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雁翎的轻声细语
  雁翎所写的故事,真实与虚幻
网络日志正文
上海女人的“精致”在今天 2007-11-12 12:16:08

我试着在《也谈上海女人》里留言,不过不成功,只好在这里另写一篇。

 

上海女人很美丽,上海女人很小资,上海女人很洋派,上海女人很“精致”,在上海的女人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求,我自己在上海的时候也是这样。

其实后来真正来到了“洋派”的地方,发现了许多关于“精致”生活的点滴有些与我们以前认为的不同。

 

不去比较那些现代化的器具,只是说那个气氛,上海女人对于“精致”的见解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美欧的20年代水平,那个在2030年代的老电影里面经常可以看到。也许就是程乃珊的祖父辈吧。

 

不过到了今天再看,总有那么一丝到古董店里看古董的意思,很惭愧我本人以前也是非常喜欢看的。

 

其实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大,相对比较,上海女人对于“精致”的追求,观念上和实质上变化不是太大,除了内容上与时俱进外。

 

我在这里因为工作上,生活上接触到许多的“洋(派)人”,我只挑一些他们的祖先一般是从欧洲来的说。他们中,东欧西欧来的都有,有的好几代,有的只有一两代。我看不出他们的区别,但是他们说他们自己有的能看出,比如祖先从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来的等等。

 

那些人除了比尔盖茨之类级别可以称直升飞机上下班的之外,各个阶层都有。大小公司老板律师医生工程师大学老师金融家作家大楼管理员销售员理发师餐馆工送皮萨的卡车司纪建筑工人家庭主妇主夫。

 

在接触中,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尽管他们工作性质不同,受教育程度也不同,爱吃的食物也不同,但是他们对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具体一点说对于他们居住的地方,房子,房间,有着惊人的对于装饰的热衷。不管房子是大是小,一幢楼或是公寓,新的或是年代久远,他们都会把它们装饰得美奂美伦,而且个个都是艺术家,那种精致和到位,都像是骨子里渗出来,与生俱来,自然而又贴切。尽管他们自己有时候并不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有的可能从来也不打扮。当然除了”Sex & City”中的女人们。不过她们和上海的小资女人也很少有共同之处,可能除了对时装的爱好。

 

上海女人也喜欢装饰,但是基于我本人对亲戚朋友同学的观察,除了本人是艺术家,或者请艺术家,很难找到装饰得风格独特,能让人眼睛一亮的。对于艺术的品位不是到上海美术馆看几个达。芬奇作品展就达到一定层次的。当然从小看看外滩的美丽建筑是有帮助的。

 

这一点,上海女人的“精致”生活还是很有缺陷的,当然可以怪许多年的闭关锁国和文化浩劫。但是现在开始努力也是不晚。只是不要说自己很洋派。

 

文章中提到程乃珊“说的是她的祖父中西融通,洋派又传统,幽默又严谨。归结为这就是所谓的海派。文中提到她的祖父从来就宠太太、宠妹妹、宠女儿、宠孙女,一句话,宠家里所有的女性”。

 

那是比较老派的绅士风度,这个“宠”可能是指同时经济上和感情上的。

 

不知道现在的上海小资女人是不是还在这样幻想着这样的男人,事实上今天的世界女权主义横行,女人的经济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己也可以挣很多的钱,当然男人也很清楚地和很乐意地看到的这一点,他们忙不迭的赶紧放下自己肩头的担子,这里指的是那些个普通的“洋(派)人”。

 

我曾经问过公司里的一个单身约会是怎么付帐单,他说第一次吃饭他付了全部,饭后女方坚持再去娱乐场所并且买单。另一个结了婚的同事解释说,现在女人也挣钱,还不比男人少,不像是从前了,所以现在约会基本上是对开。甚至于结婚后也对开。他们可以很浪漫,鲜花美酒,风花雪月,让你做一夜的童话公主。但是藏在这所有的后面是现实。洋(派)人很习惯于分开这两种思维,尽情享受短暂的风花雪月,一分钟后再回到现实大家各付个的份。

 

不知道当今的上海女人是不是一边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自己挣大钱,一边又幻想着有这样的洋派男人来经济上,感情上来“宠”自己。至少这里的洋派女人没有这么想。

 

 

说真的上海也许可以称作为国文化与西洋文化结合上的熏染的结果,但是那个西洋文化已经是变味的和70年前的西洋有一点点搭界的文化。所谓上海女人的“精致”洋派的生活也是与当今的真正在洋地方洋派生活也有很大差距。

 

 

未完待续

下篇预告

《上海女人和洋(派)女人的vision

 

附:

 

兰心的博客

 

 

也谈上海女人

 

看到的文章多了,总觉得评论中的上海女人是风尖浪口上被人抛来抛去的物体,时好时坏。而作为上海女人,觉得那些评论总是有失公允。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使在上海这个曾经被称为十里洋场的大城市,人、或者是女人都是由不同的族群组成,如果一个评论将其中某个族群的特征归列于整个城市女人的特征,将之列为共性,依我之见,是大大有失公允的。

 

上海女人族群中有市井女人、有小资女人之分,在这里不再细分。重要的是,市井女人你可能会在其他城市见到很多,但唯有小资女人是上海仅有的,是上海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一本书,书名叫:上海的风花雪夜,这本书出书以后,有评论借用此书来描写上海与北京的不同,印象很深的是作者写道(记不清原文了在此引用其意):北京不可能有风花雪夜的景致,风花雪夜只有上海才有,而北京有的是皇城根的北京文化。确实如此。如果上海的风花雪夜只是上海城市的气质,那么,上海的小资女人也只有在上海这个城市中才能孕育出来。这种孕育是从女孩出生降临来到这个城市开始,是被这个城市独具的中西结合的城市韵律,无论从建筑上,还是每天接触到、或者看到的人和事物上以及从老一辈的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结合上的熏染的结果。这种随成长而浸染的文化市风,成了那造就天然小资女人的养料,深入骨髓,恬然而成。

 

万维读者网上有一位擅长写爱情小说的女作家,红妆。用笔用词缠绵华丽,读起来常有不能罢手的感觉,只想等她的下一篇。开始读她的文章时,心中常常有疑问,想必这女子是前世贵族世家出生,她笔下的人物好似个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无财米油盐之虑,却又是风情万种。真有蛊惑人成圣的效应。不久从其文中读解到,原来她是一个上海女人,这里我把她归为上海小资女人。

 

以前还有一位我很喜欢的上海女作家,程乃珊。很喜欢读它的『蓝屋』,前几年又读了她写的『上海探戈』前者描写了一幢老洋房的变迁,其实是她自己家的家族史,读来有小资女人的文骚,又有上海老资本人家的儒雅之风;后者是一本杂集,集中在上海旧风的描写,其中有一篇题为Arrow 先生的文章,是作者对其祖父的描写,至今让我记忆尤深。说的是她的祖父中西融通,洋派又传统,幽默又严谨。归结为这就是所谓的海派。文中提到她的祖父从来就宠太太、宠妹妹、宠女儿、宠孙女,一句话,宠家里所有的女性,文中有一幅照片,祖父风度翩翩在两位女士之后,左右手各一边不重不轻地落在两位女子的肩头,真有一家之顶梁柱的感觉。想象一下,在这样的男子身边长大的女子,怎么不可能是那日后来的城市小资女人?

 

没有了那生活作为奠基,落笔下文时哪来的那番升华情感?没有那升华的情感,哪来那如实丰富的想象?没有如实丰富的想象,又怎么会生出如泉奔涌的灵感?没有那泉涌的灵感,又怎么能落笔生花?

 

 

 

我是很难想象一个若是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的女孩子会有这一番儒情、这一番想象、这一番灵感去描写一部城市韵律的。就如我不喜欢贾平凹的作品一样。贾先生的作品,如『裸村』其对情欲的描写是非常原始、猥琐与赤裸裸的,始终摆脱不了陕西商洛丹凤那片土地的熏陶。这里没有对他的作品妄加评论的含义,只是说不喜欢,就好象一个城市女性,看惯了城市的风景,可能也喜欢农村田野的蓝绿色,但不喜欢那猥猥琐琐的情欲描写。尽管我们可以说大俗可称大雅,但人趣味不同,有些人能欣赏得了的,不一定配他人的口味。

 

话说回来,小资女人不仅仅是我们只可从那人群中寥寥可数的几位作家中去寻找得到的特征踪迹,在上海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到处可见。小资女人举止幽雅得体,言语得当,在日常生活中一并也是上的了厅堂,下的来厨房的当家女主人。我有许多闺中好友,当我归纳她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时,我就把她们全部褒义起来,称其为小资女人。和她们交谈,常常让我有自叹弗如的感觉,她们是一群真正的聪其表、慧其心者也。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好像是:【我用了十八年时间的努力,才能够可以和你一起坐在星巴克喝咖啡】讲述的是一位从农村考入城市大学的一位女孩的心路历程。当一个农村女孩第一次来到大城市,首先冲击她的不是学业,而是那她从来没有看见过、经历过、体验过的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的城市生活,这冲击使她处于一种文化休克状态。当她的大学城市同学们在评论港台歌星的时候,她犹如一头雾水;城市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她从来没有看见过的随身听,不仅可以用来听音乐、还可以用来学习英语,并且因此城市学生的英语大多都发音准确,她不敢用从农村老师那里学来的谁也听不懂的英语去对话。再后来是多年的努力、从大学到工作、一直到最后能够同样优雅地、坐在星巴克一起和那曾经有天壤之别的同龄人一起品尝咖啡。用了十八年的时间雕琢与修剪,她最终成为了一个优雅的女性。而相对于她的从大学以后开始的十八年的努力,城市孩子不费力气地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得着了。如果我是她,或许我同样会作同样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可佳,这是对优化的向往。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才会有对优化的向往;因为有对优化的向往,我们才会来到北美。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不想在此赘笔写市井女人,因为这一族群的女性不仅上海有,而且是到哪儿都有,甚至当我们自嘲自己在有的时候不能免俗时,我们可能还会从自己身上看到市井女人的影儿。只是在此,我要说小资女人是上海的特产。在我们评说上海人、上海女人时,请更客观一些。

 

 

 

 

 

浏览(5337) (3) 评论(1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07-11-14 09:07:07
也谢谢雁翎的认真解答。

虽然没有幸遇过那些风花雪月们,可从有限相知的那些优秀的上海男士们那里,我总觉得与他们相称的另一极不应以幼稚来概述。之所以觉得你对风花雪月们的认识程度的要求有些高来源于你和她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没有如你的经历,她们又何以得出你今日的结论? 这好像与是否growup无关.

论及大资和小资的关系,小资欣赏的是意境和情调,大资讲究的是创意和个性。 前者是意思到了就成。后者则非玩儿什么与众不同。深究起来,两者好像都有其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的依托。说到这儿倒让我觉得风花雪月们并没有完全剥离出养育她们的根,她们还是很传统的。对了,你注意到没有,如果说在居住文化方面国人的标准是大同小异(老祖宗们如此生活了几千年了),那在饮食文化上国人的传统绝对与大资们在创意和个性方面有一拼.看看满街富有个性的餐馆室内设计吧,国人的创意都凝结在嘴里了。而大资的呢,不过是家庭的延伸而已。
回复 | 0
作者:非上海女人 留言时间:2007-11-14 06:06:09
上海女人也太把自己当碟菜了。还要连篇累牍告诉别人自己是什么味道。

真是佩服这样的感觉和勇气。
回复 | 0
作者:雁翎 留言时间:2007-11-13 19:54:48
你说得对,昭君。
那是个文化shock。我本来以为那些深宅大院装饰得好是因为有钱人或教育层次高的人。后来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你看一些外表整一个大老粗的,照样能把家里装饰的魅力独特。
我觉得那是文化沉淀,这里从小就很注重这种能力,看我儿子经常把那些破烂纸头糊成这个那个的带回家来。
不知道国内的教育要达到那个水平要多少年。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1-13 19:42:07
我对美国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热情和装饰的才能也有同感。和中国一般城市人把自己
的房子尽量往豪华的方向装饰不同,美国人很喜欢个性化的装饰,有时不经意的一
个小玩艺,却是很具匠心的。做到这点并不需要自己是什么艺术家或者是室内设计
专家,但要有自己的品味,而这点不仅是有钱就能做到的。
回复 | 0
作者:雁翎 留言时间:2007-11-13 19:12:40
再回皇城根儿:
再谢谢你的认真回帖。
我没有对别人要求过高,也没有人会听我的。我也热爱自己的故乡。我并不是要用大资去打击小资。我只是觉得过于沉湎在其中不好,是很幼稚的表现。
回复 | 0
作者:雁翎 留言时间:2007-11-13 19:08:34
回野云:
如果你还没有见过多少,有一个捷径你可以看到很多。如果你要买房子,就可以尽情的看,你可以看出不同族裔背景对房子装饰品位和水平。

回昭君:
我没有看过那个作品。我现在很少有机会读哪类的书。你的感觉是对的。以前上海很排外,就像在日本东京人也要排斥外国人和外地人。那是发达地方普遍具有的毛病。
回复 | 0
作者:雁翎 留言时间:2007-11-13 19:00:29
回Clife,
首先移民美国的是欧洲人,你不能说上海比美国更加欧化。他们是同祖同宗,如果你指的是美国白人的话。他们的文化也是同根的。
回复 | 0
作者:雁翎 留言时间:2007-11-13 18:53:28
首先回上海女人:
我不知道你从哪里看出来我有对上海女人的自卑。我父母出生在上海,学习和工作,我本人也出生在上海,长大,读书,工作,从来没有离开过上海直到出国。说实在的,以前从来也没有想象过在中国有那么落后和贫穷的地方和人,也不怎么关心。
到了国外,人和思想和逐渐成长,我懂得了落后和贫穷不是他们的错。没有任何理由去看不起他们。我们生长在上海,我们是gifted,是幸运的。我只有运用这样的幸运,而不是作为骄傲的资本。
侬好自为之吧。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1-13 17:05:41
建议各位看一看易中天写的“读城记”里关于上海的一章,我觉得很精辟。文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全国其他地方的人,一般都会说自己“喜欢上海, 但不喜欢上海人”,作者认为这是因为上海人生来的优越感和排外行为造成的。我在上海只待过四年,不能说对上海和上海女人有很深的了解,但我觉得片面的把一个地方的人归纳为“市井”或者“小资”是没什么意义的,市井女人哪里都有,而小资女人也不是上海的特产,只不过这种女人在上海比较多就是了。这两年回国,和在上海的朋友接触,感觉上海人的结构和心态也在变,上海人不再象以前那样排外了,也许是因为很多“外来户”渐渐成了上海社会的中坚或者精英圈子的缘故,甚至上海话也不再是“status symbol”,越来越多的“上海”精英们开始说英文和普通话了。我认为这是上海的进步。
回复 | 0
作者:野云 留言时间:2007-11-13 16:33:05
都能把房子弄得美轮美奂???
她们都是艺术家?室内设计专家?那可真得了不起啊?!!!
回复 | 0
作者:上海女人 留言时间:2007-11-13 14:10:59
吃饱了撑的,你有对上海女人骨子里的自卑。
回复 | 0
作者:clife 留言时间:2007-11-13 11:34:10
我离沪来美近17年,一直感觉上海更加欧化。从历史来看,20-30年代美国经济虽然开始腾飞,但文化上相当自卑,这种自卑直至二战结束后才渐渐消失,代之以自大自傲至今-不过就娱乐影视方面,老美至今高价聘请来自英法意及西班牙的制作人员,因为老美自知不如也。
回复 | 0
作者:jeff 留言时间:2007-11-13 10:18:55
一帮闲人!!
回复 | 0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07-11-12 19:31:05
基本同意雁翎的观点。只是对大多数风花雪月们,你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些。不错,环境对造就人的品质是有影响。可那个环境毕竟是她们生长的一方水土。她们有权利去热爱。说到这儿,好像上海人比其它地方的国人更热爱自己的故乡。并为其而自豪。或许是她们爱的方式表现得有些过了,反倒把自己异化出了那个更大的环境。可惜异化的新芽开了花却抛弃了养育她们的根,弄得像浮萍一般随波逐流。其实,风花雪月们在本质上还是很保守的。正如你所说,她们小心维护着当年十里洋场中的那些文化遗产,并以此自娱。待到真正的“大资”们登了场,她们的“精致”就只好流落成“小资”了。
回复 | 0
作者:雁翎 留言时间:2007-11-12 15:19:27
回皇城根儿下:
先谢谢评论。
人是要grow up的,上海女人也是同样。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容易年少气狂,只看到自己身上超过别人的东西,放在上海女人身上,就是环境的赋予,但是一个人的优秀不能只建筑在环境的赋予。否则的话,白人至上也有道理了,生来是白人,生来有让别的民族羡慕的文化。但是那些都不是让自己立足于世界的理由。那个理由很简单,就是反省自己的能力,承认并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炫耀自己的长处,何况这个长处还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取得的。这样才能强大。
回复 | 0
作者:皇城根儿 留言时间:2007-11-12 13:03:54
风花雪月们附庸风雅的可能是多了些,少了点个性。可有总比没有强,你说呢?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雁翎
注册日期: 2006-10-26
访问总量: 74,05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对于“虎妈“评论的评论
· ZT 探索生命奥秘之旅 ---by 红蜻
· ZT 探索生命奥秘之旅 ---by 红蜻
· 从上海外滩到加拿大“曼哈顿”----
· 从男孩到男人----母亲的作用比父
· 对《爱就是一切吗?戈尔夫妇40年
· 上海女人的“精致”在今天
分类目录
【网络世界】
· 从男孩到男人----母亲的作用比父
· 有人想出名,也要择手段。嘿嘿
【职业妇女】
· 对于“虎妈“评论的评论
· 从上海外滩到加拿大“曼哈顿”----
· 对《爱就是一切吗?戈尔夫妇40年
· 上海女人的“精致”在今天
· 不是风花雪夜--骑驴找马
【让我感动的故事】
· ZT 探索生命奥秘之旅 ---by 红蜻
· ZT 探索生命奥秘之旅 ---by 红蜻
· 爱到极致
· 我爱你就像没有明天
· 今夜我特别爱你
· 不知春夏与秋冬
· 爱在多雨的仲春
· 春天里还在下雪
· 春暖花还没开
· 春天将临
存档目录
2011-01-16 - 2011-01-16
2010-11-14 - 2010-11-14
2010-09-18 - 2010-09-29
2010-06-13 - 2010-06-13
2007-11-12 - 2007-11-12
2007-10-24 - 2007-10-24
2007-06-14 - 2007-06-14
2007-05-08 - 2007-05-31
2007-03-01 - 2007-03-24
2007-02-12 - 2007-02-12
2007-01-26 - 2007-01-26
2006-12-04 - 2006-12-22
2006-11-03 - 2006-11-21
2006-10-29 - 2006-10-29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