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远芳的博客  
一蓑烟雨四处江湖  
https://blog.creaders.net/u/2078/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江湖笑底见中天 2010-03-05 22:18:17
      80后小女子留学日本,初到关西国际机场欢呼跃跃∶我是不是在做梦?这里真是我梦寐以求的日本?
  接下来的日子新鲜、刺激∶办外国人登录证、办银行卡、学着玩日本手机,跟着大学的免费“见学”车到处看景儿兜风,激动的不断来电∶这里的一切都“神”鲜!
  渐渐地,听不到她们唧喳的嗓音,甚至也没了短讯。
   一种不安“红信号”般提示我,不对头了。怎么?一下子都这么安静? 
  推开手里所有的活,坐下来,摊开名簿打电话,每号必拨,结果一半以上在“电波之外”,还有十分之四“号码现在不使用”,最后好歹逮着一个,线路终于接通,那边似睡非醒∶老师我觉得没劲,在日本,整天上学打工宿舍睡大觉,三点一线,看不到边!
  半年一穴。
  不用说。这是异文化磨擦在异国遭遇的第一个洞穴,谁都有过,挺过去,又是一条好汉;挺不住的,命运也许从此就跌入谷底,彻底“看不到边”。
  易热易冷。
  遇挫折迅速丧失自信。
  这是80后专有的“世代症候群”,具有普遍特征。异文化磨擦的过程痛苦、迷茫,苦闷,这一劫,是福不是祸,谁都躲不过。
  话虽这么说,但是,翻开百年前的“留日老黄历”,却丝毫也找不到类似今天这样的“洞穴”痕迹。
  你来看这一排响亮的名字――周恩来、鲁迅、周作人、蔡锷、李大钊、秋瑾、郁达夫,他们留日的“半年周期”,都是怎样连接和铺顺日后人生阶梯的。
  周恩来∶1917年,19岁的周恩来留学日本,在当时神田区中猿乐町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习日语。该学校的校址,就是现在的东京都千代田区神田神保町2丁目20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了。周恩来在日本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十月革命的介绍,以极大热情关注俄国革命的发展。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阅读了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精髓》等杂志,给不到20岁的周恩来深刻的振荡。周恩来的思想开始变化,他作诗说:“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鲁迅:1902年4月鲁迅作为大清国的留学生,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主修日语和基础科目。同时,鲁迅还积极参与浙江同乡会的革命救国活动,并在此期间率先剪掉了清朝大辫子,在留日学生里引起了不小的振荡。因当时日本的国力正逐渐强盛,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因此,留日学生常常受到当地青年的种种歧视。鲁迅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常遭受少年的辱骂。而鲁迅见到的许多中国留学生,偏偏又那样不争气,有的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响,尘土飞扬地学跳舞,有的不遵守客店里排队洗澡的规矩,抢先钻进洗澡间,把水溅得四处都是。一面是日本人轻蔑的眼光,一面是这些同胞不成器的丑态,鲁迅后来为这个时期的总结了一句哲理∶一个人乏到了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也就难保别人不来打你的嘴巴。
  但是,鲁迅并没有因此仿徨,而是依然做出了“再选择”――赴仙台学医。
  鲁迅自留学期间就开始思索中国国民性中的弱点∶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生?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
  (画外音∶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特意在鲁迅常坐的课桌上坐了片刻,感慨良多。)
  周作人: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与其兄鲁迅两人同住一室,筹办《新生》杂志,共同发起新文学运动。与鲁迅一起编译《域外小说集》,开始学建筑,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文学家,在五四大潮涌来时,站在文学革命的前沿,由主张“人的文学”到呼唤思想革命,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文化运动营垒中的领军人物,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从英国随笔、明末小品、日本俳文中汲取养料,形成了独特的成熟的艺术风格。
  蔡锷∶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在日本,蔡锷一面如饥似渴地学匀军事知识,一面苦苦地思索拯救中华的途径。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作为留学生,蔡锷冥思苦想思索什么是中国的“国魂”。蔡锷提出对全民进行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素质。这种主张,与单纯依靠改革军制以求强兵御侮的思想相比,显然视野更广阔、更深远。后来蔡锷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他思想活跃成绩突出,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同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李大钊∶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留日领袖。留学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秋瑾∶1904年,秋瑾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先入日语讲习所,继入青山实践女校。秋瑾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成为当时“留日女生中最显眼的人物”。
  郁达夫∶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从这年10月开始,他为自己的起居做了严格的规定∶“早上5点起床,去附近的神社草坪朗读日语,8点以后步行三里路去神补课,晚上再到依校补习三小时日语11点睡觉。”“经过八个月的紧张学习,郁达夫顺利通过了官费考试,进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后来如愿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话题返回开场白

  80后新新人类留学日本,耐不得异国寂寞,将异文化磨擦擦破了皮,渗出了血,用“N”种80后理由做“绊创膏”,缠绕“情绪低落”,不愈,则痛恨“绊创膏”。
  要说他们年级太轻,而百年前的留日生远远轻得过他们――当年蔡锷留日时17岁,周恩来留日时19岁,鲁迅和周作人留日时21岁,李大钊24岁,秋瑾27岁,为什么百年前的留日生那么经得起“折腾”?而现代人的精神底气却那么“弱不禁风”?
  值此早春二月,自撰小诗,赠80后留日生,与后辈共勉――
  三点一线本无边
  鸿图没展不徨然
  长江后浪推前浪
  江湖笑底见中天
浏览(308)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远芳
注册日期: 2008-12-03
访问总量: 78,12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昭和、红叶、高仓健(多图)
· 不是不可能
· 其实天很蓝
· 七七四十九--感悟瑜伽(多图)
· 安倍支持率(6月最新)
· 转基因
· 楼下的小区景观(日本大阪)多图
分类目录
【海外人生】
· 昭和、红叶、高仓健(多图)
· 不是不可能
· 其实天很蓝
· 七七四十九--感悟瑜伽(多图)
· 安倍支持率(6月最新)
· 转基因
· 楼下的小区景观(日本大阪)多图
· 谁介护谁?
· 中国护工与日本介护
· 纠结五月
存档目录
2014-12-03 - 2014-12-03
2014-11-01 - 2014-11-01
2014-10-18 - 2014-10-18
2014-07-03 - 2014-07-03
2014-06-03 - 2014-06-15
2014-05-31 - 2014-05-31
2014-04-19 - 2014-04-19
2011-03-21 - 2011-03-21
2011-02-10 - 2011-02-25
2010-04-02 - 2010-04-28
2010-03-05 - 2010-03-27
2008-12-02 - 2008-12-13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