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撸一下华为吧。 任老板1944年出生于贵州教师家庭,1963年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在工地上干了七年。1974年应征入伍,还是当基建工程兵,一直干到副团级,1983年退伍。此后任老板到了深圳南油集团,在其下一家子公司任职。根据其本人的说法,该子公司经营不善,任老板到1987年终于痛下决心辞职,创办华为,开始从事自香港进口通讯设备的工作。 然而在这里我必须交代一下背景:1987年代的中国对进出口有着极其严苛的限制,等闲之辈根本无从获得进出口批文,尤其是通讯设备这种科技型设备,欧美各国本身就在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两年之后更是直接对中国进行处罚,严禁此类产品的对华出口。任老板能从事这种敏感设备的进口业务,当然不是他自称的所谓在困境中创业,而是在代行国家意志。 好吧,到1980年代末期,处罚如期而来,华为无从再从国外进口成套设备,于是转为想方设法的进口关键零部件,再在国内生产配套零件并进行组装,由此开始介入生产领域。由于华为是当时的中国唯一的通信设备提供商,所以它迅速的实现了扩张,并在1990年代占领了中国广大的中西部通信设备市场。至于东部地区,依然倾向于突破封锁进口国外的先进设备,进行基站建设。 2000年之后中国加入世贸,大部分的对中共技术封锁解除。这个时候华为已经在中西部地区的通信基站和网络建设中积累起了丰富经验,特别擅长省钱,建出高性价比的通信网络。华为的经验是在设备上能国产的就尽量国产,类似芯片这些实在无法国产的核心部件,就以华为集中采购的方式跟美日等国谈,也是压低成本的好办法。这样一来,华为不仅成为了国内通信建设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成为东南亚各国以及独联体各国搞通信网络建设的最佳选择。所以2000年之后国门一开,华为立刻就走了出去,开始尝试在国际上抢业务了。 这个时候华为缺的是钱,极速扩张需要的就是钱。并且华为出去谈的业务模式一律都是乙方垫资,也就是由华为代垫整个通信网络建设的费用,甚至连工人都可以由华为从中国招过来。对项目所在国来说,又不花钱,又不占资源,甚至连人力都不用,就能把事办了,这种好事去哪里找?华为实现极速扩张实在是行业的必然。然而华为在当时来说没没有这笔庞大的资金,怎么办呢? 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给了华为一百亿美元的贷款。在当时来说,华为是唯一一家可以从国开行这种政策性银行拿到钱的“民营企业”了。呵呵呵,这么总结起来,华为从起步之初能拿到进口批文是“奇迹”,1990年能拿到中西部政府的通信网络建设项目是“奇迹”,2004年华为突然拿到国开行的百亿美元低息贷款,当然更是“奇迹”。 再之后的再之后的故事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华为几乎签下了大半个地球的通信网络建设项目,非洲和东南亚各国就不用说了,连欧洲那些深陷财政赤字危机之中的国家,包括法国,也是对自愿垫资搞基建的华为感恩戴德。与之相应的,截至2016年国开行对华为的贷款规模达到了三百亿美元的规模,这当然又是一个“奇迹”。 好吧,钱多到这种地步,华为当然要尝试覆盖通信领域的全产业链,从此前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到终端设备生产,也就是手机领域。要知道手机生产的门槛并不高,老罗这种文盲都能玩手机,搞出以情怀自居的锤子,华为要介入手机领域,当然要比锤子强。在这个领域,华为的玩法也是高度熟练,能国产的就国产,不能国产的就压价进口。以华为今时今日的江湖地位,谈进口时的地位比其它国产手机产商要强势得多,也当然能拿到人家最好批次的产品。
原帖: https:///2018/1210/12162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