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成人启蒙 2010-1-4 |
|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 … 从百度百科上可以查到:“《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实际上,现在应该只是前几句能称得上“脍炙人口”。五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能背诵三字经,或认真读过三字经的人,如果不是寥寥无几的话,也是为数不多的。反正我以前就没从头到尾地读过一遍,更提不上背诵了。记得刚工作不久,有一次在和同事聊天时蹦出了一句融七岁,能让梨,当时就让我们老主任给逮住了。说七岁才学会让梨是不是晚了点儿呀,小伙子。四岁,融四岁,能让梨!当时给我闹了个大红脸,只好自我解嘲说,我这不二十来岁了还没学会让梨了吗,孔融七岁就会让梨了也不算太晚啦。 前些时候听了一段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上讲三字经的录音。听了后颇有些感触,要是我小时能少背几段毛主席语录,而有机会背背三字经该有多好呀。三字经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儿童启蒙读物,短短一千多字,就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教育、历史、及伦理道德给串讲了一遍。广泛生动且言简意赅。 钱文忠教授在讲座的一开始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从“人之初,性本善”来看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性善说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提出来的,两千多年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原罪说是基督教的基石,而基督教则是西方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中西方文化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很多都源出于这两条古老的“性善”,“原罪”学说。(另一位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提出的性恶说与孟子的性善说有很大的不同,这里不再累述)。 作为一个成年人,读三字经就好像是在读一本精心编写的中国文化历史大纲。又好像是在做一个中国文化历史知识自我测验。一句句地读下去,确实长知识,长学问。比如从“自羲农,至黄帝”到“廿四史,全在兹”,三百多字概括了从三皇五帝到清朝末代皇帝漫长的中国历史。我要是再有个五岁的儿子,一定得和他一起背三字经,至少把那三百多字给背下来。 将来他肯定受益一辈子。当然我说读,不是说一定要学。特别是三字经上所讲的那些道德方面的说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知识去了解是一回事,作为道德标准去执行则是另一回事了。 九十年代初有一部很叫座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是李冬宝和戈玲在一块儿聊怎么才能最快地确定一本最受读者欢迎的杂志。冬宝的理论是:如果有一堆杂志可选,而你急着要上洗手间,那被你挑出来带到洗手间的那本就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杂志。话糙理不糙,观点相当精彩。现在三字经已成为我的洗手间读物之一了。诚惶诚恐,绝无半点亵渎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