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候鸟迁徙,奥秘在哪?
小时侯,每到夏末秋初季节,总会看到家乡的蓝天上飞过一群群大雁,正象小学课本上写的,“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今年雨季和旱季交接之时,由于津巴布韦油料短缺,我正在一个加油站排长队等加油,突然,天空中几声杂嘈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透过车窗望去,只见不远的一棵大树上栖息了十几只象乌鸦的鸟,扑腾着翅膀,嘴里“嘎——嘎——嘎——”地叫嚷着,我觉得好奇,也由于闲得无聊,就专心注意它们,心想着这些家伙们可能在开会,研究某项工程的实施方案,没想到的是,随着它们的叫声,从四面八方飞来了更多的同类鸟,不到半个多小时,集聚了近千只,突然,他们纷纷飞离大树,在天空中开始盘旋、盘旋,并不断盘旋升高,我纳闷,难道它们通过这种盘旋飞行方式在搞PARTY?或者在选拔飞翔姿势最优美的“国际小姐”?
我钻出车,站在路边的草地上目不转睛地瞅着,瞅着它们盘旋得越来越高,越来越高,也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我想,它们难道在比赛飞高?
出乎意料的是,飞得最高的那些鸟突然向西北方向似乎沿着一条直线飞去,其余的鸟仍在盘旋,但当到达同样高度时,也同样沿着那条直线飞去,就好象它们乘上了一列客车,沿着固定的铁路线驶去。
我想啊想,终于悟出,这些鸟是候鸟,它们起初在树上叫嚷,是在招呼同伴一起向远方出发,后来它们盘旋着飞翔,是为了提升高度,当它们飞到一定的高度,就碰上了一股气流,借助气流,它们可以比较轻松地飞向远方。
啊!候鸟真聪明!
回家后,我翻阅了一些有关候鸟的资料,发现了更令人惊奇的事。比如,北极燕鸥,它们在北极圈筑巢,到夏末秋初,就飞向南极,来年再飞回北极,每年行程35200公里。
有一种莺,叫Blackpoll
Warbler,身体很小,体重只有20多克,秋季来临前从美国阿拉斯加州飞到加拿大东海岸或新英格兰,在那儿大吃特吃,增加脂肪和体力,然后待寒冷一到,就开始了遥远的飞行历程,它们先向非洲飞,飞越大西洋,然后攀上一股气流,再折向南美洲巴西地带,全程3840多公里,飞行高度6000多米,连续飞行近4天4夜。
欧洲的一种白鹳,飞行12800公里到南非过冬。新西兰的长尾杜鹃飞行6400公里到太平洋岛屿过冬。英国曼岛的海鸥从威尔士飞向巴西,每日飞行700多公里,要连续飞行16天。大雁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飞行高度为9000米。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般布谷鸟的父辈先行离开,小布谷鸟稍后几天再起程,小布谷鸟是在没有父母陪同和带领的情况下第一次向陌生的地方迁徙,且能准确无误地飞到目的地与父母团聚。与此相反,小欧椋鸟在父母辈之前先动身上路,也全凭自己识途。 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
我想,它们如何知道寒冷的气候即将来临?又如何知道哪个日子适合飞行?又如何知道天空几千米的高度有一股气流?又怎么知道这股气流要把它们带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又怎么知道遥远的地方正是春暖花开,食物丰盛的时候?是什么力量迫使它们如此长途跋涉,远涉重洋?又是怎样准确无误地往返两地的?在飞行中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在没有父
母的陪同和带领下是如何找到远方的栖息地的?
我寻找科学家们的解释,发现主要有以下四种答案。
候鸟靠体内的生物钟似的感觉器官,意识到寒冷即将到来和什么时候适宜起飞,在天空中飞行时计算太阳的位置,并根据日月星辰来不断调整自身与太阳或星辰的角度来确定自己的飞行方向和路线。 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能依据气温、光照、风向、降水等气象条件确定在栖息地生活的时间长短以及迁徙的时间,还能选择晴朗无雨的日子起飞,在飞行时能根据风向和气压的变化与波动调整飞行姿势,并借助上升气流自由滑翔以节省体力。 候鸟对地磁波的变化十分敏感,所以能依据地磁波来辨别方向,且能根据自己掌握的地磁信息来决定迁徙的时间和栖息地。 鸟类在千万年的进化中,由于季节气候的变化,逐渐发现了地球上气候变化的规律,通过一代一代的经验积累,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并将其信息遗传给了下一代。
以上四种解释似乎好象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要深入分析,会发现它们都是异想天开、无稽之谈。
按照解释1的说法,好象候鸟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计算自己的位置,测定方位,经而得出飞行方向和路线。
那么,天空几千米高度的气流也是候鸟计算出来的?哇,候鸟比爱因斯坦聪明多了,一个大脑只有小拇指头大小的脑袋能在不用仪器、不用测量的情况下能把几千米高的天空中的气流流向计算出来,还能在不用指南针、经纬仪、罗盘、计算器的情况下一面飞行、一面计算出方位,太神奇卓异了。这种解释太神话离谱了。
按照解释2的说法,候鸟就是天生的气象学家,能根据气象条件选择晴朗无雨的日子起飞,这比全世界气象局所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聪明得多得多去了,问题是,假如气候反常,候鸟所在地区若连续阴天或下雨,那么,它们只好错过天空中的气流,眼巴巴地等着寒流的到来,无可奈何地等死了。
燕子每年春天飞回时,总能准确无误地飞到它前一年所筑的巢,据说,美国有个小城镇的燕子,总是在第二年的3月29日拂晓飞回此地。对此,我们又当作何解释?
解释3的观点有点神秘,候鸟能依据地磁波来辨别方向,且能根据“掌握”的地磁信息来决定迁徙的时间和栖息地。不知候鸟们能否根据地磁波获悉几千米高空中的气流?又怎么能根据地磁波飞向去年呆过的地方,而不飞向其它的地方?
解释4是典型的进化论观点,似乎天衣无缝,无可挑剔。
我们从上一节小鸡破蛋壳知道,地球上第一只母鸡下的第一个蛋孵出的第一只小鸡在没有前一辈任何遗传信息和破蛋壳诀窍的情况下就能破壳而出,就证明进化论在这一点上是站不住脚的。那么,在候鸟的身上就能站得住脚吗?
科学家们根据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认为: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动物出现的时间为18亿年,无脊椎动物为4.38亿年,鱼类约为3.8亿年,两栖动物为2.9亿年,爬行动物为2.45亿年,恐龙灭绝时间为1.35亿年,哺乳动物为6500万年,人类为160万年。
我们先不要怀疑放射形同位素测定法有没有问题,假定这种方法是准确的,那么,鸟类的出现至少也有几亿年了,若它们能聪明到把辨别方位、选择有利栖息地、从北极飞到南极的本事、利用天空气流飞翔、准确寻找到前辈生存的地方等信息完整地遗传给下一代,为什么几亿年的时光中不进化成更高级的动物,而要让人类抢占先机,到头来它们连人类的气枪和给它们撒下的网都躲不过?难道它们不愿意继续进化?或者进化的中途突然“卡壳”了?
如果我们不相信上帝,只有胡乱瞎猜了,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只好再争论它几万年了。
我对候鸟迁徙的解释是,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它们确定的目的和生存方式,不能相互取代其他物种的特性,否则,一切都会灭绝,老虎既能占山为王,又能在天空飞翔;老鼠既会挖洞,又会在树上搭巢;羚羊既能以吃草为生,又能以吃其它动物的肉为生;狗既能生崽,又能下蛋;苹果树既能结苹果,又能结西瓜;。。。。。
哇塞!太神奇了!
候鸟能迁徙,答案只有一个——本能。就象小蜜蜂能够营造出109度28分的钝角、70度32分的锐角菱形一样的本能。
什么是本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