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入门略说(四)-修改2 序言: 1.本文为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个人理解来源于个人对佛经、其他佛经经论的理解)。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2.禅定入门略说(四)一文又可叫禅定入门(四),信佛修行入门略说(三),信佛修行入门(三),信佛修行问与答(三)。 3.个人的理解,一个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佛经时,如果有小部分内容或者部分内容不明白、不信受,或者暂时又找不到自己认为合理的理解时,对于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内容、部分内容,不要轻慢、否定、诽谤,因为诽谤佛法僧、谤法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 4.百度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在线搜索大藏经的网站:http://soufoshuo.com/ 5.以前我曾经在网上请并下载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文件,不知道现在能否找到,同修、读者可以在百度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看能否下载得到。百度或者其他网站搜索:中华佛典宝库。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请并下载大藏经的网站:http://www.fodian.net/ 。 6.《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132kb 《禅定入门(四)》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0kb(不计附录的内容) 《禅定入门(四)》(包括附录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65kb 《禅定入门(一)-修改1》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35kb 《禅定入门(二)-修改1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81kb 《禅定入门(三)-修改4》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7kb 7.禅定入门(四)附录中有几种大藏经的简介。 8.禅定入门(四)与禅定入门(一)至(三)共四部论述中,如果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论述、注解,应选择符合佛经义理的论述,如果都不符合佛经义理,应选择佛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佛经经文、佛经义理作为答案或者其他信佛修行者的符合佛经义理的注解、论述作为答案。 9.到2021年11月为止,佛经经文部分请录、几部禅定入门最新的版本为: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4。禅定入门(三)-修改4。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修改4。禅定入门(一)-修改1。禅定入门(四)-修改2。 禅定入门(四)中把对禅定入门(一)至禅定入门(三)的小量修改记录下来,这次修改的内容很少,在修改后没有修改版本名称,例如“禅定入门(三)-修改4”的名称依然叫“禅定入门(三)-修改4”。 版本名称中修改的数字越大表示版本越新、较新,以较新的版本为准。例如,“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2”版本和“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版本相比,“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2”是旧版本,“aaaa 禅定入门(二)-修改13”是新版本。 10.百度或者其他搜索网站搜索:般若文海。般若文海网站有部分佛经的几部或者多部注解。 11.禅定入门(四)-修改1版本在禅定入门(四)原版本的基础上增加内容,部分或者大部分增加内容在开始、结束标注“(修改1-开始)”、“(修改1-结束)”。 12.《禅定入门(四)-修改2》在修改1版本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内容,被删除的内容暂时未公开。 禅定入门(四)-修改2目录: 问答: 问:禅定入门(四)的核心内容,部分核心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 问:为什么说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以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怎样才能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归纳总结?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耳根修行?禅定入门(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门是什么?信佛修行者怎样用眼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意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三观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意根幻观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维摩诘所说经中的:“入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有什么区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义理是什么?信佛修行者怎样用鼻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舌根修行?问:为什么讲信佛修行者要学会用文字总结、归纳修行的方法? 备注:禅定入门(一)至(三)的部分修改内容。 问:最深重罪业有一种还是有超过一种以上?无量在佛经中是多少数量?魔、反佛的人以外的其他魔眷属、反佛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劫的时间有多长?六道轮回众生中最长寿命的是什么众生? 问:信佛修行者有四种心(或者三种心)很重要的,这四种心(或者三种心)是什么? 问:为什么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 问: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运用是禅定入门(四)的重要内容。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是什么意思?怎样进行运用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 问:五蕴(五蕴即五阴)是什么意思?七识、八识阿赖耶识、九识是什么意思? 问:怎样简化处理与其他众生的关系?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几种、多种修禅定的方法修行?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守戒?为什么说人道的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要努力精进修行?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守五戒十善、远离情欲?为什么多说妄语会犯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对于是否有大神通,是否开悟,是否证果,修行者的境界,千万不可以乱说,如果未经证实,不说为宜,否则,如果乱说会讲严重妄语或者大妄语,因此而做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天人怎样发心学佛修行的?人道发心学佛修行比欲界其他道的众生有什么有利的地方,有什么不利的地方?为什么说人道的众生比其他道的部分众生(例如天人、阿修罗、龙、饿鬼)更难得到五种神通? 问:信佛修行者应该怎样选择修行的方法?(答案见目录十的内容) 问:选择素食、煮素食有什么好的方法? 附录内容【附录内容在禅定入门(四)的最后面】: (1.1)文摘:几种大藏经的简介。 (1.2)计算物体面积、体积的一些简单方法,用于大约估计或者计算修行点、观察点的大小。 (1.3)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 (1.4)禅定入门略说(三)的问答内容:怎样分别用六根修行?此问答有很多内容介绍六根选择修行点的方法,选择修行点的方法中部分内容与禅定入门略说(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选择修行点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时,依禅定入门略说(四)为准,例如禅定入门略说(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点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禅定入门(四)说,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难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进行命名。 (1.5)禅定入门(二)问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1.6)禅定入门(三)中的问答:“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为什么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智慧远超小乘法?”。 (1.7)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 问:禅定入门(四)的核心内容,部分核心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禅定入门(四)的核心内容,部分核心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目录(一) 禅定入门(四)部分核心内容,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最后归纳总结。经过归纳总结后,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 目录(二) 用六根修行时,选择修行点、观察点的方法。用六根修行,能否选择合适的修行点、观察点,对修行速度的快慢有巨大的影响、关键的影响,对修行效果好坏有关键的影响。信佛修行者在修禅时明心见性,才能开悟大智慧。选择合适的修行点、观察点的意义对修禅有关键性的作用。 如楞严经中说,对于初心修行者来说,耳根是唯一圆通行门,修行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行门,日劫相倍。禅定入门(四)中讲,对于初心修行者来说,用耳根修行时,选择修行点、观察点时,须用河道取水式的方法选择修行点,才能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如果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难以取得好的修行效果(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进行命名)。用耳根修行时,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修行,修行难度大,较易失去耳根之利。 目录(三) 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运用是禅定入门(四)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开悟大智慧、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方法。 目录(四) 两种三观的意义和注解。 目录(五) 几种、多种修禅定的方法。 目录(六) 发心修行求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者适合专修净土,部分适合禅净相修,禅定入门(四)介绍禅净相修的方法。 目录(七) 五蕴(五蕴即五阴)是什么意思?七识、八识阿赖耶识、九识是什么意思? 目录(八) 信佛修行者修行,有两方面,一是求佛法僧加力护持,求外力加力护持,例如求其他信佛修行者加力护持,求护法善神加力护持。二是自力修行。自力修行方面,信佛修行者有四种心(或者三种心)很重要的,这四种心(或者三种心)是什么? 四种心简而言之,分别是:求了生死的出离心,求成佛道的菩提心,开悟大智慧的觉悟心,不怕吃苦、能吃多苦的精进修行心。 目录(九)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的区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义理。 目录(十) 信佛修行者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最快的方法。修禅、专修阿弥陀佛净土、禅净相修,几种修行方法中,哪一种能更快了生死、成就佛道。 现在这个地球的修行人中,末法时代,出现这种情况,专修阿弥陀佛净土的人,念佛者多往生者少(正法时代,往生的多)。重要的原因之一,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条件,在相关几部佛经,有难易不同的几种不同说法,容易的就是无量寿经中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即可往生,或者观无量寿经中下品下生者的条件。例如无量寿经中说:佛语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此往生的条件有些难的。因为华严经中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华严经、优婆塞戒经中均说,发菩提心者超过一切二乘人。很多修净土者,修行一生都达不到佛说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往生条件。 为什么往生的比例少?而佛经中说的有的往生条件容易,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法界有很多众生符合下品下生的条件即可往生或者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即可往生,佛说即为真实,许多今生暂时不能往生的原因,因为往生有难易不同的条件。 在正法时代,修禅了生死的修行者多,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修行者也多,但能在正法时代修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中,很多修行者、部分修行者是过去生已经在佛教中种多善根,做多善业,或者过去生已经在佛教中努力修行。 如禅定入门(二)中问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中说,多部佛经的义理,于佛教中种少善根的众生,今生或者将来生能修行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所以专门修禅、不修阿弥陀佛净土的修行者,只要于佛教中多做善业或多种善根,能大幅增加今生或者将来生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机会、概率。 修禅、专修阿弥陀佛净土、禅净相修,几种修行方法中,哪一种能更快了生死、成就佛道?不同的修行者,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修行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楞严经中说,利根者、开悟大智慧的修行者修禅一百天,即可证得初果阿罗汉(趣向大乘的初果阿罗汉)。 发心修行求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者适合专修净土,部分适合禅净相修。宣化上人大师在佛经注解中说,他有一个朋友(或弟子),叫关忠喜,关忠喜向宣化上人大师学习修行的方法、修禅的方法,然后依法修行五年,即往生西方,在他走这天晚间,他那个乡村里头很多人都做梦,梦见有两个穿青衣服的童子,带着他往西方去了。这是禅净相修成功的例子。 楞严经说,若能读诵书写楞严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 楞严经中说: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上述佛经中说,若读若诵(楞严咒)、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或者多诵持楞严咒的修行者,从初发心修行至了生死,都不会生到恶处。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都是等觉菩萨。华严经中说,等觉菩萨的神通智慧境界接近或者等同于佛。 五苦章句经中说:三恶道者,是一切众生之家,暂得为人,暂得为天。譬如作客日少、归家日多。 依佛经中说,六道轮回的众生,超过80%的时间或者超过90%的时间在三恶道。虽然龙、金翅鸟都属于畜生道,但龙、金翅鸟占三恶道众生的比例少。楞严经中说,阿修罗有四种,分别属于天趣所摄、人趣所摄、鬼趣所摄、畜生趣摄,鬼趣所摄、畜生趣摄的阿修罗不知道属于三善道还是三恶道,而且鬼趣所摄、畜生趣摄的阿修罗数量远少于其他众生。信佛修行者要修行了生死难度大。 所以讲,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一切众生都应发菩提心,努力修行,以求尽快了生死,成就佛道。 目录(十一)信佛修行者守戒的一些方法介绍。 目录(十二) 煮素食的一些方法介绍。 目录(十三) 附录内容【附录内容在禅定入门(四)的最后面】: (1.1)几种大藏经的简介。 (1.2)计算物体面积、体积的一些简单方法,用于大约估计或者计算修行点、观察点的大小。 (1.3)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 (1.4)禅定入门略说(三)的问答内容:怎样分别用六根修行?此问答有很多内容介绍六根选择修行点的方法,选择修行点的方法中部分内容与禅定入门略说(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选择修行点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时,依禅定入门略说(四)为准,例如禅定入门略说(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点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禅定入门(四)说,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难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进行命名。 (1.5)禅定入门(二)问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1.6)禅定入门(三)中的问答:“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为什么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智慧远超小乘法?”。 (1.7)文摘: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 问:为什么说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以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怎样才能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归纳总结? 注:本问答包含目录(一)的内容 答:佛门修行的包括许多大事,例如发菩提心,华严经中说的十波罗蜜,学习佛经佛法,精进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一切佛门修行的大事,都可以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信佛修行者可以把一切修行成就佛道的主要方法化简为繁,然后化繁为简,归纳总结,步骤如下: (e1)信佛修行者发菩提心 (e2)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义理,由简至繁,学习简单的、基础的义理、核心义理,积少成多。详细学习、研究核心义理。 (e3)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义理,把学习的佛法义理进行归纳总结,简化成核心义理,化繁为简。 (e4)化繁为简完成,信佛修行中的一切大事都可以看成长时间内持续做好几件小事或十几件小事。 (e5)修禅定。 (e6)读诵楞严咒或多读诵楞严咒。 (e7)如果信佛修行者要大幅减少成就佛道的难度,需要得到佛菩萨、佛法僧的大的加力护持,要得到佛菩萨、佛法僧的大的加力护持,要发菩提心,要在居住的住宅、房屋内找一个干净的地方请楞严咒安放,或者多念楞严咒,要多念佛法僧、多念佛菩萨名号,求佛菩萨加力护持,求佛法僧加力护持。 楞严经中说,一些未了生死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凭自力和魔的加力护持,有大神通,魔及魔眷属扰乱修行者,欺骗、诱导修行者,使未了生死的修行者误以为自己证得佛果,使未了生死的修行者说大妄语,说自己证得佛果。 楞严经中说: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所以讲,未了生死,未证得菩萨果位的初心修行者,不可轻信各种征兆。有的不好的征兆,是修行者在有灾难或大灾难降临前,佛菩萨或护法善神的提示,遇到不好的预兆,要努力修行、守戒,多念楞严咒,求佛法僧加力护持,以求避开灾难。有的征兆并不准确,有的征兆、假像,是魔及魔眷属欺骗、诱导、扰乱信佛修行者,使修行者说大妄语或做其他深重罪业,或使修行者心生严重的颠倒错乱、做深重罪业,导致堕入地狱或堕入无间地狱。 楞严经中说: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楞严咒的巨大功德、详细作用,可见楞严经中的有关说法。 要信佛修行中的一切大事简化成几件小事或十几件小事,并非本问答中的内容就能解决完成,禅定入门(四)中其他问答详细讲修禅定的方法、义理,可以于禅定入门(四)中其他内容中找到解决本问答的方法。 每一天或一段时间内,e6可以和e2、e3、e4和e5中任何一个交替进行,e6可以和e5同时进行,e5可以和e1、e2、e3、e4、e6中任何一个交替进行或同时进行。 在一个长的时间内(例如一个月或超过一个月的时间),e1至e6共六个项目(或步骤)可以做一遍、重复几遍或多遍,可以不按顺序做【重复几遍或多遍下,有的项目(或步骤)做的次数可以多些,有的项目做的次数可以少些,有的项目可以选择用较多时间做,有点项目可以选择用较少时间做】。例如:信佛修行者进行e1步骤→信佛修行者进行e2步骤(持续5天)(5天内,e2和e5、e6交替进行,e2和e5可以同时进行,e5和e6可以同时进行,以下同)→进行e3步骤(持续3天)(3天内,e3和e5、e6交替进行或e3和e5可以同时进行,e5和e6可以同时进行,以下同)→进行e4步骤(持续2天)(2天内,e4和e5、e5交替进行,e4和e5同时进行,以下同)→进行e6步骤,持续七天→进行e3步骤(持续5天)→进行e1步骤→进行e4步骤(持续3天)→进行e2步骤(持续6天)→进行e4步骤(持续2天)→进行e1步骤→进行e3步骤(持续8天)→进行e2步骤(持续8天)→进行e4步骤(持续9天)(9天内,e4和e5、e6交替进行,e4和e5可以同时进行)→进行e6步骤,持续两天。 (修改2-开始) 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义理,对所学佛法义理由简至繁,再化繁为简,总结核心义理,方便记忆,归纳总结后,一切佛法修行的大事可以看成做好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一切世间事,也要化繁为简,减少修行障碍,减少修行的难度,减少或消除六道轮回的迷惑。 禅定入门(二)中问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中说: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就如华严经中说: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得于无余涅槃。也就是说,于佛教中种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于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于佛教中种善根或少善根的众生,今生或将来生能修行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这个义理包括佛教中禅、净以及其他一切法门,这个义理在我看过的佛经中,有多部佛经有同样或近似的说法或例子。 所以说,对佛教有坚定的信心对信佛修行者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曾经于佛教中做少善业、种少善根的众生,后来对佛教信心消失,则上述希望能否实现是难以预计的。所以说,有机会接触佛法的众生应发菩提心,努力修行。这样能巩固对佛教的信心,如果修行得好,能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 (修改2-结束)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耳根修行?禅定入门(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门是什么?信佛修行者怎样用眼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意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三观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意根幻观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念佛法门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维摩诘所说经中的:“入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有什么区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义理是什么?信佛修行者怎样用鼻根修行?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舌根修行?问:为什么讲信佛修行者要学会用文字总结、归纳修行的方法? 注:(一)上述这些问答包括目录(二)、目录(五)、目录(四)、目录(九)的内容。 (二)上述问题在回答时的内容目录如下: (1)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的方法。 (2)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方法。 (3)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的方法。 (4)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修行的方法。用三观的修行方法。用意根幻观的修行方法。 (5)信佛修行者用念佛法门修行的方法 (6)信佛修行者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7)维摩诘所说经中的:“入不二法门”的意思。 (8)大乘佛法和小乘法的区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义理。 (9)信佛修行者用鼻根修行的方法 (10)信佛修行者用舌根修行的方法。信佛修行者要学会用文字总结、归纳修行的方法。 答:禅定入门(三)中的有这样的问答:“怎样分别用六根修行?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诵持楞严咒?禅定入门略说(三)的第二部分依什么行门为最快的修行行门?”此问答有很多内容介绍六根选择修行点的方法,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须先看禅定入门略说(三)上述问答的相关内容,禅定入门(三)中上述问答选择修行点的方法中部分内容与禅定入门略说(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选择修行点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时,依禅定入门(四)为准,例如禅定入门略说(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点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禅定入门(四)说,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难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进行命名。 楞严经中说: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修禅定的方法, 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时用两根,或者同时用三根至六根修行)(也就是说,用六根六种行门中任何一个行门修行,或者用六根六种行门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行门同时修行),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法执,离开一切执著(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一切执著,即可离一切相),非眼即眼,非耳即耳,非鼻即鼻,非舌即舌,非身即身,非意即意,非六根,即六根,非色即色,非声即声,非香即香,非味即味,非触即触,非法即法,非六尘,即六尘,非六识,即六识,如镜照物,镜非是物,镜非无像,黑来现黑,白来现白,六根专注于修行点,自性无一物可得,佛法是不二之法,非色非空,不垢不净,非有非无,色不异空,色即是空,非待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不取无明和为物所转两边,不取空有二边,六尘与性空融为一体,圆融无碍,中道了义,明心见性,即为一乘佛法。自性觉悟即六根觉悟,觉悟圆满即六根觉悟圆满,六根觉悟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好、六根观察力好的意思,六根觉悟圆满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观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如楞严经中说: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所以讲,修行者觉悟即六根的觉察力觉悟,佛觉悟圆满即佛的六根觉察力圆满,六根的觉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观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锻炼六根的觉察力、观察力。 (1)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的方法。 一个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时,不取离合二相。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时,可以选择身体的小部分的地方(例如十平方厘米至几十平方厘米的皮肤)的感觉作为修行点、观察点,又例如单盘坐、双盘坐时,以左腿或右腿的感觉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也可以以身体的整体感觉作为修行点、观察点。 禅定入门(三)中说: 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个人的理解,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每天24小时,一切时,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或多或少在运动,人的身体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动、碰触、合离或摩擦的时间长了,更易产生、滋生尘劳、幻翳,进一步更易引发情欲。 佛身即是法身,佛得正遍知,佛于一切处皆得究竟,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六道众生的身远少于佛的法身及菩萨的法身,但如人道的信佛修行者,未证得神通或法身前,身体、身虽然小,但人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人的身体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动、碰触、合离、摩擦的时间长了,更易产生、滋生尘劳、幻翳、取相,进一步更易引发情欲,身取相会产生很多微细惑。 如《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请录的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中说:兜率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衣重一铢半。化自在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广八由旬,衣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广十六由旬,衣重半铢。自上诸天,各随其身而著衣服。 金刚经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信佛修行者的六根都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信佛修行者的六根要做到离相,其中六根中的身要做到离相,难度最大。 六道轮回的众生,六根中的身执著、取相是取相或者染情欲的最大原因。信佛修行者的六根要做到离相,难度最大的是六根中的身离相。一个信佛修行者六根都做到远离情欲,即可以做到远离情欲,一个信佛修行者六根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最大的是六根中的身要做到远离情欲。要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执著,难度大。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远离情欲,但六道轮回的众生超过97%的时间或超过90%的时间在三恶道中,所以六道轮回中的众生中,三恶道的众生中,很多众生容易染情,容易深染情欲,这使得六道轮回众生要学佛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难度大增。而且很多六道轮回众生的很多痛苦、烦恼来源于六根中的身,例如饥饿、疾病、冷暖、疲倦,但历尽艰辛,满足身体所需,又堕入情欲,如世间语说:饱暖思淫欲。很多人的一生,很多时间花在谋生和满足身体所需,衣食住行,吃喝排泄,清洁、运动、疾病,很多时间、精神花在身体方面。 (争议部、难解部-开始)个人的理解,一个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佛经时,如果有小部分内容或者部分内容不明白、不信受,或者暂时又找不到自己认为合理的理解时,对于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内容、部分内容,不要轻慢、否定、诽谤,因为诽谤佛法僧、谤法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 我是在家的信佛修行者,有一种讲法说在家的信佛修行者不可以看专门讲出家人的戒律的佛经,所以我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看专门讲出家人的戒律的佛经,但部分不是专门讲出家的戒律的佛经、部分佛经注解也有介绍少部分出家人的戒律。我对于日中一食、过午不食有不同于佛经的理解,如上文所说,对于不明白、不信受的小部分佛经内容、部分佛经内容,不要轻慢、否定、诽谤,因为诽谤佛法僧、谤法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佛经提倡出家的修行者日中一食,例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中所说,有的佛经提倡出家人过午不食,例如佛说处处经中说的日中后不食。有的网文说日中后不食可以在早上至中午之前吃一餐或者两餐均可,所以也不清楚是否真的如此。在家修行者也有过午不食的戒律。如果一个信佛修行人没有受日中一食的戒律,只要吃素、不杀生,一天吃一餐、两餐、三餐或者一天少吃多餐,一天吃超过三次均可。个人的理解,部分信佛修行者,选择日中一食,身体健康不会受损害,能节省时间用于修行、节省食物,并且能对修行有好处;但对于部分信佛修行者,选择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可能对身体健康有损害,即使对身体健康无损害,但部分信佛修行者,选择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身体过于饥饿,反而使身体、六根中的身要做到离相、离开执著、远离情欲的难度增大,而且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会导致部分信佛修行者如果学习佛经,学习效率会下跌,体力劳动的效率会下跌或者难以完成多的体力劳动。 为什么说部分信佛修行者,选择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身体过于饥饿,反而使身体、六根中的身要做到离相、离开执著、远离情欲的难度增大?因为部分人在过于饥饿时,人的部分器官、肠胃之间的空隙增大,人部分器官,很多器官内的血液减少、血液流动减少,人体很多器官的体积、外形减少,反而使不同的器官之间的离合、摩擦、触碰增加,这使信佛修行人的六根中的身要做到离相、离开执著、远离情欲的难度增大,如果一个人合理、灵活安排饮食,反而能使六根中的身要做到离相、离开执著、远离情欲的难度减少或者大幅减少。如果人一天内吃过多的素食食物,会使人体部分器官、多个器官之间的过于拥挤,身体部分器官之间的离合、摩擦、触碰增加,所以个人理解,一个信佛修行者应根据自己的六根中的身的感觉而灵活安排素食的时间、每一次素食的多少。譬如用衣架架起一件很轻的衣服晾在空中,风吹时,衣服容易飘动、摇动,如果一件厚的重量较大的衣服放在地上,不是很大的风吹来时,衣服不会移动或者很少移动,部分人在过于饥饿时,部分身体器官、肠胃就好像轻的衣服那样,更易产生移动,不同的身体器官之间的间隙更大,不同器官之间的移动、碰触、合离、摩擦增加,使人的六根中的身更易取相、执著、更易染上情欲。譬如一个内部空间尺寸为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的木箱子,如果在木箱子内放一个雪梨,人搬动箱子走两百米(手只碰触箱子,手不直接拿雪梨),雪梨容易在箱子内滚动、移动,如果木箱子内放半箱子雪梨,人搬动箱子走两百米,雪梨不容易移动、滚动,部分人在过于饥饿时,人的身体部分器官、肠胃的体积减少,部分器官不同器官之间的空隙增大,导致人不同器官之间的移动、碰触、合离、摩擦增加,使人的六根中的身更易取相、执著、更易染上情欲。 部分修行者如果选择日食一餐,人如果一次性吃过多的素食食物,胃部会扩大几倍或者扩大超过十倍,损害身体健康,所以一般不要一次性吃过多的素食食物,一般一餐最多吃60%~65%饱或者大半饱即可,部分修行者如果选择日食一餐,一餐吃60%~65%饱或者大半饱或者80%饱,健康不受损,对修行有好处,部分修行者却未必能做到。部分修行者选择日食一餐、日中后不食,对道业、修行有大帮助,能修行得到大成就,即使身体健康受损,也是有大的意义、值得的(部分修行者选择日食一餐、日中后不食,如果学习佛经,也不会降低学习效率)。 个人的理解,如上文所说,部分信佛修行者如果选择日食一餐、日中后不食,对修行、道业无帮助,反而有损害,可以根据自己的六根中的身的感觉而灵活安排素食的时间、每一次素食的多少。 诸恶莫作是一切佛经、大乘了义佛经的不可违背的原则,在没有受日食一餐的戒律下,在吃素不杀生下,一天吃三餐、几餐也并非做恶业,很多大乘了义佛经会讲诸恶莫作,但不会提及是否一定要日食一餐或者日中后不食。 (争议部、难解部-结束) 注:上述从“(争议部、难解部-开始)”至“(争议部、难解部-结束)”的内容属于争议部、难解部的内容。 佛说处处经中说: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缘: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饥;三者、欢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痒思想生死识;是为四。欲使人听经亦尔。虚云大师也曾经出现坐禅时十几天不吃不喝的情况。所以讲一个信佛修行者在修行效果好、修行状态好、健康不受损下,可以几天时间不吃不喝;一个信佛修行者在修行效果好、修行状态好、健康只有少的受损下,衡量得失,得到的远大于失去,也可以选择日中一食,甚至有时候几天才吃一餐。 部分信佛修行者选择日中一食,为什么对修行有利?不同的修行者情况不同,个人理解、猜测,选择日中一食、对修行有利的部分信佛修行者可能有以下情况: (1.1)信佛修行者身体消耗能量、食物少,所以可以日中一食,不会感到过于饥饿或者不会感到饥饿。 (1.2)信佛修行者日中一食,修行效果好,身体状态好,不会出现部分身体器官、肠胃之间的空隙减少而导致不同的器官之间的离合、移动、摩擦、触碰增加的情况。 部分信佛修行者虽然坐禅时身体不动(身体外形不动)或者很少运动,但部分身体器官、肠胃之间的空隙减少而导致不同的器官之间的离合、移动、摩擦、触碰增加的情况,但部分信佛修行者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1.3)信佛修行者日中一食,多的时间修行、修禅定,能使六根离相。 如禅定入门(三)中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是染情欲的最大原因。可以做到远离情欲、守戒的信佛修行者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生活,但如果不能做到远离情欲、少欲、守戒,可以选择以下方法。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身不由己,则情难自控。因为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是染情欲的最大原因,一个信佛修行者如果调伏不好、控制不好,难以做到远离情欲、少欲,如果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不可离开,导致深染情欲,不能自拔,就变成情难自控,难以做到远离情欲,世间语中也有“身不由己”、“情难自控”的讲法,在这里,“身不由己”的意思与世间语讲的“身不由己”的意思略有不同,在这里,情难自控中的“情”字的是“情欲、情绪”的意思。世间语讲的“情难自控”是讲情欲、情绪过多、出现偏差或失控,但与佛无缘的众生并非要做到永断情欲,修行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而信佛修行者的修行的重要目的是要远离情欲、永断情欲,修行了生死或者成就佛道。 对于很多信佛修行者而言,五戒中,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最大。对于未能做到远离情欲,少欲的信佛修行者而言,每天要慎重选择第一次多的进食的时间,每天长时间睡眠起床后,未多吃食物前是黄金修行时间、有利于修行的时间,要抓紧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其他修行方法修行,多吃食物前,如果能用两小时、超过两小时、三小时、超过三小时以上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能使信佛修行者做到远离情欲、少欲的难度大减,一般,起床后5小时至10小时后才进行第一次多的进食(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每天何时进行第一次多的进食,要由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况、身体状况决定,在身体健康没有受损下,每天第一次多的进食的时间较迟,如果健康受损,则要缩短起床后至第一次多的进食间的时间,会使每天进行第一次多的进食前的修行时间减少。 这种说法在佛经中有何依据?虽然在家修行者不可看出家人的专门讲戒律的佛经,但有时也会在其他不是专门讲出家人戒律的佛经中、或一些佛经注解,讲一些戒律。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在家的戒律也有过午不食的讲法,很多日中一食的修行者生活规律,早睡早起,起床后至第一次多的进食前有长的时间用于修行。佛说处处经中也有讲日中后不食的好处,佛说处处经中说: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佛说处处经中说: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缘。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饥。三者欢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痒思想生死识。是为四。 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日中后不食,健康受损,做不到,可以改为每一天吃三餐或超过三餐(日中后也进食),少吃多餐,或者每天第一次多的进食前尽量用多的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尽量用多的时间修行,因为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是染情欲的最大原因,对于很多信佛修行者而言,五戒中,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最大,要减少或大幅减少这种障碍,第一次多的进食(一次性吃多的素食食物)后,要花费体力、精神进行消化,第一次多的进食后,头部充血大幅增加,较易产生疲劳疲倦、昏沉,第一次多的进食后,胃部扩大几倍或者扩大超过十倍,小肠消化食物,大肠吸收水分、储存粪便,体内食物增加,体内、大肠内粪便增加,这使得人的几个、多个部分、器官间的摩擦、挤迫、触碰、离合增加或大幅增加,要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执著难度增加,所以人任何时间体内有多的粪便时,要尽快去大便,排出多的粪便,减少身体的负荷。每天第一次多的进食前尽量用多的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其他修行方法修行,能产生大的定力、大的禅定力,有此定力作为基础,第一次多的进食后,六根中的身不易被触尘所转,使修行者做到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执著的难度大减,使修行者做到远离情欲、少欲的难度大减。 意根是产生妄想、妄念最多的地方,但一个信佛修行者要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执著的难度要比意根不取相的难度要大得多。一个信佛修行者要做到远离情欲,六根都要做到,六根中,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执著、不染情难度最大,如果六根中的身做到不取相、不执著、不染情,其他五根也要做好。意根有几种、多种调整方法,要灵活运用。意根要不取生灭二相,可以用念楞严咒、念佛、意根空观的方法修行,念楞严咒、念佛时,意根念头多而不取生灭二相,读佛经时,意根念头多而不取生灭二相,如无必要,意根念头少时较易能做到离相,用耳根修行,也能使意根念头少。当然用耳根修行时,要使意根不执著,也需要信佛修行者,熟悉佛教义理,有一些智慧,会几种、多种修禅定的方法,才能做到。对于很多众生而言,意根离开妄想执著,还是难度大的。 禅定入门(四)修行方法,信佛修行者六根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一切执著(离开一切执著即可以离一切相),而一切执著中,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执著、不染情难度最大。我是处于人道之中,认为其他道的众生,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是染情、执著的最大原因、障碍,是我的推断、推测, 禅定入门(三)中也讲,其他道的众生也是有身体的,不可以以虚空为身(不可以把虚空作为自己的身体),也会导致一切众生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成为染情、执著的最大原因、障碍。 用上述方法修行,短时间内尝试,一天内用少的时间专门用耳根修行或不用时间专门用耳根修行,也能对远离情欲、少欲有大的帮助。用上述方法修行上述方法修行的特点,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修行5小时至10小时,然后再吃多的素食食物(第一次多的进食),在起床后至第一次多的进食的5小时至10小时不进食或者小量进食一次至三次(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第一次少量进食可以安排在起床后的一小时内,也可以安排在起床后的一小时至三小时内。)。这种修行方法的特点,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的6小时至10小时内,不要做体力要求很大的运动、劳动,也不要运动量过少【体力要求高、剧烈的运动、劳动,会使人较快需要吃多的素食食物,上述方法(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修行5小时至10小时,然后再吃多的素食食物)不可实施,运动量过少、很少,对身体健康不利】,在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的6小时至10小时内不要用拘束大的姿势修行,例如不用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等姿势【自然平坐的意思可见附录“(1.3)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是拘束大的姿势),用站立、行走(不是长距离步行,是小面积范围内来回走动,或时走时停,有时走动,有时站立不移动)、自然坐的姿势修行。与自然坐的姿势相比,站立、行走(小面积范围内有时候走动,有时候站立不走动)的效果更好。用站立、行走、自然坐的姿势能增加运动量,又没有很大的运动量,能有利于健康,有利于身体消化食物和增强忍受饥饿的能力。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修行5小时至10小时,人得到适量运动,促进健康、气血运行,有利于健康和提高消化能力,然后再第一次多的进食(吃60%至65%饱)(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 上述方法修行效果好。如果信佛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深染情欲,没有调伏,无法离开执著,用耳根修行也没法解决、解救。信佛修行者如果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深染情欲,如果没有上述方法调伏六根中的身,也没有其他好的方法调伏六根中的身、应对,一天即使能用两小时至三小时专门用耳根修行,也不能大幅减少远离情欲的难度,要做到远离情欲、少欲的难度也较大。 因为五戒中,要做到远离情欲的难度最大,而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是染情的最大原因,所以一个信佛修行者要为了调伏六根中的身(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执著)而安排自己的修行,要根据六根中的身的特点、身体的感觉安排自己的修行,如果在起床后长时间后第一次多的进食,健康受损,则应减少在起床后至第一次多的进食的时间,或者增加起床后至第一次多的进食前的小量进食的次数,例如本来第一次多的进食前有一次小量进食,增加为两次或三次小量进食,或者增加用站立姿势修行的时间。 对于一个信佛修行者,长时间的修行,要大幅减少远离情欲、少欲的难度,前文所讲的调伏六根中的身的方法和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使六根中的身不执著、不取相,两方面都要做好,调伏六根中的身的方法可能有几种、多种,只要能使六根中的身不执著、不取相即可,而本文前文已提出一种方法,如前文中所说。无明触发情欲,作为最有效的修行方法,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才能较易离开无明,所以本文的方法,每天长时间睡眠起床后,未多吃食物前是黄金修行时间、有利于修行的时间,要抓紧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其他修行方法修行,多吃食物前,如果能用两小时、超过两小时、三小时、超过三小时以上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如果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深染情欲,不能自拔,用耳根修行、用其他行门修行,也难以解救,如果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深染情欲,用其他行门修行,也只会落在相待中,不能明心见性,所以本文前文已经提出解决的方法,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修行5小时至10小时(期间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才能较易离开无明),然后再吃多的素食食物(第一次多的进食),在起床后至第一次多的进食的5小时至10小时不进食或者小量进食一次至三次(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第一次少量进食可以安排在起床后的一小时内,也可以安排在起床后的一小时至三小时内。)。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的6小时至10小时内不要用拘束大的姿势修行,例如不要用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等姿势(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是拘束大的姿势),用站立、行走、自然坐的姿势修行。与自然坐的姿势相比,站立、行走(小面积范围内有时候走动,有时候站立不走动)的效果更好。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的6小时至10小时内,不要做体力要求很大的运动、劳动,也不要运动量过少(体力要求高、剧烈的运动、劳动,会使人较快需要吃多的素食食物,上述方法不可实施,运动量过少、很少,对身体健康不利)。一天24小时内至少要去一次大便,可以选择一天24小时去一次或两次大便,任何时候身体内有多的粪便,要尽快去大便,排出多的粪便,减少身体的负荷。详细做法可以见前文所说。 很多信佛修行者,即使不去专门用耳根修行,部分时间也会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门同时修行时会(兼修的方法)用耳根修行,例如在适合用耳根修行的环境下念楞严咒、念佛,部分时间也会兼修的方法用耳根修行,很多世间人部分时间也会用耳根,例如传统的学校,学生在课堂听讲课,也会用耳根。对于信佛修行者还是其他众生,长时间(例如几天至几十天)不用耳根的情况较少。信佛修行者,部分时间,兼修的方法用耳根修行,也会对取得好的修行效果有帮助。 详细的饮食安排可见问答“信佛修行者怎样提高学习效率?”中的举例。 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是染情欲的最大原因。 六道众生中,人道以外的其他道的众生怎样才能远离情欲? 人道以外的其他道的众生要远离情欲,要做到以下几点: (1.1)不同道的众生有不同的生存形态和生存环境,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条件,要尽量在适合用耳根修行的环境下生活,要多用耳根修行。例如鸟类较易选择在适合耳根修行的环境下生活,很多鸟类的耳根也是具足的,可以多用耳根。 (1.2)不同道的众生有不同的生存形态和生存环境,可以选择多用身体站立或者舒展较好的姿势生活或者生存,例如马站立(四腿触地站立,不同于人的站立),身体舒展较好。 (1.3)不同道的众生有不同的生存形态和生存环境,如果每天有长时间睡眠,在长时间睡眠后较长时间后再第一次大量进食,这种方法部分动物也可以做得到,例如,马、大象在睡眠后,醒后五小时至十小时才第一次大量进食,醒后至第一次大量进食前,不吃任何食物或者有一次至三次小量进食。 (1.4)不同道的众生均可用部分时间留意六根中的身的感觉,任何时候发现六根中的身有取相、执著、染情时,均要尽快、及时进行调整,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不执著,不染情。 一个信佛修行者当出现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而导致染情,要抽部分时间、足够的时间留意六根中的身的变化,要注意用六根中的身修行,要及时调整。 禅定入门(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门是什么? 禅定入门(四)中,最快的修行行门有两种: (1)以耳根为最快的修行行门 (2)不定。不定哪一种行门为最快行门,由信佛修行者灵活选择。 但如禅定入门略说(一)(二)中说,行门难易快慢,各人根据自己的修行实践、尝试,结论是不同的,什么行门最快最易,要根据不同的人,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因为不同的佛经说法是不同,楞严经说最快的行门是耳根,般舟三昧经说最快的行门是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金刚经等大乘了义经没有说最快的行门是什么行门,不同的人要根据自己的修行尝试、实践,而选择、决定什么行门对于自己是最快最简易的,理解不同的行门为最快的行门都不违经义。 当一个信佛修行者能明白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时,则能得到不同于耳根的另一种最快的修行行门,这种最快的修行行门,重点是要离相、离一切执著,(对于很多信佛修行者而言)五戒中要做到远离情欲最难,因为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染情欲是一切众生要做到离相、远离情欲最大的障碍。所以只要学会怎样使六根中的身离相、离开执著,进一步使其他五根离相、离开执著,即可明白自性本具的佛性,开悟大智慧,明心见性。这种修行的方法每一天不用用长的时间专门用耳根修行或者不用专门用耳根修行,部分修行时间可以同时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行门修行时,其中一种行门用耳根修行即可(兼修的方法)。关键是做到六根中的身离相、离开执著,六根离相、离开执著,明白自性本具佛性,即可明心见性。 专门修行与兼修的不同之处,以耳根为例,专门用耳根修行是指专门、主要用耳根一种行门修行,用兼修的方法用耳根修行是指同时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行门修行时,其中一种行门用耳根行门,例如用耳根和用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用念佛和用耳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 这种修行方法无修无证,不用专门用耳根修行,关键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执著、不染情,然后其他五根同时能做到离相。 因为六根中的身执著、取相,是六道轮回众生染情欲、深染情欲的最大原因,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大。六根中的身执著、取相,是六道轮回众生最难离开的执著、六根中最难以做到离相的地方。 信佛修行者可以选择上述用六根中的身的修行方法进行修行。 信佛修行者修行时,要安住当下本具的佛性,不执著于过去、现在、将来,不执著于六尘,不执著于一切处,离一切执著,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性、智慧在六根均不取相、不执著时,会自然显现出来。一个信佛修行者的六根要离相,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最大的是六根中的身不执著、不取离合二相、不染情,如果六根中的身能做到不执著、不取离合二相,同时其他五根不取相,即可明心见性,开悟大智慧。 如果日中一食,健康受损,做不到,怎样改为过午不食? 可以选择早点睡觉,早点起床。例如20:00~21:00睡觉,第二天3:00~4:00起床,4:00~11:00有一次、两次或者三次小量进食,11:00~12:00安排一次多的进食。 如果做不到日中一食、过午不食?则灵活安排即可,如前文所讲关键是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的5小时至10小时后才安排第一次多的进食,在第一次多进食前,安排一次、两次或者三次小量进食,详细内容可见前文所说。 信佛修行者可以把素食食物的按照营养成分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1.1)营养很多;(1.2)营养多;(1.3)营养成分中等;(1.4)营养成分较少,四个等级中,序号数字越小,表示营养越多,(1.1)的素食营养成分最多,比其他三个等级都要多,(1.4)的素食营养成分最少,比其他三个等级都要少。 信佛修行者可以把素食食物的按照人体消化、吸收难度大小把素食食物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1.1)很容易消化;(1.2)容易消化;(1.3)难消化;(1.4)很难消化,四个等级中,序号数字越小,表示消化难度越小 (1.1)的素食最易消化,比其他三个等级的素食的消化难度都要小,(1.4)的素食最难消化,比其他三个等级的素食的消化难度都要大。 煮熟食用的素食的消化难度大小取决于煮的时间长短,不能生吃(苹果、雪梨等水果可以生吃,很多素食食物需要煮熟才吃),煮熟才吃,但不要煮得过于熟烂。 例如,面包、饼干、雪糕属于营养很多或者多、很容易消化的食物;煮熟的米饭、黄豆、微豆属于难消化、营养多的素食;苹果属于营养多、难消化或者很难消化的素食食物;雪梨属于易消化、营养多的素食;煮熟的油麦菜、菜心、菠菜属于容易消化但营养小的食物;煮熟的玉米、红萝卜属于难消化但营养多的素食;煮熟的番茄属于营养很多或者多、容易消化的素食食物。 如果信佛修行者按照上述方法,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的5小时至10小时后才第一次进食多的素食食物,第一次进食多的素食食物前有一次、两次或者三次小量进食,在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的第一次、第二次小量进食尽量不要吃很难消化的素食食物,尽量选择吃营养很多或者多、很容易消化或者容易消化的素食食物。上述安排下,信佛修行者一般一天24小时内安排一次多的进食或者两次多的进食,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小量进食,第一次多的进食吃60%~65%饱,在第一次进食多的素食食物后,超过五小时后,第二次进食多的素食食物,第二次进食多的素食食物吃30%~35%饱,任何时候,均可安排小量的进食。长时间睡眠前的三小时内如果小量进食,尽量不要吃难以消化的素食食物,应选择吃容易消化的素食食物。 选择素食、煮素食的方法可见问答:“选择素食、煮素食有什么好的方法?” 六根中的身执著、取相,是六道轮回众生染情欲、深染情欲的最大原因,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大。六根中的身执著、取相,是六道轮回众生最难离开的执著、六根中最难以做到离相的地方。 一切时,信佛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执著、取相或者染情时,要留意六根中的身的感受,要及时进行调整、调伏,要使六根中的身尽快做到离开离合二相,不执著,远离情欲。 上述所讲的部分建议、很多建议,自己经过短时间(大约超过半个月的时间)的修行尝试,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上述所讲的建议,修行者应根据自己的修行效果、修行实践进行灵活选择、取舍。例如建议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六小时至十小时内,不要用拘束大的姿势修行,例如不要用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等姿势修行(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是拘束大的姿势),如果信佛修行者在修行实践中,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六小时至十小时内,用上述姿势修行,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则可以选择用上述姿势修行。 (修改1-开始) 在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的问答内容中,举例d12~d14,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的10.5小时至12小时后才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50%~65%饱)。 信佛修行者可以在修行实践中用几种、多种方法改变饮食时间、饮食的多少。进行修行尝试的前提条件是身体健康得到保障,举一些例子如下: (1.1)0:00~8:00睡眠,8:00起床,在12小时后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饱),在第一次长时间睡眠后至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前有三次小量进食(每一次小量进食吃20%至25%饱),其他时间用于修行,16:00~18:00,第三次小量进食,20:00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23:00~第二天7:00,长时间睡眠。 (1.2)1:00~8:00睡眠,8:00起床,在48小时后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饱),在第一次长时间睡眠后至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前有七次小量进食(每一次小量进食吃20%至25%饱),其他时间用于修行。当天为第一天,16:00~18:00,第三次小量进食,24:00第四次进食小量素食食物。第二天8:00,第五次小量进食。第二天16:00,第六次小量进食。第二天24:00,第七次小量进食。第三天8:00,这时距离长时间睡眠起床后的48小时后,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饱)。第三天12:00~21:30,长时间睡眠。 (1.3)0:00~8:00睡眠,8:00起床,在48小时后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饱),在第一次长时间睡眠后至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前有六次小量进食(每一次小量进食吃20%至25%饱),其他时间用于修行。当天为第一天,16:00~18:00,第三次小量进食,24:00第四次进食小量素食食物。第二天8:00,第五次小量进食。第二天20:00,第六次小量进食。第三天8:01,此时距离长时间睡眠起床后的48小时后,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饱)。第三天12:00~21:00,长时间睡眠。 (1.4)0:00~8:00睡眠,8:00起床。当天为第一天,16:00~18:00,第三次小量进食(每一次小量进食吃20%至25%饱,其他时间用于修行),24:00第四次进食小量素食食物。第二天8:00,第五次小量进食。第二天14:01,此时距离长时间睡眠起床后的30小时后,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35%饱)。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35%饱)后,继续修行,第二天24:00,第六次小量进食。第六次小量进食后继续修行。第三天8:00,第七次小量进食。第三天16:00,第二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50%饱),第三天20:00,第八次小量进食。第三天22:00~第四天7:30,长时间睡眠。这个例子中,长时间睡眠起床后,62小时后才开始下一次长时间睡眠。这个例子中,长时间睡眠起床后,进食外的其他时间均用于修行。 (1.5)0:00~8:00睡眠,8:00起床。当天为第一天,16:00~18:00,第三次小量进食(每一次小量进食吃20%至25%饱,其他时间用于修行),24:00第四次进食小量素食食物。第二天8:00,第五次小量进食。第二天14:01,此时距离长时间睡眠起床后的30小时后,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35%饱)。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35%饱)后,继续修行,第二天24:00,第六次小量进食。第六次小量进食后继续修行。第三天8:00,第七次小量进食。第三天16:00,第二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50%饱),第三天20:00,第八次小量进食。第八天19:00,第23次小量进食。第八天22:00~第九天7:00,长时间睡眠。这个例子中,长时间睡眠起床后,进食外的其他时间均用于修行。这个例子中,长时间睡眠起床后,超过七天后才开始下一次长时间睡眠,在此期间有23次小量进食和两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 上述举例中,例子(1.2)~(1.5),个人暂时未经过尝试。如果其他信佛修行者进行近似的修行尝试时,前提条件是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尝试过程中,任何时候出现身体不适,身体健康受损时,应立刻停止、终止上述修行尝试,进食素食食物、休息、睡眠。 宣化上人大师讲解的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中说,达摩祖师面壁打坐,坐了九年。也就是说,九年都不睡眠,精进修行。四祖道信禅师,很小就跟僧璨祖师出家学习佛法,六十年长坐不卧。也就是说,六十年都不睡眠,精进修行。 会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的信佛修行者的身体能忍受痛苦的能力增强,对于身体死亡、四大分离的恐惧能减少。六道轮回众生经历无数次生与死,每次死亡都是四大分离。身体能忍受痛苦的能力增强对信佛修行者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有帮助。 (修改1-结束) (修改2-开始) 一个修行人的衣食住行,睡眠,身体任何运动、动作、体力劳动,都会导致身体与其他物体发生离合、触碰或者使身体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器官之间产生离合或者触碰。所以修行人在任何时候,在处理任何事情时,当身体与其他物体发生离合、触碰而取离合二相,或者身体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器官之间离合或者触碰使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取离合二相时,都应该进行调整、调伏,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修行者在任何时候,在处理任何事情时,导致六根中的身取离合二相或者产生执著时,都应该进行灵活的调整、调伏,直至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使六根中的身不执著、不取相。 不同的人做同样的运动、动作、体力劳动或者事情,有的人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有的人的六根中的身不会取相。修行者在六根中的身出现取相时,调整的方法变化多、千变万化,要灵活应对。例如一个人坐在一张硬的木板凳上和一张铺有厚而且软的有弹性的沙发垫的沙发上,身体的感觉会不同,有的人坐在上述沙发上或者睡在铺有厚而且软的有弹性的床垫的床上,会感觉不舒适甚至导致身体取离合二相、执著。因为不同的修行者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事情、很多的不同的情况,当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时,关键要自己灵活应对、调整,使自己的六根中的身不执著、不取相。因为不同的修行者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事情、很多的不同的情况,都会有可能使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禅定入门(四)不会对每一种情况的应对方法都加以详细论述。例如,在家的信佛修行人如果头发较长不舒适时,头发应全部剪去或者留较短头发,例如剪发时只留大约两毫米至二十毫米长左右。 修行人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是六根中的身不取相的总称、主要部分,任何一个众生的六根中的身遇到冷暖、痛苦、饥饿或者疾病导致执著也等同于六根中的身取相。也就是说,众生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有几个类别,取离合二相是众生的六根中的身取相的几个类别中的一个主要类别。 当一个修行者六根中的身取相,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是要明白义理,修行人的六根中的身不取相。第二是要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调整、解决。很多情况下、部分情况下,只是明白义理,没有具体的方法进行调整,是无法解决问题或者导致修行难度增加(只明白义理,没有具体的方法进行调整、解决,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导致修行难度增加)。例如一个修行人头发较长,而感到不舒适,只要把头发全部剪掉或者留很短、较短的头发,就不会因为头发较长而感到不舒适。部分情况下,当一个修行者六根中的身取相,修行者能明白义理,不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调整,即可以使六根中的身不取相。 部分信佛修行人的衣服的选择也会对修行人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产生大的影响。因为穿在人身上的衣服是与人的身体产生多的地方的接触,衣服与身体产生多处离合、触碰,如果一个人的衣服穿着不舒适,会使六根中的身容易取离合二相、执著。 部分信佛修行人的衣服的选择不会对修行人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产生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部分修行人衣服穿着很随意,六根中的身也不会因此而执著、取相。 人如果穿的衣服使身体、六根中的身感到不舒适或者取相,则更换其他款式或者布料不同的衣服即可。 用一个假设的例子作为说明,二十个修行人遇到同一种情况,其中有十个人六根中的身不会因此而取相、执著,而另外十个人的六根中的身会因此而执著、取相,而需要用具体的方法调整、调伏;具体的调整、调伏方法,十个人中共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调整方法。 再用一个假设的例子做说明,遇到同一种情况下,在不同的时候,同一个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有不同的感受,例如两年半前,一个修行者遇到同一种情况下,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不取相、不执著,而两年半后,一个修行者遇到同一种情况下,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 修行人一般要选择自己穿上后感到舒适的衣服,这样有利于修行。至于选择什么样的衣服是身体感觉舒适的,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修行人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对处理方法。 禅定入门(三)中也有讲关于修行人的衣服的选择的方法,但是禅定入门(四)中的关于修行人衣服的选择的方法很多内容与禅定入门(三)不同。禅定入门(四)中的关于修行人衣服的选择的方法与禅定入门(三)不同时,以禅定入门(四)的方法为准,选择禅定入门(四)的方法,而不选择禅定入门(三)的方法。 修行人选择穿着的衣服如果使身体感觉不舒适,会使六根中的身更易产生取相、执著。 与佛无缘的世间人的男子的服装有多种不同款式、布料。信佛修行人如果穿的衣服使身体、六根中的身感到不舒适,则更换其他款式或者布料不同的衣服即可。上述(与佛无缘的世间人的男子)的服装中的部分服装、很多服装,男的信佛修行人和女的信佛修行人都可以穿,女的信佛修行人可以穿与男子款式近似的服装。天气不冷时,很多人会选择穿两条裤,内裤和穿在外面的裤。裤子按长度不同可以分为长裤、中裤、短裤。人穿在外面的裤可以选择穿长裤、中裤、短裤。在本文中,中裤是指人在穿上后裤的最低边在膝盖中心位置下5厘米至10厘米左右的裤。短裤是指人在穿上后裤的最低边未到膝盖或者在膝盖上方附近的裤。短裤长度大约45厘米至50厘米左右,如果人的身高较高时,可以选择更长的短裤(例如超过50厘米长),修行人在家修行,不外出时,穿较短的短裤也可以的(例如比45厘米更短的丈筋短裤)。 个人短时间的尝试,有时候如果自己穿布料很柔软、裤脚的最低边长至脚底或者离脚底距离很近的长裤(例如离脚底一厘米至五厘米距离,裤比脚底短些或者比脚底长些),会感到不舒适,六根中的身容易取相或者执著,(其他人不知道会否有这种情况、感觉)。我上述这种感觉有时候有, 有时候没有。 长的裤的裤脚触碰脚部,因为脚部是人体运动力强的部分,能承受大的力,但如果有其他物体用很少的力触碰,有时候可能会导致身体感觉不舒适,有时候长的裤的裤脚用很少的力触碰脚部,导致人的身体感觉不舒适,解决方法,就是不要穿布料很柔软的长裤,我穿布料薄但不是很柔软的长裤则没有感到不舒适。 丈筋裤的丈筋有弹力大小不同、宽度不同的多种规格。 人如果选择穿丈筋裤,如果裤的丈筋的弹力不合适,可以选择更换其他弹力不同的丈筋,或者可以把两种弹力大小不同的丈筋缝接起来,再在裤的裤头更换上两种弹力大小不同的丈筋缝接起来的丈筋。 男子的服装有多种不同款式、布料。如果天气冷时,可以穿三条裤子,如果觉得不舒适,中间的裤子可以穿短裤或者中裤。服装按布料软硬不同可以分为非常硬、很硬、硬度中等、软、很软等。不同款式的裤有不同的款式的裤头,有穿腰带的西裤、丈筋裤或者可以穿腰带的丈筋裤。西裤的腰带包括的种类有人造革腰带(人造革腰带,不是动物的皮造的,没有任何动物成分)、布腰带;可以用布带与丈筋缝接起来,再扣上腰带扣,就是一条有弹力的腰带。 上衣按袖的长短分为短袖和长袖,上衣也有不同的多个种类,既有质料柔软、没有或者很少棱角的T恤、恤衫,也有棱角分明的西装上衣。天气冷(但不是非常冷)时,人可以选择穿质料柔软的(有衣领的)短袖T恤、短袖恤衫做内衣,外面再穿厚的衣服。 天气冷(但不是很冷时)时,人可以选择不穿袜或者穿上短袜、长袜。很多男子足球运动员穿长的足球袜,足球袜的上边接近膝盖,天气冷时,人可以选择尝试一下穿这种长的足球袜,看能否产生好的效果。 信佛修行者如果房间有一些蚊子,可以选择在房间的窗户装上防蚊纱窗、纱窗网,装上防蚊纱窗后,房间内也很少或者没有蚊子。这种防蚊纱窗在淘宝或者其他网购网站有销售,便宜的防蚊纱窗一平方米价格少于两元。 (修改2-结束) (2)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不取动静二相 楞严经中说,对于初心修行者,耳根是唯一圆通行门,修行速度远远超过其他行门,日劫相倍。 用耳根修行时,能否选择合适的修行点、观察点,对修行速度的快慢有巨大的影响、关键的影响,对修行效果好坏有关键的影响。信佛修行者在修禅时明心见性,才能开悟大智慧。选择合适的修行点、观察点的意义对修禅有关键性的作用。 楞严经中说: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耳根觉悟可以理解为耳根觉察力好、耳根观察力好的意思。 用耳根修行,选择合适的修行环境,较易有好的修行效果,一般选择的修行环境,环境中部分时间有一些声音或者较多声音产生,部分时间非常少声音产生,现代的世间科技、科学发达,如现代的世间科学说,人类居住的环境下,完全没有声音的环境是很少或几乎没有的,在环境声音低于10分贝时,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关节骨骼的摩擦声音,肌肉张紧的声音。用耳根修行,如果选择的修行环境长时间非常少声音,几乎无声音,耳根较易迷晦无明,这是因为修行难度增大而导致,当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难度,选择的修行点非常少时,也不会迷晦无明,能入圆明;如果选择的修行环境长时间不停有非常多的声音产生,耳根容易产生疲劳,容易为物所转,容易为诸有所转,这是因为修行难度增大而导致,当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难度,选择的修行点非常多时,也不会为物所转,为诸有所转。用耳根修行,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锻炼耳根的觉察力,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有无声音产生,耳根都了了常明。 有大神通的菩萨,能于一微尘内显示多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显示多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身语意业,所以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个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修行时,选择合适的修行点、观察点,选择小范围的修行点,观察点,才能较易使色空融为一体,修行者专注于修行点,离法执,离一切执著,即离相待,即入圆明。六根不生不灭,专注于修行点时,无论六尘有无、多少、生灭,六根都不会动摇,了了常明。 (修改2-开始) 华严经中说:如来能于一微尘内普现一切法界影像不思议故。 在华严经中搜索:一微尘。有36处说法(把华严经保存在office word中,用替换指令把“一微尘”更换为“一微尘”,有36处更换)。 在华严经中搜索:二乘(86个搜索结果)。菩提心(584个搜索结果)。菩提之心(33个搜索结果)。一微尘(36个搜索结果)。一尘(82个搜索结果)。善根(1202个搜索结果)。少善根(6个搜索结果)。辟支佛(49个搜索结果,以后略)。声闻(197)。独觉(91)。第一义(24)。 (修改2-结束) 简而言之,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有时候选择修行点的方法与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选择修行点的方法相近、相似或者相同。简而言之,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与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选择修行点的方法相近、相似或者相同。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时,选择修行点、观察点的范围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是以进入肉眼的部分或者全部(明暗强弱不同的)光线、影像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一般可以选择空间中部分方向传来的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因为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的耳根、眼根在了知声音、明暗不同的光线影像的特点、方式是有小部分不同的,当选择空间中部分方向传来的部分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修行点以外其他方向传入肉耳的部分或者全部声音、声波也能听到。 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时,能听到东南西北、上下的立体空间范围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这和眼根是不同的。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时,用河道取水式的选择修行点、观察点的方法时,只是选择部分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修行点以外其他方向传入肉耳的部分或者全部声音、声波能听到,修行点以外其他方向传入肉耳声音、声波是否能听到也没有大关系(修行点以外其他方向传入肉耳声音、声波是否能听到均可、也没有所谓)。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时,用洪水漫浸式的选择修行点、观察点的方法时,选择东南西北、上下的立体空间范围所有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例如,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选择修行点、观察点的方法时,专注于前方传来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当耳根专注于前方时,背后传来的声音可能也会部分或者全部能听到,这和用眼根修行是不同的。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法无有比,无相待故。相待是动词,意思即修行者修行时,六根离相待,自性离相待。相待即有所住而生其心,无相待,即无所住而生其心。 如禅定入门(三)问答“怎样用六根修行?中详细讲六根取修行点的方法,如禅定入门(三)中说,对于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六根了知六尘时,只有声尘能在空间进行叠加,大的声音能从屋外穿过窗户墙壁,传入屋内,使人听到,如果一间房关门,以黑色布窗帘遮挡窗户,房内的人看不到屋外的影像。 对于初心修行者来说,用耳根修行时,选择修行点、观察点时,须用河道取水式的方法选择修行点,才能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如果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难以取得好的修行效果(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进行命名)。用耳根修行时,用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修行,修行难度大,较易失去耳根之利。下面讲一讲两种取修行点的方法: (1.1)河道取水式。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不取动静二相。简而言之,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就是一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个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肉耳以外,头部以外(例如离头部超过半米远的距离以外或者超过一米远的距离以外)选择空间中部分方向传至肉耳的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 例如一初发心的信佛修行者坐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的椅子上,以离头部超过半米远的距离的几平方米的范围作为修行点,或者以隔壁二十平方米大的大厅作为修行点、观察点,或者以屋外离屋很近的几棵大树作为修行点,或者选择离修行者大约一百米远外的一条道路中的大约30米长(道路宽大于8米)的道路作为修行点(有较多人车经过,部分时间有一些声音发出,传至修行者处),或者以隔壁占地一百平方米的楼房作为修行点。 信佛修行者可以选择部分时间有一些声音发出、其他时间很少、较少声音发出的小面积范围作为修行点,对于修行点以为其他地方发出声音(这里是指其他地方发出并能传至修行者处的声音),修行者能听到部分或者全部均可,修行者能不能听清楚修行点以外其他地方发出的声音均可,修行点以外其他地方发出的声音,修行者能否听清楚、能否听到均可(均无所谓)。信佛修行者可以随时间改变而更改不同修行点、观察点,例如选择一修行点修行,修行两分钟至一小时后,改为其他修行点,大约每隔两分钟至一小时或者一小时以上可以更换修行点、观察点,但如果一个修行点已经计划好修行一段时间(例如半小时),在计划的时间未完成时,即使修行点以外其他地方比修行点发出的声音更多或者更少,均不要改变修行点。 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个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如果把肉耳作为修行点、观察点,即为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 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个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用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如果用洪水漫浸式的方法选择修行点,修行难度大,要取得好的修行效果难度大。 佛学大辞典中说:西方有四种亿:一、十万为亿。二、百万为亿。三、千万为亿。四、万万为亿。 楞严经中以一千万为一亿。如果一万乘以一万为一亿,一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十亿个日月和地球。如果一个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神通遍及多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以上述小面积范围的地方修行点、观察点,如华严经说,有大神通的菩萨,能于一微尘内显示多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显示多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如果上述大神通的菩萨用耳根修行,以一千万个世界(一千万个世界包括一千万个日月和一千万个地球)作为修行点,即为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上述有大神通的修行者神通遍及一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以几百平方米至几千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修行点,也是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因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远大于几百平方米至几千平方公里的范围。 上述有大神通的菩萨以一千万个世界作为修行点,也是容易的,有大神通的菩萨以洪水漫浸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也是容易的。 (修改2-开始) 华严经中说:如来能于一微尘内普现一切法界影像不思议故。 在华严经中搜索:一微尘。有36处说法(把华严经保存在office word中,用替换指令把“一微尘”更换为“一微尘”,有36处更换)。 (修改2-结束) 河道取水式是以譬喻命名,例如一条大约五十米宽的大河,有许多分支河流,分支河流有不同的长度和宽度,例如几百米长至几十公里长,有大约五米宽、十米宽、十五米宽,一五米宽分支河流,在大约五百米远处,河边有一小面积菜地,有人于河中取水浇菜。 用耳根修行时,一般修行者周围有几个或者多个可供选择的修行点、观察点,不一定要选择最多声音产生的修行点。例如两个个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周围有大约三十个修行点、观察点可供选择,这三十个修行点分别为dd1~dd30,其中dd26~dd30五个修行点最多声音产生,dd16~dd25十个修行点产生的声音数量中等,要少于dd26~dd30,dd16~dd25十个修行点产生的声音数量不算很多,也不算很少,一个信佛修行者先从dd16~dd25中选择一个修行点修行大约一小时。另一个信佛修行者选择先从dd26~dd30中选择一个修行点修行大约一小时。 (1.2)洪水漫浸式。简而言之,一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个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以肉耳为修行点、观察点,以修行者周围一切方向(包括东南西北、上下等一切方向)传至修行者肉耳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 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命名,譬喻一个地方,发生大洪水、大水灾,洪水冲上道路、农田、村庄,洪水比道路还要高两米,并通过窗户门缝渗透进屋内,一两层高楼房,二楼的地面高大约四米,楼房内的人从二楼走下一楼就能碰到渗透进屋内的洪水。 初心信佛修行者或者一个没有大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用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如果用洪水漫浸式的方法选择修行点,修行难度大,要取得好的修行效果难度大。 上述用耳根修行的信佛修行者,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法执,离一切执著,即可入圆明。如果有法执,有其他执著,即有相待;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法执,离一切执著,即为离一切诸相。 信佛修行者要反思、反省一下自己有什么执著,要离开一切执著,才能离相待,才能离一切相,才能明心见性。 用耳根修行,用站立姿势,站立时,可以部分时间原地做些小运动。 传统学校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符合部分用耳根修行的条件。 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是适合用耳根短时间修行的环境(由于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环境污染严重,只适合用短时间进行修行尝试),部分时段、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除深夜外,其他时间有一些人车或者多的人车通过,部分时段、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白天也有部分时间经过的行人车辆不多,也不算很少,一个信佛修行者在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用耳根修行,声音传播阻隔少,部分时间周围有声音发出,周围的产生的声音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声音观察点、修行点的数量合适,行人、车辆、环境中能产生不同的声音,部分声音、很多声音是从中距离、远距离的地方传至修行点或传至修行者处,这种在声音传播阻隔少,从中距离、远距离的地方传至修行者处的声音观察点,能较易产生好的修行效果。当然在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修行,缺点就是环境污染多,损害健康。所以不同的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环境污染情况多少会不同或近似,应尽量选择环境污染较少的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房屋外、室外比房屋内、室内,声音传播阻隔更少,是更有利于用耳根修行的环境。有的室外环境与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的声音环境近似,也可以选择这种环境下修行。部分住宅区的道路、多绿化树木的道路,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环境污染也严重(但要比少绿化树木的道路的环境污染要少一些),可以在这些环境下用耳根短时间修行(在上述环境污染多的地方只适合短时间的修行尝试,不要长时间修行)。工业发展多,环境保护差的工业区、地方的道路环境污染大,尽量不要在这些地方长时间停留或修行。楞严经把耳根列为唯一圆通行门,修行速度远超其他行门,日劫相倍,是因为用耳根修行,有其他行门没有的优势、优点。在声音传播阻隔少、周围环境部分时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产生的环境、部分声音、很多声音从中距离、远距离产生的环境下,才能把耳根修行的优点、优势更好地、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部分时段、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用耳根修行的方法经过修行实践、尝试,能使信佛修行者较易做到远离情欲、少欲,这种方法有三个特点: (1.1)平均每天在道路旁边修行超过六小时或者超过七小时,其中平均每天用耳根修行超过2.5小时或者超过三小时。在道路旁边修行超过六小时或者超过七小时中,平均每天用超过一小时念楞严咒和念佛。 (1.2)用站立的姿势。 (1.3)每天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睡醒后,平均每天经过五小时至六小时才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睡醒后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时间内有一次或者两次小量进食(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第一次少量进食安排在起床后的一小时内或者1.5小时内)。 这种方法优点: (1.1)声音传播阻隔少。 (1.2)声音从四面八方一切方向传来,声音既不过多,也不会过于少,声音音量不会过于大,也不会过于小,没有过大的噪音。部分声音、很多声音是从中距离、远距离的地方传至修行点或传至修行者处,这种在声音传播阻隔少,从中距离、远距离的地方传至修行者处的声音观察点,能较易产生好的修行效果。 一个深染情欲的信佛修行者如果用上述方法修行五天至十五天,就能出现逆转,变成远离情欲或者少欲。 (修改2-开始) 在部分时段、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环境污染严重,在这种环境下只适合短时间修行。有一些没有环境污染或者很少环境污染的室外、户外地方,同样会部分时间有声音产生,适合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可以选择这些自然环境好、没有环境污染的地方修行。 五苦章句经中说:世间有树,名优昙钵,但有实、无有华,如来出世乃有华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辩才聪,寿命延长,遭值明人,发菩萨心,直信不还,具闻经法,遇如来世,此皆宿行。六情完具的意思是六根完具、六根健康无损的意思。身体健康对信佛修行者的修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很多地方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生活在中国的信佛修行人要注意身体健康,尽量不要在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或者生活长的时间。中国很多地方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对六道众生都有不好的影响。 (修改2-结束) (修改1-开始) 辅助修行点、辅助观察点的意思是什么?修行点、观察点重复的意思是什么? 举例说明辅助修行点、辅助观察点的意思。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时,用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是指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时,部分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 aa2、aa3是两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aa2、aa3均是用站立或者小面积范围内(例如100平方米范围内)来回走动,有时候走、有时候站立不移动的姿势修行。aa3以敲木鱼(或者用小铁棒敲一个木箱)的同时用耳根修行的方式修行,aa3每隔七秒至十五秒就敲一次木鱼,aa3以中等力量或者较大的力量敲木鱼。aa2离aa3的距离是2米至10米远,aa2用耳根修行,aa2、aa3附近种有一些树,每一棵树的占地面积大约十几平方米至60平方米。aa3每隔七秒至十五秒就用中等力量或者较大的力量敲一次木鱼,因为aa2觉得敲木鱼的声音突然变化、刺耳,aa2并没有以aa3敲木鱼而发出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而是以距离aa2大约20米远的一棵占地面积大约40平方米的树作为用耳根修行的修行点、观察点,aa3敲木鱼的声音并非aa2用耳根修行的修行点、观察点,但aa2能听到部分或者全部aa3敲木鱼的声音。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用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修行,修行点以外其他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部分听到、全部听到或者听不到均可以。因为aa3敲木鱼的声音并非aa2用耳根修行的修行点、观察点,所以aa3敲木鱼的声音,aa2能否听到均可以的。一般情况下,aa2能听到部分或者全部aa3敲木鱼的声音。aa3敲木鱼而发出的声音叫做aa2用耳根修行的辅助修行点、辅助观察点。如果aa2不喜欢辅助修行点、辅助观察点的声音过于大,可以选择与aa3保持更远的距离,例如aa2与aa3距离7米至10米或者10米至20米。如果aa2希望辅助修行点、辅助观察点的声音大一些,可以选择与aa3保持更近的距离,例如aa2与aa3距离2米至7米。 aa2如果选择用耳根和用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aa2用耳根和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肉眼和肉耳都是选择距离aa2大约20米远的一棵占地面积大约40平方米的树作为修行点、观察点,这叫做修行点、观察点的重复。如果aa2用耳根和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耳根用上述树作为修行点、观察点,眼根选择部分树和树周围或者附近几十至几百平方米的景物作为修行点观察点,这叫做修行点、观察点的重复。如果aa2用耳根和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耳根用上述树作为修行点、观察点,眼根选择部分树和树周围或者附近几十至几百平方米的景物作为修行点、观察点,这叫做修行点、观察点的重复。aa2选择用耳根和用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用上述修行点、观察点重复的方式选择修行点,同时在短时间内用意根观想上述树(观想整棵树或者部分树,或者观想部分树和树周围或者附近景物)作为意根的观察点而进行修行,当aa2在短时间内意根观想上述树作为意根的观察点而进行修行时,相当于用眼根、耳根、意根三种行门同时修行,三种行门的修行点、观察点重复。 信佛修行者用六根六种行门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行门同时修行时,不一定用修行点重复的方法才能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也就是说,有时候或者部分修行人修行时,不用修行点重复的方法取修行点,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有时候或者部分修行人修行时,用修行点重复的方法取修行点,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例如信佛修行者用耳根和用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不一定用修行点重复的方法才能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也就是说,部分修行者用耳根和用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耳根和眼根不是用修行点重复的方法取修行点,较易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部分修行者用耳根和用眼根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耳根和眼根用修行点重复的方法取修行点,较易能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修改1-结束) (3)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眼根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不取明暗二相。 禅定入门(三)问答“怎样分别用六根修行?”中说:个人修行的感觉和理解,肉耳中的闻性了知传入耳中的声音、声波可以以声音叠加的方式,肉耳可以与传入耳中的叠加的声音叠加、交汇在一起。光线、影像传入肉眼时肉眼看见光线并非以光线叠加的方式。光线、影像在肉眼中有不同的感光位置。......但房间内的人会听到房间外的人说什么,白天与黑夜相比,白天房间外依然有多的光线进入房间内,但房间内的人如果没有神通是看不到房间外其他人的活动情况。 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的情况下,用眼根修行,修行点、观察点可以选择为传入肉眼中部分或者全部光线、景象;也可以把肉眼超过0.5米以外的外表面面积几平方厘米的物体或者外表面面积超过几平方厘米的物体(例如可以选择几百平方米的范围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修行点、观察点。 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夜晚,很黑暗的地方,闭着眼睛,用眼根修行,修行点非常少,会使修行难度有小幅度增加或者大幅度增加,较易迷晦无明,这是因为修行难度增大而导致,当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难度,选择的修行点非常少时,也不会迷晦无明,能入圆明。 (4)信佛修行者用意根修行的方法。用三观的修行方法。用意根幻观的修行方法。 【佛学常见辞汇】中注解的三观共有四种。禅定入门(四)中讲的三观共有两种,其中一种三观与天台宗讲的三观有些近似,另一种三观与天台宗讲的三观部分近似、部分不同。禅定入门(四)的其中一种三观,意义如下: 第一种三观: (1.1)禅观:信佛修行者在六根、六尘、六识共十八个行门中选择一个行门专门修行,或者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门同时修行,离一切诸相,叫做禅观。楞严经中说: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六根中同一根的根尘两个行门的修行方法有些近似。 楞严经说: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暗明,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用六根修行,要离开上述十二种诸有为相。 (1.2)空观。空观是指信佛修行者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中选择两种尘、或者三种尘,四种尘至六种尘作为修行点进行修行。信佛修行者修行时,专注于修行点,离法执,离一切执著。 用耳根修行,其他五根有没有知觉?用耳根修行,当然其他五根是有知觉的,用耳根修行是指以耳根为主的修行方法。而空观是以两种或者超过两种以上的行门进行修行。专门用一种行门修行和用几种行门同时修行的方法没有明显的界限。用几种行门同时修行时,其中一种行门用得较多,就近似于专门用一种行门修行。如前面讲,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选择小范围的修行点,观察点,才能较易使色空融为一体,修行专注于修行点,离法执,离一切执著,即离相待,即入圆明。所以用几种行门同时修行时,几种尘的数量不宜过多,几种尘构成的修行点数量非常多、过于多,修行者容易产生疲劳疲倦,较易为物所转、为诸有所转,较易为物所转,这是因为修行难度增大而导致,当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难度,选择的修行点非常多时,也不会为物所转,为诸有所转。 为什么要讲几种、多种修禅定的方法?佛法是不二之法,无论是多种修禅定的方法、两种三观,如果符合佛经法义,都是同一义,修禅定者,一切时当处禅定,觉悟无惑,禅定状态并非有出有入,离生灭变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但对于部分修行者而言,有时候修行效果好,有时候修行效果差,有时候要做难度大的事情,有时候用难度大的行门修行,有时候可能懈怠、长时间睡眠(有时间长时间睡眠后遗忘觉悟性)、妄念多,导致失觉迷惑,有时候,处理世间事,或者处理有些难度的世间事,或者处理难度较大的事情时,难以用最简易的行门修行。部分修行者有时候修行效果很差时,迷惑多,为物所转,近似于离开禅定。所以掌握不同的修行方法,多种修行方法,以应对不同的环境。 禅定入门(四)中,两种三观共六种修禅定方法皆同一义。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萨修行,入不二法门。华严经中说: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同诸如来住不二法。 诸法不作二解,一切法即心自性。 楞严经中说: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也就是说,不可以用众生的知见去理解佛的大智慧。未开悟大智慧的修行者,暂时举心,一言一行,尘劳先起。 (1.3)意根幻观。意根幻观是指信佛修行者以忆持佛经义理做为修行点、观察点,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不取生灭二相。意根幻观是用意根修行时,不同的修行方法中,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意根幻观也是六根、十二处、十八界多种修行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楞严经中说: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当然,这里的意根幻观与楞严经中讲的如幻三摩提不知是否相同。意根幻观又可以叫幻观。维摩诘所说经中说:依于义,不依语。信佛修行者可以以忆持佛经义理、佛法义理做为修行点,可以以忆持其他信佛修行者或者自己对佛经的注解、经论作为修行点,当然,这些注解必须要符合佛经义理。以修行点多少划分,意根幻观有修行点多、修行点少等不同的修行方法、修行方式。例如一个信佛修行者在十分钟至两小时内以很慢的速度反复忆持、思考几句佛经义理,即为用意根修行点少的方式修行。信佛修行者以很慢的速度忆持、思考几句佛经义理、佛法义理,即为用意根修行点少的方式修行。信佛修行者以较快的速度忆持、思考佛经义理、佛法义理,即为用意根修行点多的方式修行。意根修行点多时,意根念头多,不取生灭二相。意根修行点少时,意根念头少,不取生灭二相。 信佛修行者用意根幻观修行时,也可以以读佛经进行修行( 用意根幻观修行时一般选择自己以前曾经学习过一遍或一遍以上的佛经进行重复阅读,),信佛修行者用中等速度或者较快速度阅读佛经时,即用意根修行点多的方式修行。 信佛修行者为了用意根幻观修行而读佛经和为了学习佛法而读佛经,两种情况略有不同。 信佛修行者用意根幻观修行时,以忆持、思考佛经义理、佛法义理修行,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 信佛修行者修行效果差,处于迷惑不悟时,用意根幻观的修行,较易使修行者转迷为觉。 楞严经中讲耳根行门是修行速度最快的唯一圆通的行门,修行速度远超其他行门,所以当信佛修行者修行效果差,处于迷惑不悟时,可以分别用意根幻观、耳根行门修行,较易使修行者转迷为觉。 除了部分行门、部分修行方法外(部分行门、部分修行方法,例如以专念楞严咒的方法进行修行,以专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方法修行,专念一佛名号修行,专念多佛、多菩萨名号修行,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修行),很多修行方法,在意根念头很少(不取生灭二相)时,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较易离相待执著。用意根幻观修行时,也可以用意根念头少、意根修行点少的方式修行。 如楞严经中说: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惟圣与凡无不苞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因为意根对应的法尘包括一切佛法、世间法、一切念头、一切妄念,所以法尘包括范围广泛,楞严经说意根是难度大的行门。 意根幻观是禅观中的一种修行方法,空观也属于禅观的修行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意根或者用意根幻观修行时,如果意根几乎无念头、非常少念头(不取生灭相),意根较易迷晦无明,这是因为修行难度增大而导致,当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难度,选择的修行点非常少时,也不会迷晦无明,能入圆明;如果意根的念头很多、非常多(不取生灭相),意根容易产生疲劳,容易为物所转,容易为诸有所转,这是因为修行难度增大而导致,当然,信佛修行者如能克服难度,选择的修行点非常多时,也不会为物所转,为诸有所转。用耳根修行,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锻炼耳根的觉察力,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有无声音产生,耳根都了了常明。 部分行门、很多行门都根据修行点、观察点多少划分为不同的修行方式,讲述修行点、观察点数量多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级别【序号数字越小,数量越少,例如(1.1)的修行点比(1.2)的修行点数量少】:(1.1)极少、微小、过于少;(1.2)很少、非常少;(1.3)少;(1.4)数量中等;(1.5)多;(1.6)非常多、很多;(1.7)极多、过于多。 下面简单介绍第二种三观: (1.1)空观。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时用两根,或者同时用三根至六根修行)(也就是说,用六根六种行门中任何一个行门修行,或者用六根六种行门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行门同时修行),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自性无一物可得,名为空观。 楞严经中说: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如上述经义,即使一众生要息灭六根一切见闻觉知,自性依然有多的妄想迷惑,并非真正的性空之义,如前文中说:佛法是不二之法,非色非空,不垢不净,非有非无,色不异空,色即是空,非待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 华严经中说: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信佛修行者如果只说空义,离开自性、六根之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性,例如眼根见性,耳根闻性),并非佛法真义,不能明白禅定的真正方法,所以前文说:自性觉悟即六根觉悟,觉悟圆满即六根觉悟圆满,六根觉悟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好、六根观察力好的意思,修行者觉悟即六根的觉察力觉悟,佛觉悟圆满即佛的六根觉察力圆满,六根的觉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锻炼六根的觉察力、观察力。 说无所得的意思是自性无所得,六根无所得,六根离一切执著。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 (1.2) 幻观。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时用两根,或者同时用三根至六根修行)(也就是说,用六根六种行门中任何一个行门修行,或者用六根六种行门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行门同时修行),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法执,离一切执著,离一切相,名为幻观。 如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信佛修行者如果只说一切相虚妄,离开自性、六根之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性,例如眼根见性,耳根闻性),并非佛法真义,不能明白禅定的真正方法,所以前文说:自性觉悟即六根觉悟,觉悟圆满即六根觉悟圆满,六根觉悟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好、六根观察力好的意思,六根觉悟圆满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观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句中的见字即六根之性或者自性的了知之义。 如楞严经中说: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所以讲,修行者觉悟即六根的觉察力觉悟,佛觉悟圆满即佛的六根觉察力圆满,六根的觉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观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锻炼六根的觉察力、观察力。 (1.3)中观。信佛修行者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时用两根,或者同时用三根至六根修行),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非色非空,非有非无,不取无明和为物所转两边,不取空有二边,六尘与性空融为一体,圆融无碍,中道了义,明心见性,这种修行方法名为中观。 信佛修行者如果只说离开空有二边,离开自性、六根之性(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性,例如眼根见性,耳根闻性),并非佛法真义,不能明白禅定的真正方法,所以前文说:自性觉悟即六根觉悟,觉悟圆满即六根觉悟圆满,六根觉悟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好、六根观察力好的意思,修行者觉悟即六根的觉察力觉悟,佛觉悟圆满即佛的六根觉察力圆满,六根的觉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观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锻炼六根的觉察力、观察力。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慧眼无见无不见,离色空二边,眼根为六根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中的四种三观。 【三观】 1、指天台宗三观,即:空观、假观、中观。空观是观诸法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假观是观诸法虽同幻化,但有假象和作用;中观是观诸法非空亦非假,亦空亦假之中道实理。修此三观,能破三惑,证三智,成三德。兹列表说明如右。 2、指华严宗三观,即: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容观。真空观是观一切法界的事相,皆以空为性,惟此空不是无的空,乃是真如的理性,超然而离诸相;理事无碍观是观真如的理性能生万法,故万法也就是真如,犹如水即是波,波也就是水一样;周遍含容观是观诸法互相含摄,重重无尽,不相妨碍,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小互容,举一全收,具足而相应。 3、指南山三观,即:性空观、相空观、唯识观。性空观是观诸法缘生性空;相空观是观诸法的相皆空无虚妄;唯识观是观诸法唯识所现。 4、指慈恩三观,即:有观、空观、中观。有观是观依他圆成之二性为有;空观是观遍计之一性为空;中观是观诸法以遍计性之故,非有,以依他圆成之故,非空,即是非有非空之中道。 FROM:【佛学常见辞汇】 (修改1-开始) 信佛修行者怎样避免对世间事的执著? 信佛修行者要避免对世间事的执著,有时候可以用意根假想、想象的方法。例如信佛修行者做家务劳动过程中有时候要抽时间进行检查曾经做过的事情有没有做好,有时候如果认为无必要检查,可以自己用意根想象曾经做过的事情已经做好,这种意根的想象可以部分内容或者全部内容可以是虚构的、未经确认或者不存在的,允许想象的部门内容或者全部内容可以是虚构的、未经确认或者不存在的,是因为自己认为无必要检查,或者是为了使意根能放弃执著,使意根不要执著任何事情(无论这些事情是否做过、是否完成)。无论这些事情是否曾经做过、是否完成,信佛修行者都可以想象成这些事情已经完成,不用再去做这些事情,也不用检查事情有没有做好。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未开始做,信佛修行者为了使意根放弃执著,可以假想、想象上述事情已经完成。 上述用意根假想、想象的方法的对象一般为世间事。 因为佛教教信佛修行者不要妄语、妄想,妄语、妄想会做恶业。个人理解,因为意根假想、想象的目的、意义不同,所以上述方法并非做恶业。上述方法是为了使信佛修行者放弃执著,不可以用于欺骗其他众生、谋取非法利益的用途上。 (修改1-结束) (修改2-开始) 修行者的意根对应的法尘包括一切出世间法、一切世间法、一切念头、一切妄念。信佛修行者的意根要离生灭二相是难度大的事情。信佛修行者的意根如果不能离生灭二相,如果对法尘有执著,则不能开悟大智慧,不能明心见性,一切行门修行都难得有好的效果。因此,信佛修行者的意根要离生灭二相,这对于信佛修行者是很重要的。 很多佛经除了阐明信佛修行者六根都要离相外,尤其重视讲述信佛修行者要做到意根不取生灭二相,例如金刚经中很重视讲述信佛修行者要做到意根不取生灭二相。例如金刚经中说: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修改2-结束) (5)信佛修行者用念佛法门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念佛法门修行时,用意根念佛,所以意根不要取生灭二相,离一切执著,离一切相。 念楞严咒和专念一佛名号(或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都是近似的法门,一个信佛修行者用专念一佛名号(或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时,会得到所念的佛(或等觉菩萨)加力护持,同时会受到多的佛菩萨加力护持;请并安放楞严咒或念楞严咒时会得到多的金刚藏王菩萨(金刚藏王菩萨都是等觉菩萨)和多的佛加力护持,两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信佛修行者安放楞严咒或念楞严咒时,加力护持的佛菩萨要多于或者远多于专念一佛名号(或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时加力护持的佛菩萨;专念一佛名号(或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要比念楞严咒更易记忆。专念一佛名号(或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要比专念楞严咒更简易。 专念一佛名号(或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选择用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念佛时间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例如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一个信佛修行者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时,佛或等觉菩萨会把很多神通力专门护持本土的众生,念法界任何一佛(任何一等觉菩萨)都可成就佛道,一个信佛修行者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的好处在于,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会把很多神通力专门护持本土的众生,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离我们距离更近,更容易得到大的佛菩萨加力护持。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修行者,也可以选择把部分或者大部分念佛时间用于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例如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专念一佛名号(或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是指一段时间内或者一段短的时间内专念一佛名号(或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即可,所念的佛菩萨名号可以改变的(例如,一天内,用40分钟念释迦牟尼佛、用20分钟念阿弥陀佛,用20分钟念弥勒菩萨),专念一佛名号(或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的修行方法,是指不是连续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佛菩萨名号,例如反复多次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弥勒菩萨”是专念两个佛菩萨名号。 念任何一佛或一等觉菩萨都能成就佛道,信佛修行者,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时,如果能得到大的感应、大的加护持,就应该把用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念佛时间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把多的神通力加力护持本土众生,这些大的神通力离本土众生距离很近的。在正法时代有很多修行者证得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果位,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时(例如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更易得到所念佛菩萨的大的加力护持外,更易得到正法时代证果的圣贤的大的加力护持。正法时代证果的圣贤和修禅定(不是修阿弥陀佛净土)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的数量要多于或远多于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的修行者。 佛说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的修行者要达到有足够的往生阿弥陀佛国土的善根福德有多种方法,只要诸恶莫作、能做善业功德即可,例如,可以选择修禅、念楞严咒、念任何一佛、任何一等觉菩萨名号均可,因为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能较易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所以建议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修行者用部分或者大部分念佛时间用于专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例如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 正法时代证果的圣贤和修禅定(或者不是修阿弥陀佛净土的其他方法)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的数量要多于或远多于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的修行者。末法时代修禅定证果的圣贤、修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或者往生净土的修行者都比正法时代少或者少得多。末法时代,念阿弥陀佛求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修行者,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如果不能往生,很多修行者就会在这个世界、这个三千世界或者离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距离近的世界轮回。所以讲本土的信佛修行者没有用少部分、大部分或者全部念佛时间念与本土众生有大缘分的佛或等觉菩萨,失去大利,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是与本土众生有多的缘分的佛菩萨,此土的信佛修行者所学习的佛经佛法大部分都是释迦牟尼佛说或者释迦牟尼佛印证的,在兜率宫内院的弥勒菩萨离本土众生距离很近的,而且几百万年后,弥勒菩萨将会在这个地球示现成佛,大规模说法,普度众生。 般舟三昧经、几部讲阿弥陀佛净土的佛经均说专念阿弥陀佛。 念任何一佛都可以成就佛道,个人理解,归根结底,念什么佛号,应根据自己的感觉、感应或者其他方法选择念佛的方法,选择念什么佛号。 个人的修行实践而得到的经验,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能背诵楞严咒,没有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只是凭记忆每天背诵楞严咒40分钟至一小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比不上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只是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不读诵楞严咒、不背诵楞严咒)。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每天念佛两小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比不上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 个人的修行实践而得到的经验,最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1.1)发菩提心,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或者多读诵、背诵楞严咒。(1.2)发菩提心,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等觉菩萨名号),多念佛法僧。 上述修行方法中,(1.1)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要比(1.2)大。 信佛修行者每天背诵楞严咒40分钟至一小时,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虽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比不上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但多读诵、背诵楞严咒对于信佛修行者的有大的意义、帮助。信佛修行者多读诵、背诵楞严咒,希望增加印象、记忆,希望对今生、将来生的修行有大的帮助。 信佛修行者读诵或者背诵楞严咒一小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要多于念佛或等觉菩萨名号一小时。 (修改1-开始) 在一张纸上写一句佛号,放在住处干净地方或者身上带持,可能对增加佛法僧加力护持有大帮助。例如 写“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药师佛”。 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念楞严咒的方法、念佛法门修行时,可以分别尝试用快慢不同的频率念,然后选择修行效果好的频率去念。也就是说,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念楞严咒、念佛法门修行时,可以分别尝试修行点、观察点多少不同的方式进行修行,然后再选择修行点数量有利于修行的方式修行。例如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读诵楞严咒时,两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是读诵速度很快、修行点很多的修行方式;三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读诵速度快、修行点多的修行方式;四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读诵速度中等、修行点数量中等的修行方式;五分钟至六分钟分钟读诵一遍楞严咒读诵速度慢、修行点少的修行方式。一般情况下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可以用两分钟至六分钟读诵一次楞严咒的频率读诵,读诵时,大部分时间或者全部时间用站立或者小面积范围内(例如100平方米范围内)来回走动,有时候走、有时候站立不移动的姿势修行,部分修行时间可以读诵楞严咒和用耳根行门等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读诵楞严咒和用耳根行门等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在室外、户外或者楼房的天台均可,大部分时间或者全部时间用站立或者来回走动(时走时停)的姿势。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上述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用耳根修行时,部分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这是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式),修行点以外其他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部分听到、全部听到或者听不到均可以。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读诵楞严咒和用耳根行门等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用耳根修行时,也可以把从后方传入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但修行效果可能比不上把前方传入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的修行方式,或者比不上把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的修行方式。 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念佛法门修行时,以念“南无释迦牟尼佛”为例,一分钟念41次至60次,是用念佛速度中等、修行点数量中等的修行方式修行,一分钟念61次至80次,是用念佛速度快、修行点数量多的修行方式修行,一分钟念81次至110次,是用念佛速度很快、修行点数量很多的修行方式修行。一分钟念21次至40次,是用念佛速度慢、修行点数量少的修行方式修行;一分钟念少于或者等于20次,是用念佛速度很慢、修行点数量很少的修行方式修行。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念佛速度中等、修行点数量中等的修行方式修行时,部分修行时间可以用念佛法门和用耳根修行等两种行门同时修行。用念佛法门和用耳根修行等两种行门同时修行,与前面所讲的用读诵楞严咒和用耳根行门等两种行门同时修行的方法近似。 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用耳根修行时,部分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作为修行点、观察点,这叫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详细注解可以见问答“信佛修行者怎样用耳根修行”的问答内容。 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人统计念佛的频率有几种或者超过几种以上的不同方法,其中一种如下:先准备一个带有机械秒针的指针式的时钟,几十个很少纸团。每一分钟,当机械秒针走至0秒或者30秒处,开始念佛并计数,统计一次至三次左右,统计用纸团或者数手指统计念佛的次数。每一次统计时,统计大约10秒内念佛的次数,例如用十秒时间,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共十二次,计算时用12次除以10秒,再乘以60秒(一分钟等于60秒),得到的结果72次即为一分钟念佛的次数。可以用纸团直接计数,也可以先用手指计数,当手指计数足够10次时,抽起一个小纸团,手指计数足够20次时,再抽起第二个小纸团。 信佛修行者念楞严咒、念佛时,不出声默念、很小声音念或者小声念。 (修改1-结束) (修改2-开始) 信佛修行者部分修行时间可以选择用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的修行方法修行,信佛修行者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的修行方法,例如:发菩提心,在住处找干净的地方请并安放楞严咒或者身上佩戴(人在衣服外面对应身体胃部的上方找一个干净地方佩戴,楞严咒书写件可以选择用干净的塑料袋或者布袋包住),多读诵楞严咒,多念佛名号或者等觉菩萨名号,多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个人的修行实践而得到的经验,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能背诵楞严咒,没有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只是凭记忆每天背诵楞严咒40分钟至一小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比不上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只是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不读诵楞严咒、不背诵楞严咒)。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每天念佛两小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比不上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只是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不读诵楞严咒、不背诵楞严咒)。 个人的修行实践而得到的经验,最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的方法(1.1)发菩提心,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或者多读诵、背诵楞严咒。(1.2)发菩提心,多念佛菩萨名号(多念等觉菩萨名号),多念佛法僧。 上述修行方法中,(1.1)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要比(1.2)大。 信佛修行者每天背诵楞严咒40分钟至一小时,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虽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比不上在住处请并安放楞严咒,但多读诵、背诵楞严咒对于信佛修行者的有大的意义、帮助。信佛修行者多读诵、背诵楞严咒,希望增加印象、记忆,希望对今生、将来生的修行有大的帮助。 信佛修行者读诵或者背诵楞严咒一小时,得到的佛法僧加力护持要多于念佛或等觉菩萨名号一小时。 信佛修行者念佛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念佛与读诵楞严咒相比,念佛的好处是容易记忆,念佛更简易。 今生多读诵楞严咒的信佛修行人,下一生能否遇到佛法法宝楞严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今生多读诵楞严咒的信佛修行人,能使下一生能生到三善道的机会大增。如果下一生生在天人、阿修罗,较易能继续诵持楞严咒。如果生到其他道则难以预计、难以得知。 龙属于三恶道,但澄观大师讲华严经是龙树菩萨从龙宫请出来的。我也不清楚人道、畜生、地狱以外其他道的众生怎样读佛经的。 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中说:一略本经。即今所传八十卷本。及旧译六十卷。皆是十万偈中之略译未尽故。二下本经。谓摩诃衍藏。是文殊师利与阿难海。于铁围山间结集此经。收入龙宫。龙树菩萨往龙宫。见此大不思议经。有其三本。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龙树诵得流传于世故。智度论名此为不思议经。有十万偈。梁摄论中名百千经。西域记。说遮拘槃国有此具本。三中本经。即彼所见。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四上本经。即彼所见。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此上二本。非阎浮提人心力能持。故不传之。 (修改2-结束) (6)信佛修行者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答:一个人要提高学习效率,需要用意根、眼根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会不同,例如有的学习方式主要用意根、耳根),用意根、眼根学习时,相当于用意根、眼根修行,因此,意根不取生灭二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离一切相,离一切执著。 人在素食食物充足下或者身体状态好的时候,有多的血液、充足的血液流向头部,这有利于学习、思维,此时认真学习,头部的脑细胞、脑部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当头部的脑细胞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能得到好的锻炼,从而保持好的学习能力。以学习佛经佛法为例,当人在素食食物充足下或者身体状态好的时候,有多的血液、充足的血液流向头部,马上进行学习,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注:休息并非躺在床上睡觉,而是暂时停止学习,做一些其他简单、轻松的事情),然后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再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然后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然后再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如此反复循环,每天学习时间为大约三小时至六小时左右。当一天中抽长时间进行学习(例如一天用超过三小时进行学习),人的头部的脑细胞、脑部会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锻炼,能使人得到并保持好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是通过锻炼而得到并保持,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意根修行的过程。 如禅定入门略说(四)的问答:“怎样用六根修行?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中说: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修行5小时至10小时(期间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才能较易离开无明),然后再吃多的素食食物(第一次多的进食,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在起床后至第一次多的进食的5小时至10小时内不进食或者小量进食一次至三次(长时间睡眠后,起床后,第一次少量进食可以安排在起床后的一小时内,也可以安排在起床后的一小时至三小时内。)。 但上述方法,如果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越长时间后安排第一次多的进食,会大幅降低人的学习能力,因为人在素食食物充足下,有多的血液、充足的血液流向头部,这有利于学习、思维,所以起床后长时间安排第一次多的进食,第一次多的进食前,如果食物不充足,可能会大幅降低人的学习能力,要等第一次多的进食后,才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用上述方法安排饮食,遇到上述情况,有三种解决办法:(d1)第一次多的进食前,安排部分时间学习,如果因为素食食物不充足导致人的学习能力大幅降低,可以暂停学习,在第一次多的进食后再安排时间学习。(d2)一个信佛修行者如果一天中安排超过三小时学习佛经,可以选择改变上述饮食安排,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在四小时至八小时后安排第一次多的进食,在第一次多的进食前有一次、两次或三次小量进食。(d3)信佛修行者小量进食素食有不同的分量,吃5%饱至25%饱均属小量进食,为提高学习效率,信佛修行者在长时间睡眠起床后的五小时至十小时后才第一次进食多的素食食物,在睡醒后至第一次进食多的素食食物前安排一次至三次小量进食,每一次小量进食吃15%饱至25%饱。(可以选择上述三种应对方法中的任何一个应对方法、任何两个应对方法或者全部三个应对方法)。 信佛修行者学习佛经时,用自然坐的姿势即可,也就是说,一张书桌加上一张凳子或有靠背的椅子,人坐在凳子或椅子上在书桌上看佛经,或者在电脑台前看电脑中用电脑文件储存的佛经。 除了上述方法外,要提高学习效率,可以用以下方法: (1.1)在几天至几十天的时间内,每一天都用两小时至四小时进行学习,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方法用少时间或者长时间进行学习,通过这种尝试找出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怎样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尝试,举例说明: (d1)第一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觉,6: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不吃任何素食、不吃任何事物下,在6:30,信佛修行者用40分钟至一小时进行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或者休息10分钟至4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或者学习一小时至1.5小时),如此反复循环。如果能坚持学习2.5小时,则在累积学习2.5小时后,第一次小量进食,然后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然后第一次多的进食。如果6:30开始学习后,无法坚持40分钟,则选择暂停学习,先进行第一次小量进食,然后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反复循环直至学习累积时间达到3小时,然后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 (d2)第二天,人在0:00至第二天6:00睡觉,6: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00,第一次小量进食,7:30,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第二次小量进食,休息15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休息和学习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三小时,然后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 (d3)第三天,人在23:00至第二天6:00睡觉,6: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00,第一次小量进食。9:00,信佛修行者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第二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或者休息10分钟至4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或者学习一小时至1.5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1.5小时至两小时,然后开始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 (d4)第四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觉,6: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30,第一次小量进食。11:00,信佛修行者在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12:15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或者休息10分钟至4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3小时。 (d5)第五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觉,6: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15,第一次小量进食。11:00,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13:00,信佛修行者在当天第一次用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第二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或者学习一小时至1.5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3小时。17:00,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饱即可)。20:30,当天第三次小量进食,22:00睡觉。 (d6)第六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觉,6: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15,第一次小量进食。9:00,当天第二次小量进食。11:00,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16:30,开始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饱即可)。17:30,信佛修行者开始当天的学习,信佛修行者在当天第一次用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3小时。20:30,当天第三次小量进食,22:00睡觉。 (d7)第七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觉,6: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15,第一次小量进食。8:00当天第一次用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第二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3小时。10:30,开始当天第三次小量进食。16:00,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 (d8)第八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觉,6: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00,第一次小量进食。7:30,信佛修行者在当天第一次用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第二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2小时。10:30,开始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12:00,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第三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2小时(从12:00开始计算累积的学习时间)。16:00,开始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饱即可)。22:00,睡觉。 (d9)第九天,人在22:00至第二天6:00睡觉,6: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7:00,第一次小量进食。7:30,信佛修行者在当天第一次用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第二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2小时。11:00,学习一小时。12:15,第三次小量进食。16:00,开始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21:00,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饱即可)。第二天1:00,睡觉。 (d10)第10天至第11天,人在1:00至7:00睡觉,7: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8:00,第一次小量进食。8:30,信佛修行者在当天第一次用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第二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2小时。12:00,学习一小时。13:15,第三次小量进食。17:00,开始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21:00,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饱即可)。22:00~4:00,睡觉。6:00,小量进食。6:30,用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或者学习一小时至1.5小时),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再一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或者休息20分钟至5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3小时。11:30,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18:00,吃多的素食,吃30%~35%饱。21:00,小量进食一次。24:00~第二天9:00,睡觉(睡觉是指躺在床上睡或者用躺着的姿势睡)。 (d11)第12天至第13天,人在0:00至7:30睡觉,7:3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8:00,第一次小量进食。8:30,信佛修行者在当天第一次用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第二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2小时。12:00,学习一小时。13:15,第三次小量进食。14:30,开始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20:00,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吃30%~35%饱即可)。21:00~第二天3:30,睡觉。4:00,小量进食。6:30,用40分钟至一小时学习,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再一次小量进食,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学习和休息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3小时。11:30,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18:00,吃多的素食,吃30%~35%饱。21:00,小量进食一次。24:00~第二天9:00,睡觉。 (修改1-开始) (d12)23:00至第二天7:00睡眠。7:00,睡醒、起床。长时间睡眠起床后,11小时后才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有三次小量进食,每一次小量进食吃20%~25%饱,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累计学习三小时,15:10前,已经累计学习三小时。15:10~16:10,读诵楞严咒一小时。休息20分钟。16:30~17:30,念佛或者等觉菩萨名号,念佛法僧,累计一小时。18:00第一次吃多素食食物(吃60%~65%饱)。 读诵楞严咒、念佛时在户外、室外的环境下(楼顶天台也可以),采用站立或者小面积范围内来回走动的姿势(例如在100平方米的范围内,来回走动,时走时停)。当用站立不走动的姿势修行时,部分时间可以用耳根和念楞严咒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或者部分时间可以用耳根和念佛两种行门同时修行。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和念楞严咒(或者念佛)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用耳根修行的观察点、修行点是部分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 (d13)23:00至第二天7:00睡眠。7:00,睡醒、起床。长时间睡眠起床后,12小时后才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有三次小量进食,每一次小量进食吃20%~25%饱,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累计学习三小时,16:10前,已经累计学习三小时。16:10~17:10,读诵楞严咒一小时。休息20分钟。17:30~18:30,念佛或者等觉菩萨名号,念佛法僧,累计一小时。19:00第一次吃多素食食物(吃60%~65%饱)。 读诵楞严咒、念佛时在户外、室外的环境下(楼顶天台也可以),采用站立或者小面积范围内来回走动的姿势(例如在100平方米的范围内,来回走动,时走时停)。当用站立不走动的姿势修行时,部分时间可以用耳根和念楞严咒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或者部分时间可以用耳根和念佛两种行门同时修行。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和念楞严咒(或者念佛)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用耳根修行的观察点、修行点是部分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 (d14)23:00至第二天7:00睡眠。7:00,睡醒、起床。长时间睡眠起床后,10.5小时后才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有三次小量进食,每一次小量进食吃20%~25%饱,在第一次吃多素食前,累计学习三小时,15:00前,已经累计学习三小时。15:10~16:10,读诵楞严咒一小时。休息20分钟。16:30~17:00,念佛或者等觉菩萨名号,念佛法僧,累计半小时。17:30第一次吃多素食食物(吃50%~65%饱)。 读诵楞严咒、念佛时在户外、室外的环境下(楼顶天台也可以),采用站立或者小面积范围内来回走动的姿势(例如在100平方米的范围内,来回走动,时走时停)。当用站立不走动的姿势修行时,部分时间可以用耳根和念楞严咒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或者部分时间可以用耳根和念佛两种行门同时修行。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和念楞严咒(或者念佛)两种行门同时修行时,用耳根修行的观察点、修行点是部分方向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或者小面积范围内(小面积范围,例如十几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面积范围)发出并传至肉耳的声音、声波。 (修改1-结束) 佛经把睡眠叫睡眠盖,是五盖之一,所以,一个信佛修行者在精神、健康得到保障下,睡眠时间越少越好。 上述举例中,都是早起床,但信佛修行者在修行中,不一定要早起床,例如10:00、11:00起床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试验,例如,上述举例d4,如果不是22:00至第二天6:00睡觉,而是2:00~10:00睡觉,则上述d4可以修改为 (d4修改)第四天,人在2:00至第二天10:00睡觉,10:00,长时间睡眠起床后,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处理一些生活的事情,11:30,第一次小量进食。15:00,信佛修行者在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当天第一次吃多的素食,吃60%~65%饱即可)。16:15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果发现能做到坚持学习,则要增加学习时间,在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后,休息10分钟至20分钟(或者休息10分钟至40分钟),再学习40分钟至一小时,如此反复循环,直接累积学习时间达到3小时。 一天时间安排不一定是24小时,一天时间安排可以24小时至48小时,例如第一天睡眠时间22:00~6:00,第二天睡眠时间0:00~6:00。相当于第一天有26小时,第三天睡眠时间3:00~10:00,相当于第二天有27小时。第三天10:00起床后,40小时后才睡觉,第三天相当于有47小时。 上述学习与休息交替的方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或者其他因素灵活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长短,学习时间不一定是40分钟至一小时或者一小时至1.5小时,可以安排更长的连续时间学习,休息时间不一定是10分钟至20分钟或者20分钟至50分钟,可以安排更长的连续时间休息。 (1.2)勤奋。通过勤奋学习,不断尝试、试验,找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找出能够大幅延长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保障身体健康,一般一天(24小时内)最长学习时间不超过六小时或者不超过7小时。 安排素食的详细时间、方法可以见问答内容: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选择素食、煮素食的方法可见问答:“选择素食、煮素食有什么好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一天睡一次或者两次,最多睡两次,不要超过两次。 (7)维摩诘所说经中的:“入不二法门”的意思。 维摩诘所说经中入不二法门品中的佛经经文: 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意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无缚无解,不生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不二中的“二”的意思是相待的两个方面,或者相待的两种情况或者两个过程,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住即有执著,有执著即有相待,产生相待的两个方面或两种情况,无所住即性空,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入圆明,即见真如;有所住而生其心,是有执著取相而生其心,所以是相待二法。所以讲,修禅定的方法,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时用两根,或者同时用三根至六根修行),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法执,离开一切执著(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一切执著,即可离一切相),即入圆明,即离相待,即离对待,即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所说经中入不二法门品中的佛经经文中说: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入不二法门品中的佛经经文中列举“为二”中的“二”并非前面列举的情况的数目,例如经文“我、我所为二”中,我、我所是两种法义,但“为二”中的“二”并非前面列举的情况的数目,“为二”中的“二”与“不二”中的“二”字的意义相同的。例如佛经经文中“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佛、法、众为二。”、“身、口、意善为二、“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中每一处都有三种情况列举,“有所得相为二。”中只有一种情况列举。 “为二”中的“二”并非前面列举的情况的数目,列举的情况的数目可以为四或者超过四,例如,依楞严经法义,也可以这样说:眼、眼见、耳、耳闻、鼻、鼻嗅、舌、舌尝、身、身觉、意、意知为二,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根返还源,六根成解脱。了达性空者,六根不取相,即入不二法。 上面论述中列举十二种情况。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所说经中,在部分列举中的一种情况即可悟入不二法门,例如,上述佛经中说:“一相、无相为二。”。无相即入不二法门,觉悟的修行者知一切法唯一相,即入不二法门。说一相、无相为二,是把一相、无相作二解、不同解,所以说“为二”。 在部分列举中的一种情况不可悟入不二法门,例如上述列举中的“罪行”,了达“罪行”实性即是空,才可入不二法门,未了达罪行实性,不可入不二法门。一觉悟的修行者,于禅定中,见众生做罪行、福行,见菩萨无作行,修行者自性无所得,离一切相,三行实性即是空,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 入不二法门品中多位菩萨说法,只要明白其中任何一位菩萨说法,即可以明白入不二法门的方法、意思。 维摩诘所说经中入不二法门品中的部分佛经经文和注解如下: 法性本不生,今则无灭。(法自在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我尚不可得,我所亦不生。(德首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可得,心离动摇变易,无作无行。(不眴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见垢实性,自性离一切相,则无净相。(德顶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自性不动,不动则无念,无念则离分别取著。(善宿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一相、无相同一义,一相即是无相。不取无相,不取法相的意思。(善眼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观心相空,不取法相,离一切诸相,无菩萨心、无声闻心。(妙臂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入无相际,心无动摇变易,不起善、不善。(弗沙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若达罪性,悟性空寂,不见众生垢染相,也不见诸佛涅槃相。(师子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诸法无所得,等观一切处。(师子意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无碍如虚空。(净解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真非俗外,了达世间性空,入不二法门。(那罗延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若见生死性,悟性空寂,不见众生生灭相,也不见诸佛涅槃相。(善意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入究竟空义,见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现见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生?性空无我得,我非不复起。(普守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无明非性灭,于中有诸惑(或者说:性中有诸惑),迷晦见诸有,明亦不可取,性空无执著,觉悟入圆明。 或者说:无明非性灭,于中有诸惑,迷晦见诸有,明亦不可取,了达无明性,性空无执著,觉悟入圆明。(电天菩萨说不二法门的注解) 华严经中说: 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得十种法印,印一切法。何等为十?一者、同去、来、今一切诸佛平等善根,二者、同诸如来得无边际智慧法身,三者、同诸如来住不二法,四者、同诸如来观察三世无量境界皆悉平等,五者、同诸如来得了达法界无碍境界,六者、同诸如来成就十力所行无碍,七者、同诸如来永绝二行住无诤法,八者、同诸如来教化众生恒不止息,九者、同诸如来于智善巧、义善巧中能善观察,十者、同诸如来与一切佛平等无二。 一切诸佛心常正念不二之法。 菩萨了一切法、法界无二故。菩萨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住于无相,以清净相庄严其身,了法无性而能分别一切法相,不取众生而能了知众生之数,不着世界而现身佛刹,不分别法而善入佛法,深达义理而广演言教。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 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 若有手得是经典者,便为已得法宝之藏;若有读诵解释其义,如说修行,即为诸佛之所护念;其有供养如是人者,当知即为供养于佛;其有书持此经卷者,当知其室即有如来;若闻是经能随喜者,斯人即为取一切智;若能信解此经,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说者,当知此人,即是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8)大乘佛法和小乘法的区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义理。 五苦章句经中说:三恶道者,是一切众生之家,暂得为人,暂得为天。譬如作客日少、归家日多。依佛经中说,六道轮回的众生,大约超过85%的时间或者超过90%的时间在三恶道。 发心修大乘佛法的信佛修行者,如果于生死有恐惧,有烦恼而产生法执(于佛法产生执著),就不能开悟大智慧,或者于世间法产生执著,或者有其他执著,也不能开悟大智慧。修行者如果对生死无恐惧,懈怠修行,做诸恶业,则等同凡夫。 修小乘法、二乘法的修行者,有法执,于生死有大恐惧,守戒修行,证人空我空时能了生死。修二乘法证果的阿罗汉、辟支佛,即无六道轮回的众生之苦,也不通达大乘的离法相离相性空的智慧,所以讲楞严经中说:声闻、缘觉不成增进。所以小乘果难以向上增进。 所以发心修大乘的修行者,要了解六道轮回众生之苦,要诸恶莫作,不应因恐惧而产生法执,努力修行即可。 所以讲: 于生死有大恐惧,不做恶业,守戒修行,执著佛法而修行,是二乘境界。 迷惑作恶,于生死无大恐惧,于作恶无恐惧,六道轮回,不能出离,受无量苦,是众生境界。 了解六道轮回众生之苦,于做恶有大恐惧,自身不做诸恶,守戒修行,发菩提心,离法执,离一切诸相,精进修行,求成佛果,普度众生,是菩萨境界。 或者说:了解六道轮回众生之苦,自身不做诸恶,没有恐惧,守戒修行,发菩提心,离法执,离一切诸相,精进修行,求成佛果,普度众生,是菩萨境界。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中说:世尊,阿罗汉、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有余生法不尽故,有生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纯事不究竟故。 华严经的经义,佛的神通智慧境界远远超过十地菩萨,十地菩萨神通智慧境界远超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不可普度众生。阿罗汉、辟支佛求道时于无上菩提发心小或无发心。阿罗汉、辟支佛求道时于普度众生发心小或无发心。 佛说处处经中说:佛本行共学道者。有八十亿万人。皆求菩萨道。唯有两人得道耳。一有释迦文。二者弥勒。其余人有得阿罗汉辟支佛者。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炎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月盖比丘,即我身是。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个人理解,信佛修行者要修行了生死依大乘法修行和依小乘法修行,难度相近,由于法界有很多众生处于多苦难中,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发大乘心,发菩提心,求成佛道,普度众生。如果修行者证菩萨果了生死后,还可以向上增进,求成佛果。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发大乘心,不要发起二乘之心。 华严经中搜索:二乘。或者搜索:菩提心。当中有多处说法。 华严经中搜索:菩提心(584个搜索结果)。菩提之心(33个搜索结果)。二乘(86个搜索结果)。辟支佛(49个搜索结果,以后略)。声闻(197)。独觉(91)。 华严经中说: 恒以智慧观见无边诸佛国土,永不发起二乘之心。 愿一切众生于诸佛所修行施行,离二乘愿,逮得如来无碍解脱一切智智。 佛子,如来智慧大药王树唯于二处不能为作生长利益,所谓:二乘堕于无为广大深坑及坏善根非器众生溺大邪见贪爱之水;然亦于彼曾无厌舍。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戒。何等为十?所谓:不舍菩提心戒;远离二乘地戒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不染一切世间法深心;不杂一切二乘道深心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退失佛法,应当远离。何等为十?所谓:轻慢善知识退失佛法;畏生死苦退失佛法;厌修菩萨行退失佛法;不乐住世间退失佛法;耽著三昧退失佛法;执取善根退失佛法;诽谤正法退失佛法;断菩萨行退失佛法;乐二乘道退失佛法;嫌恨诸菩萨退失佛法。是为十。若诸菩萨远离此法,则入菩萨离生道。 诽谤正法退失佛法;断菩萨行退失佛法;乐二乘道退失佛法 为应以二乘而得度者,出无数百千亿声闻、独觉;为着我者,说无有我;为执常者,说一切行皆悉无常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的区别,在禅定入门(三)中也有论述。 禅定入门(三)的问答:“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中的部分内容: (争议部)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符合佛经义理?修小乘法而证阿罗汉、辟支佛的圣人的眼耳鼻色身五根能做到不取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耳根不取动静二相,鼻根不取通塞二相,舌根不取恬变二相,身根不取合离二相),但意根依然有法执,因为能信受小乘法,知道生死可畏,厌离生死,严守戒律,诸恶莫作,努力修行,求出生死,证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证阿罗汉、辟支佛的圣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信乐小乘法,修小乘法而了生死。初禅或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长时间远离情欲,部分初禅以上的天人与佛教无缘,但能修五戒十善,远离情欲,而升至初禅天以上,个人理解,这些与佛教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身不取离合二相,同时其他五根不染情,但未能修学小乘法或大乘佛法,不能厌离生死、修行求出生死或求证菩提,所以长时间远离情欲也始终在六道轮回。还有一种理解,是上述与佛教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不能厌离生死或求证菩提,所以长时间远离情欲,也始终在六道轮回。我较为认同前一种理解,而不选择后一种理解。(注:从“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至“而不选择后一种理解。”均为争议部内容)。 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一个信佛修行者六根都离相,即可离一切诸相。 六根中的身要做到离相,是六根中要做到离相难度最大的。对于很多信佛修行者,五戒中,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最大。很多众生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染情是染情的最大的原因。个人的理解、猜测,修行二乘法而了生死的阿罗汉、辟支佛有以下特点:阿罗汉、辟支佛能做到眼不取明暗二相,耳不取动静二相,鼻不取通塞二相,舌不取恬变二相,身不取离合二相,意根虽然有法执,执著佛法,但意根能做到远离情欲。阿罗汉、辟支佛因为有求出生死的出离心,修行二乘法而证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阿罗汉、辟支佛有法执,所以不能通达大乘的离法相、离相、性空的智慧,所以阿罗汉、辟支佛的意根并未做到离相。任何一个众生、任何一个信佛修行者,只要六根中的身能离相,则要做到远离情欲的难度大减。任何一个众生、任何一个信佛修行者,只要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眼耳鼻舌四处均不染情,则意根即使对世间法有执著,意根要做到远离情欲也是容易的。 部分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人与佛无缘,这些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长时间远离情欲。个人的理解、猜测,上述与佛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够做到长时间远离情欲的原因,是因为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其他五根能做到远离情欲,因为没有出离心,执著世间法或者执著外道法,堕入于妄想之中所以不能了生死。 个人的理解、猜测,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信佛修行人,如果六根中的眼耳鼻舌意五根均能做到远离情欲,但六根中的身却执著离合二相,这个人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大。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可以用几个字、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形容。例如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华严经中说:性空即是佛。无所得者,则名为佛。一个今生没有学习、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众生(或者过去生曾经学习过,但已经失去记忆、或失去大部分记忆),只要能做到六根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即为开悟大智慧,守五戒,诸恶莫作,安住境界不动,时间长了,就可以证得菩萨果位,继续修行,功德足够了,就可以证得佛果位。 如果只明白核心义理,能否解决修行快慢难易的问题?我曾经看过的大乘了义佛经,80%以上的大乘了义佛经没有讲最快的修行行门,没有讲有最快的修行行门,修行速度远超其他行门,只要能明白核心义理,以此修行,即可成就佛道。部分、很多修行得到大成就的修行者、菩萨的说法没有讲最快的修行行门,只有少部分大乘了义佛经讲有最快的修行行门。由此可见,最快的修行行门,不同的佛经的说法可能会不同的。 大藏经中的佛经搜索: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127处说法。佛说处处经中说:佛本行共学道者有八十亿万人,皆求菩萨道,唯有两人得道耳:一者释迦文;二者弥勒,其余人有得阿罗汉辟支佛者。 所以讲,一个信佛修行者要开悟大智慧并非易事,要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则难上加难。 (9)信佛修行者用鼻根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鼻根修行时,不取通塞二相。专注于肉鼻中的呼吸作为修行点、观察点。当肉鼻中的呼吸较快时,为观察点多、修行点多的修行方式,当肉鼻中的呼吸较慢、很慢时,是观察点少、修行点少的修行方式。当呼吸的气体中有多的不同的浓烈的气味,也是观察点多、修行点多的修行方式。 (10)信佛修行者用舌根修行的方法。信佛修行者要学会用文字总结、归纳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用舌根修行时,不取恬变二相。专注于肉舌中的感觉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人在平常状态下,肉舌的感觉不算多也不算少,是观察点、修行点数量中等(数量中等,即数量不算多,也不算少)的修行方式。舌根也可以用于说法、说话,舌根用于说话,是修行点多、并且是较复杂的修行方法。 问:为什么讲信佛修行者要学会用文字总结、归纳修行的方法? 答:信佛修行者要学习、学会用文字记录、总结、表达修行成就佛道的方法、心理特点、六根修行方法、身口意的修行方法。众生本具佛性,一些人或者其他众生未接触、未学习过佛法之前,也有可能有佛性显现,长时间(例如一年至几年时间)能做到远离情欲,(长时间或者短时间内)明心见性的经历。无论是否接触、学习佛法的人或其他众生,当佛性显现时,都应该把佛性显现、长时间远离情欲时的修行方法、心境特点记录下来,记录时要记录包括六根、一切言行中有利于修行的主要特点、重要特点,要记录行住坐卧、饮食习惯、睡眠、修行、运动、一切六根、身语意业的主要规律、主要特征、特点,要简明地记录下来。 一个没有学习过佛法的人,如果出现佛性显现,长时间远离情欲,能离相时,如果能用文字准确记录下这种状态下的修行方法、六根特点、心境特点,并且能长期运用,也能成为开悟大智慧的人,一个开悟大智慧的人,守戒、努力修行,能成就佛道。 备注:禅定入门(一)至(三)的部分修改内容。 (1.1)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改为:诸恶莫作,努力为善。保留原来的讲法。因为佛经中有同意思的说法。大藏经(http://soufoshuo.com/网)的佛经部分搜索:诸恶莫作(搜索结果有五个)。大般涅槃经中说: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因为对于部分信佛修行的初学者,要做到诸善奉行难度有些大,所以改为:努力为善。保留原来的讲法,但以修改的版本为准,为什么说做到诸善奉行难度有些大,例如华严经中说部分菩萨在修行过程中以身布施,可能有的信佛修行者没有以身布施的发心,金刚经则不是很重视以身布施,如果有的信佛修行者发菩提心,求成佛道,普度众生,努力修行,但并不是发心做一切的善业(例如会做布施的功德,但没有发心以身布施),所以改为:“努力为善”。 有的善业,对于有的信佛修行者或者部分信佛修行者不愿意发心去做,也做不到的。 信佛修行者发菩提心,诸恶莫作,努力修行,不用以身布施,求成佛道,普度众生,只要有大智慧,努力为善(不用以身布施),精进修行,功德足够,也能成就佛道,证得佛果。 (1.2)禅定入门(三)修改: 问答:为什么说佛教义理对于未证得高境界的初心修行者已得到部分证实? 10.佛经中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修改为:佛经中讲自然界有多的细菌生物。 禅定入门(三)补充注解:注:一碗水中有八万四千虫(注:有的网文说此讲法是明末清初的信佛修行者提出来的,并非佛有同样的说法,在大藏经中搜不到上述说法的),佛经的经义,也有讲自然界有多细菌生物,大乘本生心地观中说:出家菩萨观于自身犹如恶疾。四百四病所住处故。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所住故。大藏经中搜索:八万虫(5个搜索结果)。持世经中说:是身八万虫之所住处。是身百种诸病之所侵恼。以三苦故是身为苦。杂阿含经中说: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诸众生,形可见者,亦复如是。其形微细,不可见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学无间等。 (1.3)问答:“为什么说佛教义理对于未证得高境界的初心修行者已得到部分证实?”、“为什么会有部分众生反佛(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扰乱、诽谤、破坏佛教的行为)?为什么说冒犯、扰乱、诽谤、破坏佛教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最深重恶果?近一千一百年,中国的反佛群体怎样传承的?”增加内容: 现代的中国(1949年至现在)是中国大陆近一千一百年来第三个信佛人多但同时反佛人多的国家、朝代,其他两个分别是宋朝、明朝。 1965年至现在,这个地球的一切人类中,大约超过90%的反佛的人出现在的中国大陆的汉人中。 近一千年修改为:近一千一百年。 禅定入门(三)问答:“为什么说心有余力的信佛修行人对于部分有困难的众生,是否应予帮忙,要视情况而定?”中说:现代的中国,有很多反佛的人或与佛教无缘、不信因果的人,反佛为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在现今的中国很容易遇到上述这些人而短时间不能识别,有的人是潜在的反佛的人,一开始不显现,长时间后才会显现。 问:最深重罪业有一种还是有超过一种以上?无量在佛经中是多少数量?魔、反佛的人以外的其他魔眷属、反佛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劫的时间有多长?六道轮回众生中最长寿命的是什么众生? 答:最深重罪业有三种: (1.1)反佛。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扰乱、破坏、诽谤佛法僧的行为,反佛包括一切冒犯、扰乱、破坏、诽谤佛教的行为。大藏经搜索:谤法。一切佛经均说谤法造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 反佛的众生按反佛的程度分为轻微、轻度、中度、严重、非常严重几种,当中,轻微比其他四种程度都要少(轻微比其他四种程度都要轻),非常严重比其他四种程度都要严重。反佛的众生反佛达到中度或者超过中度以上才算阐提、断善根的众生。诽谤佛法僧或者严重冒犯佛教的众生都属于阐提、断善根的众生。轻微反佛、轻度反佛也会做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 (1.2)大妄语。 如楞严经中说: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直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是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1.3)没有做反佛的恶业的众生做多的罪业,六根均做非常多的罪业或者六根中部分根做非常多的罪业。如楞严经中说: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若诸众生恶业圆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楞严经中讲恶业圆造,并没有讲有否反佛的行为,可能这些恶业圆造的众生中,有部分众生没有反佛的行为,有部分众生可能有反佛的行为。 楞严经中说:纯情即沉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最深重罪业的众生与阐提、断善根的众生的意思相近或者相同。大般涅槃经中搜索:阐提,有242处搜索结果(把大般涅槃经保存在office word 文件中,用替换指令,把“阐提”更换为“阐提”,共有242处替换)。涅槃经中说:迦叶菩萨言。世尊。佛性者常犹如虚空。何故如来说言未来。如来若言一阐提辈无善法者。一阐提辈于其同学同师父母亲族妻子。岂当不生爱念心耶。如其生者非是善乎。 部分阐提也会做一些善业,但由于严重反佛或做其他最深重罪业,现在、将来会得到最深重恶果,这些阐提所做的恶业远远超过所做的善业,所以属于阐提、断善根的众生。 (修改1-开始) 上述三种做最深重罪业的众生可以分别叫做反佛阐提、作恶阐提(又可以叫“做恶阐提”)、大妄语阐提。 一个众生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做任何杀盗淫罪业(能做到远离情欲),但诽谤佛法僧,这个众生是反佛阐提,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 一个众生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做任何杀盗淫罪业(能做到远离情欲),但严重冒犯佛教,这个众生是反佛阐提,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 一个众生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做任何杀盗淫罪业(能做到远离情欲),但破坏佛教,这个众生是反佛阐提,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 一个阐提所做的不是反佛的其他罪业(例如杀盗淫的罪业)超过反佛的罪业六倍或者六倍以上,这个阐提划归为作恶阐提。 一个阐提所做的不是反佛的其他罪业(例如杀盗淫的罪业)是反佛的罪业的五倍或者少于五倍以下,这个阐提划归为反佛阐提。 信佛修行者不要被反佛汉人的假话、迷惑行为欺骗,反佛的人是魔王的眷属,相对于魔王和其他魔王眷属的势力,地球的反佛的人、反佛的汉人势力微少。反佛的汉人、反佛的人属于魔眷属,从佛经义理得到的个人理解,与反佛的汉人、反佛的人相比,魔及其他魔眷属的势力要远超反佛的汉人、反佛的人的势力;魔及其他魔眷属的势力要远超反佛的汉人、反佛的人的势力10万倍以上(个人大约估计)。个人大约估计,魔及其他魔眷属的数量要远超反佛的人的数量十万倍或者百万倍以上。如世间语所说,擒贼先擒王,请并戴或者安放楞严咒,多念楞严咒,就能避免魔及魔眷属扰乱,能使反佛的人较快、尽快得到应有的严厉严惩、最严厉惩罚,尽快得到应有的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反佛的众生、人迟早都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这是简单易行并且是最有效的方法。 佛教在这个地球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在很多发生的事件中,显示因果真实不虚,显示佛教有大的势力,能使一切反佛的人的群体,无论人数多少,无论世间势力有多大,都会得到严厉惩罚、最严厉的惩罚、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修改1-结束) 无量在不同佛经中均表示很多的数量,但不同的佛经中无量的数量可能相近、相同或者相差非常巨大。例如,优婆塞戒经中说:善男子!因十业道,众生寿命有增有减:减者,寿命十年,增者,至无量年。北郁单曰定寿千年,此寿百年,东西二方二百五十;此寿无量,彼亦无量。 佛说较量寿命经中说:人中三十昼夜。饿鬼趣中为一昼夜。以彼三十昼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以彼长年算数五百。彼饿鬼中方满寿命。若四大洲较量算数。北洲千岁。西东二洲如次减半。南洲不定。劫初无量。末后十岁。中间无定。 华严经中说:善男子,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僧祇僧祇为一趣,趣趣为一至,至至为一阿僧祇,阿僧祇阿僧祇为一阿僧祇转,阿僧祇转阿僧祇转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 佛说泥犁经中说:佛言。人在三恶道难得脱。譬如周匝八万四千里水中有一盲龟。水上有一浮木有一孔。龟从水中百岁一跳出头。 杂阿含经中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现代科学、科技测量出地球赤道的周长大约为40075千米(一千米等于两里),也就是说上述经文中讲譬喻、假设“大地悉成大海”,地球表面都是海洋,地球赤道的周长大约八万里,两处佛经的经文的譬喻的引用的数值相近。 假设甲上土重量为20克,现代科学、科技对地球重量的计算为5.965×10^24kg,远多于甲上土的重量。 注:10^24表示24个10相乘,8个10相乘等于一亿(以一万乘以一万为一亿)。 杂阿含经中说: 尔时,世尊以爪抄土,告诸比丘:“于意云何?我爪上土多,为大地土多?” 比丘白佛:“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其大地土无量无数,不可为比。 四童子三昧经中说:如是语已,佛告波旬:“譬如甲上土尘甚少,我所度众生入涅槃者,复少于此爪甲上土。波旬,譬如大地土尘甚多无量无边,在汝境界众生亦复如是甚多无量。 阿毗达磨俱舍论中说:‘如彼经言,有一无余数始为一,十一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阿庾多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为那由多。 六道众生中最长寿命的是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的寿命,优婆塞戒经中说:阿鼻地狱一年,即是非想非非想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天寿命八万大劫。 十万为洛叉,以华严经中的计数方法计算,一俱胝等于一千万,一俱胝等于七个10相乘,一那由他等于28个10相乘,无量的数量要远远超过一万个10相乘所得出的结果。华严经中的无量所代表的数字要远远超过上述其他几部佛经中说的无量的数字。 (修改2-开始) 如华严经、维摩诘所说经中讲,法界中有多种不同的三千大千世界,不同的世界的时间相差远,有的世界只有大乘佛法,没有小乘法。 华严经中说: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刹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刹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刹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刹为一日一夜;不退转音声轮世界一劫,于离垢世界法幢佛刹为一日一夜;离垢世界一劫,于善灯世界师子佛刹为一日一夜;善灯世界一劫,于妙光明世界光明藏佛刹为一日一夜...... 维摩诘劫所说经中说: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力示诸大众,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其国香气,比于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唯有清净大菩萨众,佛为说法。其界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坐食,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供养彼佛及诸菩萨,此诸大众莫不目见。 (修改2-结束) (修改1-开始) 魔、反佛的人以外的其他魔眷属、反佛的人有什么不同?一劫的时间有多长?六道轮回众生中最长寿命的是什么众生? 他化自在天的魔王寿命2.88亿年。魔王染情欲,魔王会扰乱信佛修行人,楞严经中说很多魔王会说大妄语,说大妄语的众生会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最深重恶果。佛经中说,六道轮回的众生超过90%的时间或者超过97%的时间在三恶道,因为魔王做恶业多,魔王寿命长,魔王属于天人,所以个人的理解,从久远劫到现在,可能没有或者极少众生能多次做魔王。现在的世界,大部分的人会杀生吃肉,杀生做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魔王在饮食时不杀生。 个人的猜测,从久远劫到现在,一个世界或多个世界中可能有少部分众生、少量众生多次做魔眷属。 起世因本经中说:三十三天。还以彼天须陀之味。以为粗段。诸覆盖等。以为微细。如三十三天。乃至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并用彼天须陀之味。以为粗段。诸覆盖等。以为微细。自此以上。所有诸天。并以禅悦法喜为食。三摩提为食。三摩跋提为食。无复粗段及微细食。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中说,苏陀 味,旧经中作须陀饭,此天甘露食也。 反佛的人属于魔眷属。反佛的人以外其他的魔眷属中,很多魔眷属有五种神通。 楞严经中说: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淴-心+目]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神鬼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人的寿命从八万岁开始,每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寿命十岁为止;然后再从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又增加一岁,增加到八万岁,这一增一减就叫一个小劫。我们用数学把它算出来,八万岁到十岁,每一百年增一岁,又一增一减。所以八万减去十,这个数乘上一百年再乘上二,一增一减总共可以有一千五百九十九万八千年,也就将近一千六百万年,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成为一个大劫,所以这么推算出来,一个大劫具体的说就有十二亿七千九百八十四万年,大约是十二到十三亿年。 一个世界包括一个日月和一个地球,一个世界经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成住坏空的意思,每个世界都会经历建立,安稳存在,变坏、衰败,毁灭(世界毁灭,地球毁灭,所有物质、物件均已经毁灭,空无一物)四个中劫,当世界毁灭时,连初禅天的天人也不能幸免,一个世界毁灭时,二禅或者二禅以上的天人不会受到影响,二禅以下的众生包括初禅和欲界的众生会投生至他方世界,一个世界经历毁灭后,又会重新建立,再经历下一个成住坏空循环,循环不断。 优婆塞戒经中说:火劫起时七日都现烧燃一切百谷草木。山河大地须弥山王。乃至初禅。二禅众生见是火灾心生怖畏。彼中复有先生诸天。语后来天。汝等莫怖我往曾见如是火灾。齐彼而止不来至此。......火劫起时地狱众生。若报尽者悉得出离。若未尽者移至他方大地狱中。若此世间八大地狱空无众生。是名众生脱于地狱。四大海中所有众生。业若尽者悉皆得脱。若未尽者悉转生于他方海中。 部分众生的寿命,不同的佛经可能有不同的数值。 六道轮回的众生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意思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无色界的天人远离情欲、分段饮食。 五苦章句经中说:何谓诸天苦?从第一天上至二十八天,除中阿那含天,皆是持五戒、守十善、行四禅者得生其上。无道慧意故,有生老病死,亦有不尽其天寿者,随其先世所作故,寿命有长短。诸天有二大灾:一曰命尽,二曰劫尽。劫尽有三因缘:一曰大火,二曰大风,三曰大水。命尽有七证:一曰项中光灭,二曰头上华萎,三曰颜色为变,四曰衣上尘土,五曰腋下汗出,六曰身形损瘦,七曰蝇着自然,离于本座。遭水灾时,大洪水起,齐十五天,其中所有无不尽者;遭风灾时,随蓝大风四起,吹须弥山及诸名山,山山相抟,令如粉尘,无不尽者;遭火灾时,七日并出,凝住不行,烧灭天地,皆如融金,欲界所有其中皆尽。最上四天,虽寿八十亿四千万劫,要当皆死,属八恶道,是谓一苦。 优婆塞戒经中说:四天王寿人数九百万岁,命亦不定,如三天下。三十三天寿千八百万岁,命亦不定。焰摩天上寿三千六百万岁,命亦不定。兜率天寿七千二百万岁,除后身菩萨,余一切命皆亦不定。化乐天寿万四千四百万岁,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寿二万八千八百万岁,命亦不定。......阿鼻地狱寿命一劫。大热地狱寿命半劫。唯此二处寿命决定。人中五百年。是饿鬼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鬼寿命万五千岁。命亦不定。畜生道中除难陀婆难陀。其余一切命亦不定。阿鼻地狱一年。即是非想非非想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天寿命八万大劫。无所有处六万劫。识处四万劫。空处二万劫。 初禅梵众天,寿长二十小劫。梵辅天,寿长四十小劫。大梵天,寿长六十小劫。 二禅少光天寿命二大劫,无量光天寿命是少光天寿命两倍,光音天寿命是无量光天寿命两倍, 三禅少净天寿命是光音天寿命两倍,无量净天寿命是少净天寿命两倍,遍净天寿命六十四大劫,遍净天寿命是无量净天寿命两倍。 四禅福生天,寿长一百二十五大劫。福爱天,寿长二百五十大劫。广果天寿命五百劫。无想天寿命五百劫。 五不还天中的无烦天寿命是广果天寿命的两倍,无热天寿命是无烦天寿命的两倍,善见天寿命是无热天寿命的两倍,善现天寿命是善见天寿命的两倍,色究竟天寿命是善现天寿命的两倍,色究竟天寿命一万六千大劫。 四空处天的空处天寿二万大劫。识处天寿四万大劫。无所有处天寿命六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 四天王寿命九百万岁,三十三天寿命是四天王寿命两倍,焰摩天寿命是三十三天寿命两倍,兜率天寿命是焰摩天寿命两倍。化乐天寿命是兜率天寿命两倍,他化自在天的寿命是化乐天寿命的两倍。 他化自在天的魔王寿命2.88亿年。 一劫的时间是十二点几亿年,六道轮回众生中最长寿命的是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有八万大劫的寿命,超过九十六万亿年。一般而言,除了阿鼻地狱的众生有一劫寿命外,欲界所有众生寿命均少于一个大劫。二禅或者二禅以上的众生的寿命均超过一个大劫。 有的高僧说:增劫的计算,从人寿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加一岁,身高增加一寸,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为止。减劫的计算,从人寿八万四千岁开始,每一百年,减去一岁,身高减去一寸,减到人寿十岁为止,这叫一劫。一千个劫为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上述劫的注解,一千个劫为小劫,我暂时在佛经中还找不到出处。 (修改1-结束) 问:信佛修行者有四种心(或者三种心)很重要的,这四种心(或者三种心)是什么? 答: 信佛修行者修行,有两方面,一是求佛法僧加力护持,求外力加力护持,例如求其他信佛修行者加力护持,求护法善神加力护持。二是自力修行。自力修行方面,信佛修行者有四种心(或者三种心)很重要的,这四种心(或者三种心)是什么? 四种心简而言之,分别是:求了生死的出离心,求成佛道的菩提心,开悟大智慧的觉悟心,不怕吃苦、能吃多苦的精进修行心。 三种心简而言之,分别是:求成佛道的菩提心,开悟大智慧的觉悟心,不怕吃苦、能吃多苦的精进修行心。 我是在家的信佛修行者,有一种讲法说在家的信佛修行者不可以看专门讲出家的戒律的佛经,所以我也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去看专门讲出家的戒律的佛经,但部分不是专门讲出家的戒律的佛经、部分佛经注解也有介绍少部分出家人的戒律,个人的理解,出家的戒律的部分重要的意义如下: 1.诸恶莫作。 2.促进、增长上述三种心或者四种心。例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佛遗教经中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只要正业,不做恶业,可以贩卖贸易,贩卖贸易不算做恶业。出家修行者有上述提倡,是为了促进、增长上述三种心或者四种心。 3.其他意义。 所以讲,为了促进、增长上述三种心或者四种心,出家的信佛修行者、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在符合诸恶莫作、不违戒的条件下,可以灵活的制定一些措施、寻找一些新的方法。 (修改2-开始) 问:为什么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 答:佛经说,人身难得。(大藏经搜索:盲龟。可见有关说法)。大藏经搜索:大地土。杂阿含经中说: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诸众生,形可见者,亦复如是。其形微细,不可见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学无间等。”。也就是说,很多众生,例如没有神通的人肉眼可见的多种动物、人、蚂蚁,都是形可见者。上述佛经经文譬喻,把众生中形可见者的数量除以其形微细、不可见的众生的数量得到的结果,接近或者等于甲上土的重量除以大地土的重量而得到的结果。 人身难得,这是因为一个世界、一个地球能居住的人口数量要远远少于其他众生的数量,要远远少于其他五道众生的数量。假设、假如六道轮回的众生轮流生在人道,则要很长时间才能有一次生在人道机会,佛经说,人道的寿命在10岁至八万岁之间,有一些众生生在人道时几万岁,相对于生在人道寿命只有10岁至几十岁的众生而言,要多次生在(10岁至几十岁的)人道才较易达到数字上的公平,所以少部分生在寿命短的人道中的众生较易再次得到人身,但并非人身易得。所以,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当一个众生得到一次或者几次生在人道累计时间较长后(例如生在人道、得到人身的时间累计有几千年至几万年),要累计非常长的时间后才能再次生在人道。三善道中,人道的福报要远少于天人、阿修罗。 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人身难得的主要原因,人要居地而住,天人居住在天空中建立天界、居住的地方,人类居住的土地面积有限、不大,所以即使有现代科技,一个地球也难以居住远超200亿的人类,但天界可以居住远超一百万亿的天人,阿修罗道可以居住远超一百万亿的阿修罗,而一个世界的众生数量远超万亿,假设、假如六道的众生轮流投生到人道中,则每一个众生很久才能得到一次生在人道的机会,所以,导致人身难得。 百度或其他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http://soufoshuo.com/网的经律论中的佛经部分搜索:盲龟(搜索结果:19)。 佛说泥犁经中说:佛言。人在三恶道难得脱。譬如周匝八万四千里水中有一盲龟。水上有一浮木有一孔。龟从水中百岁一跳出头。宁能值木孔中不。诸比丘言。百千万岁尚恐不入也。所以者何。有时木在东龟在西。有时木在西龟出东。有时木在南龟出北。有时木在北龟出南。有时龟适出头。木为风所吹在陆地。龟百岁一出头。尚有入孔中时。人在三恶道处。难得作人过于是龟。何以故。三恶处人。皆无所知识亦无法令。亦不知善恶。亦不知父母。亦不知布施。更相啖食强行食弱。如此曹人。身未曾离于屠剥脓血疮。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杂阿含经中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现代科学、科技测量出地球赤道的周长大约为40075千米(一千米等于两里),也就是说上述经文中讲譬喻、假设“大地悉成大海”,地球表面都是海洋,地球赤道的周长大约八万里,两处佛经的经文的譬喻的引用的数值相近。 长阿含经中说: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拘耶尼。......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诸天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 五苦章句经中说:三恶道者,是一切众生之家,暂得为人,暂得为天。譬如作客日少、归家日多,学者思之,勤力精进,可得脱苦。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信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世间有树,名优昙钵,但有实、无有华,如来出世乃有华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辩才聪,寿命延长,遭值明人,发菩萨心,直信不还,具闻经法,遇如来世,此皆宿行。覆福德人,从明入明,寻如来迹,累行不止,会于道场,无毁其根,忘失前功,一失道意,动有劫数。 如佛经中说,人比欲界其他众生的记忆力好,有利于学佛修行,但人道寿命短,人身难得,六道轮回的众生大约超过90%或者超过97%的时间在三恶道(注:佛经中说,龙、金翅鸟也属于三恶道,但龙、金翅鸟的众生占三恶道的众生的比例少),很多三恶道的众生的生存环境不利于学佛修行,很多三恶道的众生有很多困苦、苦难或者灾难,非常不利于学佛修行。 人身难得,人道是适合学佛修行的道,记忆力好,有利于修行,人道不努力,他世徒悲伤。因为人道是记忆力好,有利于学佛修行的道,但是人身难得,这导致六道轮回众生要学佛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难度大增。人身难得,但人道寿命短,福报远少于同属于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罗。有一些信佛修行者得到佛法僧加力护持下,可能得到人身的机会可能要多于其他众生。但总的来说,人身是难得到的。 五苦章句经中说:二曰人道苦。有百千种,人实为疲劳。从奴婢、下使、乞儿、贱人,中间富贵,上至帝王、转轮圣王,皆有生老病死、饥渴寒热、苦痛愁恼、忧患灾变,或有兵贼、牢狱刑戮、火烧水溺、坠落堆廅、砖石刀杖、奔车逸马、怨家劫盗,更相伤害。其死万端,一切众生,未脱三界,皆共有之,是谓二苦。 佛示现于人道中修行证佛果位,然后大规模说法大部分或者全部出现在人道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信佛的人用文字、纸张或者其他方式记录佛经,其他道的众生更易见到上述佛经。 假设甲上土重量为20克,现代科学、科技对地球重量的计算为5.965×10^24kg,远多于甲上土的重量。 注:10^24表示24个10相乘,8个10相乘等于一亿(以一万乘以一万为一亿)。kg表示千克。 部分、很多三恶道的众生要于佛教中做少善业或者种少善根是容易的,但很多三恶道的众生要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难度大。 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人身难得,佛法难遇。华严经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信佛修行人得到人身,应发菩提心,努力修行,求成佛道,普度众生。 金刚经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六根都离相,即为离一切诸相,禅定入门(四)中说,六根要做到离相,其中六根中的身要做到离相,难度最大。信佛修行者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是染情的最大原因,要做到远离情欲、少欲,应做到以下方面: (d1)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楞严经中说: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一个信佛修行者当出现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而导致染情,则要把导致染情的地方作为修行点、观察点并转变成不染情,用六根中的身修行,六根中的身于修行点、观察点不取相、不取离合二相,如禅定入门略说中说:自性觉悟即六根觉悟,觉悟圆满即六根觉悟圆满,六根觉悟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好、六根观察力好的意思,六根觉悟圆满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锻炼六根的觉察力、观察力。所以六根中的身要把身中导致染情的地方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专注于修行点,不执著。如六祖法宝坛经中说: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所以能否把染情的地方转过来是关键。 (d2)要多用最快的行门耳根修行。一个信佛修行者当出现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而导致染情,要多用耳根修行,部分时间用耳根修行,部分时间用六根中的身修行(把导致染情的地方作为修行点、观察点并转变成不染情),部分时间用耳根和六根中的身两种行门同时修行。 (d3)一个信佛修行者当出现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而导致染情,要对身体的姿势进行调整,不一定要用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等姿势修行【自然平坐的意思可见附录“(1.3)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部分时间用站立、自然坐(自然坐即坐在椅子、凳子上,双脚踏地的姿势)的姿势修行,身体更容易舒展,更有利于六根中的身远离诸相、远离执著、远离情欲。也就是说,与单盘坐、双盘坐、自然平坐等姿势相比,用站立、自然坐的姿势修行,身体更容易舒展,更有利于六根中的身远离诸相、远离执著、远离情欲。 (d4)一个信佛修行者当出现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而导致染情,要抽部分时间、足够的时间留意六根中的身的变化,要注意用六根中的身修行,要及时调整。因为人的多个不同的身体器官、多个不同的身体部位一切时都不停地触碰、接触、摩擦或离合,一切众生皆有身体,不可离开身体而以虚空为身,当一个人的身体因不同的身体部位一切时都不停地触碰、接触、摩擦或离合而取相、执著或染情时,要及时进行调整、调伏,否则会导致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或者染情。 禅定入门(四)中的另一问答“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六根修行?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中也有讲用六根中的身修行的方法。 信佛修行者要避免因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而深染情欲、不能自拔,身不由己的情况。一天中未进食前或未多进食前是黄金修行时间。一个信佛修行者如果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诸恶不做,守戒修行,则怎样安排修行都可以的,但如果做不到远离情欲、少欲,可以选择以下安排:一天中未进食前或未多进食前是黄金修行时间,这段时间要在适合用耳根修行的环境下,用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的时间用耳根修行,或者用不是耳根的其他行门修行(修行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一天至少要去一次大便,减少身体负荷。躺着休息、睡眠的方式能减少身体负荷。人在吃多的食物后,是不利于修行的时间,因为胃部在吃多的食物后,体积会扩大几倍或者扩大超过十倍,胃要消化食物,小肠要消化食物,大肠可能会产生粪便、排泄物或多的粪便排泄物,身体几个、多个部分、器官的挤迫、摩擦、触碰、离合的情况很多,血液流动更快,头部充血更多,导致头部更容易产生疲倦、昏沉的情况,所以一天至少要去一次大便,一天去一次或两次大便,排出粪便,减少身体负荷。一天的安排,长时间睡眠前,如果身体内有多的粪便,应去一次大便,洗澡,然后睡眠,长时间睡眠后,睡醒起床后,在未进食前或未多进食前是黄金修行时间,用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的时间用耳根修行,或者用耳根以外的其他行门修行(修行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早餐只小量进食,睡醒起床后,可以不吃早餐或安排一次至三次小量进食,小量进食在起床后一小时至三小时内进行,在未进食前或未多进食前的黄金修行时间要抓紧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例如在长时间睡眠后,未多吃食物之前,在适合用耳根修行的环境下,用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的时间用耳根修行,用半小时至1.5小时读诵楞严咒、念佛,如果能这样做,能使信佛修行者要做到远离情欲、少欲的难度大幅减少。因为一个信佛修行者未多进食前,身体有如虚空的感觉,远离情欲、少欲,再用三小时、或超过三小时的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能有大的定力,能有大的禅定力,然后再去吃多的食物,因为有多的定力为基础,六根中的身就不会取相、执著或深染情欲。躺着休息或睡眠的方式有利于减少身体负荷,一天24小时内应安排一次或两次躺着休息或睡眠。长时间睡眠后,睡醒起床后的四小时至六小时内,如果不进食,身体健康也没有受损,则不要进食,抓紧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如果身体健康受损,则应在睡醒起床后的四小时至六小时内,安排一次至三次小量进食。吃多的食物后,是不利于修行的时间,人的胃部吃多的食物后会扩大几倍,所以即使吃多的素食食物,也不要吃得过饱,如果日中一食、一天只安排一次进食,健康不受损,则可以如此安排,如果健康受损,则不要一天只安排一次进食,人的胃部吃多的食物后会扩大几倍或者超过十倍,所以一天中,第一次吃多的食物时,不要吃得过饱,吃60%至65%饱即可,可以选择在第一次吃多的食物后的一小时至五小时内,安排一次小量进食。一天中任何时候,如果身体内、身体内的大肠内有多的粪便,都应马上去大便,排出粪便,减少身体的负荷,减少身体几个、多个部分、器官的挤迫、摩擦、触碰、离合,减少身体不同部位的触碰、离合。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素食关乎健康。但吃多的食物后,较容易使身体产生多的障碍,所以一天中未吃多的食物前是修行的黄金时间、是有利于修行的时间,要在适合耳根修行的环境下,抓紧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五根、其他修行方法修行,抓紧时间多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祸从口出,因为众生很多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都是在乱说话、说妄语时种下的。 病从口入,如果吃污染多的素食食物,会损害健康,多吃上火的素食食物会损害健康,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损害健康,例如,一次性吃得过饱,会损害健康,很热的食物,不降低一下食物的温度,就吃下去,会损害健康;营养严重不足,会损害健康。如果健康不受损,在起床后长时间内不进食或较长时间后才安排一次小量进食。 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是染情欲的最大原因。信佛修行者要避免因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而深染情欲、不能自拔,身不由己的情况。 用耳根修行,用站立姿势,站立时,可以部分时间原地做些小运动。 传统学校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符合部分用耳根修行的条件。 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是适合用耳根短时间修行的环境(由于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环境污染严重,只适合用短时间进行修行尝试),部分时段、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除深夜外,其他时间有一些人车或者多的人车通过,部分时段、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白天也有部分时间经过的行人车辆不多,也不算很少,一个信佛修行者在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用耳根修行,声音传播阻隔少,部分时间周围有声音发出,周围的产生的声音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声音观察点、修行点的数量合适,行人、车辆、环境中能产生不同的声音,部分声音、很多声音是从中距离、远距离的地方传至修行点或传至修行者处,这种在声音传播阻隔少,从中距离、远距离的地方传至修行者处的声音观察点,能较易产生好的修行效果。当然在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修行,缺点就是环境污染多,损害健康。所以不同的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环境污染情况多少会不同或近似,应尽量选择环境污染较少的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房屋外、室外比房屋内、室内,声音传播阻隔更少,是更有利于用耳根修行的环境。有的室外环境与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的声音环境近似,也可以选择这种环境下修行。部分住宅区的道路、多绿化树木的道路,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环境污染也严重(但要比少绿化树木的道路的环境污染要少一些),可以在这些环境下用耳根短时间修行(在上述环境污染多的地方只适合短时间的修行尝试,不要长时间修行)。工业发展多,环境保护差的工业区、地方的道路环境污染大,尽量不要在这些地方长时间停留或修行。楞严经把耳根列为唯一圆通行门,修行速度远超其他行门,日劫相倍,是因为用耳根修行,有其他行门没有的优势、优点。在声音传播阻隔少、周围环境部分时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产生的环境、部分声音、很多声音从中距离、远距离产生的环境下,才能把耳根修行的优点、优势更好地、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部分时段、繁忙时段多人车经过的道路旁边环境污染严重,在这种环境下只适合短时间修行。有一些没有环境污染或者很少环境污染的室外、户外地方,同样会部分时间有声音产生,适合用耳根修行,信佛修行者可以选择这些自然环境好、没有环境污染的地方修行。 五苦章句经中说:世间有树,名优昙钵,但有实、无有华,如来出世乃有华耳!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辩才聪,寿命延长,遭值明人,发菩萨心,直信不还,具闻经法,遇如来世,此皆宿行。六情完具的意思是六根完具、六根健康无损的意思。身体健康对信佛修行者的修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很多地方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生活在中国的信佛修行人要注意身体健康,尽量不要在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或者生活长的时间。中国很多地方环境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严重,对六道众生都有不好的影响。 (修改2-结束) 问: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运用是禅定入门(四)的重要内容。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是什么意思?怎样进行运用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 答: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运用是禅定入门(四)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开悟大智慧、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方法。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楞严经中说: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如禅定入门(四)其他问答的内容中说:自性觉悟即六根觉悟,觉悟圆满即六根觉悟圆满,六根觉悟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好、六根观察力好的意思,六根觉悟圆满可以理解为六根觉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观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如楞严经中说: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所以讲,修行者觉悟即六根的觉察力觉悟,佛觉悟圆满即佛的六根觉察力圆满,六根的觉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六根观察力达到最好的境界。修行就是要锻炼六根的觉察力、观察力。 http://soufoshuo.com/ 网站搜索大藏经的经律论中的佛经经文搜索:善根(10373个搜索结果)。佛经中部分善根的意思和慧根相同或者相近。善于观察根的意思也是和慧根相近或者相同。但在禅定入门(四)中,善于观察根的定义是不及或者远不及慧根的根器。 http://soufoshuo.com/ 网站搜索大藏经的经律论中的佛经经文搜索:慧根(264个搜索结果)。慧根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善于产生智慧的根器,善于入圆明的根器,善于远离情欲的根器,善于觉悟的根器,善于觉察的根器,善于显现实相的根器,有利于离相的根器,有利于产生智慧的根器,有利于觉悟的根器,有利于做无为功德的根器,有利于开悟佛理的根器,有利于开悟大智慧的根器。 根器的意思是指不同的信佛修行者修行时,能否善于运用六根修行而导致能否做到诸恶莫作、守戒、远离情欲方面,会出现好坏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信佛修行者修行时,能否善于运用六根修行而导致智慧多少不同,能否善于运用六根修行导致修行的速度快慢不同,能否善于运用六根修行导致修行的难易不同。 善于观察根多的众生也会有一些慧根。在禅定入门(四),善于观察根的意思是指善于观察六尘的根器,善于远离情欲或者少欲的根器,善于学习的根器,善于观察的根器,善于做有为善业的根器。 简而言之,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人中部分天人与佛教无缘。多的善于观察根落在上述与佛教无缘的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人的自性中,这些天人善于观察根多,能守五戒十善,远离情欲,所以能成为初禅以上的天人(这些天人属于色界的天人),这些天人有外道法执或者其他执著,所以不能开悟大乘佛法的大智慧,这是上述色界天人的根器。多的善于观察根落在学二乘法而了生死的阿罗汉、辟支佛的自性中,阿罗汉、辟支佛有法执,于佛法有执著,因为对生死有大恐惧,守戒修行,证人空我空而了生死,但不能离法相,不能通达大乘离法相性空的智慧。多的善于观察根落在开悟大智慧,修行证菩萨果的菩萨的自性中,菩萨离法执,离一切执著,善于观察根多的菩萨,离一切执著,即离一切相,即入圆明,明心见性,因此修行证得大乘佛法的菩萨果位。 上述与佛教无缘,善观察根多的天人,有外道法执或者其他执著,如果能离外道法执,离一切执著,即可开悟大智慧。楞严经中说:知有涅槃,不恋三界。如果上述开悟大智慧的天人,如果不知道有涅槃,不知道有佛菩萨境界,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有两种情况出现:(1.1)上述善观察根多并且开悟大智慧的天人,不知道有涅槃,不知道有佛菩萨境界,开悟大智慧后,如果依此修行,守五戒,远离情欲、诸恶莫作,保持境界,不动摇,经过一生、几生、或者多生修行,能证得菩萨果,证菩萨果后,继续修行,会证得佛果位。(1.2)上述善观察根多并且开悟大智慧的天人,不知道有涅槃,不知道有佛菩萨境界,开悟大智慧后,依此修行,修行一段时间后或者修行一段长时间后,产生动摇,对外道法产生执著或者产生其他执著,有相待故,退出大智慧境界,既无修小乘法的修行者那样的求了生死的出离心,也无菩萨的大智慧,留恋三界,不可出离,天人命终依旧在六道轮回。上述善观察根多的天人,如果无求了生死的出离心,有外道法执、或有世间法执,或者有其他执著,即成妄想,善观察根堕在妄想中。如楞严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随所积集一切善根,所谓:小善根、大善根、广善根、多善根、无量善根、种种善根、微尘数善根、阿僧祇善根、无边际善根、不可思善根、不可量善根、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善根、善知识境界善根、一切众生境界善根。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中说: 如来应正遍知于十方世界,以佛身云普覆众生种种善根、种种诸愿、种种心解脱、种种住解脱,降大法雨,令种种善根、种种诸愿、种种心解脱悉得增长。 善根在佛经中的意义多,在这个问答中,选择佛经中的善根的部分意思作为在这个问答中善根的定义,这个问答中善根的定义有四种:(1.1)与慧根的意思相同。(1.2)于佛教种善业的根器。(1.3)众生做有为善业的根器。(1.4)与禅定入门(四)中的善于观察根相同的意思。 有为善业什么意思?无为功德、无为善业什么意思? 一个众生做善业的时候如果没有求出生死的出离心,没有求成佛道的菩提心,没有离相而为善,所做的善业即是有为善业,做有为善业也会得到善报、善果,但不可因此而了生死,例如与佛无缘的众生做布施的善业。例如菩萨六度、十波罗蜜中都有布施,菩萨不住相布施,即是无为功德、无为善业。 善于观察根通于凡圣,与佛无缘的众生中也有部分众生有多的善于观察根,例如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人中部分天人与佛教无缘,这些天人也属于善于观察根多的众生,例如黑氏梵志经中讲一个外道的出家人迦罗修得四禅五通,这个外道的出家人即为善于观察根多的人,人道中与佛无缘,也没有于外道中出家、能守五戒的人中也有部分人属于善于观察根多的众生。善于观察根多的众生多的众生有以下特点:较易能做到远离情欲、少欲,如果学习一门复杂的世间知识,学习速度较快。在禅定入门(四),善于观察根的定义是不及或者远不及慧根、善根的根器,善于观察根通于凡圣。修二乘法、小乘法的阿罗汉、辟支佛为慧根较多的圣贤,阿罗汉、辟支佛的善于观察根很多、非常多,阿罗汉、辟支佛的善于观察根要多于上述与佛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发菩提心、修大乘佛法的信佛修行者,部分开悟大智慧的修行者开悟时未修行得到神通,这些已经开悟大智慧但未修行得到大神通的修行者,慧根也非常多、很多,此开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者的的善于观察根很多、非常多,开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者的的善于观察根要多于上述与佛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开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者的的慧根要远多于上述与佛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开悟大智慧、已经证菩萨果的菩萨的慧根和善于观察根都很多、非常多,证菩萨果的菩萨的慧根和善于观察根,要多于开悟大智慧但未修行得到大神通的修行者。 很多时候,善于观察的根器(善观察根)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个众生本来有多的善于观察根,经过五年至十年后,善于观察根减少。例如一个众生本来有多的善于观察根,经过五年至十年后,善于观察根大幅减少,变成善于观察根少的众生。善于观察根很多时候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善于观察根很多时候会随着心境的的变化而变化,善于观察根很多时候会随着生命历程的变化而变化,一个众生善于观察根变化的意思,有时候善于观察根增加,有时候善于观察根减少,有时候善于观察根大幅增加,有时候善于观察根大幅减少。 一个与佛无缘、善于观察根多的众生可能会在一生中或长时间内出现变化的情况。 有一些信佛修行者、少数的信佛修行者,或者部分信佛修行者会出现在信佛修行一段长时间后,善于观察根减少或者大幅减少的情况,例如一个发菩提心的信佛修行者,在学佛修行前是善于观察根多的众生,或者刚开始学佛修行前是善于观察根多的众生,在学佛修行五年到十五年后,善于观察根减少或者大幅减少,甚至或变成一个善于观察根少的众生。华严经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上述信佛修行者,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无量功德并没有失去,将来或者将来生会显现出来。但由于短时间内,心境的变化,学习佛法导致念头增多,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善于观察根减少或者大幅减少,学佛法有大的功德,佛法为三宝之一,开悟佛法,依佛法修行,能成就佛道。但学习佛法的信佛修行者,如果不能于佛法开悟大智慧或领悟一些智慧,可能会出现部分信佛修行者短时间内善于观察根减少的情况,但对于一切信佛修行者,认真学习佛法或者长时间学习佛法是必经的过程。学习佛法会导致念头大幅增加,如果学佛法者暂时不能从佛法中领悟智慧,可能导致部分信佛修行者出现善于观察根减少的情况。只要坚持对佛法信念,今生或将来开悟大智慧,努力修行就能成就佛道。 在家的信佛修行者,假如、如果善根少,善于观察根少,修行过程中困难较多,修行效果差,不要气妥,认真学习佛经义理,多去参悟思考,多修禅定,多总结归纳,不断改良、改进,积累功德,经过长时间修行,功德足够时,就能开悟大智慧。 信佛修行者,要开悟大智慧,必须要在禅定中见圆明的实相,才能真正开悟,多读佛经或者认真多佛经是必经阶段,多修禅定是开悟的重要、必要的方法。如果如前文所述,与佛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不知道有涅槃,不知道有佛菩萨境界,能开悟大智慧,诸恶莫作,守戒修行,以此修行,于境界不动摇,证得菩萨果,是难度很大的。利根的修行者,用少的时间学习佛法,明白自性本具佛性,很快就能在修行中开悟大智慧。 与佛无缘但善于观察根多的人、开悟大智慧的修行大乘佛法的信佛修行人和小乘法的修行人有什么区别?上述不同的人学习速度都快,有什么不同?上述不同的人如果学习一门难度大的世间知识,有什么不同?以下举一个例子做比较: aa2: aa2是开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人,aa2有非常多的慧根。 aa3:aa3是明白小乘法,依小乘法修行的信佛修行人,aa3有非常多的善于观察根,有一些慧根,aa3的善于观察根和慧根要多于aa4。 aa4:aa4是守五戒十善,与佛无缘但善于观察根多的人。 上述三人如能努力修行,功夫足够时, aa2最高能证得佛果位,aa3最高能证得阿罗汉、辟支佛果位,因为不能明白通达大乘性空离相离法相的智慧,无法向上增进,如楞严经说:声闻、缘觉不成增进。 aa4虽然与佛教无缘,如果能守五戒十善,远离情欲,最高能生至四禅天或者四空天,但依旧在六道轮回。 除了上述外道的出家人迦罗,普通人中有少数人、部分人也属于善于观察根多的众生。 上述三人在没有证得任何神通的情况下,学习同一门难度较大的世间知识,相同的学习教材,相同的学习条件,学习期间,同样要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哪一个学习速度更快?个人理解,上述三人在没有证得任何神通的情况下,学习同一门难度较大的世间知识,学习速度相同或者相近。如果上述三人中,有任何一个人在学习上述难度较大的世间知识时,付出的努力、时间要大于或者远大于其他二人时,这个人就能比其余两个人学得更快或者快得多。如果aa3是一个在学校读书的世间人,是不是每一次考试都能在一个班级50人、60人中排第一、第二呢?不一定是这样的,因为学习世间知识对今生、将来生的因果命运没有什么关系的,过于努力读书的结果,很多时候导致妄念增多并导致善于观察根减少,aa3如果不过于勤也不过于懒,可能排名在中上水平,例如,前十名内,或者十五名内,与其他善于观察根少的人比,在付出同样的努力、时间下,aa3学习的知识要多或者多很多。在善恶无记三种业、三种因中,学习世间知识属于无记业。 当然,当aa2证初地菩萨果位后,如果学习世间知识,速度要快于阿罗汉,更远超一切众生,华严经说五地菩萨为利益众生故,世间技艺靡不该习。所谓:文字、算数、图书、印玺;地、水、火、风,种种诸论,咸所通达。 部分或者少部分众生善于观察根多,善于观察根多的众生都能较易做到远离情欲或者少欲。 楞严经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正法念处经中说: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罗睺阿修罗王所住境界。诸阿修罗业法果报。彼以闻慧。知此众生。见渔猎者。张围设网。罝罟遮截。为利众生。令其活命。破彼鱼堰。或有势力。逼令放生。或为自利。或求名誉。或为王者。或为大臣。遮断屠杀。或护种族。先世相习。行不杀法。不行诸善。是人身坏命终堕阿修罗道。受阿修罗身。寿命长远。经五千岁。阿修罗中。一日一夜。比于人间经五百岁如是寿命。满五千岁。少出多减。亦有中夭。以下中心。因缘力故。身相威德。如业得报。比丘当知。观众生心。种种信解。 个人理解,一个与佛无缘的众生或者一个信佛修行者,要有多的善观察根,守五戒,远离情欲、少欲,才较易生至欲界的天人或色界的天人。一个与佛无缘的众生,有多的善观察根,多放生,多救护其他众生,如上述经文说,行不杀法,守五戒,做到上述几点,才较易生到阿修罗道。如上述经文说,行不杀法,不行诸善。也就是说,除放生,救护多的众生外,其他善业少做或不做,依个人理解,经文中说行不杀法,不行诸善,除放生外,须守五戒。 这几个问答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开悟大智慧、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的方法。所以讲,善于观察根、善根、慧根、六根、根器的运用对于信佛修行者有巨大的意义。 问:五蕴(五蕴即五阴)是什么意思?七识、八识阿赖耶识、九识是什么意思? 答:五蕴的意思,是迷惑轮回六道的众生从色法到心法的五个过程,开悟大智慧的信佛修行者,证果的菩萨,五蕴空无所有,因为五蕴是相待生出,菩萨性空,离相待,色空融为一体,入不二法门,所以说五蕴空无所有。色法、心法二法也,有对待生成。如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色蕴的意思,其他信佛修行者有的注解是五根六尘。禅定入门(四)中,个人对色蕴的注解,色蕴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任何一根界处都具有五蕴。例如,意根、意识、法尘三处具有五蕴,意根、意识、法尘三处的色蕴即法尘,法尘包括一切出世间法、世间法、意根一切念头、妄想。意根对各种烦恼、妄想产生爱憎、感受,即受蕴。意根三处的想蕴即意根对法尘产生各种念想、妄想;意根三处的行蕴是意根念念迁变,变易流转,为物所转。意根三处的识蕴即意根对法尘取相分别,相待执著。眼根、眼识、色尘三处也具有五蕴。眼根、眼识、色尘三处中,色尘即色蕴;眼根于色尘产生爱憎取舍的感受,即受蕴;眼根见色尘产生不同的念想、妄想,即想蕴,眼根所见能映射在意根上。眼根于色尘取相分别,变易流转,为物所转,即行蕴;眼根于色尘,取相分别,产生贪嗔痴,即为识蕴。 识蕴的意思不同于六识。 楞严经中说: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萨修行,入不二法门。 七识、八识阿赖耶识、九识是什么意思? 这是我的个人注解,不知道是否符合佛经义理。 简而言之,七识、八识阿赖耶识是众生六识的总称,或者讲,七识、八识阿赖耶识是众生六识的源泉。九识即楞严经中说的庵摩罗识。楞严经中说: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庵摩罗识的意思是清净无垢识。九识即佛的六识的总称。 佛的六识与迷惑轮回六道众生的六识有什么区别?佛的六根于六尘识别了知,而不取相,迷惑轮回六道众生的六根于六尘产生识别,但于六尘产生取相、执著、贪嗔痴。所以离分别的意思并非六识断灭, 而是六根识别了知,而不取相。 维摩诘所说经搜索:分别。部分说法如下: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注解:此处“分别”的意思,是佛菩萨的清净无垢识,识别了知,而不取相。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法无分别,离诸识故。......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注解:此处“分别”,是识别能知,但取相的意思。 楞严经中说: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注解:陀那微细识即八识阿赖耶识,佛菩萨的六识的修行方法,容易产生混淆,所以很少讲说。 在大藏经中的三个楞伽经的译本、四十卷华严经、金刚三昧经、大乘密严经等几部佛经中分别搜索:七识。八识。九识。六识。阿赖耶。当中有多处说法,当中部分说法如下: 四十卷华严经中说:诸佛菩萨自证悟时。转阿赖耶。得本觉智。 金刚三昧经中说:佛言:“如是,如是,真如空性,性空智火,烧灭诸结,平等平等,等觉三地,妙觉三身,于九识中皎然明净无有诸影。 入楞伽经中说:复次,大慧,言善不善法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 问:怎样简化处理与其他众生的关系? 答:金刚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金刚经的文字篇幅并不算很长。大藏经中有很多佛经和多部大乘了义经,大乘了义经的讲述修禅定的义理、方法是相通的。不同的大乘了义经部分说法、很多说法相近、相似、相同或者重复。大藏经中有多部大乘佛经的原因,佛说多部大乘佛经的原因,大乘了义经的除了讲述修禅定的义理、方法外,很多内容是教信佛修行者怎样去处理与其他众生的关系、怎样去处理与其他信佛修行者的关系。不同信佛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可能要面对多种不同的环境,当面对复杂的环境、与其他众生有复杂的关系时,需要较复杂的方法去处理、面对,个人的理解,信佛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尽量简化处理与其他众生的关系,尽量要避免在复杂的环境下生活、修行,尽量要避免在与其他众生有复杂关系、与其他信佛修行者有复杂关系的环境下生活与修行。与其他众生的关系简单的环境下,发菩提心,努力修行,成就佛道,即可普度众生。个人理解,可能存在以下情况:部分佛菩萨在修行成就佛菩萨果位的过程中,是在与其他众生关系较简单的环境下修行,不需要用多的时间处理与其他众生复杂的关系。 每一个信佛修行者、每一个众生都有自己的因果,信佛修行者只要付出大的努力做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尽量不用去管其他众生的一切与佛教无关的事情,发菩提心,努力修好自己的道业即可。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用几种、多种修禅定的方法修行? 答: 信佛修行者修禅定的方法, 用六根修行(用六根中任何一根,或者同时用两根,或者同时用三根至六根修行),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法执,离开一切执著(专注于修行点、观察点,离开一切执著,即可离一切相) 如果用意根幻观修行,当修行者戒律做得差时,用意根幻观修行,可以忆持佛经中关于守戒的义理,作为修行点,进行修行;当修行者智慧少时,用意根幻观修行,可以忆持、佛经中讲解智慧的佛经义理作为修行点,进行修行;当修行者懈怠时,可以忆持、佛经中讲解精进修行的佛经义理作为修行点,进行修行;当修行者懈怠时,可以把佛经义理化繁为简,把信佛修行的一切大事,化简、看成几件小事或者十几件小事,努力做好上述化简后的小事,即能做到精进修行,一切事情都进行化繁为简,然后努力修行;当修行者愿力小时,可以忆持佛经中赞叹发菩提心的无量功德的佛法义理,作为修行点,进行修行;当修行者妄念多时,用意根幻观修行,应以修行点少的方式修行,以较慢或很慢的速度忆持、思考佛经义理作为修行点修行,或者一段时间内(例如十分钟至两小时内),以较慢速度反复忆持几句佛经进行修行。 修禅的修行者多念楞严咒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修行者要多念佛,这些都是用意根修行,不同的修行者最快的修行行门不同,有的以耳根为最快行门,远超其他行门,有的以念佛为最快行门。修行者应该灵活的运用不用修行方法修行。楞严经中也说,修禅的修行者,在房屋住所找个干净的地方安放楞严咒,或者身上佩戴,无论多念、少念或者不念楞严咒都能得到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如果能做到多念楞严咒,会得到更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所以,以耳根行门修禅的修行者可以选择一段长的时间内(例如15天至25天),每天都多念楞严咒(例如每天用一小时至三小时或者超过三小时读诵楞严咒),再用一段长的时间内(例如20天至80天),专心用耳根修行,不念楞严咒,也不念佛法僧或少念佛法僧。(注:修行者应每一天或者每隔两天,或者每隔几天抽短时间或一段时间礼拜跪拜佛像、佛经佛法、楞严咒,求佛法僧、楞严咒加力护持,如果能长时间礼拜跪拜,能得到更大的佛法僧加力护持)。楞严经中讲,利根者,开悟大智慧者,修行一百天,能证初果阿罗汉(趣向大乘的初果阿罗汉),楞严经中讲,先用二十一天多念楞严咒,然后再用一百天专心用耳根修禅。 修行效果分为自力和佛法僧加力护持(外力)两方面,以耳根为最快行门、远超其他行门的信佛修行者,用耳根修行时,自力远超其他行门,但佛法僧加力护持方面(外力方面)却不及念楞严咒。以耳根为最快行门、远超其他行门的信佛修行者,一天中抽不算长的时间内(例如一天中用一小时、两小时或者三小时的时间),念楞严咒时,也能有好的修行效果,虽然自力方面,比不上用耳根,但能减少差距,如果用念佛法门也是一样的(或者用专念佛法僧的方法修行,或者用专念一佛名号的方法修行,或者用专念多佛菩萨名号修行,或者用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的方法修行),一天用不算长的时间修行,自力方面也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修行者一天用不算长的时间念楞严咒或者念佛(或者念佛法僧、念等觉菩萨),自力方面也能得到好的修行效果,但当修行时间继续增长时,例如一天中用超过两小时,或者超过三小时,或者超过四小时的时间修行后,修行效果变差,但修行效果变差时,可以改用耳根修行或者用意根幻观修行,如果改用意根幻观修行一段时间后,再用耳根修行,可以把一天中剩下的时间用耳根修行,或者用耳根修行长的时间后,再用念楞严咒或者念佛的方法修行。 学习佛经是难度大的事情,以耳根为最快行门、远超其他行门的修行者,一天中可以把用耳根修行、学习佛法、意根幻观以及其他修行方法交替运用修行。 除了部分行门、部分修行方法外(部分行门、部分修行方法,例如以专念楞严咒的方法进行修行,以专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的方法修行,专念一佛名号修行,专念多佛、多菩萨名号修行,专念一等觉菩萨名号修行),很多修行方法,在意根念头很少(不取生灭二相)时,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较易离相待执著。用意根幻观修行时,也可以用意根念头少、意根修行点少的方式修行。 以前我初学佛法就有这样的问题,耳根修行即使很快,但不可以代替意根学习佛经或做其他事情,这个问题其实易于解决,如果人杂念多、妄念多,先用耳根修行一段时间(例如修行半小时至一小时),心境调伏下来再用意根学习佛法或者做其他难度大的事情,或者先用意根幻观、耳根修行一段时间,心境调伏下来再用意根学习佛法或者做其他难度大的事情,或者先用其他行门(例如空观)、耳根修行一段时间,心境调伏下来再用意根学习佛法或者做其他难度大的事情。简而言之,修禅定的方法有多种,灵活运用,交替运用不同的修禅定的方法,以求达到好的修行效果即可。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守戒?为什么说人道的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要努力精进修行?信佛修行者为什么要守五戒十善、远离情欲?为什么多说妄语会犯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为什么说信佛修行者对于是否有大神通,是否开悟,是否证果,修行者的境界,千万不可以乱说,如果未经证实,不说为宜,否则,如果乱说会讲严重妄语或者大妄语,因此而做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天人怎样发心学佛修行的?人道发心学佛修行比欲界其他道的众生有什么有利的地方,有什么不利的地方?为什么说人道的众生比其他道的部分众生(例如天人、阿修罗、龙、饿鬼)更难得到五种神通? 答:五苦章句经中说:三恶道者,是一切众生之家,暂得为人,暂得为天,譬如作客日少、归家日多。依一些佛经的说法,六道轮回的众生大约超过90%以上的时间、超过95%以上的时间在三恶道,能够在不算长的时间内修行了生死的信佛修行者的比例很少,所以现代科技的出现,人类增多,破坏环境,部分人类杀生严重,做深重罪业,得深重恶果,畜道的众生生存的环境大幅减少,反而对众生很不利,因为很多人类总归会大部分时间在三恶道中,减少畜道的众生生存的环境,等于大部分人类减少自己将来的生存的环境。大部分人类福乐少。现代人类的发展污染环境,不但连畜生道的众生受到大的损害,其他道的众生,例如天人、阿修罗、鬼道的众生也会受到损害。 因为农民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也会不小心杀生,用水浇植物时,水中也会微生物因为失去水分而死,所以一个信佛修行者即使吃素不吃肉,尽量不要浪费素食,尽量不要浪费水资源,尽量不要浪费物资、生活用品,因为任何生活物资、生活用品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不小心杀生,房屋道路在建筑过程中会不小心杀生,农民在种植蔬菜,在用锄头、金属器具翻松泥土的过程中也会不小心杀生,翻开泥土采摘泥土中的土豆、番薯也会不小心杀生。一个信佛修行者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如果能做到减少吃素食、节食,能减少对其他众生的伤害、杀害。人道是容易杀生的道,一个人在道路上行走,也有可能踩伤踩死蚂蚁或其他畜道的众生。佛教主张出家人苦行,对于信佛修行者减少杀生是有好处的,出家人减少使用日常物资,能减少杀生。一个有较多的财富、平常使用较多物资的吃素的在家的信佛修行人不小心杀生的数量可能要比一个吃素的畜生道的众生还要多。例如一只牛,畜生道的牛的一生生活艰辛,只吃草、野生植物,牛的一生不小心杀生的数量可能要比吃素的在家的信佛修行人要少。 农民种植过程中下杀虫药也会杀生。农民种植过程有些时候会不小心杀生,例如翻土。 宣化上人大师著述的楞严经浅释中对【属诸比丘,休夏自恣】的部分注解:属即附属,诸即众位常跟随比丘,意思是适遇休夏之时,要来附属众比丘,作自恣法。休夏即止夏,佛制比丘,结夏安居,从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为期三个月,只住在一个地方,不到别处去,因夏天气候十分炎热,尤其是在印度,更加炎热,路上虫子尤多,为养成自己的慈悲心(如爱护一切生命的缘故),所以佛制结夏安居的规例——即是不到各处跑,以避免踏死地上的小生命。 轻微轻视任何一位佛或轻微轻视任何一位等觉菩萨都会犯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 现代科技的出现、发展有很多的弊端,部分现代的人类利用现代科技而所做的恶业远多于大部分古代人。现代科技的也有一些好处,例如,电脑的出现,使信佛修行者学习佛法、看大藏经更加方便、容易。因为现代科技的出现、发展有很多的弊端,不要鼓吹发展经济,尽量减少浪费。如无必要、无需要,减少用水。 人吃两斤菜心、菠菜、白菜或油麦菜导致的杀生可能要多于吃两斤冬瓜、黄瓜、青瓜或者南瓜,因为一棵冬瓜、黄瓜、青瓜或者南瓜能长大约十几斤至几十斤的瓜,甚至能长超过一百斤的瓜,而一斤菜一般要两棵或者两棵以上,导致人在种植过程中,种植两斤菜心、菠菜、白菜或油麦菜导致的不小心杀生可能要多于种植两斤冬瓜、黄瓜、青瓜或者南瓜导致的不小心杀生。人吃两斤苹果导致的不小心杀生可能要比吃两斤青瓜、黄瓜要少。 (修改2-开始) 守五戒,节俭,尽量减少财物的使用的信佛修行人福报多。 部分信佛修行人能做到很节俭。无论水还是其他日常用品,部分信佛修行人如果认为有需要用,难以做到不使用或者大幅度减少使用,可以选择使用。 信佛修行者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尽量做到诸恶莫作,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善业、功德回向于法界其他众生,回向于现在或者过去做恶业而伤害、杀害的众生,回向于现在、过去不小心伤害、杀害的众生。 (修改2-结束) 五苦章句经中说:三恶道者,是一切众生之家,暂得为人,暂得为天,譬如作客日少、归家日多。依上述佛经的说法,不能了生死的众生,大约超过80%的时间或者超过90%的时间在三恶道。现代科技的出现,使许多畜道的众生(龙、金翅鸟也属于畜道)的生存空间大幅较少,现代科技的出现,使部分人类所做的恶业要远多于没有现代科技以前的大部分人类所做的恶业。环境被严重污染,许多畜道的众生因此而死。地球部分地方、很多地方空气严重污染,可能连天上的天人或者其他道的众生也受到大的负面影响或者受到负面影响。所以讲,信佛修行者不要鼓吹发展经济,尽量减少浪费。 如无必要、无需要,减少用水。一碗水中有八万四千虫(注:有的网文说此讲法是明末清初的信佛修行者提出来的,并非佛有同样的说法,在大藏经中搜不到上述说法的)。所以,信佛修行者回向时要用少量时间或者部分时间回向用水时伤害或杀害的众生。 佛经的经义,也有讲自然界有多细菌生物,大乘本生心地观中说:出家菩萨观于自身犹如恶疾。四百四病所住处故。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所住故。大藏经中搜索:八万虫(5个搜索结果)。持世经中说:是身八万虫之所住处。是身百种诸病之所侵恼。以三苦故是身为苦。杂阿含经中说: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诸众生,形可见者,亦复如是。其形微细,不可见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学无间等。 如果不是素食,信佛修行者不要去参加亲友的大型宴会邀请。 信佛修行者不要去生产煮食器具的企业工作,不要到外卖的企业工作。 注:最深重的罪业有三种,可见禅定入门(四)中的问答:“最深重罪业有一种还是有超过一种以上?”的内容。 一个信佛修行者是否开悟要佛菩萨印证或已经证实开悟的其他信佛修行者印证的,不能自己印证自己的。如果未开悟的修行者说自己开悟是严重的妄语。未开悟的修行者虽然没有和其他人说自己开悟,如果以为自己已经开悟,会使自己止步不前,不去努力修行、参悟义理、思考义理,这个会使修行者要真正开悟的难度大增。 楞严经说,利根者,修行一百天,能证得初果阿罗汉,这里的初果阿罗汉是指趣向大乘的初果阿罗汉。所以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要努力修行,以求尽快证得菩萨位、希望今生内证得菩萨果位,例如希望今生内证得初住或初住以上菩萨果位,或者希望今生内证得一地菩萨或一地菩萨以上菩萨果位,或者希望今生内证得八地菩萨或八地菩萨以上菩萨果位。当然是否证果也不能乱说的,要佛印证,否则未得谓得,大妄语成,做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得深重恶果、最深重恶果,如楞严经中所说。 不妄语就是说话要如实说,不可以说多,也不可以说少。很多事情如果不清楚,干脆不要说。例如一个开悟的修行者,即使没有佛菩萨印证,没有证实开悟的其他信佛修行者印证,也能得到开悟的大利益、功德的,并非暂时没有被印证就得不到开悟的利益。一个证得十住菩萨果位的信佛修行者,即使暂时得不到佛的印证,也是得到十住菩萨的神通、智慧,不说也可以的。 自杀和杀生都是犯杀业、罪业,华严经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个信佛修行者对其他任何一个信佛修行者诽谤或起嗔心,会做深重罪业,同样的一个信佛修行者诽谤自己也是做深重罪业的,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已经发菩提心,却对其他人或众生说自己未发菩提心,是诽谤自己,会做深重罪业, 华严经说:发菩提心有无量功德。但一个信佛修行者发菩提心后,能否努力修行,认真读佛经或多读佛经,深信不疑,能否努力行善,能否真有无量功德,必须由佛菩萨印证才可以。 现在的信佛修行者如果要佛菩萨印证是否开悟或已经证实开悟的其他信佛修行者印证开悟,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如楞严经的经义,信佛修行者有魔王、魔王眷属来扰乱的,一个没有开悟,也没有证得初住果位或初住菩萨以上的果位,也没有证得初果阿罗汉或初果阿罗汉以上果位的信佛修行者,魔可以欺骗、印证这个修行者,说这个修行者已经证得佛果位,信佛修行者不可误信,否则会说大妄语,做深重罪业、最深重罪业,得到深重恶果、最深重罪业,如楞严经中所说。信佛修行者对于是否有大神通,是否开悟,是否证果,修行者的境界,千万不可以乱说,如果未经证实,不说为宜,如果要说出来,不可以说多,也不可以说少,如果不说,减少很多麻烦,避免说严重的妄语或大妄语。 如正法念处经中说,多说妄语的众生会堕入地狱,所以多说妄语是不能了生死、成就佛道的,多说妄语是不能了生死,情况严重者,还会堕入地狱。 正法念处经中说: 如前所说。今说妄语。增上满足第一极恶。一切善人之所憎贱。一切恶道所由之门。如是业者。所谓有人。若王王等。军众等中。谓为正直。二人诤对。与作证人。言如是事。是我所知。此事正尔。我则是量。彼二诤人。各各说已。如是证人。内心实知口不正说。或得财物。或知识朋友。或染欲心。自诳破坏。如前所说。如是证人。作如是心。彼先时语如是如是。我于今者如是异说。我此妄语。如是妄语。竟有何罪。彼妄语人心谓无罪。起如是心。我当无罪。彼人异说。于二人中。得妄语罪。一人得罚。或时致死。或时畏死。或时得罚。或输舍宅。如彼法制。相似得罚。如是恶人。以是妄语。恶业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处。谓大叫唤大地狱中。彼处命长。以何为量。如化乐天八千年寿。依此人中若八千年。于彼天中为一日夜。彼三十日以为一月。彼十二月以为一岁。于彼天中若八千年。彼地狱中为一日夜。彼大叫唤大地狱中。是恶业人妄语人处。以诳自他。能破一切第一善根。如大黑闇。大众不信。如是妄语。善人不许。一切圣人声闻缘觉。正遍知者之所呵责。一切世间出世间道。皆不相应。一切善根。桥梁大斧。常恼他人。如烂死尸。破坏不坚。如恶毒起。世间生死。恶道因缘。如屎无异。能令口中生烂臭气。常生苦网。不可爱乐。是大地狱大怖畏使。临欲死时。心则大惊。阎魔罗人境界所摄。是大怨家。能令人堕饿鬼畜生证明恶业。贫穷因缘。能与地狱大怖畏事。能作畜生相食因缘。无始来。转生死种子。妄语果报。于彼处生。彼大地狱。有十八处。何等十八。一名吼吼。二名受苦无有数量。三名受坚苦恼不可忍耐。四名随意压。五名一切闇。六名人间烟。七名如飞虫堕。八名死活等。九名异异转。十名唐悕望。十一名双逼恼。十二名迭相压。十三名金刚嘴乌。十四名火鬘。十五名受锋苦。十六名受无边苦。十七名血髓食。十八名十一炎。此十八处。是大叫唤之大地狱所有别处。彼大叫唤大地狱者。众生何业而生于彼。作集业道普遍究竟。乐行多作。堕大叫唤。根本自体极大怖畏。大地狱中受大苦恼。所谓苦者。其舌甚长。三居赊量。其体柔软。如莲花叶。从口中出。阎魔罗人。执热铁犁其犁炎然。耕破作道。热炎铜汁。其色甚赤。以洒其舌。舌中生虫。其虫炎口。还食其舌。彼妄语人。罪业力故。舌受大苦。不能入口。彼地狱人。口中有虫。名曰碓虫。而拔其齿。又恶业故。风散其龂。碎粖如沙。有利刀风。削割其咽。炎嘴铁虫。啖食其心。彼大叫唤根本地狱。如是极烧。妄语人身。以恶业故。身中生虫。还食其身。虫身炎燃。彼地狱人。身内虫食。受急病苦。如是内外二种苦恼。彼地狱中。阎魔罗人。复与罪人种种苦恼。谓铁钩打筋脉骨髓。一切身分。破坏碎散。又复更受余异苦恼。所谓斤斧。斤其身体。一切身分。乃至骨等。彼妄语人。以他因缘。作如是说。不依一切。法桥而行。乃是一切不饶益门。复是一切善谷之雹。如是妄语。亦是一切恶道之门。亦是一切苦恼之藏。一切众生之所不信。一切圣人弃舍如屎。诸佛世尊。声闻缘觉。阿罗汉等。舍之如毒。若行世间出世间道。如大黑闇。人无爱者。乃是地狱第一因缘。无异相似。如大黑闇。有如是等种种诸恶。若人已说今说当说。如是业因。相似得果。彼大叫唤之大地狱。复有火烧如生酥者。炎燃铁锯以锯其体。身心苦恼。彼大地狱大火煮之。是见知者大悲因缘地狱相似。一切重病。如是病者。名尚叵说。受如是病。极大苦恼。如是所说二种大苦。乃有无量百千亿数亿那由他地狱苦恼。乃至作集恶不善业。未坏未烂。业气未尽。于一切时与苦不止。若恶业尽。彼地狱中尔乃得脱。若于前世过去久远。有善业熟。不生饿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业之处。贫穷短命乱心不男。一切恶贱。人所不信。是彼杀生。偷盗邪行。饮酒妄语。余残果报。 又修行者。知业果报。云何口业。恶不善行。口业四种。所谓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如是四种。何者妄语。自思惟已。然后于他作不实语。若作咒誓。若在王前。若王等前。妄语言说。令他衰恼。或打或缚。或令输物。彼成妄语如是满足。成妄语业地狱中受。复有口业名为两舌。于和合者。共作业者。破坏语说。如是语者。成就两舌。云何此语。得果报少。破坏语已。心中生悔。我愚痴故。作如是说。专心忏悔。亦遮他人作破坏语。示其善道。业不具足。此业不重。云何此业不具足满。此破坏语。或以烦恼。或以酒醉。心异分别。向他异说。此业不足。云何名为业道相应成破坏语。若以恶心破坏于他。随喜赞叹。如是名为业道相应成破坏语。云何此业决定成就破坏语说。作已随喜。复教他作。随喜赞说。喜乐贪着。不离于心。常怀恶心。他人所避。不可往返。为他毁呰。不生羞耻。无惭无愧。不能自知。如是名为破坏语业。又修行者观察业集。云何名为恶口业行。彼见闻知。或天眼见。如是恶口。能生热恼。闻不悦耳。不忍他恶。令异人信。若重若轻。戏笑嗔心。得无量报。无量种报。彼重恶口。堕于地狱。彼轻恶口。不决定受。如是名为第三口业。彼业具足相应之义。如前所说。 楞严经中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直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是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楞严经中说,不断杀盗淫、大妄语,不可以了生死。 为什么说人道的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要努力精进修行? 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未证得果位前,未了生死前,还是会处于危机之中,可以模拟一下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的修行历程,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如果能努力修行,即使今生不能证得任何果位,以今生发菩提心之力,以今生开悟之力,以今生开悟后努力、精进修行之力,求佛法僧加力护持,下一生继续努力修行的机会、概率还是很大的。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不能精进修行或者不能在今生证得果位,下一生有很多未知之数,有很多未知的变化。 华严经说: 时,勤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我今如实答,或有速解脱,或有难出离。 若欲求除灭,无量诸过恶,当于佛法中,勇猛常精进。 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 如人持日珠,不以物承影,火终不可得,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孩稚闭其目,怪言何不睹,懈怠者亦然。 如人无手足,欲以芒草箭,遍射破大地,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而取大海水,欲令尽干竭,懈怠者亦然。 又如劫火起,欲以少水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如有见虚空,端居不摇动,而言普腾蹑,懈怠者亦然。”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言:“佛子,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断一切烦恼。’何故复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随贪、瞋、痴,随慢、随覆、随忿、随恨、随嫉、随悭、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于心行之内起诸烦恼?” 时,法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以多闻,能入如来法。 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有生王宫,而受馁与寒,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盲缋众像,示彼不自见,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船师,而于海中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广说众好事,内自无实德,不行亦如是。” 可以模拟一下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的不同的修行历程,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不能做到精进修行,也不能一生证得果位,以今生发菩提心之力,以今生开悟之力,求佛法僧加力护持,下一生堕入三恶道的机会很少的,地狱的众生,如果能发菩提心,依靠佛法僧加力护持和自力(自己发菩提心之力),很快、很容易就会离开地狱,转生其他道,甚至生到三善道。 我对于天人是怎样发心修行,不是很清楚的,因为自己所看的佛经中,讲天人怎样发心修行的经文较少,讲人道的人发心修行的较多。很多佛经的前面、后面,都有讲天人来听经、天人在听完佛讲经后离开的,也有佛经讲很多天人在听佛讲经时证果的,例如维摩诘所说经中所说。 长阿含经中说: 佛告比丘:“阎浮提人有三事胜拘耶尼人。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拘耶尼。拘耶尼人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多牛,二者多羊,三者多珠玉。以此三事胜阎浮提。阎浮提有三事胜弗于逮。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弗于逮。弗于逮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其土极广,二者其土极大,三者其土极妙。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阎浮提有三事胜郁单曰。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郁单曰。郁单曰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无所系属,二者无有我,三者寿定千岁。以此三事胜阎浮提。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饿鬼趣。饿鬼趣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身大,三者他作自受。以此三事胜阎浮提。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龙、金翅鸟。龙、金翅鸟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身大,三者宫殿。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阎浮提以上三事胜阿须伦。阿须伦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宫殿高广,二者宫殿庄严,三者宫殿清净。以此三事胜阎浮提。阎浮提人以此三事胜四天王。四天王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以此三事胜阎浮提。阎浮提人亦以上三事胜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诸天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长寿,二者端正,三者多乐。” 佛告比丘:“欲界众生有十二种。何等为十二?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须伦,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天,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无色界众生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空智天,二者识智天,三者无所有智天,四者有想无想智天。” 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何等为四?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风神,四者火神。昔者,地神生恶见言:‘地中无水、火、风。’时,我知此地神所念,即往语言:‘汝当生念言:“地中无水、火、风。”耶?’地神报言:‘地中实无水、火、风也。’我时语言:‘汝勿生此念,谓地中无水、火、风。所以者何?地中有水、火、风,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 依上述佛经经文中说,人能勇猛强记,能胜于欲界其他众生(包括要胜于欲界其他天人)。依上述佛经经文中说,人能勇猛强记,有利于学佛修行,佛出其土,佛示现成佛并大规模地说佛法,大部分或全部都出现在人道。我用百度或其他搜索网站搜索一下天人怎样学佛修行,例如搜索“天人学佛修行”,然后根据有的搜索结果,请并搜索、查找一部佛经所说,这是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说: 问曰:“若欲限受昼日斋法,不受夜斋,得八戒不?若欲受夜斋,不受昼斋,得八戒不?” 答曰:“不得。所以尔者?佛本听受一日一夜斋法,以有定限,不可违也。” 优波离复白佛言:“若不得者,如皮革中说,亿耳在旷野处,见诸饿鬼种种受罪,或昼受福、夜则受罪,或夜受福、昼则受罪。所以尔者?以本人中,昼受戒法、夜作恶行,或夜受戒法、昼作恶行,是以不同。此义云何?” 答曰:“凡是本生因缘,不可依也。此中说者,非是修多罗,非是毗尼,不可以定实义也。又云,此戒是迦旃延以度亿耳故,作此变化感悟其心,非是实事。若受斋已欲舍斋者,不必要从五众而舍。若欲食时,趣语一人,斋即舍也。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余四道不得。如天道以著乐故深重,不能得戒。如昔一时,大目揵连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以问耆婆,正值诸天入欢喜园。尔时,目连在路侧立,一切诸天无顾看者。耆婆后至,顾见目连,向举一手,乘车直过。目连自念:‘此本人中是我弟子,今受天福,以著天乐都失本心。’即以神力制车令住,耆婆下车礼目连足,目连种种因缘责其不可。耆婆答目连曰:‘以我人中为大德弟子,是故举手问讯,颇见诸天有尔者不?生天以著乐深心不得自在,是使尔耳!’目连语耆婆曰:‘有弟子病,当云何治?’耆婆答曰:‘唯以断食为本。’有时,目连劝释提桓因:‘佛世难遇,何不数数亲近咨受正法?’帝释欲解目连意故,遣使敕一天子令来,反覆三唤,犹故不来。此一天子唯有一妇,有一伎乐,以染欲情深,虽复天王命重,不能自割。后不获已而来,帝释问曰:‘何故尔耶?’即以实而对。帝释白目连曰:‘此天子唯有一天女、一伎乐,以自娱乐不能自割,况作天王?种种宫观,无数天女,天须陀食自然百味,百千伎乐以自娱乐,视东忘西。虽知佛世难遇,正法难闻,而以染乐缠缚不得自在,知可如何?’凡受戒法,以勇猛心自誓决断,然后得戒。诸天著乐心多,善心力弱,何由得戒?饿鬼以饥渴苦,身心烧然,地狱无量苦恼,种种楚毒心意痛著,无缘得戒。畜生中以业障故,无所晓知,无受戒法。虽处处经中说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戒,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戒也,以业障故。以四天下而言,唯三天下,阎浮提、拘耶尼、弗婆提,及三天下中间海洲上人,一切得戒。如拘耶尼,佛遣宾头卢,往彼大作佛事,有四部众。东方亦有比丘,在彼亦作佛事,有四部众。唯郁单越,无有佛法,亦不得戒,以福报障故,并愚痴故,不受圣法。有四种人,一男、二女、三黄门、四二根。四种人中,唯男、女得戒。二种人不得戒,黄门、二根。如男、女中,若杀父母、阿罗汉,出佛身血,坏法轮僧,污比丘尼,贼住越济,人断善根,如是人等尽不得戒。大而观之,受染佛法者,盖不足言。若天、若龙鬼神、若郁单越、若不男、二根,种种罪人,尽得受三归也。” 长阿含经上述佛经经文中说,人能勇猛强记,能胜于欲界其他众生(包括要胜于欲界其他天人),有利于学佛修行,佛出其土,但此处经文没有把人与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做比较。上述大方便佛报恩经的经文中说也只是讲欲界的天人,没有讲色界、无色界的天人的情况,而且暂时只找到上述一部一处佛经经文讲除了色界、无色界、人道以外其他道众生发心修行的情况。 如果以上述理解所说,初禅或初禅以上天人中,部分与佛教有缘或是信佛修行者,部分与佛教无缘。与佛教无缘的初禅或初禅以上天人,如果没有求了生死的出离心,没有求成佛道的菩提心,没有开悟大智慧,只会被妄想所转,经常会被妄想所转,开始即终了,从刚开始生到色界、无色界,一直到命终,经常会被妄想所转,因为天人福报多,耽着于天人的福报、快乐和妄想之中,如楞严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如五苦章句经的经文得到的理解,六道轮回的众生,生在三善道的平均比例,大约估计,少于百分之十,或少于百分之五。当然,人、阿修罗属于三善道,部分三善道的众生,一生中也有大灾难降临,畜生属于三恶道,部分畜生一生中都没有大灾难降临。 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不能做到精进修行,也不能一生证得果位,以今生发菩提心之力,以今生开悟之力,求佛法僧加力护持,下一生堕入三恶道的机会很少的,如果上述修行者下一生投生在欲界、色界或无色界的天人,如果不能发心,继续修行,待天福享尽,依然是在六道轮回,将来也不知道哪一生才能再发心修行。 如五苦章句经中说:已得人身,六情完具,口辩才聪,寿命延长,遭值明人,发菩萨心,直信不还,具闻经法,遇如来世,此皆宿行。覆福德人,从明入明,寻如来迹,累行不止,会于道场,无毁其根,忘失前功,一失道意,动有劫数。慎之,慎之!一切众生,常在长狱,有十二重城围之,以三重棘篱篱之,常有六拔刀贼伺之,能于其中得脱出者,甚难,甚难! 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不能做到精进修行,也不能一生证得果位,以今生发菩提心之力,以今生开悟之力,求佛法僧加力护持,如果上述修行者下一生投生在欲界、色界或无色界的天人,天人有宿命通,能知道过去上一生曾经发心修行,如果生在天人,能发心,继续修行,如果不能精进修行或者一生证果,道心可能越来越少。 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不能做到精进修行,也不能一生证得果位,以今生发菩提心之力,以今生开悟之力,求佛法僧加力护持,如果上述修行者下一生投生在人道。如阿含经中说,部分二禅光音天的天人在劫初时,飞至大地上,试尝食物,乐著美食,就会变成人道中的人,一变成人,马上没有神足通,时间长了,五种神通都没有。饿鬼属于三恶道,但饿鬼有五种神通,只不过饿鬼的五种神通都要比天人、阿修罗的神通少得多,例如有的天人能见过去几千大劫宿命,而饿鬼见到自己的过去生的宿命的时间要比上述时间少得多。黑氏梵志经中说,人道中的外道的出家修行者修至四禅时,有五种神通。所以,人道中的人很难得到神通的。如果生在人道的上述信佛修行者如果有神通,能记起过去上一生曾发心修行,如果今生生在人道,能发心,继续修行,如果不能精进修行或者一生证果,道心可能越来越少。如果生在人道的上述信佛修行者如果没有神通,如果今生生在人道,虽然没有神通,不能记起上一生曾发心修行,但以上一生发心修行之力,今生继续修行,如果不能精进修行或者一生证果,道心可能越来越少。上述信佛修行者如果没有神通,今生即使继续修行,智慧比上一生可能会有损失或大损失。如果上述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不能做到精进修行,也不能一生证得果位,这一生和下一生(开悟后的第二)都没有精进修行和证果,开悟后的第三生或第三生以后,修行证果的难度可能会越来越大,道心可能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可能会失去开悟的智慧,可能会失去修行的发心,如果失去修行的发心,在六道轮回,也不知道要过多长时间,才能再生出修行的发心。 人生无常,这也适用于未了生死但已经开悟的信佛修行者,对于未了生死、未证得任何果位但已经开悟的信佛修行者,并不能安排自己将来多生生在三善道,然后每一生都慢慢修行,直至了生死、成就佛道。也就是说,例如未了生死、未证得任何果位但已经开悟的信佛修行者不能自己控制、安排以下事情:将来几千生、几万生、几百万生或者几百万生以上都生在三善道,然后每一生都慢慢修行即可,每一生都不用精进修行,直至修行了生死、成就佛道。 一个信佛修行者在开悟后不能精进修行或者不能在今生证得果位信佛修行者在修行路上尚且有如此多的危机、障碍,更何况其他信佛修行者。楞严经说,利根者、开悟大智慧的修行者,修行速度快者,修行一百天能证得初果阿罗汉(这里指趣向大乘的初果阿罗汉),所以开悟对于信佛修行者来说,有大意义,开悟后精进修行,对于信佛修行者来说,有大意义。开悟者如果不精进修行,易被妄想所转。开悟者如果不精进修行,有时候修行,有时候不修行,不精进修行时,易被妄想所转,修行效果差。信佛修行者开悟后精进修行,较易能在今生证果或者将来生很快能修行证果。 如华严经中说: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又如劫火起,欲以少水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 华严经中说: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从初地来所有无量身、语、意业,岂不超过二乘耶?”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彼悉超过,然但以愿求诸佛法故,非是自智观察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胜一切臣众,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长大,艺业悉成,乃以自力超过一切。 也就是说一个信佛修行者证得一地菩萨至六地菩萨,自智观察之力还比不上修二乘法而证果的阿罗汉和辟支佛,但一地菩萨至六地菩萨以自智观察之力加上愿力而所得的神通能超过修二乘法而证果的阿罗汉和辟支佛。七地菩萨自智观察之力、神通能超过修二乘法而证果的阿罗汉和辟支佛。 八地菩萨智慧、神通远超修二乘法而证果的阿罗汉和辟支佛。十地菩萨神通智慧超过八地菩萨,等觉菩萨的神通智慧境界接近或等同于佛。佛的神通、智慧、境界远超十地菩萨。 如华严经、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中说,八地菩萨证入一乘佛法,华严经的义理,证八地菩萨后,都会以很快的修行速度向成佛的目标迈进、前进,个人看佛经和佛经注解得到的个人理解,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在证得八地菩萨果位后,修行速度相同、相近或不同,不同修行速度者,只有修行速度快与修行速度更快的区别,证八地菩萨后,没有修行速度慢的。 问:选择素食、煮素食有什么好的方法? 答:煮素食,选择素食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这里我只是介绍自己的一些经验,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这里我介绍自己选择素食、煮素食的方法只是多种不同的方法中的一种,我介绍的方法如下: (1.1)煮素食的人选择素食的种类不要过于少,如果种类过少,会导致营养严重不良或营养不良。 选择素食、蔬菜素食一般要选择多个种类、多种不同营养、不同的颜色的素食。如果有时候更换不同素食种类时,如果新更换的品种如果自己很喜欢吃,想多吃,可能这种素食含有自己缺乏的营养种类。 (1.2)减少或者尽量减少吃上火的素食。例如用煎炒油炸煮熟的素食。 吃多的上火的食物,隔一段长的时间就较易生病,感觉难受,损害身体健康。 (1.3)每一餐或者大部分情况下,煮素食的人用煲汤的方式煮熟素食,当然汤中会放盐,煮熟素食后,部分素食如果不够咸,沾一下酱油再吃。如果觉得沾酱油过于咸,可以在放酱油的碗中加些热开水。 一个人长期每一天吃小量酱油对身体有没有大的害处?个人暂时也不能完全确定。曾经用百度或其他搜索网站搜索上述问题,例如搜索“每一天吃小量酱油对身体有没有大的害处?”,有的网文说多吃酱油有防癌的作用,有的网文说多吃酱油有致癌的损害,个人的理解,上述网文说多吃酱油有利或者有害的结论都是没有列出多的实质的证据,所以我对上述问题得出暂时的结论是:暂时没有证据显示每一天吃小量酱油对身体有损害。个人的理解,信佛修行人不要随便、轻易去相信网文的讲法。 不同品牌、生产厂的酱油味道可能会不同,煮素食的人可以选择味道自己喜欢的酱油。 (1.4)煮素食的人煲汤时,较难煮熟的素食先放入水中煮、煮的时间较长,较易熟的素食较迟放入热水中煮、煮的时间较短。 煲汤过程中,可以选择用热水浸一浸较难煮熟的素食,例如玉米粒、几元一斤的草菇,先放入开水中煮两分钟至五分钟,然后关停电热锅,让较难煮熟的素食在热水中浸5分钟至10分钟,然后再开启电热锅进行加热。 (1.5)部分蔬菜品种有的月份、季节味道较好、营养较好,有的月份、季节味道较差、营养较少,煮素食的人可以选择合适时节的蔬菜品种。 (1.6)煮素食的人尽量选购采摘后不浸水或浸水少的干水蔬菜,浸水多、长时间浸水的蔬菜,表面颜色正常,可能内部已经部分腐烂,失去营养、鲜味,并且产生多的有害腐烂物质、细菌,人食用会损害健康。 (1.7)没有外壳的干花生米、白眉豆、黄豆的煮食方法:干花生米、白眉豆、黄豆三个种类,每一次煮一种、两种或者三种。首先用电热锅(或者用普通锅、或者用其他加热方法)煮开水,开水的体积相当于花生米的体积3倍到5倍(以花生米举例),开水中放一些盐,把干花生米(或者白眉豆、黄豆)用清水洗一洗,后放入开水中,当水煮至沸腾后,再煮五分钟至20分钟,即可停止加热(煮至半熟或者全熟均可),把花生米(或者白眉豆、黄豆)在用上述盐水中浸一小时至两小时,然后把花生米(或者白眉豆、黄豆)放在塑料筛晾一小时至三小时,放入雪柜(冰箱)中,一般每次煮花生米(或者白眉豆、黄豆)煮足够一天至两天吃的分量,第二次加热时有两种方法: (d1.1)用电饭煲煮饭时,当煮饭至半熟时,把一些用盐水浸过的花生米放在饭的上面,再在饭的上面放入上一餐吃剩的饭。(d1.2)直接把用盐水浸过的花生米放在汤中煲。 如果有其他豆类粮食或者大的颗粒形状的其他种类粮食营养好(例如红豆),也可以选择用上述方法煮其他豆类粮食。 (1.8)番茄用于煲汤,味道好,既不会过酸,增加汤的味道。 (1.9)玉米的煮法:首先用刀把新鲜的玉米棒的一列或者两列玉米剥去,然后用手把剩下的玉米棒的玉米剥下来,然后拿玉米粒去煲汤。 (2.0)煮素食的人一次煮食的过程总述:以煮一个人的一餐分量为例。 (d1)煮饭,饭至半熟时,放入曾经用盐水浸过的白眉豆(大约150克至250克),再放入上一餐吃剩余的剩饭。 (d2)用电热锅或者其他加热器具煮大约1700毫升至2250毫升水(煮饭和煮其他素食分别用两个不同的煮食器具)。 (d3)准备素食食材:把玉米粒脱离玉米芯,玉米粒大约150克至250克,青瓜大约150克至250克,青瓜削皮切块,油麦菜大约300克,洗干净菜并切开菜小段。番茄150克至250克,一个番茄切成几块。 (d4)1700毫升至2250毫升水加热大约70度至80度时,放入玉米粒进热水中,并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生姜(生姜一立方厘米至几立方厘米大小即可,生姜不放也可以),水继续加热至大约100度,水加热至大约100度后,再继续加热大约三分钟至十五分钟,然后停止加热(停电停止加热或停止其他加热源),让玉米粒在热水中浸大约五分钟至七分钟,然后继续加热,水加热至大约90度至100度,放入青瓜,放入青瓜后,继续煮八分钟至十分钟,在水中放油和盐,保持加热,再在水中放入油麦菜和番茄,放入油麦菜和番茄后煮4分钟至5分钟。放入油麦菜和番茄后煮4分钟至5分钟后,全部素食煮熟,停止加热。 (d5)用上口外直径11cm至12cm的碗装些酱油和油,大约10分钟至20分钟后,待上述煮熟的素食温度下跌后,即可食用上述煮熟的素食,把部分素食沾些酱油再吃,如果觉得酱油过于咸,可以在装酱油的碗中放入一些开水。如果用平底的电热锅或者煮食器具,煲汤过程中可以选择把装酱油的碗放在汤上面加热一下(汤不要流进碗中) (d6)煲汤时,比较难熟的素食加热时间较长,早些进行加热、煮;比较容易熟的素食加热时间较短,迟些进行加热、煮。一些加热时间相近的素食的举例(d6.1)切开的、切成块状、片状的草菇(本地市场一般卖几元一斤的草菇,不是冬菇)、西洋菜、红萝卜和玉米粒加热时间相同或者相近。(d6.2)切开的、切成块状、片状的青瓜、黄瓜、冬瓜、白菜、芋头、南瓜、马铃薯加热时间相近或者相同。(d6.3)加热时间相同或者相近的蔬菜品种:切开的、切成块状、片状的油麦菜、番茄、番薯叶、辣椒、玻璃生菜、木耳菜、菠菜、菜心、已经油炸煮熟的豆腐卜、已经油炸煮熟的腐竹。 (2.1)一天中,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吃饭时,吃60%~65%饱即可,不一定要把煮的食物吃完,第一次吃多的食物后,一小时至4.5小时内进行一次或者两次小量进食或者不进食。如有吃剩的食物可以留到下一餐或者下一次小量进食时吃。第一次吃多的食物后,4.5至6小时后进行第二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第二次吃多的素食食物吃30%~35%饱即可。 (2.2)一天中小吃多餐,一天吃三餐或超过三次进食,用于小量进食、早餐的品种:雪糕、雪批、饼干、河粉、干面、湿面、面包、馒头、米饭、各种蔬菜。雪批属于奶制品(信佛修行者吃奶制品并非杀生,佛经中说信佛修行者可以吃奶制品,但奶制品可能不算素食。),绿豆批则主要用绿豆制成,市场上有的雪批、绿豆批,一个重量大约35克至50克左右,一个零售只卖0.5元,批发更便宜,营养好,不上火,冬天也可以食用,冬天吃雪糕、雪批时,如果室温超过15度,可以先把雪糕、雪批先在室温下放大约5分钟,然后用杯子或者碗装热开水,把雪糕、雪批先沾或浸热开水再吃。饼干可以先浸一下热开水或者冻开水再吃,可以减少上火。 (2.3)有的智能电饭煲有煲汤、煲粥功能,可以自由设置加热时间,加热时间到了,自动停止加热。 (2.4)每一次买蔬菜可以买足够吃三天至七天的分量。也就是说,去市场买一次蔬菜后,三天至七天后才去买下一次。 在0度35度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大部分蔬菜的储存时间越长。一般蔬菜在干燥、没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下储存时间较长。 干燥、没有阳光照射、30摄氏度~32摄氏度的环境下,干的花生米、白眉豆、黄豆可以储存超过三月或者超过半年;青瓜、黄瓜、节瓜、马铃薯可以储存大约4天至七天;芋头、南瓜可以储存5天至八天;番茄可以储存2天至三天;油麦菜、菜心可以存放24小时至48小时,辣椒可以存放2天。 干燥、没有阳光照射、0摄氏度~15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白菜、西洋菜、菜心、木耳菜大约可以存放三天;玻璃生菜、菠菜大约可以存放两天至三天。 (2.5)每一煲汤一般放入两个至五个品种的素食(不计生姜),生姜用刀拍烂再放入汤中。 (2.6)一个人独居的信佛修行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煮素食的地方可以尽量离居住的房间的距离要近一些。为了节省时间、水,可以选择两天至四天才洗一次碗筷。每一次吃完的碗筷简单的冲洗一下,不用洗干净,或者先用水浸着,累积两天至四天的碗筷再洗第二次,洗第二次时洗干净。 (2.7)安排素食的详细时间、方法可以见问答内容:怎样用六根中的身修行。 (修改2-开始) (2.8)可以用盐水代替酱油。 用盐水代替酱油的方法我也没有用过或者很少用。煮素食的人首先煲800ml至2000ml、10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热水中放一些盐,水温升至100摄氏度(左右)后继续加热大约两分钟至三分钟左右,然后等盐水降温至室温,然后把盐水放入暖水瓶、耐100摄氏度高温的太空杯(这种耐高温的塑料杯在实体店、淘宝店、或者其他网店均有销售)或者其他容器中,这些盐水在室温30摄氏度至33摄氏度下可以存放大约3天至5天左右,在10度至15度环境下可以存放8天至10天左右。盐水的储存环境温度越低,可以存放更长时间而不变质。 煮素食的人用上口外直径大约11cm至12cm左右的碗装少量上述盐水,盐水中加些食用油。盐水中也可以加些切开多块的煮熟的辣椒、番茄或者生姜姜丝作为调味。煲汤时,把上述装有盐水的碗放入汤上面加热一段时间。 有时候,可以用上述少量盐水、清水刷牙、漱口、清洁口腔。也就是说,有时候,可以用上述盐水代替牙膏。 (2.9)简单快捷的素食快餐制作方法。 煮素食的人洗好米,米中放入清水。把一个玉米的玉米粒剥离玉米芯,再用清水洗一下玉米粒。把玉米粒放在米上面。米和玉米粒用电饭煲或者其他加热器具一起煮熟。饭煮至半熟时,在饭的上面放一个装有酱油或者盐水的碗进行加热。 部分营养好的蔬菜可以与饭一起煮熟,例如切开多块的豆角、马铃薯(每个马铃薯先削皮,再切开几块或者多块)、红萝卜;用盐水煮熟的花生米、黄豆、眉豆。 上述方法可以制作简单快捷的素食快餐。 容易煮熟的豆角或者已经用盐水煮熟的花生米、黄豆、眉豆。可以在饭煮至半熟时才放在饭的上面。 (修改2-结束) 禅定入门(四)附录: (1.1)文摘:几种大藏经介绍: (a1.1) 《乾隆大藏经》 《乾隆大藏经》又名《清藏》、《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译著之大成,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著作和佛学研究著述。是研究佛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翻译工作的重要文献资料。 清雍正十一年,清世宗刊号命王公大臣汉僧及喇嘛一百三十余人,广集经本,校勘编稿,与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及贤良寺主持超圣等主持;雍正十三年开雕,至乾隆三年雕经版79036块,约400吨。《龙藏》经板一副基本完好保存至今,已有二百六十余年,已成为自宋代以来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副大藏经板。《龙藏》全藏724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机字,1669部,7168卷。版式和《永乐北藏》一致。全藏也分正续两部分,正藏485函,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漆字,内容完全和《永乐北藏》相同;续藏239函,千字文编次由书字至机字,内容较《永乐北藏》有所增减。 因《龙藏》为清代皇家御敕刊印,众多高僧共同参与,编辑印制恭肃严谨,“别异归同,简讹从正”。 (a1.2) 《大正新修大藏经》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是日本大正十一年至昭和九年(1922-1934年)由著名佛教学者高楠顺次郎博士和渡边海旭主持编辑的一种铅印本大藏经。 《大正藏》全藏共100册,收录汉文佛教典籍,包括图像、总目录,总计3493部,13520卷。其中中国历代汉文佛教大藏经传统的收录内容计55册(1-55卷),日本佛教著述29册(56-84卷)、敦煌写经及其他新发现的古佚佛典1册(称“古逸部”、“疑似部”,85卷),图像12册;《总目录》3册。 《大正藏》自编印问世至今近80年间,几乎成为佛教学术界最通行的一种版本,其影响之大,利用率之高,可以说是以前的任何一种大藏经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a1.3) 《卍续藏经》 《卍续藏》,又名《卍续藏经》、《大日本续藏经》、《续藏经》。日本京都藏经书院编。明治三十八年(1905)至大正元年(1912)刊行。发起人和主持者为前田慧云、中野达慧。 《卍续藏》是《卍正藏》的续编。所收多为南北朝至清代佛教撰述的珍籍要典,其中有不少是我国国内久佚的绝版孤本。 全藏分为两编150套,每编各附补遗,总计收经1659部7143卷。卷上之第一编共95套862部。其中,正编(第1套至第87套前部分)收经734部,包括印度撰述(下分经部、律部、论集部、密经仪轨部4项)183部和中国撰述(下分大小乘释经部、大小乘释律部、大小乘释论部3项)551部。补遗(第87套后部分至第95套)收经128部,包括印度撰述(经部)13部和中国撰述(下分大小乘释经部、大小乘释律部、大小乘释论部、诸宗著述部、礼忏部5项)115部。卷下之第二编共55套797部。其中,正编全为中国撰述,包括甲编32套(不署“甲”字)和乙编23套(署“乙”字),每套皆5册。甲编(第1套至第32套),下分三论宗著述部、法相宗著述部、天台宗著述部、华严宗著述部、真言宗著述部、戒律宗著述部、净土宗著述部、禅宗著述部、禅宗语录通集部、禅宗语录别集部10项,收经473部。乙编(乙第1套至乙第23套前部分),下分礼忏部、史传部2项,收经207部。补遗(乙第23套后部分)包括印度撰述(经部)11部和中国撰述(下分大小乘释经部、诸宗著述部2项)6部。 (a1.4) 《高丽大藏经》 《高丽大藏经》,是13世纪高丽王朝高宗用16年时间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经之一。中国的《开宝藏》(即宋版大藏经)始雕刻于开宝年间,它是我国最早雕刻印刷的一部佛典总集,其成就不论是在佛教史还是印刷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地位。《开宝藏》成书后,高丽王朝太宗年间即向宋廷求《开宝藏》。高丽王朝得宋《开宝藏》后,即以此为蓝本于显宗二年(公元1011年)开始雕刻大藏经,此即《高丽大藏经》初雕本。 《高丽大藏经》共有1496章,6568卷,52382960汉字,雕刻于81340块木板上。每块木板长24厘米,宽60厘米,高2.6-4.0厘米,重量在3到4公斤。 (1.2)计算物体体积、面积的一些基本方法。 人计算物体体积、面积时,外形、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图形用面积、体积接近、近似的长方形或者长方体代替,再大约估计、计算即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长度乘以宽度。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长度乘以宽度乘以高度。例如一个长10cm(cm即厘米)、宽20cm的长方形的面积=10×20=200平方厘米=0.1米×0.2米=0.02平方米。一个长10cm(cm即厘米)、宽20cm、高30cm的长方体的体积=10×20×30=6000立方厘米=0.1米×0.2米×0.3米=0.006立方米。其他形状规则的图形、物体的面积、体积的计算,可以查看有关的数学类书籍。 (1.3) 禅定入门(三)的问答内容:修行的常见的身体姿势有那些? 答:修行的常见身体姿势,这里列举九种:卧,单盘坐,双盘坐,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上(此处计两种姿势),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小面积范围内(例如80平方米或100平方米内)慢步走或时走时停,长距离(例如超过两公里)不停走、散步,站立不动。此处共计九种身体姿势。 随意姿势坐在平木板或平地是什么姿势?先以一种单盘坐说明,一种单盘坐姿势: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地或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左小腿上。随意姿势坐,例如先把左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右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注:这种姿势又叫自然平坐)。随意姿势坐,例如就是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左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注:这种姿势又叫自然平坐)。随意姿势坐,例如就是或者把左小腿向右弯曲放在平木板上,再把右小腿向左弯曲并放在平木板上,不叠在左小腿上。 因为心脏在人体左侧,所以不要向左侧卧,单盘坐时右脚叠在左脚上可能会较舒适。 禅定入门(四)中说的自然坐(自然坐即坐在椅子、凳子上,双脚踏地的姿势)是上述禅定入门(三)所讲的九种修行姿势之一(坐在椅子上或凳子上)。 (1.4)禅定入门略说(三)的问答内容:怎样分别用六根修行?此问答有很多内容介绍六根选择修行点的方法,选择修行点的方法中部分内容与禅定入门略说(四)不同、有矛盾、或者相差大,上述选择修行点的方法有矛盾、相差大时,依禅定入门略说(四)为准,例如禅定入门略说(三)中用耳根修行的部分取修行点的方法是洪水漫浸式,禅定入门(四)说,用耳根修行,用河道取水式的较易取得好的修行效果,用洪水漫浸式难度大。河道取水式、洪水漫浸式是以譬喻的方式进行命名。 禅定入门略说(三)的问答: 问:怎样分别用六根修行? 答:可以用以下方法分别用六根修行,序号中引用拼音,例如:(yan2)中yan是六根中的眼的不带声调的拼音。 如维摩诘所说经说:依于义,不依语。文中引用一些现代科学、科技的知识,只要能符合佛经经义,不违背佛经经义,引用一些现代科学、科技的知识也是可以的。 从本问答开始进入禅定入门略说(三)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以耳根为最快的行门,禅定入门略说(三)第二部分不以某一个固定的行门为最快的行门,不同的问答处可能有不同的讲法。 (yan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眼修行,核心的义理如楞严经所说,不取明暗二相,修行时的关键,专注于肉眼处进入眼的明暗、强弱不同的光线、影像,不取明暗二相。观想身体变成虚空,观想两个眼睛变成透明的玻璃或虚空,明暗强弱不同的光线、影像穿过两个肉眼处所在的透明的玻璃或虚空,而玻璃或虚空不动摇、了了常明,两个肉眼处所在的虚空如实显现强弱不同的光线,而虚空不会动摇。修行也是这样的,了知明暗二相、强弱不同的光线而不取相、不动摇,了了常明。 (yan2)不同的声音、声波在空间可以重叠、交汇在一起。六尘中,与声尘相关的声音、声波的穿透性要强于其他五尘。一间房间在白天关上窗、黑色窗帘、门,依然可以听到房间外的大的声响,人在房间内,房间外一个人大声说话,声响、声波可以穿过房门、墙壁、窗而传到房间人的耳朵中,当然这些声响、声波传到人的耳朵中会发生衰弱、减弱,但房间内的人会听到房间外的人说什么,白天与黑夜相比,白天房间外依然有多的光线进入房间内,但房间内的人如果没有神通是看不到房间外其他人的活动情况。 现代的科技、科学有讲人的眼睛怎样见物是和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对于没有神通的人,人的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现代的科技、科学的大概内容,眼睛是视觉器官,有屈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白天时,光线照射到物体,经过物体的反射,部分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通过屈光系统的折射,聚焦在视网膜上并成像,视网膜将信号沿视神经、视路传送到视中枢,在大脑皮质层整合的行为和过程。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现代的科技、科学的大概内容,声音、声波可以穿过人的耳朵,人之所以能听到声音就是有一套完整的听觉系统,分别是外耳,中耳,内耳,耳廓负责收集声音,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传递给后方的3块听小骨,在传入内耳,刺激听神经,引起神经兴奋传至大脑中枢,人就听到了声音。 (yan3) 个人修行的感觉和理解,肉耳中的闻性了知传入耳中的声音、声波可以以声音叠加的方式,肉耳可以与传入耳中的叠加的声音叠加、交汇在一起。光线、影像传入肉眼时肉眼看见光线并非以光线叠加的方式。光线、影像在肉眼中有不同的感光位置。所以用六根中的眼修行时的关键,专注于肉眼处进入眼的强弱不同的光线,不取明暗二相。如(yan2)中说,六尘中,与声尘相关的声音、声波的穿透性要强于其他五尘。肉耳中的闻性了知传入耳中的声音、声波可以以声音叠加的方式,肉耳可以与传入耳中的叠加的声音叠加、交汇在一起。六根中每一根都有自己的特点,六尘也有不同的特点,声音、声波可以叠加、交汇在一处,因为声音、声波与闻性的特殊性,分别用六根修行,只有用耳修行时专注于肉耳中的闻性,即可了知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的声音、声波。 (yan4)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及无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观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能够显现、了知当中一切明暗强弱不同的光线、影像,这即为佛的见性,佛的见性能周遍法界,如同巨大的能量体中,能够了知经过当中的一切光线、影像而不取相。 阿罗汉、辟支佛了生死,不会再在六道轮回,阿罗汉、辟支佛得到漏尽通,阿罗汉、辟支佛的神通超过一切众生,八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远超阿罗汉、辟支佛,十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超过八地菩萨,佛的神通、智慧境界远超十地菩萨。六道轮回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可视为一个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是不同的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因为迷惑而在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众生所显现的能量体是不稳定的,变化的,有时大,有时小,很多时候充满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终不会到达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罗汉近似于一个超过一切六道轮回众生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是稳定的,要强于六道众生,而且不会像六道众生那样变异。 (yan5)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的见性也是遍一切处,一个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张桌子前,书桌上有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作以下观想,佛的见性遍一切处,就好像有许多、无数的眼睛,观想佛变现一个眼睛在书桌上的杯子里,明暗强弱不同的光线穿过杯子时,佛变现的眼睛了知明暗二相而不动摇,了了常明,一切处也是这样的。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张书桌前,书桌上有一个透明杯子,因为距离近,信佛修行者见到的明暗强弱不同的光线与通过透明杯子的光线部分是相近的,但如果上述杯子离信佛修行者十公里远,有不同的光线通过杯子,则信佛修行者不能知道穿过杯子的明暗强弱不同的光线。 佛能于一毛孔内显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显示一切刹,知道毛孔内发生的事情,即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所以修禅定专注一处即可。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没有神通时,用六根中的眼修行,专注于肉眼处进入眼的强弱不同的光线,即使这个信佛修行者证得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处的法身,能于肉眼处或一毛孔内显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显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用六根中的眼修行时,也可专注于肉眼处进入眼的强弱不同的光线的方法修行。 (yan5)用六根中的眼修行与用眼根对应的色尘处修行的修行方法近似,用眼根对应的色尘处修行的修行,专注于肉眼处部分进入眼的强弱不同的光线、影像,不取明暗二相。用六根中的眼修行时的关键,专注于肉眼处部分或全部进入眼的明暗、强弱不同的光线、影像。 (yan7)用六根中的眼修行,一般可以用行住坐卧不同的身体姿势,例如可以用单盘坐、自然平坐、双盘坐、自然坐、站立、行走、卧或其他身体姿势均可[例如单盘坐;自然平坐;双盘坐;自然坐;站立;小面积范围内(例如100平方米内)来回走动,有时走,有时停;长距离(例如一公里至五公里或五公里以上)步行、散步。],哪种姿势效果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过自己修行实践选择,可以转换不同的修行姿势,不同的的修行姿势的运动量多少可能不同。 (yan8)楞严经说: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难的解决方法: (1.1)如楞严经经义,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结缚迷惑是六根,解脱修行也是六根,先从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禅定入门(三)中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 (1.2)义理上的疑惑要认真读佛经或多读佛经。 (1.3)诵持楞严咒可帮信佛修行者远离魔扰乱、无宿怨追债。诵持楞严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萨加力护持。 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信佛修行者要做到远离情欲,除了身不取相,其他五根(包括眼根)不染情或不取相。 (yan9)用眼根修行时关键专注于肉眼处进入眼的强弱不同的光线、专注于肉眼前面近距离的进入眼的强弱不同的光线,肉眼前面近距离的进入眼的强弱不同的光线不一定要全部听到,能听到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均可。 (yan10)见闻如幻翳的注解。取相的见闻并非实相,见性的真见就像虚空中穿过明暗强弱不同的光线,虚空无动摇,但却能如实显现明暗二相。同样的闻性的真闻像虚空中穿过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无论动静、声音强弱,虚空本无动摇。有两种原因产取相:一种是迷晦即无明,犹如病眼见二月;另一种是如禅定入门略说(二)问答:《离相,无相什么意思?》中说,有所住或有所待而生其心,谓之取相,例如住在贪嗔痴上,住在情欲上住在攀缘上,而生其心,为之取相,住在法执或非法执或其他执著上而生其心,叫取相,住在我人上,而生其心,叫取相,执著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为之取相。 (er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耳修行,核心的义理如楞严经所说,不取动静二相,修行时的关键,用六根中的耳修行时专注于肉耳中的闻性,不取动静二相,如楞严经中说:尽闻不住。 不同的声音、声波在空间可以重叠、交汇在一起。六尘中,与声尘相关的声音、声波的穿透性要强于其他五尘。一间房间在白天关上窗、黑色窗帘、门,依然可以听到房间外的大的声响,人在房间内,房间外一个人大声说话,声响、声波可以穿过房门、墙壁、窗而传到房间人的耳朵中,当然这些声响、声波传到人的耳朵中会发生衰弱、减弱,但房间内的人会听到房间外的人说什么,白天与黑夜相比,白天房间外依然有多的光线进入房间内,但房间内的人如果没有神通是看不到房间外其他人的活动情况。 (er2)观想身体变成虚空,观想两个耳朵变成透明的玻璃或虚空,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穿过两个肉耳处所在的透明的玻璃或虚空,而玻璃或虚空不动摇、了了常明,两个肉耳处所在的虚空如实显现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而虚空不会动摇。修行也是这样的,了知动静二相、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而不取相、不动摇,了了常明。 现代的科技、科学有讲人的耳朵怎样听到声音的。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现代的科技、科学的大概内容,声音、声波可以穿过人的耳朵,人之所以能听到声音就是有一套完整的听觉系统,分别是外耳,中耳,内耳,耳廓负责收集声音,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传递给后方的3块听小骨,在传入内耳,刺激听神经,引起神经兴奋传至大脑中枢,人就听到了声音。 (er3)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及无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观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能够显现、了知当中一切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这即为佛的闻性,佛的闻性能周遍法界,如同巨大的能量体中,能够了知经过当中的一切声音、声波而不取相。 阿罗汉、辟支佛了生死,不会再在六道轮回,阿罗汉、辟支佛得到漏尽通,阿罗汉、辟支佛的神通超过一切众生,八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远超阿罗汉、辟支佛,十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超过八地菩萨,佛的神通、智慧境界远超十地菩萨。六道轮回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可视为一个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是不同的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因为迷惑而在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众生所显现的能量体是不稳定的,变化的,有时大,有时小,很多时候充满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终不会到达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罗汉近似于一个超过一切六道轮回众生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是稳定的,要强于六道众生,而且不会像六道众生那样变异。 (er4)个人修行的感觉和理解,肉耳中的闻性了知传入耳中的声音、声波可以以声音叠加的方式,肉耳可以与传入耳中的叠加的声音叠加、交汇在一起。光线、影像传入肉眼时肉眼看见光线并非以光线叠加的方式。光线在肉眼中有不同的感光位置。所以用六根中的眼修行时的关键,专注于肉眼处进入眼的强弱不同的光线,不取明暗二相。如(yan2)中说,六尘中,与声尘相关的声音、声波的穿透性要强于其他五尘。肉耳中的闻性了知传入耳中的声音、声波可以以声音叠加的方式,肉耳可以与传入耳中的叠加的声音叠加、交汇在一起。六根中每一根都有自己的特点,六尘也有不同的特点,声音、声波可以叠加、交汇在一处,因为声音、声波与闻性的特殊性,分别用六根修行,只有用耳修行时专注于肉耳中的闻性,即可了知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的声音、声波。 (er5)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的闻性也是遍一切处,一个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张书桌前,书桌上有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子,作以下观想,佛的闻性遍一切处,就好像有许多、无数的耳朵,观想佛变现一个耳朵在书桌上的杯子里,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穿过穿过杯子时,佛变现的耳朵了知动静二相而不动摇,了了常明,一切处也是这样的。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张书桌前,书桌上有一个透明杯子,因为距离近,信佛修行者听到的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与通过透明杯子的声音、声波部分是相近的,但如果上述杯子离信佛修行者十公里远,有不同的声音、声波通过杯子,则信佛修行者不能知道穿过杯子的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 佛能于一毛孔内显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显示一切刹,知道毛孔内发生的事情,即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所以修禅定专注一处即可。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没有神通时,用六根中的耳修行,专注于专注于肉耳中的闻性,不取动静二相,即使这个信佛修行者证得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处的法身,能于肉耳处或一毛孔内显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显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用六根中的耳修行时,也可专注于肉耳中的闻性,不取动静二相的方法修行。 (er6)用六根中的耳修行与用耳根对应的声尘处修行的修行方法近似,用耳根对应的声尘处修行的修行,专注于肉耳中的闻性,了知部分进入耳的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不取动静二相。用六根中的耳修行时的关键,专注于肉耳中的闻性,能了知进入肉耳的全部或部分声音均可。 (er7)用六根中的耳修行,一般可以用单盘坐、自然平坐、双盘坐、自然坐、站立等身体姿势,哪种姿势效果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过自己修行实践选择,可以转换不同的修行姿势,不同的的修行姿势的运动量多少可能不同。 (er8)楞严经说: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难的解决方法: (1.1)如楞严经经义,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结缚迷惑是六根,解脱修行也是六根,先从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禅定入门(三)中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 (1.2)义理上的疑惑要认真读佛经或多读佛经。 (1.3)诵持楞严咒可帮信佛修行者远离魔扰乱、无宿怨追债。诵持楞严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萨加力护持。 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信佛修行者要做到远离情欲,除了身不取相,其他五根(包括耳根)不染情或不取相。 (er9)用耳根修行时关键专注于肉耳中的闻性,不取动静二相。进入耳的强弱不同的声音、声波不一定要全部听到,能听到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均可。 (er10) 问:楞严经说:此等为是声来耳边,耳往声处......此声必来阿难耳处。目连迦叶,应不俱闻。应怎样理解? 答:依世间知识一处有大的声响,声波向四周传播,多人能闻,此处说法应怎样理解?此处说法是为了说明佛的法身是周遍的,佛得正遍知,法界任何一处发出声响,即了知。天人有大神通,人间有一个地方发出大的声响,距离很遥远的天上,很多天人会听到,这个例子中,天人离发声响处遥远,声波、声音是传递不到的,但很多天人有神通,而能听到。 (shen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身修行,核心的义理如楞严经所说,不取离合二相,修行时的关键,六根中用身修行时要明白义理,要进行有效的调整。明白义理是很重要的,如《禅定入门略说(三)》问答《为什么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中说: 一般而言,在一切戒律中,要做到远离情欲是最难的。 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个人的理解,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每天24小时,一切时,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或多或少在运动,人的身体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动、碰触、合离或摩擦的时间长了,更易产生、滋生尘劳、幻翳,进一步更易引发情欲。 佛身即是法身,佛得正遍知,佛于一切处皆得究竟,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六道众生的身远少于佛的法身及菩萨的法身,但如人道的信佛修行者,未证得神通或法身前,身体、身虽然小,但人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人的身体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动、碰触、合离、摩擦的时间长了,更易产生、滋生尘劳、幻翳、取相,进一步更易引发情欲,身取相会产生很多微细惑。 要身不取离合二相,则要明白义理,烦恼性空,即是菩提,对于触尘,取相时是烦恼,不取相时是菩提,如楞严经说:性觉必明,本觉明妙。身了了常明、当处湛然时就不会取相,迷晦无明时就会取相。当身取相时应回忆、思维上述义理以及以下义理并自觉运用: (1.1)身不取离合二相,身体无论运动量大小,身都不要取离合二相。 (1.2)色身与四大和合。如心经中说:色不异空,色即是空。非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不取相故空,离分别、了了常明故空。四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部分信佛修行人一天中只要用小部分时间或小量时间提醒自己、回忆或思维身不要取相以及相关义理,就能做到身不取相。 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身不取相才易远离情欲,这是必须要明白的,如果做不到身不取相,要远离情欲难度大增,明白身不取相的义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如禅定入门略说【三】中说,人不同身体器官、部位不断互相摩擦、接触、合离,易使人的身产生幻翳而取相、染情。人身包括多个器官部位,不像眼耳鼻舌那样易控制。明白义理下,眼耳鼻舌不染情要比身容易。人的部分位置器官容易失控,例如人的肚部以及肚脐上下附近的位置。 人的肚子、腰部位置的身体结构与四肢或其他部分相比,四肢或其他部分的身体结构更为紧密、对称或骨头与肉的比例更大。 肚子、腰部位置的身体器官比人体其他部分更易因产生多的难以受控的摩擦触碰,易使身产生幻翳、取相而染情,用束紧腰部能有效大幅减少肚子、腰部位置的身体器官的互相摩擦触碰。用束紧腰部的方法,可以除了躺着睡觉外,其他时间全部时间或部分时间束紧腰部。可以用一条或两条腰带束紧腰部,可以用自制的腰带束紧。自制的腰带,例如可以用丈筋与布缝制而成,有的丈筋宽度超过1.5厘米,中间一段丈筋,两边缝布,使用时直接绑紧即可。简易的方法是用一条腰带,使用时用腰带束紧。自制的腰带,例如可以用腰带金属扣与宽度超过1.5厘米的长丈筋扣起来即可,自制的腰带效果可能还比不上普通的腰带。如果用两条腰带束紧腰部,两条腰带可以叠起来,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位置。躺着睡觉时也可以部分时间用腰带束紧腰部。 要做到远离情欲,除了明白义理,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外,还要增加各种措施。例如精进修行,多用简易的行门修行。 也就是说,由于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由于人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较为复杂,所以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即使明白义理,并进行各种调整,以及增加各种措施(例如精进修行),都难以轻易做到远离情欲,稍有不慎就会染情。 楞严经中说: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所以讲,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身取离合二相易触发身染情或六根其他根染情,如果多做深染情欲的事而堕入地狱,恶果就会有猛火、铁床铜柱诸事。 楞严经中说: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shen2)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及无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观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能够显现、了知当中一切众生的运动,了知一切物体的离合、运动、万物的冷暖而不取相,这即为佛身,佛身能了知一切处的离合二相。 阿罗汉、辟支佛了生死,不会再在六道轮回,阿罗汉、辟支佛得到漏尽通,阿罗汉、辟支佛的神通超过一切众生,八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远超阿罗汉、辟支佛,十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超过八地菩萨,佛的神通、智慧境界远超十地菩萨。六道轮回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可视为一个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是不同的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因为迷惑而在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众生所显现的能量体是不稳定的,变化的,有时大,有时小,很多时候充满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终不会到达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罗汉近似于一个超过一切六道轮回众生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是稳定的,要强于六道众生,而且不会像六道众生那样变异。 (shen3)用六根中的身修行,一般可以用行住坐卧不同的身体姿势,例如可以用单盘坐、自然平坐、双盘坐、自然坐、站立、行走、卧或其他身体姿势均可,哪种姿势效果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过自己修行实践选择,可以转换不同的修行姿势,不同的的修行姿势的运动量多少可能不同。 (shen4)楞严经说: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难的解决方法: (1.1)如楞严经经义,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结缚迷惑是六根,解脱修行也是六根,先从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禅定入门(三)中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 (1.2)义理上的疑惑要认真读佛经或多读佛经。 (1.3)诵持楞严咒可帮信佛修行者远离魔扰乱、无宿怨追债。诵持楞严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萨加力护持。 (shen5)在六根中的身对应的触尘处修行,与身近似。用六根中的身修行,可以专注全身或身体部分均可。在触尘处修行,专注身体部分的触觉,不取离合二相。 (yi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意根修行,核心的义理如楞严经所说,不取生灭二相,修行时的关键,专注于意根的了知性,不取生灭二相。 (yi2)观想身体变成虚空,观想脑部变成透明的玻璃或虚空,人进行思维活动时,人进行思维活动时,不同形态、逻辑的脑电波在脑部处所在的透明的玻璃或虚空产生,而玻璃或虚空不动摇、了了常明,脑部处所在的虚空如实显现不同的脑电波,而虚空不会动摇。思维活动结束,脑部恢复如常。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意根修行也是这样的,了知诸法尘而不取生灭二相,了了常明。 (yi3)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三),中几次或多次说到,意根是产生妄想最多的地方,如果意根多妄想杂念,难易调伏,任何一种行门都难以修行得好,需要用蓄势法、意根空观或其他方法破解、调伏意根。意根对应的法尘包括佛法、世间法、一切世间知识、妄念和一切思维活动、一切念头。没有神通的人的六根对应的身体器官,身的体积、外形最大,脑部最复杂。打个譬喻,人的脑部的结构和思想就像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电脑能使用很多软件和处理很多信息。 楞严经说: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 楞严经中说,六根中,耳根是唯一圆通根。 意根是六根中复杂的行门。意根是最多妄想、妄念产生的地方。 华严经中说: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金刚经中说:‘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以讲,金刚经的核心义理之一,就是意根不要取生灭二相。因为不取生灭二相,所以于法实无所得。 (yi4)在六根中的意根对应的法尘处修行,与用意根修行略有不同,在法尘处修行,反复念固定的法尘,不取生灭二相。例如反复专念一佛名号,反复专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反复专念楞严咒或反复专念其他佛咒。也可以反复专念其他法尘,例如,反复专念“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 (yi5)用意根做难度大的事情(难度大的事情,例如学习佛法)的方法,长时间睡眠起床后马上做难度大的事情,做一小时至四小时,期间在饥饿时可以安排时间吃食物。其他难度小的事情可以安排在起床后六小时之后进行。 (yi6)用六根中的意根修行,一般可以用行住坐卧不同的身体姿势,例如可以用单盘坐、自然平坐、双盘坐、自然坐、站立、行走、卧或其他身体姿势均可,哪种姿势效果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过自己修行实践选择,可以转换不同的修行姿势,不同的的修行姿势的运动量多少可能不同。 (yi7)楞严经说: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难的解决方法: (1.1)如楞严经经义,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结缚迷惑是六根,解脱修行也是六根,先从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禅定入门(三)中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 (1.2)义理上的疑惑要认真读佛经或多读佛经。 (1.3)诵持楞严咒可帮信佛修行者远离魔扰乱、无宿怨追债。诵持楞严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萨加力护持。 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信佛修行者要做到远离情欲,除了身不取相,其他五根(包括意根)不染情或不取相。 (bi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鼻修行,核心的义理如楞严经所说,不取通塞二相,修行时的关键,专注于出入肉鼻处大小不同的空气、气流,不取通塞二相。 现代科技、科学对空气的解释,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因此空气属于混合物,它主要由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合而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的体积分数约为0.934% 。 除空气外,世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的气体、气味,许多物质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形态之间转换、变化。 虚空是指没有任何物质、气体的空间,虽然自然界很难找到没有任何物质、气体的虚空,可以把气体极少、物质极少的空间理解为虚空。离地球表面越远,未未靠近其他星球时,距离越远,气体、空气越少、越稀薄。海拔越高的高原气体、空气越少、越稀薄。 (bi2)观想身体变成虚空,观想肉鼻变成透明的虚空,强弱、大小不同的空气、气流穿过肉鼻所在的虚空,而虚空不动摇、了了常明,肉鼻处所在的虚空如实显现大小不同的空气、气流,而虚空不会动摇。修行也是这样的,了知通塞二相、强弱大小不同的气流而不取相、不动摇,了了常明。 (bi3)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及无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观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能够显现、了知当中一切气体、空气的流动、通塞而不取相。 阿罗汉、辟支佛了生死,不会再在六道轮回,阿罗汉、辟支佛得到漏尽通,阿罗汉、辟支佛的神通超过一切众生,八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远超阿罗汉、辟支佛,十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超过八地菩萨,佛的神通、智慧境界远超十地菩萨。六道轮回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可视为一个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是不同的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因为迷惑而在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众生所显现的能量体是不稳定的,变化的,有时大,有时小,很多时候充满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终不会到达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罗汉近似于一个超过一切六道轮回众生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是稳定的,要强于六道众生,而且不会像六道众生那样变异。 (bi4)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的嗅知之性也是遍一切处,一个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张桌子前,书桌上有一个碗,作以下观想,佛的嗅知之性、了知通塞之性遍一切处,就好像有许多、无数的鼻,观想佛变现一个鼻在书桌上的碗里,香臭不同的气味经过碗时,佛变现的鼻子了知香臭、通塞二相而不动摇,了了常明,一切处也是这样的。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张书桌前,书桌上有一个碗,因为距离近,信佛修行者鼻嗅到的香臭不同的气味与经过碗的气味部分是相近的,但如果上述碗离信佛修行者十公里远,有不同的气味经过碗,则信佛修行者不能知道经过碗的气味。 佛能于一毛孔内显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显示一切刹,知道毛孔内发生的事情,即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所以修禅定专注一处即可。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没有神通时,用六根中的鼻修行,专注于出入肉鼻处进入强弱大小不同的空气、气流,即使这个信佛修行者证得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处的法身,能于肉鼻处或一毛孔内显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显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用六根中的鼻修行时,也可专注于肉鼻处的嗅知之性。 (bi5)用六根中的鼻修行与用耳根对应的香尘处修行的修行方法近似,用鼻根对应的香尘处修行的修行,专注于部分的出入肉鼻处的的气体、气流,不取通塞二相。用六根中的鼻修行时的关键,专注于出入肉鼻处的全部或部分气体、气流。 (bi7)用六根中的鼻修行,一般可以用单盘坐、自然平坐、双盘坐、自然坐、站立等身体姿势,哪种姿势效果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过自己修行实践选择,可以转换不同的修行姿势,不同的的修行姿势的运动量多少可能不同。 (bi8)楞严经说: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信佛修行者遇到疑难的解决方法: (1.1)如楞严经经义,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结缚迷惑是六根,解脱修行也是六根,先从六根查找原因。例如禅定入门(三)中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 (1.2)义理上的疑惑要认真读佛经或多读佛经。 (1.3)诵持楞严咒可帮信佛修行者远离魔扰乱、无宿怨追债。诵持楞严咒可使信佛修行者得到大的佛菩萨加力护持。 禅定入门略说(三)中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要远离情欲,除了身不取相外,其他五根,包括鼻根,都不要染情或不取相。 (she1)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的舌修行,核心的义理如楞严经所说,不取恬变二相,修行时的关键,六根中用舌修行时专注于肉舌处,不取恬变二相。 (she2)观想身体变成虚空,观想肉舌变成透明的玻璃或虚空,味道不同的食物、唾液经过肉舌处所在的虚空,虚空不动摇、了了常明,肉舌处所在的虚空如实显现味道不同的味尘,而虚空不会动摇。修行也是这样的,了知恬变二相、味道不同的味尘而不取相、不动摇,了了常明。 (she3)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众生心行及无始劫宿命。可作以下观想:佛的法身是周遍法界的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能够为一切众生显现化身为说法。如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阿罗汉、辟支佛了生死,不会再在六道轮回,阿罗汉、辟支佛得到漏尽通,阿罗汉、辟支佛的神通超过一切众生,八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远超阿罗汉、辟支佛,十地菩萨的神通、智慧超过八地菩萨,佛的神通、智慧境界远超十地菩萨。六道轮回的众生每一个众生都可视为一个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是不同的能量体,六道轮回的众生因为迷惑而在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众生所显现的能量体是不稳定的,变化的,有时大,有时小,很多时候充满痛苦,如不依佛法修行,始终不会到达了生死、成佛道的境界。阿罗汉近似于一个超过一切六道轮回众生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是稳定的,要强于六道众生,而且不会像六道众生那样变异。 (she4)佛得正遍知,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能为一切众生显现化身为说法,一个信佛修行者坐在一张桌子前,作以下观想,佛的佛的法身遍一切处,佛能了知一切处,佛能为一切众生显现化身为说法,观想佛变现一个化身在信佛修行者前,为信佛修行者说法。 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能为眼前的其他人为说法,但远在千里之外,同时无其他现代通讯工具,则不能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其他人说法。 佛能于一毛孔内显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显示一切刹,知道毛孔内发生的事情,即能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所以修禅定专注一处即可。如果一个信佛修行者没有神通时,用六根中的舌修行,专注于肉舌处,即使这个信佛修行者证得了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处的法身,能于肉舌处或一毛孔内显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事、显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心行,用六根中的舌修行时,也可专注于肉舌处。 (she5)用六根中的舌修行与在舌根对应的味尘处修行的修行方法近似,用六根中的舌修行,专注于肉舌处,了知的部分或全部味尘,不取恬变二相。在舌根对应的味尘处修行,专注于肉舌处,了知的部分味尘,不取恬变二相。 (she6)用六根中的舌修行,一般可以用行住坐卧不同的身体姿势,例如可以用单盘坐、自然平坐、双盘坐、自然坐、站立、行走、卧或其他身体姿势均可,哪种姿势效果较好、最好,不同的信佛修行者可以通过自己修行实践选择,可以转换不同的修行姿势,不同的的修行姿势的运动量多少可能不同。 (she7)楞严经说: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1.5)禅定入门(二)问答: 问: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答: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就如华严经中说: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得于无余涅槃。也就是说,于佛教中种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于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这个义理包括佛教中禅、净以及其他一切法门,这个义理在我看过的佛经中,有多部佛经有同样或近似的说法或例子。 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求生并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既非易事,亦非很难的事,修净土者不应因此对佛教失去信心。如禅定入门略说(二)中引用维摩诘所说经中的经文说无生法忍的义理,在维摩诘所说经中也有很多信佛修行者在听到维摩诘所说经时证得往生法忍,八地或八地以上菩萨果位才能证得无生法忍,但现在的信佛修行者中,又有多少能第一次听到此部经,依此修行,能一生证得无生法忍,但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有众生闻此经法,信解受持读诵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况如说修行?斯人则为闭众恶趣开诸善门,常为诸佛之所护念;降伏外学,摧灭魔怨;修治菩提,安处道场;履践如来所行之迹。”修阿弥陀佛净土而往生,也不知是否当中有已于过去世,几生或多生于佛教中修行,故能于今生修阿弥陀佛净土而往生。《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也曾请录黑氏梵志经,经中讲修外道的梵志修得四禅五通(五通即五种神通,五种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得初禅以上的众生,必须要远离情欲,不能远离情欲,只能生在欲界,初禅以上天人寿命很长,在长远劫中远离情欲、分段饮食。但五通梵志却被阎王记为命终时遇到恶对起嗔恚恨,因此而堕入地狱,为解决此问题,五通梵志皈依佛法僧三宝,于佛门中修行,很快就修行了生死,此事看来,要修行一生的大成就或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并非易事,修得四禅五通,尚且有可能于当生堕入地狱,由此可见人生无常、六道轮回的可怕以及守戒的重要性,如搜索网站搜索“念佛者多,往生者少”,有的网文中说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并非易事,听闻“念佛者多,往生者少”的净土修行者不应对佛教失去信心,于佛教中种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于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包括禅、净以及佛教中一切修行方法。 如两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一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在此后将来生中,有六万八千生值遇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佛。另一个版本的般舟三昧经中说:一位比丘修般舟三昧,值遇六万八千佛后成佛,其他同修般舟三昧千位比丘也成菩萨,两个译本的般舟三昧经此处说法差别大,也不知道那一个译本是佛说的原话。于佛教中种善根或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于佛教中修行得大成就,这个义理在我看过的佛经中,有多部佛经有同样或近似的说法或例子,并且看过的佛经暂时没有否定上述说法或与上述义理有巨大差异的说法,在一部华严经中已有几处这样的说法。 华严经说: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要穿一切有为诸行烦恼身过,到于无为究竟智处。何以故?此少善根不与有为诸行烦恼而共住故......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得于无余涅槃。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难得行?......若有众生,承事供养,乃至见闻,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从第九地入十地,所有功德诸行相,及以神通变化事,愿聪慧者为宣说 佛子,此菩萨坐彼大莲华座时,于两足下放百万阿僧祇光明......若有众生见知此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华严经十地品中说:解脱月菩萨言:“闻此法门,得几所福?” 金刚藏菩萨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闻此法门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闻此功德法门而能信解、受持、读诵,何况精进、如说修行!是故当知,要得闻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门,乃能信解、受持、修习,然后至于一切智地。” 华严经说: 佛子,菩萨摩诃萨闻此法已,咸应发心,恭敬受持。何以故?菩萨摩诃萨持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得具足一切佛法,悉与三世诸佛法等。 百佛名经中说: 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十指掌。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演说十方现在世界诸佛名号。所以者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现在诸佛名者。生大功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亦当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菩萨摩诃萨闻此法门应大欢喜,以尊重心恭敬顶受。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信乐此经,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若有众生闻其佛名,必得往生彼佛国土 欲知一切诸佛法,宜应速发菩提心,此心功德中最胜,必得如来无碍智。 佛说八佛名号经说: 欲得诵持此诸佛名。若读若闻及以书写。缘是功德。便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无所缺减。至于无上正真之道。 楞严经说: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也就是说,从这一生开始发心学佛法修行者,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从这一生开始及将来生,生生都不会生到恶处,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直至了生死、成佛道,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说: 尔时佛告弥勒若有正信善男子正信善女人。至心称此十二诸佛名号之时。经于十日当修忏悔一切诸罪。一切众生所有功德皆当随喜。......速得成就如上所说不增不减。在于烦恼中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得端正可喜果报。亦得财宝充足。常生大姓豪族种姓之家。身相具足。亦得善和眷属围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善男子 若善女人等 受持此佛名 生生世世中 得他人爱敬 光明威力大 生处为人尊 于后得成佛 佛说佛名经说: 我为汝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诸佛名者。是人现世安隐远离诸难。及消灭诸罪。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说: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三世三劫诸佛名号。欢喜信乐称扬赞叹归命顶礼。复能书写为他人说。或能画作立佛形像。或能供养香华妓乐。叹佛功德志心作礼者。胜用十方诸佛国土满中珍宝纯摩尼珠积至梵天。百千劫中布施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曾供养是诸佛已。后生之处历侍诸佛。至于作佛而无穷尽。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说: 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在所生常得值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无垢优婆夷问经说: 无垢当知。若人入禅修四梵行。归佛法僧。受持五戒。我说彼人无量无数。善根福报。无穷无尽。后得涅槃。 无垢当知。若人归依声闻缘觉。修集戒聚。不能如是无尽涅槃。何以故。受持五戒。禅四梵行。所得果报。唯除涅槃。更无处受。以福多故。世尊尔时如是说已。无垢优婆夷心生疑念。默而无言。尔时世尊知心念已。即从面门。出广长舌。遍覆自面二耳二眼并二鼻已。遍覆虚空。覆虚空已。还摄入口。摄入口已。复语无垢优婆夷言。汝颇曾见妄语之人。两舌恶口绮语之人。有如是色舌相以不。 尔时无垢优婆夷既闻是语。从坐而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未曾见也。有实语者。未有此舌。况妄语人。唯除如来应正遍知。无始已来。常实语故。得如是舌。尔时无垢优婆夷。知佛实语。离疑心喜。 佛说业报差别经说: 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一者得妙色好声。二者有所发言人皆信伏。三者处众无畏。四者天人爱护。五者具足威势。六者威势众生。皆来亲附。七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一者面目端严。二者肌肤细滑。三者尘垢不着。四者生便具足上妙衣服。五者微妙卧具。覆盖其身。六者具惭愧服。七者见者爱敬。八者具大财宝。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 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说: 尔时毗婆尸佛法中。积财长者。岂异人乎。今光明苾刍是也。彼时于满度摩王所。出不善语业。由是因故。果报无失。于五百生中。与母同其火焚。乃至今生。亦复如是。然于毗婆尸佛所。先种善根。及发大愿。今已成熟。为大富长者。一切具足。现于人中。受天胜福。所作善利。乃至威力等事。与彼毗婆尸佛时。等无有异。而今最后于我法中。出家学道。断诸烦恼。证阿罗汉。 佛说七女经说 此国王七女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来供养五百佛已。当复万佛却后十劫悉当作佛。皆同一字号名复多罗贲。刹土名首陀波。其佛寿三万岁。 圆觉经说: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佛说出家功德经说,鞞罗羡那比丘,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净戒故,后生天人,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饥鬼畜生,最后人中,成辟支佛。名毗流帝。贤愚因缘经中说,名难陀的女人,于佛前,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闇,世尊,授其记,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具足。所以信佛修行应发菩提心,努力修行,多做善业功德,希望今生或将来生修行早日了生死,早日成佛果,普度众生,不取于相。 因而说:于佛教中种善根或种少善根,今生或将来生能成就佛道,至少也能证了生死的阿罗汉、辟支佛果位,或者证大菩萨果位或成就佛道。信佛修行者不应于此而有疑,当可信乐,要发菩提心,广种善根,求速成佛果,普度众生。 《一些与佛教有关和可能与佛教有关(也可能无关的事)的事》一文中,以及现实生活中显示,佛教是有大势力的,大规模破坏佛教的群体、国家,会有大灾难发生。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说: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而且,现实也是如此的。 佛经能很好的解析现实、宇宙、世界、人生、众生的真相,能接近很多人对人生真相的理解。例如现代科技发现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与佛经中说的世界生住异灭的说法是有些相近的。 佛经中说于佛教中种少善根,能得大成就,当然,今生能发菩提心,于佛教中广种善根,今生或将来生会更快于佛教中修行而得大成就。这是信佛修行者最大的希望之一,也是信佛修行者信佛修行的最大动力之一。 所以信佛修行者要礼敬礼拜皈依一切佛法僧。信佛修行者不应轻视佛教任何说法、修行方法、行门,轻视佛教任何说法、修行方法,做深重罪业,于其他信佛修行者起嗔心,也会做深重罪业,如华严经说:“佛子,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故。”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善护口业,不可对佛教任何说法有任何轻慢。 很多信佛修行人或很多与佛教无缘的人,在真实的人生体验中,在这个世界,其他有神通的众生是存在的,这些众生在我们没有神通或不是特殊情况下是见不到的,很多信佛修行人有很多灵异,超过其他很多人,我在修行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多次灵异事件,只不过暂时没有在这里说出来罢了,很多事件显示佛教在这个世界是有很大的势力的,在这个世界,是有很多其他有神通的众生存在的。而且,佛经的义理完美的解释了人生、众生、世界的真相,佛经是完美的义理、道理,有完美的逻辑,并且符合现实,解释现实。 (1.6)禅定入门(三)中的问答:“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为什么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智慧远超小乘法?”。 问: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为什么说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智慧远超小乘法? 答:楞严经中说: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宣化上人大师著的楞严经浅释中说:须焰摩天寿命一万万四千四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三百年。男女相爱,只是执手以示爱,而不行淫。兜率陀天寿命五万万七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四百年,男女相爱,只是一笑。乐变化天寿命廿三万万零四百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乐具,都能随愿 变化满足自己受用,男女相爱,只是熟视而已。他化自在天寿命九十二万万一千六百万岁。此天一昼夜,等于人间一千六百年,男女相爱,只用眼一看便满足。 圆瑛大师著的楞严经讲义中说:《瑜伽论》云:第六天上,别有魔罗,所居天宫,即他化自在摄。是知魔天。《正脉》引偈云:‘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此是六天真快乐’。 宣化上人大师著的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中说: 因为我当时有雷达,故录下了五祖和六祖之间的谈话(这是唐朝的录音机,不是现在的录音机)。其对话如下: 五祖问:‘你想要成佛吗?’ 六祖答:‘是的,我是想要成佛,我不想做其他的事情,唯求成佛。’ 五祖说:‘你想成佛先要断无明,无明就是生出见思烦恼。你想断见思的烦恼,先要断无明,无明就是某件事情发生,你不懂不明白。好像人的生死就由情爱而来,你想要没有情爱就先要破无明。无明一破,见惑和思惑就没有了。无明是生死的根本,想断无明了生死,就是金刚经上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什么?无所住于情爱,断欲去爱,才会了生死。’ 六祖听后豁然开悟,洞彻本来面目说:‘喔!就是这么一回事,这没有什么困难啊!很容易的!’所以开悟了。 所以,一般而言,在一切戒律中,要做到远离情欲是最难的。 信佛修行者怎样才能做到远离情欲或少欲?个人的理解,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每天24小时,一切时,人的不同的器官、部位或多或少在运动,人的身体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动、碰触、合离或摩擦的时间长了,更易产生、滋生尘劳、幻翳,进一步更易引发情欲。 佛身即是法身,佛得正遍知,佛于一切处皆得究竟,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六道众生的身远少于佛的法身及菩萨的法身,但如人道的信佛修行者,未证得神通或法身前,身体、身虽然小,但人的身体有许多不同的器官或部位,人的身体不同的器官、部位不停地移动、碰触、合离、摩擦的时间长了,更易产生、滋生尘劳、幻翳、取相,进一步更易引发情欲,身取相会产生很多微细惑。 如《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请录的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中说:兜率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衣重一铢半。化自在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广八由旬,衣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广十六由旬,衣重半铢。自上诸天,各随其身而著衣服。 (注:二十四铢等于一两)人道、畜生道的众生与其他四道众生的身体的比重、重量、大小有很大不同,此处有两个理解: (1.1)人道、畜生道的众生与其他四道众生的色身均是与四大和合,所以六道众生都是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 (1.2)人道、畜生道的众生与其他四道众生的身体的比重、重量、大小有很大不同,人道、畜生道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人道、畜生以外其他四道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障碍,但不是最大的障碍。 个人的理解认同(1.1),而不认同(1.2)。 要身不取离合二相,则要明白义理,烦恼性空,即是菩提,对于触尘,取相时是烦恼,不取相时是菩提,如楞严经说:性觉必明,本觉明妙。身了了常明、当处湛然时就不会取相,迷晦无明时就会取相。当身取相时应回忆、思维上述义理以及以下义理并自觉运用: (1.1)身不取离合二相,身体无论运动量大小,身都不要取离合二相。 (1.2)色身与四大和合。如心经中说:色不异空,色即是空。非色灭而证性空,色性自空,不取相故空,离分别、了了常明故空。四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部分信佛修行人一天中只要用小部分时间或小量时间提醒自己、回忆或思维身不要取相以及相关义理,就能做到身不取相。 身体不同姿势、不同运动方式的运动量可能是不同,但无论运动量大小,身都不要取相,例如运动量大小不同的排列:跑步→散步(跑步运动量大于散步)→小面积(例如100平方米平面面积内)来回走动,有时走,有时停→站立→自然坐→自然平坐→躺在平木板上。 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简而言之,修小乘法而了生死的阿罗汉、辟支佛能悟入人空我空的义理,厌离生死,诸恶莫作,严守戒律,努力修行,证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小乘法未能离开法执,不能通达大乘法,未能通达大乘法的核心义理,性空、离法相、无相、离一切诸相。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差别指三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佛法)差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佛菩萨果与小乘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的差别。小乘法与大乘法差别,小乘法未离法执,未完全离法相,所以未能通达一乘佛法的智慧。 很多佛经、佛经注解有讲大乘佛法智慧远超小乘法,例如维摩诘所说经的说法,例如在华严经中搜索:二乘。当中有多处说法。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如大藏经中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有说大乘法、小乘法的区别。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一文中请录的部分经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 初小乘中。但说七十五法。但说人空。纵少说法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搜索:人空 二但观下明法空观。菩萨既了法空。安有我耶。故上云人空非如二乘人空法有。 二离我我所释成空义离我人空离所法空。 (争议部)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符合佛经义理?修小乘法而证阿罗汉、辟支佛的圣人的眼耳鼻色身五根能做到不取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耳根不取动静二相,鼻根不取通塞二相,舌根不取恬变二相,身根不取合离二相),但意根依然有法执,因为能信受小乘法,知道生死可畏,厌离生死,严守戒律,诸恶莫作,努力修行,求出生死,证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证阿罗汉、辟支佛的圣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信乐小乘法,修小乘法而了生死。初禅或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长时间远离情欲,部分初禅以上的天人与佛教无缘,但能修五戒十善,远离情欲,而升至初禅天以上,个人理解,这些与佛教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身不取离合二相,同时其他五根不染情,但未能修学小乘法或大乘佛法,不能厌离生死、修行求出生死或求证菩提,所以长时间远离情欲也始终在六道轮回。还有一种理解,是上述与佛教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不能厌离生死或求证菩提,所以长时间远离情欲,也始终在六道轮回。我较为认同前一种理解,而不选择后一种理解。(注:从“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至“而不选择后一种理解。”均为争议部内容)。 楞严经中说: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楞严经说用耳根修行的速度远超其他行门,用耳根修行,如果耳根能做到离开动静二相,但如果其他五根中有任何一根取相,耳根也会因此而落入相待而不可见实相。其他五根要做到不取相,难度大小排序为: (1.1)最难的是身根和意根。宣化上人著的楞严经浅释中说:意根所缘的是法尘,只是前五尘的影子,五尘的实法,绝不会走入意根里面。华严经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意根是妄想产生最多的地方。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所以讲身是容易产生颠倒、很多微细惑的地方。所以讲六根要做到不取相,最难的是身根和意根。 (1.2)眼根要做到不取相,难度要远少于身根和意根。 (1.3)鼻根、舌根要做到不取相,难度要少于眼根。 无明在大乘佛法和小乘法中有两种不同的意思,简而言之,小乘法中,无明是指不能信受小乘法或未曾听闻小乘法,不知道生死可畏,不厌离生死,不求出生死。例如《大藏经名。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中请录的佛说决定义经中说:无明为缘乃有。生灭为缘者何。所谓先际不了。后际不了。中际不了。内法不了。外法不了。内外法俱不了。善业不了。不善业不了。善不善业俱不了。因不了。果不了。因果俱不了。已生缘法不了。未生缘法不了。现生缘法不了。于佛不了。于法不了。于僧不了。苦法不了。集法不了。灭法不了。道法不了。善法不了。不善法不了。罪法不了。福法不了。可行法不了。不可行法不了。高下法不了。有为无为法不了。如是不了。不能于黑白法等。起无相智。由此无明不能觉了而为过失。乃至障如实智。不能证得寂静涅盘。谓此无明体性迷闇纯一痴法。犹如盲者唯行闇道。集诸尘垢损减智慧。于诸障法不能出离。而此无明与明为障。无明为苦痛。无明为毒器。无明为绳缚。无明为毒根。无明为毒树。无明为根本烦恼。无明为随烦恼本。无明是颠倒处。无明为黑闇室。无明是痴闇。如是等义。名为无明。 大乘法中,无明是指迷晦,取相,相待,不见实相,因妄想颠倒而见幻翳,有所住而生心,如楞严经中说病眼见二月、空华。烦恼性空,即是菩提,例如身根对于触尘,取相时是烦恼,不取相时是菩提,如楞严经说:性觉必明,本觉明妙。身了了常明、当处湛然时就不会取相,迷晦无明时就会取相。六根都不取相,离一切诸相,才能离相待,发真归元,见实相。如华严经中说:于第一义谛不了故名无明,所作业果是行。 所以讲,六根中的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信佛修行者要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就能做到远离情欲。意根是妄想产生最多的地方,如果能做到六根都不取相,即为离一切诸相,则能明心见性,开悟大智慧。 (1.7)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 2015-06-03 红豆居士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了五次最严重的浩劫。不但令佛教文化遭遇空前劫难,更对我国众多文物古迹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是中华文明的大劫难。 三武一宗灭佛 历史上“三武一宗”的教难,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等四位帝王所带来的四次大祸害。当时,无数的寺院、经书、佛像、法器等被焚毁、破坏,数以千万的僧侣遭到杀戮,或被迫还俗。这一次次的打击,使得佛教的发展遭到严重的扼杀,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 北魏太武帝的灭佛,起因于武帝听信道士寇谦之及宰相崔浩的谗言所致。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入主中原后,道武帝、明元帝都信奉佛教,并兴建不少寺院。太武帝即位之初也信奉佛法,礼敬沙门。北魏灭北凉后,还带回许多沙门到京师,当时对北魏佛教产生重大影响的沙门玄高、师贤、昙曜等人都是来自凉州。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言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览经史,善于阴阳五行及术数之学,历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经常参与军政机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结识寇谦之之后,信奉道教,受其法术。寇谦之早年就热中仙道,修持汉末张陵、张衡、张鲁创立传承的五斗米道,随方士入华山、嵩山学道修炼,自诩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谦之从嵩山入平城,结交崔浩,常通霄达旦听崔浩谈论古代治乱史,为之叹美。后来,寇谦之把儒家学说和佛教经律论及斋戒祭祀仪式吸收到道教中来,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纳。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谦之献上道书,但当时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于是上书劝谏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并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籙,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供养沙门,并限期交出藏匿的沙门,若有隐瞒,满门抄斩。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起义,有众十余万人。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崔浩趁机劝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当时太子拓跋晃监国秉政,一向笃信佛法,再三上表,向太武帝劝阻,虽然都不被采纳,但也由于如此,废佛的诏书得以缓宣,而使远近的沙门闻讯逃匿获免,佛像、经论亦多得密藏;然而魏国境内的寺院塔庙却无一幸免于难,史称太武法难。废佛后不久,寇谦之病死,崔浩后来也因撰《魏史》,书中蔑视胡族而遭腰斩,其族人被诛者百余人。废佛后六年,太武帝驾崩,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佛教才又逐渐恢复发展。 二、北周武帝灭佛 第二次的废佛事件发生在北周武帝之时,距北魏太武帝的废佛,约有一百一十余年。武帝宇文邕,继明帝之后即位,后改元保定。北周继西魏之后,统领关陇地区,这一带从晋代以来佛教盛行,其中长安曾有鸠摩罗什的僧团在此长期译经传教,影响很大。当时,全国的僧尼有两百多万人,佛寺有三万多所。北朝的历代帝王,不少都笃信佛教,北周武帝即位之初,也依照先朝往例,礼敬沙门,但由于他励精图治,一心想用儒术平治天下,因此最重儒术。他在亲政前,曾多次召集臣僚、沙门、道士讨论释、道、儒三教的问题。当时,他对佛教并没有特别憎恶排斥的观感。显然的,他后来的废佛政策,主要是受到卫元嵩和道士张宾的影响。 卫元嵩是四川成都人,精通阴阳历算,性情谲诈。年少时随益州野安寺亡名禅师为沙弥,不耐清苦,佯装狂放,以吟诗咏赋来博取声名,并四处向人预卜未来。后来还俗,从四川到长安,结交北周权贵。天和二年(五六七),他向武帝上奏:寺塔佛像对国家治安无益,应该删减。彻底改革佛教,将佛教纳入国法的规范中。以经济措施改革佛教界贪婪腐败的风气。据《广弘明集》卷七记载,卫元嵩的奏文共列有十五条:劝行大乘、劝念贫穷、劝舍悭贪、劝人发露、劝益国民、劝獠为民、劝人和合、劝恩爱会、劝立市利、劝行敬奉、劝寺无军人、劝立无贪三藏、劝少立三藏、劝僧训僧、劝敬大乘戒。 卫元嵩着有《佛道二论》,论辩大小乘;又着有《齐三教论》七卷,阐扬会通三教的思想。他认为当时佛道二教崇尚空论,违背大慈为本、安乐众生的立教宗旨,主张应该用古代圣王的治道来矫正这些弊病。他的论点,刚好契合武帝的心意,因此受到重用。 又据《广弘明集》卷八记载,当时民间普遍流传着一句谶语,说“黑衣当得天下”。深信谶纬之学的武帝,对此预言非常忌讳,卫元嵩和道士张宾就乘机毁谤佛教,指沙门身穿黑衣,必为国禁,道士穿黄衣,必为国祥。武帝听信他的话,渐渐重道轻佛。天和四年,先后四次召集佛、道、儒三教学者,论议教义的高低。武帝的本意,想以儒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最上,但因几次聚众议论,三教各执一词,因此悬而不决。后来甄鸾上《笑道论》,道安上《二教论》等书,极力为佛教辩护,破斥道教。武帝对于佛道二教互相攻击,极感不快,敕令暂时搁置二教优劣的议论。建德二年(五七三)十二月,又召集群臣、道士、沙门等,辩论三教先后,结果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最后。如此一来,引起佛教界的激烈反应,先后有猛法师、道积等人的抗旨直谏。建德三年,武帝已决心毁佛,召集僧道二众在太极殿辩论,张宾极力斥佛扬道,却被智炫法师论破,武帝乃亲自升座,试图加以论难,不料智炫法师应对安详,陈义甚高,武帝在盛怒之下离开太极殿。次日,下诏废佛、道二教,破毁寺塔,焚烧经像,勒令沙门、道士还俗。当时,被迫还俗的沙门有二万多人,关陇一带的佛法被破坏殆尽。 建德六年,北周灭了北齐,武帝又对北齐之地实行排佛政策,焚毁一切经像,废四万所寺庙,被迫还俗的僧尼达三百余万。北方佛教一时之间销声匿迹,史称周武法难。次年,武帝罹患剧疮而亡。宣帝、静帝相继即位,佛教才又渐渐恢复。 在周武帝废佛以后,部份僧侣混迹民间,或逃匿山林,另有部份僧人则南渡陈朝,因此促进南北朝佛教的交流。 三、唐武宗灭佛 唐代佛教虽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黄金时代,然而,唐代各朝帝王对佛道二教的态度颇为不同,有的扬佛抑道,有的佛道并奉,也有不少位帝王崇道而抑佛。唐高祖奉道教始祖李耳为祖先;太宗曾下诏置道教于佛教之上;武后则改佛教在道教之上;玄宗曾采纳姚崇的奏章,令僧尼还俗,他虽然尊崇道教,但仍一度敕令注释《金刚经》流传天下;宪宗时,韩愈谏阻迎佛骨,写《论佛骨表》、《原道》等排斥佛教;在穆宗、敬宗、文宗之世,都还依历朝惯例,在宫中设斋行道,但敬宗本人笃信道教;文宗时已有毁佛之议,而且曾经禁止度僧及营建寺院;到了武宗,更是全面性地崇信道教,贬斥佛教。 另一方面,虽然历经几位帝王的崇道抑佛,但佛教在民间的力量反而越加炽盛,僧尼的人数越来越多,寺院也越建越广。寺院往往领有广大的庄园,并可免除徭役;而僧尼、寺院激增的结果,不免增加国库的负担。当时不少士大夫基于儒家治术的观点,认为佛教的蓬勃发展将危害国家的经济,因而大加抨击。唐武宗时,排佛的呼声越演越烈,这使得本已笃信道教的武宗更加决心毁佛。这时,道士赵归真与宰相李德裕推波助澜,趁机煽动,佛教因而面临一场“三武一宗”法难中最大的破佛事件。 会昌元年(八四一)元月四日国忌日,敕令行香,设千僧斋;但六月十一日的武宗诞辰之日在大内设斋时,敕令两街供养大德及道士四对论议,其中有两位道士被赐紫衣,却禁止释门大德披着紫衣。武宗在即位之前就喜好道术修摄之事,曾经召请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宫,在三殿修金籙道场,并亲受法籙。会昌元年的六月中,又召衡山道士刘玄靖入内,与赵归真同修法籙。 会昌二年三月,因李德裕上奏,武宗敕令遣散未曾登录在僧籍名册的僧尼,又不许置童子沙弥,这时已略见毁佛的迹象。六月十一日,敕令僧道二众在殿前论议,道士二人赐紫衣,僧门仍不得披着紫衣。 会昌三年二月,敕令已经还俗的僧尼不得再行入寺;至于没有登录名籍的僧尼,不仅严禁住在寺中,且不许住在京城或进入镇内。同年九月,下令各级地方政府严密注意附近寺院的住僧,纵使是登录有案的,如果无法详细说明出身来历,应予逮捕,送到官府盘问。 武宗废佛的政策,是采取渐进方式的,从史料看,其法令之严酷,与日俱增。会昌四年三月,下令不许供养佛牙、佛骨,如果违反法令,送一钱供养者,即杖打二十下,一时之间,寺院的四处,人迹断绝。而在宫中的内道场,历来往例均安置佛教经像,武宗却下令焚烧经教,拆毁佛像,在道场内安置天尊老君之像。六月,在武宗诞辰日,首度不召僧入内议论。又不许僧尼在街里行走,如有外出,需在钟声未响前归寺;也不许别住他寺,违者敕罪。由于武宗深信赵归真,赵乘隙进言,认为佛教并非中国本有的宗教,蠹害生灵,应该尽除。于是,是年七、八月开始,发动空前的法难,敕令拆毁天下山房、招提、兰若、普通佛堂、义井、村邑斋堂等,凡是寮房未满两百间,或没有获颁寺额的道场,则勒令僧尼还俗。 会昌五年三月,武宗敕令天下诸寺不许置庄园,并随时检查寺舍的财产。四月,敕令僧尼还俗,如有抗命不从的,以违抗圣旨论罪,当场决杀。八月下诏,大举毁寺,总计会昌年间,拆毁佛寺四千六百余所,招提、兰若等四万余所,被迫还俗的僧尼有二十六万余人,没收良田数千万顷,又将佛像、钟磬等法器改铸为钱币、农具等物,乃至私家所藏金银等像亦敕令限时送官。此一空前浩劫,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晚唐以后诸宗的衰颓不振,与这次毁佛有密切的关系。次年,武帝服用道士金丹,中毒身亡,宣宗即位,诛杀赵归真等人,并大力复兴佛教。 四、后周世宗灭佛 第四次法难发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九五五)。世宗为了贯彻以儒教为主的统治政策,以佛教寺院僧尼乃构成国家财政上的负荷为理由,下诏禁止私自出家;订立严苛的出家条件,并规定必须在国家公认的戒坛受戒,否则无效;不许创建寺院或兰若,违反的僧尼,课以严刑;未受敕额的寺院,一律废毁;民间的佛像、铜器,限五十日内交由官司铸钱,如果私藏五斤以上的,一律处死。总计,废毁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大量的佛像及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世称一宗法难。相传世宗下诏毁坏佛像时,镇州有一尊铜制观世音菩萨极为灵验,因此无人敢去毁损。世宗乃亲自前往该寺,用斧头砍毁菩萨胸部。显德六年,世宗在北征途中,胸部突发痈疽而身亡。 三武一宗的教难,虽然使得佛教几经摧残而致衰微不振,但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以后的茁壮成长,精深伟大的思想已深植社会民心,普受大众的肯定与欢迎,因此,在遭受重重打击之后,却始终屹立不摇,并很快地复兴佛法;而太武帝等四位帝王的毁法废佛,最后也不免自食恶果,遭到凄惨的报应。 中国佛教经过南北朝的两武灭佛,(即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并没有衰落下去,反而在隋唐达到了鼎盛时期。究其外在原因,一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一国灭佛,另一国仍在兴佛;一是两者都是武力与行政地镇压,对佛教来说是外部力量,一旦外部力量消失,就可以回复。 唐朝后期唐武宗会昌灭佛,是中国佛教的由盛而衰的分水岭。由于唐武宗崇道灭佛,毁寺减僧,销毁经卷,使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使原来唐朝鼎盛的宗派唯识宗、华严宗、天台宗几乎灭尽。后来到了宋朝,天台宗和华严宗才从朝鲜和日本重新迎回论集,开始有点恢复,而唯识宗则一直衰落下去。 五代十国后周的周武帝是灭佛中的一武,不过那是国家分裂,佛教没有再受毁灭性打击。北宋年间佛教开始恢复,同时儒家的宋明理学吸纳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开始兴起,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崇道抑佛,想以道教同化佛教,再次给佛教沉重打击,不过没过多久,他和儿子一起被金国俘虏。但汉地佛教一路衰落下去。 明朝的早期皇帝没有灭佛,但是道教,特别是武当的真武道教兴盛起来,反而佛教没有什么影响。到后期的明世宗又开始崇道灭佛,使佛教极度衰落。为了佛教的复兴,出现了明末的四大高僧。 清朝后期,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佛教已无力回应,信徒大量流失。太平天国运动发起拜上帝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十数年,使其地的佛教荡然无存。太平天国灭亡后,佛教更是祸不单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上书"庙产兴学",自此佛教衰落到低谷。 民国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佛教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虽然没有对儒教的冲击大)。 第五次法难:新中国文化大革命 在当年红卫兵“打倒一切!”、“砸烂旧世界”的喊叫声中,中国佛教继三武一宗灭佛后,又一次遭到了无比惨痛的打击。文革时期的事情至今可以说仍然是人们最谨慎对待的事情之一,之所以谨慎,文革时期佛教的状况也一直无人问津或者很少有人提及和关注。整整十年,佛教遭受了什么?佛被怎么定义?佛法怎样存世?僧人如何度过?这些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 文革法难持续时间最长 1966年5月16日,著名的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文革的开始,8月19日这天,北京街头首先开始了大规模的破“四旧”运动,高呼“我们是旧世界的批判者,我们要批判、要砸烂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佛教在他们看来是从里到外旧透了,自然要破。从此,佛教十年的浩劫开始了。这十年里对佛教的破坏是全面的、持久的。我们和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禁佛做个对比。历史上第一次法难,北魏太武帝公元444年诛杀佛教高僧释玄高和慧崇开始到文成帝即位佛教恢复,前后达7年之久。公元574年,从北周武帝禁佛,公元578年宣、静二帝即位,佛教恢复,历时4年。会昌三年(公元843)四月,命杀天下摩尼师,唐武宗灭佛,实始于会昌初年,会昌六年武帝死宣宗即位恢复佛教,假如从会昌元年算,会昌法难历时6年。后周世宗禁佛,从公元955年开始,对全国的佛像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史称"世宗毁佛",至959年世宗崩,此次法难历时4年。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文革法难持续时间之久是前所未有的。 文革期间对佛教寺庙、经典、文物的破坏最严重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历经了三武一宗法难,可能不及文革时期对佛教的破坏,全国各地大寺,百年古刹丛林,乃至乡间淳朴寺院,或拆或焚,被破坏者,不知凡几。唐宋写经、木刻经卷、唐彩佛像,无一逃过劫难。 据不完全统计,只北京全市6843处文物古迹中,有4922处被毁掉,各类文物53万8千件被毁掉,这些都是永不再生的国宝,佛教的古迹文物自然也是沦落如此。 “破四旧”时,西藏的喇嘛教文物便遭到了灭顶之灾。仅以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为例,8月间,摧毁了建筑艺术水平较高的文昌庙、南海殿、贡巴寺等45座寺庙。烧毁宗教用品及经卷68万部(件)。大昭寺前院,遍地堆积着被砸烂的佛像、法器、供具以及其他的佛教象征物。 中国内地寺院都不同程度的被红卫兵进行了洗劫。比如“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破四旧”时它自然也是洗劫对象。寺院旁边有个白马寺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率领农民去革命,乱砸一通,一千多年的辽代泥塑十八罗汉被毁,两千年前一位印度高僧带来的贝叶经被焚。稀世之宝玉马被砸烂。 文革期间对佛教圣物的亵渎最惨痛 佛教有很多被视为圣物的的东西,在佛教徒心目中,它们件件皆是无上的至宝,即使没有宗教信仰的一般民众也有一定的崇敬之心。哪怕是被冠以“强盗”的部分探险家、侵略者对此类生物也会敬畏三分。在文革期间,在红卫兵那里,这些全是牛鬼蛇神,是蛊惑、诱骗人心的封建产物。 世界佛教第一至宝,据说释迦牟尼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三圣像之一八岁等身像被捣毁面目。六祖真身舍利,历史上共遭受过三次大的人为破坏,新罗人的传说和日本人的损害,但他只是被动了一下和用手术刀剖开胸腔。《佛源老和尚法彙》中老和尚写道:“一天,六祖真身被红卫兵用手推车推到韶关游行,说是坏蛋、是假的、骗人的,要烧掉。结果被人用铁棒在背胸上打了碗口大的一个洞,将五脏六腹抓出来,丢在大佛殿。肋骨、脊梁骨丢满一地,说是猪骨头、狗骨头,是假的。并在六祖头上盖个铁钵,面上写:‘坏蛋’二字,放在大佛殿。原不准我们看,但我们仍偷偷跑去看了,心里难过得流泪,偷偷把六祖灵骨收拾起来,但没有地方可藏。一者怕人知道;二者怕自己不知道哪天被打死。”这段历史可能是很多人不愿意去回顾和研究的,但我们可以从这段史实中反思一些东西也是好的。 文革期间对僧人的迫害最严重 红卫兵对佛教僧侣的态度是可想而知的,他们无疑是牛鬼蛇神的走狗。十年间僧侣或被迫还俗、劳改、斗争,乃至枪杀。从东北各省到西藏,草木皆兵,风云变色。 据有关资料记载,山西大学的学生到山西五台县佛教胜地五台山去扫荡四旧,除了砸庙宇外,将大多数和尚、尼姑斗争了一通。学生走后,当地党组织下令,将二百八十九名僧、尼、喇嘛逐出山门,强制遣送回了原籍。班玛才旺活佛和第四世多智钦日洛仁波切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死。法门寺住持良卿法师以自焚保护佛祖的灵骨,吓退年轻的红卫兵的故事更是惊心动魄。 文革时期对僧人的迫害不只是身体的摧残,还有对其宗教感情的辱蔑。位于我国最北端城市哈尔滨市的名寺——极乐寺,被一群红卫兵捣毁,寺庙墙上贴满了标语,红卫兵勒令和尚们举着“什么佛经尽放狗屁”的大横幅在寺院门前示众,然后焚烧经书,捣毁佛陀塑像。但是极乐寺的遭遇,仅仅是中国佛教在文革中遭遇空前浩劫的冰山一角,详见频道今日高清图组:哈尔滨极乐寺文革法难 五次法难,是中国佛教遭遇的历史劫难,尤其是第五次,更是中国佛教的空前浩劫,也是中华文明的深重灾难,已然成为我们民族锥心泣血无比惨痛的集体记忆,回顾这一段历史,我们原本应该更加珍惜佛教今日的发展,更应该保护佛教,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努力发展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但是我们痛心的看到,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人不顾历史的教训,不顾因果报应的铁律,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违背天理良心,违反党纪国法,以一己私利,悍然将罪恶的黑手再次伸向佛教,兴教寺事件,瑞云寺事件,驱僧夺寺、毁佛拆庙此起彼伏,令人愤懑痛心,唯有呼吁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为了历史不再重演。重申因果报应的法则,为了警醒无知无畏的人不要重蹈覆辙。 (编注:本文有关文革法难部分,摘选自原作者谢志斌《文革法难反思》) 附录(1.8)《禅定入门(四)-修改2》一文的需要修改的内容。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的修改: 注:本文中三条或者超过三条以上的连续短横线前面的内容表示需要修改的内容,三条或者超过三条以上的连续短横线后面的内容表示修改后的内容。《禅定入门(四)-修改2》一文中需要修改的内容与未进行修改的原文相比,以修改后的内容为准,以修改后的内容为最新的准确版本。修改后的内容有时候只会简略说明,读者如果下载了原文,在明白意思后,可以选择依照本文中所说的修改方法对原文进行修改。例如“睡醒后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时间内有一次或者两次小量进食----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时间前有一次或者两次”意思是把原文中“内”字改为“前”字,这个句子中的其他地方不修改。 六道轮回的众生,超过80%的时间或者超过90%的时间在三恶道。------修改为:大约超过80%的时间或者大约超过90%的时间。 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远离情欲,但六道轮回的众生超过97%的时间或超过90%的时间在三恶道中----大约超过97%的时间或大约超过90%的时间。 (1.1)-0:00~8:00睡眠,8:00起床,在12小时后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饱)-----在12小时后第一次一次性连续进食大量素食食物(吃60%~65%饱)(修改5个地方)。 (1.2)-这时距离长时间睡眠起床后的48小时后,第一次进食大量素食食物----这时距离长时间睡眠起床后的48小时后,第一次一次性连续进食大量素食食物。 有时候如果自己穿布料很柔软---有时候如果自己穿布料薄而且布料很柔软。 丈筋----修改为:橡筋(多处修改)。 一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十亿个日月和地球。----修改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十亿个日月和地球。 上述有大神通的修行者神通遍及一三千大千世界,所以,以几百平方米至几千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修行点,也是河道取水式的取修行点的方法----上述有大神通的菩萨的神通遍及多个三千大千世界。 睡醒后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时间内有一次或者两次小量进食----至第一次吃多的素食食物的时间前有一次或者两次。 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在的情况下,用眼根修行----一个没有神通的信佛修行者用眼根修行 (例如可以选择几百平方米的范围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修行点、观察点----(例如可以选择几百平方米的范围作为修行点、观察点)作为修行点、观察点。 FROM:【佛学常见辞汇】---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问答“选择素食、煮素食有什么好的方法?”增加内容: 可以在饭煮至半熟时才放在饭的上面。----后面增加内容(新开一段): (3.0)吃素的人要想健康、营养好,有几种或者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的关键是多吃米饭、吃多的种类的素食,少吃上火的素食。多吃米饭健康、营养好,而且较易消除饥饿。米是指稻谷去除外壳后的米。吃素的人可以做以下尝试,用一个月至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吃米饭和一斤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营养也多的,具体试验方法如下:每天吃的米饭、盐、酱油不限量,米饭、盐、酱油、调味料以外的其他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每天一共只吃一斤或者小于一斤,其他调味料(其他调味料,例如糖、辣椒酱)每天只吃0.5元或者少于0.5元;上述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不包括价格较贵的素食(例如冬菇),很多冬菇要几十元一斤,上述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例如:红萝卜、花生米、黄豆、几元(注:不详细说明下,货币种类一般指人民币)一斤的草菇、马铃薯、眉豆、辣椒、几元一斤的饼干、多种叶子可以吃的蔬菜(例如生菜、白菜、西洋菜、菠菜、菜心、枸杞叶、白花菜)。除了米饭、调味料、盐、酱油外,其他普通蔬菜和普通素食一天只吃一斤或者一斤以下。当然,有些蔬菜也是价格贵的,可以选择价格中等或者价格低的,例如一元几(人民币)一斤、两元一斤或者几元一斤的蔬菜。通过上述尝试,可以知道多吃米饭健康、营养好,而且较易消除饥饿。 (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当天第一次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四处修改)。 个人的理解、猜测,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信佛修行人,如果六根中的眼耳鼻舌意五根均能做到远离情欲,但六根中的身却执著离合二相----个人的理解、猜测,任何一个众生、任何一个信佛修行人。 近一千年修改为:近一千一百年。------修改为: “近一千年,中国的反佛群体”修改为:“近一千一百年,中国的反佛群体”(几处修改)。 一天中未进食前或未多进食前是黄金修行时间-----修改为:一天中未进食前或未多进食前(当天第一次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前)是黄金修行时间。 在未进食前或未多进食前的黄金修行时间要抓紧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在未进食前或未多进食前(当天第一次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前)的黄金修行时间要抓紧时间用耳根或者其他行门修行。 吃多的食物后,是不利于修行的时间----吃多的食物后(当天第一次一次性连续吃多的素食食物后),是不利于修行的时间。 要有多的善观察根,守五戒,远离情欲、少欲,才较易生至欲界的天人或色界的天人。----才较易生至欲界的天人或色界、无色界的天人。 aaaa 禅定入门(四)-修改2序言-----原文“在修改1版本的基础上删除了一些内容,被删除的内容暂时未公开。”的后面增加内容(新开一段):13.附录最后一条【附录(1.8)】是《禅定入门(四)-修改2》一文的需要修改的内容的备注、记录。这些修改内容暂时没有在原文中进行修改,只在附录中记录下来。《禅定入门(四)-修改2》一文中需要修改的内容与未进行修改的原文相比,以修改后的内容为准,以修改后的内容为最新的准确版本。 摘选自原作者谢志斌《文革法难反思》)----增加内容(新开一段):附录(1.8)《禅定入门(四)-修改2》一文的需要修改的内容。 序言6.进行修改----修改为:《禅定入门(四)》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01kb【不包括附录(1.1)至附录(1.7)的内容,包括附录(1.1)至附录(1.8)以外的其他原文以及附录(1.8)对原文的修改后增加的内容】。 《禅定入门(四)》【包括附录(1.1)至附录(1.8)以外的其他原文以及附录(1.8)对原文的修改后增加的内容,包括附录(1.1)至附录(1.7)的内容】存放在文本文档中的大小大约为:266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