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一个普通人  
每天都很忙很累,但还是保持着去感受、思考、领悟、行动的兴趣  
https://blog.creaders.net/u/302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从自身经历说学术型海归(一) 2009-11-26 06:55:55

几年前曾经尝试“海归”。那段日子里,想方设法,力图扎下根来,过上平稳的生活并在工作上打开局面。不过,那些努力基本都以失败告终。我又“(回)归海(外)”。估计象我这样的case不在少数。虽然经过这一折腾,身心健康都遭到较大损伤,但日子总要过下去。各类经验教训也可归为人生的财富,可使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遇到类似的情形时不致于再摔跟头。

 

本来不愿意回忆那段经历,老实说,没有什么愉快的成分-奋斗,失败,就是这样。但“海归”涂博士跳楼结束自己生命的消息让我受到较大的刺激;国内外网上评论很多,而其中真正理解了涂博士际遇的却是少之又少(有些看上去应该已有一定人生经历的人们,开口便说涂博士太过“看重名利”;还有的“海归”写道,“千言万语一句话,还是祖国好”;等等。当然这些评论都没有恶意,但我看不出它们有多少可以对应得上涂博士的情况)。

 

我想我要写下点东西,从自身经历、感受说一说“海归”的困难;基于我所见到的比较成功的“海归”事例也试着谈一谈应对这些困难事先需要做的功课。愿这些文字可以略表我纪念涂博士之意;也为有“海归”打算或已经“海归”的学友们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海归”是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我只对-在出国时已经同原学习或工作单位脱离了关系,在国内没有“根基”;在发达国家拿到博士学位(做完博士后工作)后较短时期内就回国-这一类“海归”比较熟悉。这也是我这篇文章中“学术型海归”的定义。

 

显然,涂博士就是属于这种类型。我也是。涂博士(出现忧郁症症状之前)的经历与我的很相似。我不敢说我的感受就是涂博士的感受,但应该比较接近。

 

这一类“学术型海归”在国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国内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同发达国家相比有许多不同。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了,想再适应国内环境并不容易。有的人可能留学、博士后工作途中会回国呆上一段,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出国时都是二十多岁(有的更大),认为自己对国内还是比较了解的-其实这是个大误区。一时回国,走马观花,亲戚朋友领着“吃喝玩乐”,接触的都是好的一面,而那些不是现实的全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出国前,大多数人是埋头努力争取出国深造机会,对周围的各类关系,各类“规矩”,并不特别在意,对之有所研究者更少,换言之,其实并不了解国内操作的要领。环境本来就不同,加之自身准备不足,预想偏离现实,遇到困难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把一些不适应也看成是困难的话,那困难就太多了,随时随地都有。一开口一举手一投足,思路方式都同国外有区别。然而,这些“不适应”不会演变成危机,过上一段时间应该能够自如应对。在国外生活也好,工作也罢,一切都是自己负责,一切都是自己动脑筋动手干。有着长期这样经历的人们综合能力一般都不会太差的,不会被这个层次的困难难倒的。然而基本生活条件不具备,日子没法过下去,且看不到改善的希望-面临这样的困难,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涂博士没能想出有效的办法来克服这个困难。

 

报道说,涂博士每个月拿到手的是两千元人民币。国内的人们应该知道两千元在杭州能过什么样的日子,但估计不少国外的学友们对此并无清晰的概念(是不是依然觉得国内物价还是很低)。三口之家一个人工作,每月净收入两千元,没有自己的房子,日子将是艰难的。只要了解:小孩的奶粉多少钱一听(如果觉得涂博士的小孩不需要喝牛奶,或只应喝三鹿牌价位的奶粉,那这一项可以不计在内。关于牛奶,我顺便说一句,几乎所有国产品牌的产品都难以信任,大概只有进口的相对保险);小孩的幼儿园多少钱一个月;到医院看一次感冒要多少钱(涂博士的妻子没有工作,估计没有医保;小孩估计是半保(靠在涂博士这边));冬夏季里一个月空调用电的费用是多少(杭州也是个有名的冬冷夏热的城市。不过如果觉得涂博士一家用空调奢侈的话,那把这一项也除外,但基本的水电煤气费是免不了的),我这里只是随便列了几项,很清楚,涂博士的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不妨再给出个参照系,涂博士的收入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在此决无轻视农民工之意,相反地,我认为他们是国家的脊梁:过着劳碌困苦的日子,为社会创造着巨大(主要部分?)的财富)相当。涂博士没有农民工弟兄那个程度的豁达、坚韧。但这不是他的错。他是清华人,美西北大学博士,这样一个经历的人,得到能养家糊口的薪水待遇,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比较安心做他的教学研究工作,实在不算是个高要求。认为他学成回国后应该能够,也必须承受农民工弟兄们承受着的艰难,这合乎道理吗?买房子的事情没有必要多说,以涂博士的收入想也不要想。而居无定所,恐怕也是一处涂博士感到巨大压力的地方。

 

回国之时,觉得虽然各方面条件会不如国外,但这些年国内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工作环境也有大的改善,一个海归博士领着一家过个普通日子正常工作当无问题,有些方面的不如意也能通过努力逐步走顺。自己在国内在发达国家均用功多年,有学识和有能力,能作出贡献。甚至还想过如果能做出在国外也不曾有过的成绩就好了。我这样想过的,涂博士大概也这样想过吧。而想象与现实差距太大,基本生活如何维持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对此,涂博士没能想出答案。

浏览(9541) (2) 评论(22)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真手 留言时间:2009-12-23 01:29:07
不知道普通人还会不会再写博客,我希望你能具体写写你海归期间的经历,这样能让读者有个具体的认识。

你写的两部分都很好,是大面上的,好像微观上的描述不多。读了之后知道你海归又海外了,算是海归失败了,但是不明白败在什么地方。
回复 | 0
作者:普通男人 留言时间:2009-12-17 03:59:38
雷神,谢谢来访。
一是财富定向集中,二是通货膨胀,确实很少是在靠科技进步使财富增加。
咱们小人物是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不被这种环境吞噬就算走运的了。你要真是雷神就好了。
回复 | 0
作者:雷神 留言时间:2009-12-14 18:05:19
回国之时,觉得虽然各方面条件会不如国外,但这些年国内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工作环境也有大的改善,一个海归博士领着一家过个普通日子正常工作当无问题,有些方面的不如意也能通过努力逐步走顺。

对当今中国缺少本质的认识。 所谓飞速发展, 只是把财富往少数人, 少数领域集中而已!

举个例子吧, 当年“战天斗地”, 改造良田, 建水库, 搞三线建设, 其发展速度, 换算成GFP要比今日的建公路, 建房子, 来的快得多。 至于卖地所得, 三产所得, 并不创造社会财富。今日2000元, 与当年20元可有一比。
回复 | 0
作者:普通男人 留言时间:2009-11-29 06:24:28
渔舟舟,多谢你的来访和鼓励。
我刚把第二篇文章列了个提纲,接下来有时间就填充具体内容。因为家里外边事情实在太多,我只能是一点点地积累起来再贴出来。大家都是长年出门在外,如果我的一些经历一些看法能够作为参考材料,替大家去除一些模糊概念,让认识更接近事实,甚至能避免一些挫折的话,我想我也是做了积德的事,我会为此感到欣慰。
再次感谢你的支持。
回复 | 0
作者:漁舟舟 留言时间:2009-11-28 07:45:50
先恭喜你开博, 并祝节日快乐.
拜读了你的文章, 以及后面的每一条回复, 真诚实在.
期待下文.
回复 | 0
作者:普通男人 留言时间:2009-11-27 20:18:26
talkswitch,谢谢来访留言。
你说的是有道理的,没有那个金刚钻,就不要去揽瓷器活儿。只是人有时会因为信息不准等原因,判断上产生偏差,贸然行动。我觉得自己的人生经历不多也不少,这个岁数了吗,也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其中一条是,不熟悉那个环境,想去推测那个环境里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将很困难。我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之一就是,长住海外的许多学友们可能会自认为对母国的认识很深刻到位,但事实上恐怕不然。因各种原因考虑“海归”这不足为奇,但至少需要确认基本生活不成问题方可实施。

幸福剧团,欢迎到访。
祝愿你和你的家人天天上演喜剧,幸福剧。

老任,承蒙夸奖,谢了。
我会一点点把下一篇写出来的。请到时光临。

千页,你好!
这篇文章中,我直接说自己经历的地方不需要太多,因为“涂博士(出现忧郁症症状之前)的经历与我的很相似”。更准确地说其实不是很相似,而是太相似。相似之处包括联系去工作的大学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该大学在国内的排名,关于职称的说法,每个月的收入,甚至包括学校提供的低房租住房的面积,不一而足。
接下来的文章中,我想说说国内大学的一些情况,这就需要我根据自身的经历去总结。涂博士在学校,在具体学院或系里的情况我不了解,所以不能用一句“很相似”或“太相似”就省略自己的经历去说事了。
回复 | 0
作者:千页 留言时间:2009-11-27 14:51:01
并没有看到多少作者的"自身经历"。等待下一集。
回复 | 0
作者:老任 留言时间:2009-11-27 12:08:01
好文。等待下一篇。
回复 | 0
作者:幸福剧团 留言时间:2009-11-27 10:05:28
实在,是道理!
回复 | 0
作者:talkswitch 留言时间:2009-11-27 07:29:25
许多所谓学术型海归,从小到大生活的经历就读书考试那一点。没有国内的关系网,没有拉关系的社交技巧,也没有好情商和心理素质,海归实在是一个愚蠢的选择。 但是无论如何,一个成年男人是必须承受生活的艰难的,实在不算是个高要求。
回复 | 0
作者:普通男人 留言时间:2009-11-27 06:56:14
椰子,欢迎光临。
原来你也有过短暂的海归经历!无论滋味如何,那段经历你恐怕想忘也忘不掉的。
谢谢你的鼓励。我的确是想就事论事。现在国内,人际关系是相当淡的-这样也挺好,大家都是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东西),与周围的人们倒不容易在面子上产生大的冲突。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时能够“就事论事”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当时想要扎根生存,我倒是同几位掌权者交涉过:脸上带着微笑,据理力争。如今相隔千里,身处不同的环境,我心里对那几位根本就没有任何感觉、没有任何情绪。

007,你好!
你问的问题既相当具体,也很有代表性,估计想这么问的学友也不在少数。我想在接下来的博文中一并说一说,你看可以吗?
回复 | 0
作者:007 留言时间:2009-11-27 02:47:13
能介绍一下,你为什么海归?多长时间以后有了想再出来的想法?回去之前你与对方是怎么谈的?还有大部分的海归的工资多是2000多元?你说的海归是回去做博士后?还是工作?谢谢。
回复 | 0
作者:椰子 留言时间:2009-11-26 23:53:53
我非常欣赏你给自己起的这个博客名字,平常心,在你的名字里头。

我也很喜欢你的文章的用心和语调,是就事论事的风格。你说的人们在国内一心出国,并不了解周围人做事的潜规则,现在一回归,才碰到真正的局面,而就算旅游回去碰到的也是游山玩水的表面现象。非常中肯!

我也相信涂博士的情况一定不止是媒体单边报道的那样,所以有你来说自己的亲身经历才弥足珍贵。我也当过短暂的海归,也是一段自己吞的经历,你这样写出来,倒有点挑起我的回忆。

总之,祝贺开博,愿写的愉快、顺心,开心!
回复 | 0
作者:普通男人 留言时间:2009-11-26 22:43:08
pearl,欢迎来访。
看来你花时间考虑了这个问题,你说的都在理。不过国内大小环境马上就能有所改观的可能性比较小,这就需要潜在的“海归”们慎重行事。另外,“海归”人员组成各式各样,由于自身条件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原因,干得好的,混不下去的都有。接下来的文章中我想也试着说说成功海归们的特点。

北村,谢谢来访留言。
是啊,我胡汉三又回游了。至今人生中也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而尝试“海归”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许算最大的,因为这么一把年纪了,居然自己一个长期努力奋斗的人竟然就难以养家糊口(当然,困难还不止就这一点)。但愿自己将来不要再经历那样的苦难,也希望有“海归”想法的学友们把情况了解得充分后再行动。
回复 | 0
作者:牛北村 留言时间:2009-11-26 19:58:10
祝贺开博。多谢分享心路历程,期待下文。
欢迎回游。北村也有个朋友打算回来。
回复 | 0
作者:pearl 留言时间:2009-11-26 19:56:19
看了很受启发.谢谢你的一手资料.

我的感觉是中国引进人材的计划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筹划.一方面是顶级高校,比如清华,有重金引进一流人材,比如施一公,几乎有呼风唤雨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是涂博士,一月才拿两千工资.这里的反差太大太大.我并不是说大家都应该拿同一待遇,那和搞平均主义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怎么对待海龟,国家应该有比较完善和统一的标准,包括学术支持,工资奖金,住房,子女和配偶协助,等等. 涂博士,西北大学博士,回国以后如果不能养家糊口,真是让人伤心.不仅他痛心,这种待遇,说实话,我相信,也伤了很多准海龟的心.
回复 | 0
作者:普通男人 留言时间:2009-11-26 19:21:33
在水一方,欢迎来访。
读你们的博客文章已经一段时间了,知道你经历丰富,对东西国情、文化均有较深的理解。将来可能有些事情还要向你请教。请多关照。
回复 | 0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时间:2009-11-26 19:06:47
真实感受,更具说服力,好文章.祝贺开博.
回复 | 0
作者:普通男人 留言时间:2009-11-26 19:02:11
山哥,谢谢鼓励。
最近各类媒体大幅报道了的几位“海归”学人的事情,其中那位南姓博士的情况不是太了解,而涂博士及孙博士的情况(虽彼此有一定区别,但)在大的方面,也就是他们回国后的际遇方面却很类似。我想现有的,潜在的这一类学友可能为数不少。我想需要对国内环境有所了解-不够,得要相当的了解-回去后遇到问题方不至于受冲击太大,不至于出现悲剧。这是我写这个系列的出发点。另外,能告诉长住或永住海外的学友们国内的一些现实,向他们提供准确的信息,也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再次感谢你的光临。
回复 | 0
作者:山哥 留言时间:2009-11-26 18:41:08
期待下文!欢迎开博.
回复 | 0
作者:普通男人 留言时间:2009-11-26 17:11:08
昭君,欢迎来访,欢迎评论。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这类“学术型海归”在国内会遇到的最大难题。
我大致会在这个题目上再写一至两篇博文(每天都忙得不得了,写点东西得象挤牙膏似的一点点积累起来,估计要花个几天时间),介绍国内大学的一些现状,以及发展比较顺利的“海归”们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愿这些文字多少能给大家带去一些有用信息。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9-11-26 09:51:36
非常实在的first hand experience! 的确,我们这些在国外待了很长时间的人,对
国内的真实社会环境和生活现实了解得非常肤浅,即便经常回国的人,看到的接触
到的也多是表面现象。真正“归”了,才会直接面对种种现状,也就有了许多“理
想和现实”的落差。

期待下文!欢迎开博:)!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普通男人 ,15岁
来自: 地球村
注册日期: 2009-10-29
访问总量: 53,47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从自身经历说学术型海归(三)
· 从自身经历说学术型海归(二)
· 从自身经历说学术型海归(一)
分类目录
【衣食住行】
【育儿】
【大事件之我见】
· 从自身经历说学术型海归(三)
· 从自身经历说学术型海归(二)
· 从自身经历说学术型海归(一)
存档目录
2009-12-12 - 2009-12-30
2009-11-26 - 2009-11-26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