词性必须相同,必须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 词,或者虚实相对。。。,等等。我们现在拟定和看一幅对联,常常要做这样的词性选择和观察,并也许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语法,譬如主谓词组、动宾词组,联 合词组,偏正词组;譬如主、谓、宾语,等等的分析。这些知识是上个世纪初“西学东渐”和由当时留洋的语言大师们引进和介绍的。古人的语法知识不像我们这样 丰富,也不会做这样的分析,但对类似李渔那部《笠翁对韵》或曰《对子头》等韵书的背诵或熟读,即使这些问题乃至平仄和其它问题均迎刃而解,熟能生巧,不必 像我们这样做许多语法分析。《对子头》和其它一些韵书,《百度》现在都可以查到,非常方便,初学者和对对联有兴趣者一定要学习借鉴一下。

二忌平仄失替。平仄对仗有致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朗朗上口,有乐感。词类和平仄都对的很棒的被称为“工对”,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 是杜甫老先生。譬如他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等等。也许有人要争论,这些不是对联,而是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和绝句,因正式对联的出现是在五代以后。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对联是蜀后主孟 昶所拟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那幅春联,李杜时期对联这一形式尚未出现。而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仗,正是杜甫和其他唐朝诗词大家工整的对仗和在修辞方 面的杰出贡献才影响和导致了唐以后对联的出现,这一点应该没有任何疑问。

对联中最好的声韵是“马蹄韵”。这里的“马蹄”是指马蹄行进的规律,马之行步,后蹄总是踏着前蹄蹄印走,每个蹄印都要踏两次;如踏在石板上和马路上 时就能发出的“踢踢踏踏”清脆悦耳的声音,“马蹄韵”因此而得名。此乃由今人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其最基本的规则是“平平仄仄两两交替”。 举个例子:“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这是古时一家豆芽店门前的对联。其“长”字是两读,一读Chang(二声),一读Zhang(三声),为 了简便明了和易读,将汉语拼音Chang字以“C”来代,Zhang字以“Z”代之。通常这幅对联的读法是:CZCZCCZ,ZCZCZZC。但本人认 为,亦可以读成CCZZCCZ,ZZCCZZC。 还可以读成 CCZ,CCZZ,ZZC,ZZCC,等等等等。

本人大致整理了一下,此联的读法至少在20种以上(限于篇幅,不一一罗列),还都合平仄、工对仗,十分严整,而且,读出来能让人感觉到那种马踏石板 的声音,从以上例句想各位已经能够体会得到。需要指出,Chang和Zhang,词性并不相对(一为副词,一为动词),可以把它们理解为对联的虚实相对, 也是对上面一忌所论中的范例做些补充。

现在的问题是,汉语言已经发展到今天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即台港澳和海外华人所说的国语。古汉语中的平声已规范为汉语拼音中的 一声和二声,仄声规范为三声和四声。问题的问题是,随着人们语音的变迁,许多古代读仄声的字,如我们今天常用的:不、国、读、竹、帛、鸭、鸽、发、扎、 击、踢、杀、屋等,以及数字中的一、七、八、十等等已经归入了平声字。譬如:“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朱元璋赐徐达); 以及另一幅名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的“一”字和“读”字的位置如用今音考量,有失律的感觉,而今人把他们当平声用作对联时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失 律。经张占一先生整理编排的《平水韵表》中,类似的字竟达近400个之多,想想常用汉字一共才有多少?而这近400个字基本均为常用汉字,而不常用的汉字 许多已经是僵字、死字,鲜有变化,用到也较少。这也是现在人们学习写作对联的难点之一。至于如今的对联撰写该从古韵还是从新韵,一直争论不休。本人的观点 是:反映时代风貌的新观点,新人事,新景物等等的对联可从新韵。文人雅士以文会友,文人相轻,展露对联才华时可从古韵。混合起来使用,也未尝不可,这实际 上是拓宽了人们学习和创作对联的路子。总之,讲平仄对仗是为了读起来上口,悦耳,并非一味为了显示自己的国学功底。对年轻人的新作在这方面不必太过强求。 实际上,古今名联中失律出格的现象比比皆是,古人在这方面也并未吹毛求疵。例如上面朱元璋那幅上下联中前两个字就已失律,还有林则徐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更是一幅人们熟知和传诵的名联;但推敲起来,上下联头两个字“海纳”和“壁立”全为仄声,可谓失替或不工,又有谁敢说因此就算不上是一幅佳联?这些 瑕疵和全联的思想性和文学造诣比起来实在是瑕不掩瑜,微不足道。再证一例:拿前面提到的那幅“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来看,据说这是孟昶当年因手下所作 一再不工,自己才亲自动手拟定的。以此联的二、四字分析,下联“节”字我们已经知道古韵为仄声,没有问题,但第四字“长”对“余”同为平声,也是不工。大 概因撰写对联的是皇帝,手下不敢造次提出和指正。但以后的人们也未见对此有所质疑,反而公认此联为天下第一,这不仅是因为它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还是因 为,此联上下联虽然一共才十个字,但言简意赅。千百年来,凡有关迎新纳福,吉庆安康的春联成千上万,鲜有超越此联,能出其右者。更多的例子: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这是一幅拆字对,上联别出心裁,下联应对奇巧。但从格律上来讲问题多多 — 不对仗、重字、犯孤、尾字同调等等,但这也是人们公认的一幅好对,多少年来,都把它作为对联趣话来讲述。可见,古人对格律的要求也是看情况的,尤其对那些 拆字对来说,更是宽容。由此,想到了自己经历的一段故事。

前两年,有一网友拿一上联“霜降降霜,孀妇无双双足冷”求对下联。这是一条古今绝对,虽然谚云“天下无语不成对”,但把要求定到极致的话,此联确实 千古绝对,以后也不会有解。比如他的要求是前四个字必须从24节气中来选,还必须是词性相对,平仄也不能差,只此一项,就没有人(包括他自己)能做得到, 后面要求更严格,前一个“双”字谐音“霜,孀”,还要和前面“无”字双关霜意和寡妇(无霜和无双),再和后面的“双”字重叠;意思合起来就是“寡妇没有见 到霜,双足也在冷”。不可否认,此联撰写的实在是高,透尽了机巧。只从平仄来讲,“无双双”找三个词性相对的仄声字就非常困难,更遑论还要谐音和双关。当 然,这也是当初出联者的原意。据说古时一位寡妇不愿再醮,虽追求者众(可能此妇有《孔雀东南飞》中兰芝的姿色和贤良),不为所动,遂想出此联来难为追求者 和媒人,许诺有对出此联者,就嫁与他。结果,没有一个成功者。

不可理喻的是,楼主拿出此联来“以文会友”,别人应对已是响应和捧场。但此公拿以上条件对每一条所对的下联都要找出几条不足还不算,还要奚落挖苦人 家一番。有一网友被挖苦的着了急,也拿出一条古今绝对“心上心下忐忑”来反击,要他来对。这也是一条拆字对,此公当然对不出,却把上面提到的“此木为柴山 山出”拿来应付。实在看不过,出来打抱不平,遂就此也奚落了他几句:你这样高高在上,嘲讽揶揄挖苦别人,原以为你有多高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别人出六字联 相问,你却能拿来一条七字的成联来糊弄,真是“对不住”人家,信手拈来一个“人左人右佐佑”也要比你这样胡搅蛮缠好得多。当时也是急中生智,突发灵感,并 没有想到太多;后来有网友相告:“这条古今绝对已经被你解决了”。后来反省,自己所对在平仄上还是有些问题的,但大家都还认可,未见有异议。这也许首先因 为是拆字对,不必太苛求,也更是因为还没有见到有比这更好的答案,也算自己对联学习和应对中的收获和趣事一件吧!

扯得有些远了,举了这许多反证,并不是要大家不尊重平仄格律和规则,而是不要被这些东西束缚了手脚,这样,反而写不出好的对联来,更不希望某些“专家”们生搬硬套,以此作为清规戒律,对别人动辄则究,指手划脚。

三忌重复用字。对联惜字如金,重复用字给人以词穷之感,也容易失律。但有些情况下是可以的,譬如当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悼念孙中山的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况之功。

上下联同用了“之”字,像“之乎者也”之类文言中的虚词,重复使用是可以的。但这样用毕竟不如曾国藩的: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下联以“的”代“之”来的巧妙和更规范一些。

重复用字实在避不过去的话,解决的方法是,上联用了重字,下联再在相同的位置找补回来,这叫做填坑,譬如上面所提到的拆字对中“夕夕多”对“山山 出”就是这样。如果是自己所作,自己挖的坑要自己填埋。而且,重复用字用的好的话,反而能成就另一番情趣。有人就故意这样为之,譬如山海关孟姜女庙的那幅 长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第一联中重复用字大把,第二联不仅字重复,连整个句子都在重复。姜女庙的那幅长联中上联的“朝”字古时读音与潮水的“潮”,及朝(Zhao)阳的“朝”通假共用。下联“长”仍是通假字,有涨潮的“涨”,经常的“常”,长短的“长”,这样的二音三义。如把此联断成下面这样: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

意思就一目了然了,但也没有原联那样的韵味和耐人寻味了。而后面那幅联,上联的“好”字读成三声,后面的“好”字读成四声,下联正好相反,则其意自见。对联能作成这样,足见作者的文学素养、功底及别样心裁。再来看一幅联:

福星高照全家福,
春光辉煌满堂春。

这应当是今人撰写的一幅对联,作者已经注意到了上联重复的“福”字,下联用两个“春”字找回,恐怕这是一幅应景和有特殊要求的对联,譬如主家做寿, 要求把名字(福春)藏头藏尾等等。应当说作者的立意还是不错的,但读起来总不是那么铿锵上口,检查一下,上下联都仅有一个仄声字,这就涉及到了对联写作的另一 忌讳 – -犯孤。

四忌犯孤。犯孤有“犯孤仄”和“犯孤平”两种,“犯孤仄”通常是指七字以上的对联,一句中除了末字一个仄声字外,全句只有唯一的另一个仄声字出现。 如上面提到的“此木为柴山山出”的拆字联就犯了孤仄,甚至可认为严重违犯,因为连尾字都不是仄声。“犯孤平”则正好相反,一句中除了末字一个平声字外,全 句只有另一个平声字。“好读书不好读书”则可以说是犯了孤平,因只有两个“书”字为平声,而“不”字古韵是为仄声的。更多的例子:“心上心下忐忑”以及本 人的““人左人右佐佑”也是这样。对联创作之所以有这样的禁忌和要求,也是为了人们更好的掌握平仄对仗。犯孤也不是什么大毛病,有时不可避免,有时是不经意间;当撰写对联使用新韵(汉语拼音),别人用《平水韵》来苛求,常常会找出犯孤平的错误。对此。不必太在意和理会,但也应当不断增进自己的功底,不犯总 比少犯要好,即便是“不对”,也要知道“不对”在哪里。

五忌尾字三连。通常是指上联尾字三连仄和下联尾字的三连平。上联三连仄,一定会造成下联最后三字的应对困难,而下联三连平,则已经应对失替,一定是 下联尾字与上联的尾字同声韵或前一字不分明,即如七言句中的二四六中的“六”不分明那样,不信,大家可以验证一下。前面已经谈到过这样的例子,如一开始提 到的“迎新春”等,此处不再多举。为自己所作对联的合格和流畅计,尾字三连最好避免。但也不是绝对不可以,如以前戏园子中常可见到“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这样的对联,既有重复用字,下联还尾字三连,又有谁能认为这不是一幅富含人生哲理的佳联,此联最后,末字还与上联同为仄声。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忌:

六忌末字失格。是指对联最后一字上下联反向使用或同调,即同声韵。对联的末字一般上联为仄声,下联为平声,古今对联绝大部分均是这种格式。如果反向 使用,即上平下仄,或同为仄声或同为平声,通常认为是失格。这是一种约定俗成,更由于对联是由律诗中的颔联,颈联演变而来,是一种传承。如杜甫的: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

不论颔联还是颈联中的第一句都是以仄声结尾,第二句则以平声结尾,这是由律诗的对仗格律要求所决定的。对联既脱胎于此,当然要继承这些。不仅五言, 七言的对联是这样,以致发展到更多或更少字数的对联也同样要求这样。即末字通常上仄下平。如果上下换位或同调,则有可能让人们分不清上下联。但这也并不是 绝对的。在《百度·知道》回答问题时,常见有行家里手见有提问者以末字为平声的上联征对时,一定要给纠正过来,认为这是下联,或者认为人家犯忌。其实大可 不必,出联者一般总是上帝,人家怎样出,你就怎样对好了。而毕竟对联已经不是颔联和颈联,已经自成体系,不必拘泥于律诗的条条框框。古今名联中,反向收 尾,即上平下仄,或上下联末字以同声同调出现的并不鲜见,如上面的“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就同以仄声收尾(注:“场”字在《平水韵》中归下平七阳韵,今归仄声,各人理解不同)。“夕夕多”对“山山出”就是同以平声收尾。 再举两个反向收尾的例子:李空同(明朝官员)做督学时,见有学生与其同名,不悦,出联诘之: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其生对曰: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空同释然。

再看一例:

悬壶济世也许不行,
问药求方却是可以。 。

前一幅上下联对调一下也可以,但违背了初衷和原来的确切意思,人家不知道要干什么。后边一幅中医所用的对联,如按照一般规则给人家校正过来,一定是 Big Disaster (大灾难),会搞得人家没有饭吃,因最后人们看到的是“不行”。

反向收尾,末字同调收尾,其实早已是人们认可的一种变格,但毕竟比正格的”上仄下平“收尾要少见的多。

七忌合掌。所谓合掌,指的是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对联本身惜字如金,要用最少的字词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有限的数字下,还去表达意思重复的内容, 就没有多大意思了。如前面例子中提到的“贺新春”对“迎新年”;更多的例子:“长空展翅”对“广宇翔云”;“神洲千载秀对赤县万年春”;等等就是所谓合 掌。应当有所“忌讳”。

今人王妄君先生有仿《笠翁对韵》戏拟的《合掌对两串》,编排的不错,《百度》可查阅。

八忌头重脚轻。对联由律诗的颔联,颈联演化而来,上联通常以仄声收尾,下联以平声收尾,下联在声调上本身已呈弱势。律诗遇到此种情况不怕,共有八 句,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起承转合”之功造势或补救。对联只有两句,如再不注意上下联的逻辑和递进关系,在气势上定不如上联,势必显得头重脚轻。为避免这 样情况的出现,一般是将疑问和否定的句子放在上面,将肯定的句子放在下面,将小的或虚的东西放在上联,将大的或实的东西放在下联,诚如上面提到的“悬壶济 世对问药求方”和“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那类例子。由此想到了李大钊那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名联,无论从思想性,道德情操和对联格律来讲, 这都是一幅佳联。年轻时学习这幅名联时很感动,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足,以后慢慢感悟到,上联涉及到了“治国、平天下”,下联似乎再谈“修身齐家”,气势 上不如上联。虽然见有把下联之“妙手”换为“辣手”的,但依然觉得有些“头重脚轻”。当然这是本人的一管之见,见仁见智,有不同意者可以反驳和讨论。

以上八条,应当把对联撰写中要注意的事项基本都说清了。然而,有规则要遵守但不要恪守,讲格律但不要拘泥,这些都不是天条,不是浑然不可侵犯的。尽 信规则其实不如无规则。很赞成《红楼梦》中的黛玉论诗,遇到妙言佳句,什么规则和格律都不必顾及。事实上,上述八大禁忌,偶尔侵犯一、两条甚至多条也是可 以的,即便是古今许多名联佳联也不乏“出轨”的例子,上面例联中已经提到不少,更多的例子大家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自己发现和体验。

来源: 读者投稿



浏览(339) (3)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西澳凯文
注册日期: 2015-12-12
访问总量: 42,87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2017“感时”诗几首
· 【转发】 官员财产处置最新消息
· 【转贴】谢百三:中国股市理应是
· 偏见导致谬见:评黄花岗先生“谈
· 自古知兵非好战:习近平年初军委
· 《炎黄春秋》被停刊,辑录诗几首
· 习近平年初军委讲话评介 (二)
分类目录
【文学艺术,诗词歌赋】
· 2017“感时”诗几首
· 【转发】 官员财产处置最新消息
· 【转贴】谢百三:中国股市理应是
· 偏见导致谬见:评黄花岗先生“谈
· 自古知兵非好战:习近平年初军委
· 《炎黄春秋》被停刊,辑录诗几首
· 习近平年初军委讲话评介 (二)
· 自古知兵非好战:习近平年初军委
· 南海争端:我们为什么不去国际法
· 转贴: 三个笑话,祝大家开心快
存档目录
2018-01-08 - 2018-01-08
2017-02-05 - 2017-02-05
2016-10-04 - 2016-10-04
2016-09-15 - 2016-09-15
2016-08-01 - 2016-08-25
2016-07-19 - 2016-07-19
2016-05-02 - 2016-05-22
2016-04-28 - 2016-04-28
2016-02-25 - 2016-02-25
2016-01-01 - 2016-01-10
2015-12-12 - 2015-12-27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