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禅修时我迷失在侮辱我的陌生人的嗔念中。我试过其他方法制止这些念头,但都无效,因此我检视它们。 首先,我观察这些念头如何影响修行,它们如何在身体中造成压力,以及影响我的血压,它们如何对此人产生挥之不去的憎恶感。我了解到这些嗔念是不好的,因为它们伤害我并严重影响我的心,使我甚至可能伤害他人。 然后,也许我想到若别人知道我在想什么,会有多么尴尬,因此对这些念头充满心而感到惭愧。这种检视,经常足以令心远离烦恼。 一旦心是清净的,我就能更深入检视念头,看看它们是如何造成的。我为何在被侮辱后一直难过?我问自己在执著什么,才会使这侮辱盘旋在心中?我也许会发现,原因是过去的某件事,根本和这次的侮辱无关。
然后我想:没错,这个人确实侮辱了我,但我做了什么令他心烦的事?我太急或太贪心?太傲慢?也许我无意伤害,但我知道自己过去也曾如此惹人讨厌,让我下次做得更好一点。 如此反省不善巧的动机与行为,我决心改进。一旦在冲突中看见自己那部分,我甚至可能对这人生起悲心,他如此痛苦,以致需要以侮辱回击我。
这种自我反省是禅修的关键部分。在觉悟之前,佛陀自己就是如此修行,利用妄念作为内观与改过的工具。觉悟之前在森林中修行时,佛陀对自己说:“我有这个缺点,我过去曾那么做。从现在起,我的行为一定要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