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蜗居, 觅海藻 俗话讲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我不是内行, 看不出啥门道,我也不爱看热闹. 断断续续合起来也没看几集. 发现<<窝居>>余热不断, 依然常常见到有关窝居的文字, 这里将我曾有的一些疑惑写出来向大家请教. 疑惑之一 为什么出路一定是去美国? 有次回国探亲, 一位三十多岁,长相清秀的年青妇女,托长辈引荐给我,委托我在美国介绍一位男士嫁过来, 几乎是无条件, 老老头也行, 从交谈中我知道这位女士己婚,虽然小两口有争吵,也还能过下去. 所以我劝她尽量珍惜眼前的家庭,并解释说美国并不是什么都好. 没想到这女士一句话堵得我严严实实,象您这么优秀的人,如果美国不好, 您不早就回来了? 我回国本来很高兴, 这女士的话和动机让我很倒味口, 不知道该如何看待,如何评价盲目外嫁,反省一下, 我觉得自己定居美国默默无语, 就象无形中成了拐卖人口的犯罪团伙中的积极份子,而且坑害的全是自己家乡的姐妹. 后来我还发现,尽管现在信息发达, 国内许多人对美国的理解还是很片面的,好象美国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 在美国人人都可以成为克林顿奥巴马比尔盖茨, 美国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看到窝居的结局, 甚感谜惑,或者释惑, 为什么经过高水平的作家,编辑,编剧,导演精心策划之后, 指引给一个谜失的中国女孩的光明出路仍然只有去美国? 为什么只有Mark之类的美国人才是品质高尚的人? 连精英们都这样看, 对普通民众还能指望什么呢? 疑惑之二 什么才是成功? 前不久读到国内一位著名教育家的文章,文中引用<<窝居>>中海萍努力奋斗, 终于取得成功,办了一所学校的事例, 来免励孩子们好好学习. <<窝居>>中另一主角海萍的结局是办了一所看上去规模不小的学校,以示成功. 这是剧中几位主角少有的好结局, 受到教育和鼓舞的观众也不少. 且不谈办一所学校需要多少经费, 是否能盈利. 单从工作性质上讲, 拥有一所学校,管理一所学校, 以及当一位优秀的老师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完全不同的,拥有学校是经商,更多的是与人性的黑暗面打交道, 绝大多数人没能力也不适应, 为什么办了学校就是成功? 海萍拼了大半辈子也没能力买上一间房子,却能在顷刻之间办起比房子大十倍的学校,不发横财怎么可能? <<窝居>> 虽然让宋思明之流死了,通过海萍的成功指引给人们的出路,并不比宋思明的道路更光明, 自食其力忠于职守的人都不是什么成功的人, 教授工程师不是什么成功的人, 那潜台词就象是在告诫我们, 我们创业吧, 造业吧, 让我们做大做新,我们一起忽悠折腾吧,宋思明被车撞死了, 让我们不知道怎么死的吧! 谈到忽悠, 我想起两会,这是如出一辙的另类忽悠, 将歌唱家忽悠成将军, 演员运动员忽悠成治理国家的议员大员, 总要将这些优秀正常的人忽悠成不是人, 而是物, 人物,大人物,使民众不知所以, 人物们自已也不知所以, 云里雾里. 政府舆论忽悠,文艺作品忽悠, 强强联手,多管齐下, 全方位忽悠, 普通大众一辈子都不知道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纯朴厚道自实其力的人, 想过安宁的日子? 做梦吧. <<窝居>>一面在揭示社会问题, 在没解决任何问题的同时, 旋风般地在宣染和产生比自身揭示的问题更让人不得安宁的新问题. 疑惑之三 为什么中国的文人一定要刻薄? 影片中上海老太太说, 她为丈夫去逝感到兴高采烈, 庆幸丈夫死了自己可以申直腿睡觉了. 真是登峰造极的尖酸刻薄, 我不相信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和事. 只是为了刻薄而刻薄, 如果有人神经错乱这样讲了,也不值得去传播. 小时候很欣尝这样讽刺的智慧, 长大后发现, 讽刺只是书本上的文字, 生活中毫无作用,许多被讽刺的现象只会在讽刺中越来越流行.最后被大众接受而盛行. 文人笔下讽刺政府和党的文章不少. 其实当你到了一定年令, 走进政府部门, 会发现很多人都很年轻, 其实政府和党都是由人组成的,大多数人都很纯朴,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 而不是冷酷的讥讽. 讥讽只是些小混混博客写手干的, 大混混都不会用, 对有轰动效应作品的大作家来说, 显得很掉格. 有篇著名的讽刺短文,叫<<三个和尚没水吃>>,很奇怪国内国外的中文教材都搜集了这一故事, 不知道这文章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难道它是生活定理,常识,或是应该遵循的生活原则? 三个和尚是不是没水吃我不知道, 但我相信学过这篇课文的三个孩子一定会没水吃. 疑惑之四 精英们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影片中宋思明表演得十分分出色,导演让宋思明将做官和做人的道理讲得很充分, 这里摘录宋思明讲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地方叫做美国。有一个老头呢,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跟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他跟这个小儿子相依为命呐,在乡下生活。这一天呢来了一个人对他说,我能不能把您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说,不行,绝对不行,你给我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在城里为您的儿子找了个对象,那么能带他走吗?老头还是说,不行,你给我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对象,也就是您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那您看行吗?老头想了想,终于呢,能让儿子当上洛克菲勒的女婿这件事情打动了他,他同意了。过了几天,这个人就找到了美国的首富,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对他说,我想给您的女儿找一个对象行吗?洛克菲勒说,不行,滚出去。这个人又说了,如果我给您找的这个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您看行吗?洛克菲勒答应了。又过了几天呢,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您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这总裁笑了笑说,不可能,我已经有这这么多副总裁,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而且必须是马上呢?这个人说,如果我让您任命的这个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那您看行吗?总裁答应了,所以这个小伙子马上就变成了洛克菲勒的女婿加上世界银行副总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个小伙子有多大的本事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你如何去牵线搭桥,如何去运作,只要在适当的时候,他能出现在这个位置上就行了,那么我们呢,就成了他的兄弟加亲爹,想要什么,说一声。 这故事我听得津津有味, 从小到大听过很多充满智慧的故事,听一次感慨一次,聪明一次,草船借箭,远交近攻,斧底抽薪,蒋干道书,声东击西,杀鸡警猴, 借鸡生蛋. 现在好,信息发达,传播手段先进,轻而易举就可以传播吸收世界性的智慧. 除了听故事让观众津津有味,勾引女孩的招数,周旋权力的技巧, 也让人津津有味倍受教益, 连我这固执已见的半老徐爷也明白自已被生活边缘化了,琢磨是不是也该海藻海藻了,以免被时代陶汰. 相信数以百万计的人正在从窝居中快速觉醒. 感到疑惑, 中国人不是聪明不够, 而是聪明过了头, 不是没智慧,而是智慧过了头. 为什么我们总是乐此不彼的去传播“聪明”“智慧” “技巧”,让生活越来越复杂? 生活不需要那么智慧那么复杂, 岂不知憨人有憨福, 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 说点题外话,觉得与影视有关. 多年前在网上看到一幅贴子,问为什么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素质很差, 喧哗,乱扔垃圾,夹队等不良行为, 探讨这种现象, 认为现在的中国人文化层次不低, 经济条件也好,见识也不少, 找不出原因. 其实这与中国文化是有关联的,我们崇尝做人上人, 近年来满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影视对人们的影响更盛, 到处都是皇上和王爷, 一声“皇上架到”,多么过瘾, 权力的顶峰, 一切都臣服于我. 所以许多人都崇拜皇上, 热衷于侍候皇上, 演皇上, 观尝皇上, 这“皇上架到” 演变为生活中的行为就是“老子来了”, 老子何等特殊, 怎么能遵守你这些破规矩? 人们的行为准则都会受到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文化娱乐产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知道文化精英们, 要将国人往哪里引? 疑惑之N, 海外华人对<<窝居>>有什么好起哄? Something Something Something/ The end. --------------------------------- 相关联接: 中国人美国人究竟有啥不同 美国房客的故事(1) 美国员工的故事(1) 看窝居, 晒太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