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弓长贝占郎的博客  
将人世间的情趣一张张贴上 ......  
https://blog.creaders.net/u/3339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砥平里之争彭德怀罕见犹豫,没采纳韩先楚建议,竟成邓华余生之痛 2024-01-13 12:58:49

2021-02-06 19:48·国际寰宇


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打到三七线附近后,彭德怀断然命令停止进攻,转入防守。

经过九天九夜的血战,志愿军凭借超强的战斗精神,将联合国军击退一百多公里。尽管李奇微极具指挥头脑,个人能力出众,但是面对溃退的南朝鲜军队,他也力不从心,只能让第八集团军退守汉城,保留实力。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也以志愿军的胜利而结束。

抵达三七线,彭德怀却没有任何的高兴可言,反而感到十分的后怕。彭老总可不像金日成,容易满足于眼前的胜利,而对困难估计不足。在朝鲜战争刚开始时,金日成就不顾一切贸然南下,尽管三天就打下汉城,将南朝鲜逼入釜山,眼见胜利在望。于是,金日成就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忽略了后方的不足,致使麦克阿瑟仁川登陆成功,朝鲜人民军差点被拦腰截断。

彭老总下令停止前进是有原因的,也是对战场的清晰判断:

第一,追击敌人并不能将美军赶出朝鲜。

经历了三次战役,虽然都是以我军胜利结束,但是联合国军的实力并未被彻底打垮,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和补给速度都是占据绝对优势,即便是打到最后,他们也不太可能被志愿军彻底歼灭。

而且,朝鲜半岛对美国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是发挥其在东亚影响力的重要支点,所以美国绝不可能白白丧失这个支点,真要是到最后将他们逼入绝境,鱼死网破,他们真有可能会使出撒手锏。

所以,即便是志愿军打退了联合国军,逼迫他们退到三七线以南,也不可能让他们退出朝鲜。

第二,后勤补给极度困难。

从第一次战役开始,这就是一个接近无解的难题,最关键的是美军掌握制空权,他们对我们的补给线狂轰乱炸,洪学智虽然堪称智多星,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也犯了难。第二次第三次战役,完全就靠人力去背送,效率之低无需赘言,而现在志愿军已经打到三七线,战线的拉长又给补给线增加更大的困难,这对于志愿军来说是致命的。他们如果在继续打下去,那就只能是饿着肚子给敌人拼刺刀,这无异于让志愿军直接送命!

彭老总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几年后在国内回忆:

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可当志愿军打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三七线的时候,我环顾前后左右,确实非常害怕。当时倒不是考虑我个人安危,而是眼看着几十万中朝军队处在敌人攻势的情况下,真的害怕的很。

我军打到三七线后已向南推进几百公里,本来后方的物资供应线就很难维持,这时敌人又派飞机对我军运输线猛烈轰炸,使志愿军的各种物资、粮食、弹药的供应十分困难。空中有敌人飞机炸,地面对着美军的坦克大炮,左右沿海是美军的舰队,敌人不下船就可以把炮弹打过来。加之时值寒冬腊月,到处冰天雪地,战士吃不饱穿不暖,非战斗减员日益增多。

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志愿军随时有遭厄运的可能。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所以必须坚决地停下来,不能前进,并做好抗击敌人反攻的各种准备。



虽然退了一百多公里,李奇微却并未在意太多,因为他正在谋划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展开反攻。

李奇微可不是麦克阿瑟,他善于总结和观察,经过这三次战役,他发现志愿军进攻都是七八天为周期,而且是在月圆时期发动进攻。他敏锐的觉察到这是因为志愿军的补给只能维持七八天,而且他们没有制空权,只能在夜间行动,在没有照明灯的情况下,就完全靠着月光照明。李奇微就将志愿军的行动特点总结为“礼拜攻势”“月夜攻势”

窥破志愿军的劣势,李奇微就针对性做出安排,施展“磁性战术”,他先用一个加强团的美韩军开始试探性进攻,一旦碰上中国军队主力就立刻后退,然后用强大炮火轰炸中国军队的阵地;如果发现志愿军阵地薄弱,就立刻强攻抢占要点。李奇微竟然在一个星期内三次进出巫山里,四次进据金良场里,三次夺占利川,来来回回忙个不停。

李奇微目的很明显,就是用这种与对手贴在一起的战术,同准备转入休整的中朝军队保持接触,以此来消耗志愿军的战斗力,同时还可以搞清楚志愿军兵力到底布置在哪里!

在1951年1月25日,在窥破中国军队的破绽以后,李奇微就突然发起“霹雳行动”,对中国军队展开大规模反攻。这是自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美军的第一次反攻。

李奇微在布局上,重点放在西面,这条线以美军为主,进展较快,而东面以南朝鲜军为主,进展缓慢。李奇微是一个精打细算之人,他一直是保留自己私心的,其中在第三次战役中,他在撤离汉城时,直接要求美军先通过汉江大桥,先行撤离,至于南朝鲜难民,他是完全不放在眼里。现在也是如此,他并不是一味着让美军出击,他更希望南朝鲜军队能够顶上去。只是南朝鲜军队太不顶事,遇到中国军队完全就是耗子见了猫,只会撒腿就跑。

李奇微的目的被志愿军司令部研究的很透,洪学智,韩先楚和解方都看得出来,李奇微就是想让美军进攻然后把南朝鲜军队带起来,而这很明显就是他们的破绽。

于是,彭老总直接就做出布局:西顶东放。先顶住西线强大的美军,然后在东线诱敌深入,把南朝鲜军队放进来将其重点歼灭,再从侧面攻击美军主力,以此来瓦解李奇微的战役布局。

而现在最为困难的就是在西线顶住美军的进攻,因为美军的炮火势必将全面展开,彭老总也甚为忧心,他将重任交给“旋风司令”韩先楚,让他指挥38军和50军,必须要顶住李奇微主要攻击集团的进攻。

韩先楚也是压力山大,西线防御纵深只有二十多公里,美军的坦克可以纵横无阻,加上飞机轰炸,势必火力极其凶猛。可是他到时候不但不能退,还得多争取一些时间,得为东线部队补充粮食弹药。

韩先楚无惧硬仗,只是他明白,这次阻击战势必要有更多的将士牺牲。

50军是原来是由国民党军队起义后改编而来,其军长曾泽生是原国民党六十军军长,出身于滇军的他一直受尽蒋介石白眼,在被改编后他带领部队出兵朝鲜,却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50军在曾泽生的带领下,在漫天炮火之下,在硝烟烈火之中坚守主阵地七天七夜,直到最终奉命撤退。彭德怀对这位曾经的国民党中将甚为佩服,直接表扬道:“50军打得好,你指挥得好,我要给你补兵,苏式武器来了,优先给你们50军换装!”

彭德怀的耿直言辞让曾泽生感动的都快落泪,曾泽生在意的不是补给,而是他和50军赢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是在国民党军队所完全没有的,这让他感触颇深,后来在战场上更是全力拼杀,立下赫赫战功。


相比50军能够撤退下来,“万岁军”38军却不能退,他们的阵地位置特殊,处于东西线敌人的结合部,为了保障东线邓华集团的反击,他们必须背水作战,死死顶住西线敌军主力的进攻,隔断东西线敌人的联系。

正是如此,38军应对的是最强美军的强烈攻击,在1月28日起,成千上万的高爆弹、燃烧弹、照明弹,如同冰雹一样落下,地面上同样不停止地倾泄各类炸弹,随后美军的坦克再进行一次碾压。

李奇微就是先利用强大的炮火给志愿军以震慑,然后再进行冲锋,甚至他学到志愿军的作战经验,直接搞起了夜间穿插迂回作战,一支美军直接插到了113师侧后方,正对着113师前后夹击,随后指挥部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灭掉这群美国兵,两天两夜后,这群美军被全歼。

而我38军却面临着危机四伏的境况,不少阵地上竟然牺牲的一个人都没剩下,后方却毫无补充兵员,这也导致38军一些前线指挥都气愤得怒吼:“还要不要三十八军啦?一定要把四野的这支王牌主力同敌人拼光吗?有这么打仗的吗?要是林总指挥,怎么舍得这样用三十八军,骨干全打没了!”

其实,将士们的牢骚话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一战打下来的确太过凶险,不是不给38军补充兵力弹药,而是整个志愿军都缺乏兵力和弹药,谁不爱惜这支“万岁军”呢,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从沈阳匆匆赶来的梁兴初,面对38军这种情况,内心也是心疼不已,但是他从大局出发必须让队伍军心稳定,不能过多的抱怨和发牢骚:

“兵员我没有,志司现在也没有,但是,不久在安东集训的战士就会补充到部队!无论多大困难,也要守住阵地!如果我军的阻击线垮了,不要说东线的反击,整个战线都要崩溃!大家不要忘了38军的传统!上级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二话!为了保证东线部队胜利出击,38军必须战汉江南岸!谁也不许再提撤字,谁也不许再讲山头主义的牢骚话!”

在韩先楚指挥之下西线38军,50军处于极其不利的形势,依然凭借浴血奋战换来东线歼敌的机会,这个机会很难得,也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在2月9日,东线邓华集团四个军克服万难,也基本上到位,南朝鲜军队被阻击在横城附近,美军主力被阻于砥平里地区。

这样目标就很明确,要么先歼灭横城的南朝鲜军队,再去打砥平里,要么就是先啃下砥平里这个硬骨头,再去收拾横城的南朝鲜军队。

但是,在这个关键点的选择上,邓华和韩先楚却出现了分歧。邓华认为先打横城,可以有把握大量歼敌,如果先打砥平里,东西线敌军往后一退,我军还追赶不上!

韩先楚却认为先打砥平里,这样可以一举拿下关系战役全局的枢纽,毕竟砥平里位置至关重要,虽然敌军兵力少一些,但是它位于朝鲜半岛“肚脐”位置,一旦拿下,西线美军将全部暴露。

很明显,邓华考虑的是眼前尽可能大量歼敌,而韩先楚却考虑的是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二人不同的意见让彭德怀也罕见的犹豫了,彭老总也想过一起打,但是兵力弹药的缺乏却是现实的问题,他也只能二选一,而他也有些拿捏不准。随后他又连续发电报,询问二人意见,但是二人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从邓华的角度来看,他更希望尽快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然后才能再后面掌握主动;而韩先楚考虑得更远一层,他看出砥平里的战略地位是无可替代,一旦打横城,美军极有可能增兵砥平里,要想再打下砥平里就很困难了。

彭德怀再三发报给二人,最终他还是接受了邓华的意见,毕竟邓华在东线战场,随后彭老总发报给北京,毛主席来电表示“布置甚好”。于是,彭德怀敲定战役计划,先打横城!

若说这个部署让一个人最担忧,那就是“旋风司令”韩先楚!

布置完毕后,彭老总随即向毛主席发出密电,在这场不得不打的战役中他已做了最坏的准备:如能求得歼敌五六个团,估计可能暂时稳定战线半个月,如反击不成功,敌将疯狂追击,我军在三八线很难立稳脚.....

彭老总也是基于现实的考虑,打仗不能只考虑眼前的“胜”,还得考虑可能出现的“败”。唯有从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位,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除了韩先楚认定砥平里的关键地位之外,还有一个人也认为砥平里至关重要,那就是李奇微。

在李奇微看来,如果志愿军占领了砥平里,并继续打下去,自己的战线将会全部被撬动,西线美军将丧失进攻的据点,必然面临着大步后撤。所以,李奇微对砥平里看得极为重要。

在横城被邓华顺利打下以后,李奇微拼命增兵砥平里,他直接强调:“敌军认为攻占砥平里是绝对必要的,因此我军无论如何都要确保砥平里,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

这种命令对于李奇微来说是很少见的,这也体现出李奇微对砥平里的重视程度。

在李奇微的命令之下,本来想着撤离的前线指挥弗里曼在砥平里构筑一个环形防线,阵地中央是六门一五五榴弹炮、十八门一零五榴弹炮、十二门高炮,外加二十辆坦克和五十一门迫击炮。又通过直升机运来了十天的食品和堆积如山的弹药。这些武器装备正是中国军队最缺乏和羡慕的,若是我军拥有这样的炮火,拿下砥平里完全不在话下,只是很遗憾,我军恰恰就最缺乏这种强大的火力装备,志愿军战士手中只拿着最原始的武器,靠着强大的信念去冲锋。

只能说,弗里曼的布置对于依靠步兵攻击的中国军队来说,完全是坚不可摧,砥平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啃动的钢骨头。

而此时,志愿军却又出现指挥混乱的情况,一方面是地形不熟,毕竟他们只是根据地图来行军,而实际地形与地图总是有所差别的;另一方面是敌情不熟,侦查不准确导致敌军人数到底有多少并不是很清楚!再由于只有不到一天的准备时间,各攻击部队来不及进行充分准备和周密组织,造成攻击部署缺乏重点,兵力分散,一个团打一面。先到的先打,后到的后打,攻击次数不少,战果却不尽如人意。

即便是这样,志愿军也只有硬着头皮上,白天只能去防守,敌人的飞机坦克狂轰滥炸让我军难以前进,晚上轮到我们进攻时,敌人又缩入环形防线中。美军在中国士兵进攻的道路上用炮火布置一道火力屏障,这种情况下,向前冲锋的中国步兵成群的倒在地上。中国军队凭借强大的精神力量终于冲过一道道炮火屏障,靠近了环形防线,眼见就要拿下阵地,可是天又亮了,李奇微的增援部队又强势抵达砥平里,而中国军队经过鏖战,弹药和粮食都耗尽了。

15日下午,邓华命令40军军长温玉成统一指挥围攻砥平里部队,16日必须拿下砥平里,可是温玉成却建议撤出战斗,在损失极其惨重之下,还完全没有胜出把握,这仗怎么打!

经过多方的考虑,彭老总心情沉痛地下令撤退。

砥平里之战,是志愿军入朝以来第一次败仗,这对于战局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

这一战彻底扭转了第四次战役的局面,如果我军顺利打下砥平里,那么我军依旧可以掌握主动,甚至可以继续南下,而砥平里没有打下来,直接导致我军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李奇微就掌握了主动权,他想对志愿军发动进攻随时都可以,这也大大增强了李奇微的信心。正是这一战的失利,我军就只能将战线往回缩,考虑到补给线的困难,最终只能稳守三八线。


对于砥平里之战的失利,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情报失误,对敌军估计过少,导致存在轻敌思想,没有充分准备便展开进攻;

第二,指挥混乱,这次调动的部队太多,彼此之前又缺乏横向联系,各打各的,完全没有配合好;

第三,战术不当,在以往的运动战当中,往往以部分兵力穿插迂回到敌人后方,夹击敌人,迫使其撤退。但此次是攻坚战,没想到敌人构筑了坚固防线,强力死守,志愿军久攻不下,最终遭遇失利。

其实最根本的在于客观条件下志愿军的攻击能力达到了极限,而美军恰好承受住了这个极限。

这次战斗,让李奇微深受鼓舞,他这次强力布置也最终让美军找到失去已久的信心,对于砥平里之战,《韩国战争史》上吹嘘明显:

“砥平里战斗,是美军同中国军队作战中在战术上取得的第一个成功战例,鼓舞了全军的信心和希望,解除了美军决策当局对战局发展所抱的疑虑。这次胜利的意义可与英国第八军在阿拉曼取得的胜利比拟,也可以说是‘第二次仁川’。第二师在砥平里的英勇坚守后来证明是挡住中国军队进攻的转折点。”

因为这一战,砥平里从此载入了朝鲜战争的史册。也因为这一战,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也发生了转折。

砥平里之战以中国军队的主动撤退为结束,但是这却在美军面前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中国军队因为缺乏强大的炮火而显得火力极弱,这也导致攻坚能力太差,即使穿插突破也难以大纵深攻击。经过这一役,美军也敢于固守据点,不再像从前那样一遭遇迂回穿插就全线崩溃,所以这也让美军的信心大大提升。而且,这一战对美国政府而言,也坚定了他们继续打下去的决心。

砥平里之战也让李奇微的能力得到肯定,他不仅让美军颓败的势头得以扭转,更让他们敢于正面面对中国军队,李奇微一举稳定军心,更让美军对其格外尊敬,这让他后来在指挥中更是得心应手。

砥平里之战,也成为邓华心中之痛,他不仅在司令部做出深刻检讨,更是主动给志愿军司令部以及各军发电报,检讨了在作战指挥上自己错误,并表示承担责任。

对于邓华而言,这是极不容易的,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公开承认都很困难,而邓华是成名已久的战将、志愿军的高级指挥员。也因为这一次的失利,使得邓华在后来风云激荡的岁月里,遭受不小的冲击,邓华向来持身正,于是一些小问题、小错误被无限放大。邓华只能被迫不停地检讨反省,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些战士们的流血牺牲,让邓华无比内疚,可以说,这种痛苦伴随着他的余生。

砥平里之战没有采取韩先楚的方案也是最大的失误,若是先打砥平里,可能结果完全不同。韩先楚一直认为志愿军弱点迟早会暴露,但是先打砥平里可以扭转战局,使志愿军弱点暴露晚一点。可见,韩先楚看待战局看得更深远一些,其眼光之独到非比寻常。

当然,正是有他们这些能力突出、眼光凌厉的战将,才能对战局把握更为准确。不可否认的是,邓华也好,韩先楚也罢,都是我军不可多得的良将!

虽然砥平里之战让中国军队吃了败仗,损失惨重,但是这一战也让中国意识到了,重型武器在战场上是多么重要,如果想要减少战场上士兵伤亡,那就必须要有强大的重型武器作为士兵的坚强后盾。这也是在后来,我军尤为重视重型武器装备的研发的原因!


浏览(1536)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 2023-11-01
访问总量: 3,566,79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中国历史风俗100图
· 也谈中国成飞六代机
· 1917年美国摄影师拍摄的百年前的
· 黄俄计划 --- 沙俄侵华最疯狂的
· 旧中国的9所名牌大学,早已淹没
· 特殊照片
· 为什么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好听?
分类目录
【人世间的情趣】
· 中国历史风俗100图
· 也谈中国成飞六代机
· 1917年美国摄影师拍摄的百年前的
· 黄俄计划 --- 沙俄侵华最疯狂的
· 旧中国的9所名牌大学,早已淹没
· 特殊照片
· 为什么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好听?
· 牛粪也有闪光的时候,和珅居然也
· 日军镜头里的河北沧州
· 遗憾,韩国机长没有选择在水上迫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