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夏日桐梓  
文学外行,只看不写,亦梦亦真!  
https://blog.creaders.net/u/109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四合院的梦幻 (一) 2007-11-07 14:49:04

六二年底,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即将结束的后期,我出生在北京东城,离著名的王付井大街,不足五公里的,一个标准的老式四合院里面。

我那小巧玲珑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可以吃到的,就是老玉米面,高梁米茬子,和些许最最简单的咸菜。妈妈老是说,那个时候,不要说鸡蛋,肉类,街上垃圾桶里面,连一个白菜帮子,也是无从寻找的。

所以,我足月出生的时候,严重缺钙和营养不良,不仅体重只有四斤八量。而且,我的头盖骨到后脑勺都没有并拢。。。甚至我自己的热量,根本不足以维持生存所必须的体温。所以,姥姥在我没有满月的日子里面,需要日日夜夜把我兜在她的怀里面温暖。

 

我的爸爸妈妈是六一年春天的时候结婚的。

一结婚,他们就从我爸爸工作的五机部,分到了这个四合院西屋的两间房子。确切的说,我们大杂院,是原来各不相关的三个四合院,角对角串在一起的,北京私人四合院多数公有化之后,统一归属国家某大机部管理。院子里面的邻居,也基本都是中央七个机关的员工和家属。

事实上,我的父母在六十年代初的时候,是属于比较高工资阶层,我爸爸月工资是87元,我妈妈56元,作为新婚夫妇,他们的收入,是远远高于当时北京普通人的人均收入水平的。

问题的关键是,那个时候,你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超过指标的粮食,更加不可能,买到什么肉和鸡蛋。

而我们周围的邻居,大多数人是比我们家更加凄惨的。因为,很多邻居,不仅有四到六个孩子们,而且妈妈往往是全职太太,全家依靠爸爸一个人的收入的。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之间,响应毛主席人多好办事的号召,连续性出生的。

所以几分凄凉地说,那个时候,有些常年吃不饱的父母,是会和那些三四岁,六七岁的孩子们争粮食吃的。

 

我们院,或者按照当时我们那些大人孩子们的叫法,我们里院,是修建于十九世纪初年的,典型的一个老北京普通殷实小户人家的,标准四合院。

院子原有产权属有者的孙女,就是我妈妈医院的一个阿姨。
不过遗憾的是,北京大多数私人四合院归属国有之后,一般产权都无法再归还给后代了。个人一直以为,北京四合院无法实现私有化,是它们迅速败落的原因只一。

也许是文革浩劫中,所有老北京资产阶层的地契房契一类的文件,都被彻底销毁了?为什么上海的很多流亡海外的老资本家,后来可以要回来他们祖辈的房产,而北京人竟然不能?原因我不得而知。

我们里院的布局如下:

北屋上房为大灰瓦人字屋顶房三间,每间房四米宽七米纵深。上房东侧与东房之间,是一个六七平方米,只有门没有窗户的平顶小柴房。北屋西侧,是一十二三平方米的平顶小耳房,和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封闭给北屋上房的独立小天井。

西屋东屋离北屋的距离大约是四米左右,各为两排三间的大灰瓦人字屋顶房,不仅高度要比正房矮三四尺,包括地基底层,房子的高度也要相应地矮下去,而且纵深不过三米,每间屋子不过十一二平方米左右。东西屋南侧,各带一个平顶小耳房。

南屋和东西屋距离也是四米左右,同样高度,也是三米纵深,三间屋各为十一二平方米。南屋西面,同样是平顶小耳房,东面,则是高出院子一尺多的门楼房。。。里院封闭之后,被改为一间十二三平方米小屋,从记事的时候起,那里就是我父母的卧室了。

我理解,北京老式四合院这个盖法,是当时家庭成员的等级,以及主人佣人住屋等级阶层的体现。主人住北屋上房,那么家庭其他成员居住的房间,就不能高过主人的居室,而佣人的住房,就更加要体现出他们的社会地位的低下。我们小胡同大胡同有很多各种规模各种阶层的四和院,也都是一种严格的,社会阶层地位不同划分的体现,后面我会一一介绍。

我们里院的上房,住着老革命邵伯伯一家。

邵伯伯十二岁参加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打蒋介石抗日打鬼子什么的,身经百战遍体伤痕脾气暴燥。八二年他六十岁的时候暴病身亡,刚好是我第一个在男厕所里面发现他断气的。算起来,他应该是1922年生人。

不足小学文化的邵伯伯在解放前夕,娶了十七八岁如花似玉大字不识的家乡姑娘张阿姨做老婆。从49年开始,他们夫妻连续在495052545658年,生下了大姐姐,大哥哥,二姐姐,傻大岗,大墻,小六儿,三男三女六个孩子。

这家子将是我故事的主要描写对象之一。因为,不仅仅,我们家和他们家最好后来恩怨也很多,小六儿也是我童年,少女初期的精神领袖。

大字都不识一筐的老革命邵伯伯,因为没有文化,加上戎马生涯几十年养成的暴燥脾气,一辈子都不过是四机部一个区区处级的小干部。

不过,国家给他们的个人待遇还是不错的。邵伯伯的工资,一直是我们全院首屈一指的,是每个月130人民币。要知道,那个年月,毛主席拿的全国最高级别工资,也就是300元而已。邵伯伯家而且占住着我们里院最好的上房三间,加北屋东侧小柴房,西侧小耳房和独立小天井。

但是,邵伯伯一家活得还是很艰难,因为孩子们多且密集,他的老婆大字不识一个,几十年在北京可以找到的工作,都无外乎是建筑工地临时工,厨房帮厨,街道办事处糊纸盒一类的,断断续续,时有时无,而且,工资七块八块,最多不会超过20块。

所以,不仅邵伯伯张阿姨困难时期会跟六个小孩子们抢饭吃,而且,从我三四岁有记忆开始的时候,就见小六姐姐,傻大岗哥哥,大墻哥哥,每天都出去捡破烂,主要是各种废纸烂铜铁,回来小山一样堆在北屋东侧小柴房里面。

爸爸妈妈新婚住进来这个串在一起的大杂四合院的时候,至上还有几家是类似邵伯伯家的情况:
中院北屋住正房一间侧院耳房一间的司机许年家,有5159年出生的两个女儿,三个儿子。
中院北屋住上房两间耳房一间的知名科学家林伯伯家,有48年到57年间出生的三男两女。
中院西面住两间西屋一间回廊后屋的锅炉工大老郭家,有53年到63年出生的一个女儿四个儿子。
外院北屋侧偏院北屋住三间小上房小艺家,有55年到64年出生的一个女儿,三个儿子。

除了老科学家林伯伯家,其他几家,穷得连一张床都没有的。

所以,我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算是大院里面的富裕人家了。

其实,爸爸和妈妈结婚的时候,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爸爸的父母,是一分钱没有给的,相反,爸爸大学毕业婚前婚后一直资助农村老家,一直到66年。
事实上,60年初夏,爷爷奶奶病危,爸爸回了一趟甘肃老家,带给他父母未婚妻的照片,那时候,爷爷奶奶已经高度浮重进入脱水瘦死状态。爸爸回来北京后不到两个月,他们就双双饿死了。
妈妈的妈妈,也就是姥姥,送了一个木制尿桶,两床被子,大舅送了一个水暖壶。

或者,也许爸爸是61年春新婚以后,才回去甘肃看望病危的爷爷奶奶,带给他们新婚妻子的照片的。关于这一点,我的记忆不是很清楚了。

爷爷奶奶死前吃的都是红蔬叶子干草根,在北京国家机关领取高工资的爸爸却无法帮到他们。三年困难时期甘肃非自然减人口30%,爸爸见了很多死人的残骸,回来却和新婚的妻子一个字都没有提。


另外,爸爸的三哥从54年,关在监狱里面,因为宗教帮派的原因。他的老婆带着四个孩子苦苦挣扎,这些爸爸都是隐瞒了妈妈了。

妈妈嫁给爸爸,是因为他根正苗红政治前途好。。。但是,爸爸确依仗老家遥远,对妈妈隐瞒了很多事情!

 

妈妈是三五年生人,比爸爸小三岁。
我的姥姥二十四岁开始守寡,独立拉大了当时只有四岁的妈妈。靠了整夜地纳鞋底做针线,不仅养大了唯一的女儿,而且还让她五岁开始念私塾,后来解放后把她送到北京,念了医科大学。

革命的年代,我那小巧玲珑长象秀丽的妈妈一心只知道努力干工作,完全不解人间风情。二十四五岁以后,先是人家介绍了一个不求进步的英俊青年,被妈妈拒绝了。后来,妈妈的病人,高干病房的某部长,给妈妈介绍了爸爸。

爸爸结婚前认识妈妈时候的工作职务,是中央某大机部团委组织委员,负责全部机关团员的人事组织工作。那时候他不到二十八岁,也是国家第一批自己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所以,还算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吧!

但是,他向未婚妻隐瞒了兄弟入狱的严重问题。仅管妈妈不反对爸爸长期资助老家兄弟们。。。文革事情暴露的时候,我妈妈姥姥有点被骗婚的感觉。

妈妈很快同意了某部长介绍的这门亲事。于是六零年夏天,有了爸爸当年定婚,送给妈妈的唯一一张照片:爸爸一头浓密的波浪自然卷发,站在北海公元的莲花湖畔,意气风发地笑着。。。后面写了,送给XXX(妈妈名字)留念,致意革命的敬礼,XXX(爸爸名字)年月日什么的。

作为回礼,妈妈也送了爸爸一张近照,同样写了革命敬礼一类的屁话,嘻嘻。她那时候有着两条粗粗的超过大腿的大辫子,眉目清秀,身高不过一米五二,不过,我一直觉得,妈妈比我年轻的时候要漂亮一些。

除了前面说的几件嫁妆,爸爸妈妈新房里面,还有两个一米到一米二长五六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高的帆布箱子是爸爸妈妈各自婚前自己私有的。其他的家具,一律都是跟机关里面申请,免费领取回来的。

 

大致我还可以数出来,爸爸妈妈结婚时候的家具。里屋有一张九成新的木制双人床,一张三抽屉的长条红漆桌子,两把红漆木椅,一个一米一高九十公分宽的小书架,外屋有个一米二高,八十公分长,五十公分宽,上面有着两个抽屉,下面有着一对开门,和一层格板的小柜橱。

这些就是全部了,都是单位免费给的。其实单位也不是买回来的,是斗资本家分家财没收回来的。等我们姊妹陆续出生姥姥搬过来的时候,爸爸又陆续申请到其他半新家具,也都是不要钱的。社会主义就是好哈。。。

 

我家对门东屋两间,被划为一个独立开门的居住单位。原来据说住了一个画家夫妻,有三两个孩子的,不过我没有印象了,因为他们后来搬走了,64年住进来新婚夫妻李叔叔王阿姨。

李叔叔是某大机部的小职员,文革后发迹。王阿姨在丈夫做官前,是东单某粮店卖粮食的兼会计员。他们夫妻在我们里院住了将近十年,是我家最要好的邻居之二,至今两家人来往密切。

东屋靠南边的一间,和东屋小耳房串为一个居住单位,里面住着汪冬坊叔叔,和苏夏冰阿姨一家人。汪叔叔是虽然受伤但是却没有光荣退伍的军人,常年住中央某大机部的军代表。苏阿姨就职外交部,是中国某大著名将军的亲侄女,他们的大儿子59年出生。

这一家后来成为我们家不共戴天的死对头,小时候里院有至少一小半的战争故事是我们两家之间发生的。直到八十年代初期,他们家逐渐将此处的房屋空置。

南屋的上海人江叔叔薛阿姨夫妻,是和我父母前后脚结婚的。
他们的大女儿二女儿三儿子,刚好比我们姐妹三人大半岁到一岁。

我们家和他们家大人的关系不咸不淡,小孩子们的关系又非常的好,因为我和他们家江虹小学中学都是同班同学。

后来,和汪苏家结下怨仇大恨以后,因为他们两家逐渐交好,我们家的大人也和江薛家极度恶化了。

另外还有些短暂的住户,故事里面就不大提及了。比如最初西屋另外一间,住着曾老太太和艳帧姐姐,那姐姐她比我们大很多。。。老太太死了以后,姐姐出嫁,大概65年,那间西屋就归我家了。

后来我家不断扩大领地,八零年到九零年我离开中国的时候,我们家在中院里院,一共拥有六间房子。

总之,比起四合院周围邻居,我家那时候是富足之家了。兄弟姐妹多的那些邻居们,一般除了父母睡床,孩子们都睡木板和条凳搭起来的床的,家具更加不成样子,几乎很多人家是空空如也的。

而我呢,在两三岁之前,据说,是经常可以吃到那些装饰了小鸭子的奶油蛋糕的。可惜那些味道和享受,我有记忆的时候,都已经不记得了。
另外,我还有一个洋娃娃玩具,这是其它小孩子们绝对绝对没有的。

浏览(795) (2)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夏日桐梓
注册日期: 2007-11-04
访问总量: 11,92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最真的梦
· 四合院的梦幻 (二)
· 流浪歌
· 四合院的梦幻 (一)
· 掌声响起来
· 朋友别哭
分类目录
【一位朋友的小说】
· 四合院的梦幻 (二)
· 四合院的梦幻 (一)
【歌曲】
· 最真的梦
· 流浪歌
· 掌声响起来
· 朋友别哭
存档目录
2007-11-06 - 2007-11-13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