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营养散论》(六) 多脂减肥的悖论 看了本节的标题,也许有人觉得十分荒诞。肥胖就是因为脂肪过剩,怎么“多脂饮食”却可以减肥?这是因为对“多”的意涵没有搞清的缘故。 所谓“多脂饮食”是指摄入脂肪的比例增加幅度较多,而不是说脂肪的摄入量多于人体消耗需要的能量。 无论是“多脂饮食”,还是“多碳饮食”如果摄入总能量多过了人体消耗的能量,当然都是不可能减肥的,反而会增肥。 问题在于,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正常饮食情况下,采取节食的方法减肥,往往比较困难。很多人饿了相当的时间,肚子上的赘肉也没有减少,只好宣告失败而放弃。而多脂饮食减肥却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多脂饮食减肥的典型例子是上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一种称为“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的减肥方法。其特点是大幅增加脂肪摄入比例,达到人体消耗热量的70~80%,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仅为5~10%,保持适量的蛋白质为10~20%。 “生酮减肥”并不需要特别激烈的运动,却能达到迅速减肥的效果,往往一两个星期就能让体重减少10多磅,而且基本没有饥饿的感觉。甚至有研究作出科学推测,生酮饮食可以延长寿命并帮助治疗或降低患癌症的风险。[1] 然而,由于“生酮饮食”减肥效果的原因不明,长期实施的风险不清。所以医学界对此持谨慎态度,不向普通人群推广,对于确需用此法的减肥的患者一般控制在短期施行,一旦体重调整达到目标,马上恢复正常饮食。 生酮减肥饮食并不神秘,其实就是以肉食为主的饮食模式,这可以从动物世界的饮食得到印证。 牛羊以草为食,基本不摄入脂肪,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高碳无脂饮食”,体内却存储下了大量的脂肪。显而易见,牛羊的脂肪肯定是由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转化而来。 虎狼以肉为食,摄入大量脂肪和蛋白质,根本不吃植物性碳水化合物。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高脂低碳饮食”。但却保持了矫健匀称的体魄,并不肥胖。这说明肥胖与摄入脂肪并无直接关系。 人类的情况变得模糊了起来。因为人类是杂食动物,既吃脂肪,蛋白质,又吃植物性碳水化合物。 许多人发福了,肚子上堆积了脂肪,欲求减肥之道,先要追究是由什么食物引起的。多数人一口认定是脂肪吃多了,需要减少吃油量。但也有一些人发现油少吃了,多吃米面却反而越吃越胖。难道因为人类是高级动物就与动物世界的规矩相背?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体在消耗能量时首先选择氧化燃烧糖,待糖用尽后再燃烧脂肪,即所谓“燃糖模式”。剩余下来的总是落在后面的脂肪,从而导致脂肪积累肥胖。这一论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从体外来看,脂肪比淀粉,葡萄糖容易氧化,氧化速度快。脂肪属于易燃品,淀粉和葡萄糖则不是。 第二,人体含糖只有2%,经不起消耗,血糖的波动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而人体脂肪含量达20%,耐消耗性强。血脂的波动对人体的危害又比血糖波动要小一些。人体为什么要“趋害避利”选择先燃烧糖? 第三,从体内氧化代谢过程来看,葡萄糖先要经过糖酵解为丙酮酸,再进行有氧氧化[2]。而脂肪酸可以经过酮体直接氧化[3],其结果都是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这与体外的情况是一致的,即脂肪的氧化代谢比糖的氧化代谢较快,较容易。 综上所述,人体消耗能量应该首先燃烧脂肪,后燃烧糖,即所谓“燃脂模式”。这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观点。 果然如此,就能很好地解释“生酮减肥”的现象,并与动物世界取得一致,也可以解释正常饮食减肥困难的原因。 “多脂减肥”的情况比较容易理解。当摄入的脂肪被消耗完了以后,能量仍然不足时。人体就会自然而然地燃烧体内存储的脂肪,从而达到快速减肥的效果。 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情况下,节食减肥就遇到了困难。因为摄入的脂肪很少,大量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被“燃糖模式”消耗完了以后,我们本来期望人体转而消耗腹部的脂肪,以达到减肥的目的。这就需要从“燃糖模式”转换为“燃脂模式”。然而转换模式并非一蹴而就,因为两种模式需要的酶和其他反应条件都不一样。 此时,有可能是受到意外障碍,或许是“燃糖模式”惯性的作用。“燃脂模式”未能启动,体内脂肪未能点燃。燃烧却漫延到体内库存的2%的糖。这就导致人体忍饥挨饿,血糖下降,脂肪却没有丝毫减少。这大概就是,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减肥困难的原因。 减肥过程的反向,是“增肥过程”。如果饮食过量,人体先将脂肪燃烧尽,然后再燃烧糖。剩余过量的糖则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这与食草动物产生脂肪的过程类似。 所以肥胖主要是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引起,与摄入脂肪多少关系不大。除非脂肪单项摄入的能量超过了人体的消耗能量。 以人体每天消耗能量2000大卡计,每天需要摄入222.2克以上的脂肪,摄入的脂肪才会有所剩余,转化成人体脂肪存储起来,从而促使肥胖。在通常饮食结构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上述生酮饮食最多也只有人体消耗所需的80%,也没有超过)。 总之,多脂饮食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减肥,是可以采用的饮食模式。至于脂多到什么程度,碳少到什么程度?应该根据个人状况逐步增减。而对于“生酮饮食”的极端菜单,则应该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