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词典里,手帐又称拐杖或者“文明棍”,进一步的解释是“拄着走路的细长棍”。日语中也有手杖,写成“手帐”,汉字近似,意义却完全不同。 中国人不拄拐杖,也没什么危机感;而日本人,若是没了“手帐”,那才真叫恐慌。 中国人只有“杖”意的人才离不开手杖,日本人人都不能没有手帐。 日本人一出生,甚至还没出生,就先有了母体中的“妊娠手帐”,记录着胎儿的胎动和成长状况。等真正出生落地,便有了“婴儿手帐”,婴儿“手帐”通常都有可爱的封面设计,翻开第一页,有“降世一瞬间”的大彩照,如果妈妈同意,当然可以一页一页翻下去――宝宝洗澡――吃奶――睁眼――做操――体检――大哭――初笑,等等。 初相识,日本人经常问及血型,而中国人对血型又常是“一笔胡涂帐”,日本人说,“不知道自己的血型?怎么可能?一出生,你出生手帐上已写得分明!”。 手帐? 中国人丈二和尚。 日本人夷非所思――连出生手帐都没有?!那不成了来路不明? 如果把日本人的“婴儿手帐”看成一本小册子,那么进入幼儿园以后那本“帐”本,便成了配有插图的“小人书”,内容也更充实丰富。 比如你的儿子叫“大郎”,大郎的手帐上,除了作息时间表、体温记录、午餐菜单及营养搭配等规则性的插图之外,还经常记录些小小的激刺∶大郎今天很忙。在公园沙丘抓砂扬砂。与小伙伴打架。玩得尽兴。吃得很多。体温正常。学会折纸。等等。 以后,小学中学大学,顺理成章,人手一“帐”。 进入社会,手帐的作用愣是成了中国的“拐杖”。出门忘了带“帐”?那你这一天就拐腿走路摸瞎过河吧――所有的日程安排、会议记录、出访预定、联络电话全部泡汤,急也没用。愣着干嘛?还不赶紧回去拿! 在日本,生老病死红白婚嫁出游归家万般离不了手帐。市场也为手帐商家拓宽了无限的轮回空间。 在文具店或书店,手帐柜台的商品丰足的令人叹莞。 有些手帐除了延续日本固有的节气庆典以外,还利用极少的空间,介绍与日本历史文化有关的小经典或民俗。 许多手帐中醒目地标榜“凶吉”,比如“佛灭”(这天最好不要乘飞机等)、“友引”(这天办事一般吉顺)、而“大安”,相当于我们的黄道吉日。多数日本人至今仍依顺“手帐”,定夺日程,择吉避凶。 通常,健康人有健康人的手帐,患病者有病患手帐,一直“帐”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一笔,由医生来填写。 但是,手帐到此还不能结“帐”――葬礼的手帐由寺庙的僧侣或教会的牧师来完成――灵魂升天,抑或,下九重地狱。 世上唯一两个大量使用汉字的国家,写“手帐”给中国人看,中国人不知你玩什么把戏;写“手杖”给日本人看,日本人看得诡愕而神秘。 手杖与手帐,中间隔着一片水路,漂零着灵性的依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