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常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是任何一位小提琴家的最高境界的试金石。 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 本曲调性极强,非常抒情而气魄浩大,不象一般小提琴协奏曲多在演奏技巧上做文章。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我也非常喜欢整首乐曲当中弥漫的那种甜蜜的浪漫气息,用心去品味吧,爱情总是让人沉醉的。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这支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版本非常之多,ArkivMusic 网站就介绍了一百多种录音。我已收集到二十个左右不同的版本。海非兹,谢霖,梅纽因,佛兰西斯卡蒂,格吕米欧,奥依斯特拉赫,施奈德汉,米尔斯坦,帕尔曼,郑京和,穆特等的录音都很精彩,各居特色。其中,格吕米欧的演绎是我最欣赏的诠释之一。
格吕米欧,Grumiaux比利时小提琴家(1921 - 1986)。幼年从外祖父学琴,9岁入沙勒罗瓦音乐学院,12岁入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从伊萨伊的学生杜布瓦学琴。1939年获维厄当和普吕姆奖,1940年成为比利时政府演奏荣誉奖的第一名获奖者。二战期间,他只参加私人演奏活动。二战后,1945年与BBC乐团合作举行在英国的首演,名噪一时。1949年继杜布瓦任布鲁塞尔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1951年与奥依斯特拉赫合作巴赫的“双小提琴协奏曲”,1952年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1953年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演奏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均获得辉煌的成功,由此而成为世界顶级的演奏家。格吕米欧的演奏,音色纯净,典雅,经常是一种柔美中的安详,有一种清香高洁之美。他有一把名为“梯坦”的斯特拉蒂瓦里琴,但在音乐会上通常使用一把1774年制造的“瓜纳里”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