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时59分,长征二号F(简称长二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我国2024年度首次载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三十二次飞行任务。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 尽管执行这次任务的依然是长二F和神舟飞船这一对“老组合”,但其实它们的内核都有了新的改进。《环球时报》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获悉,从1999年首飞至今,长二F火箭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从未停步,目前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评估值已提升至0.9896,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与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的长二F遥十七火箭相比,这次发射的遥十八火箭进行了30余项技术状态改进,进一步提升全箭可靠性和安全性。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4年4月26日3时32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自主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从1999年首飞至今,有着“神箭”之称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一直护送神舟飞船和航天员安全飞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专家介绍,从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长二F火箭就进入了常态化快节奏发射状态。为了将航天员又快又稳送入太空,自执行长二F遥十二火箭发射任务起,研制团队围绕发射场流程优化持续探索。经过一次次任务的不断积累,长二F火箭发射场流程已由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缩减到35天,并将瞄准30天目标继续优化改进。不仅如此,研制团队还借助远程测发支持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火箭测试数据前后方实时互联互通,让数据判读更加高效准确,同时将发射场人员缩减了40%左右,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神舟十八随三名航天员一同上空的,还有两种“特殊生物”,而且与我国一直以来的一种试验息息相关。 这两种“特殊生物”是什么?又是关乎哪种试验呢? 太空的生物试验
“人类是否能在太空长时间驻留呢?” 这个问题,自从世界各国展开探索宇宙的行动后,几乎成了人类的一种执念,甚至被认为仅是“奢望”。 可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最初都是不可思议的设想,但验证的过程,却是需要上千次试验与完善。比如爱迪生经过1600次才发明了灯泡。
而中国,就愿意做这个设想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要知道,我国航天技术发展起步晚,但速度不慢,数十年时间便建成了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 虽然不是世界第一个空间站,但意味着我国至少不用在太空实验科学平台上仰人鼻息,这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而在空间站完全建成前,我国就将“中国人爱种菜”的基因,发挥到了极致。 2016年,第一批种子在“天宫二号”实验室内种下,到了“神舟十四号”时,也就是2022年9月,航天员成功吃到了新鲜的生菜。 当然,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让航天员们吃上新鲜蔬菜,更重要的是,逐步完善研究环控生保系统,全称“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简单来说,就是用“再生式”代替“补给式”的日常生活保障方式,从而更加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以达到实现空间站在轨长期运行或更深层的探索。 空间站建成后,几乎每批航天员,都会将植物种子带向太空。而这次,我国有了新突破,那就是将两种生物运到了太空中。
它们分别是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 之所以选择这两种生物,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是斑马鱼,体长3~4厘米,生命力旺盛且繁殖力强,最重要的,它是脊椎动物,与人类基因组有高达70%以上的相似性,可做“模式生物”试验,即用于研究与揭示生命体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物现象。
简单来说,通过研究斑马鱼的骨丢失现象,分析太空会对人类造成哪些影响。 而金鱼藻,主要功能是辅助,充当斑马鱼的“氧气供给”。
为了让两种生物能够更好地度过太空生活,科学家们专门为其制作了一种小型密闭生命生态系统,也就是一个小水箱,内有1升多水,且没有空气,再将斑马鱼、金鱼藻与部分微生物放进去。 之所以要强调“没有空气”,是因为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水会“飘走”,且鱼的游动也会将水推开。所以,必须要设置成完全密闭且只有水的生存环境。
即便如此,鱼也要不断调整在水中的姿态,从而适应微重力环境。 关于斑马鱼的食物,专门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鱼食,呈现牙膏状,由航天员们用注射器的方式推进去。而关于金鱼藻所需的规律的昼夜和光照,则用LED光源进行控制。 科学家表示:“斑马鱼呼出二氧化碳供给金鱼藻做光合作用,且吃完食所产生的排泄物,也可以通过管道运输到金鱼藻附近,促进其生长;后藻类再产生氧气供给鱼类。这对组合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这次的“太空养鱼”,远比“太空种菜”,要更复杂,同样的,意义也更加重大。
虽然这次“太空养鱼”的计划,初步设定稳定进行一个月时间,最好能获取到鱼卵或水样做试验样品。但若出现突发情况,航天员们也会采取“灭活”方式进行处理,防止产生任何影响。 除了这个这个实验,这次航天员们也一如既往地肩任着我国载人登月及其他各类航天任务。 奔赴苍穹的英雄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乘坐“神舟十八号”的三名航天员,都是80后。 第一个是叶光富。早在2021年,就曾与同伴顺利完成“神舟十三号”的航天任务,而此次航天任务中,他担任“指令长”的工作。 谁也没想到,航天经验如此丰富的叶光富,差点因为50块钱,而永远无缘航天梦。
他1980年出生于四川的一个普通家庭,偶然了解到其他国家的航天历史,也梦想着自己能助力中国实现航天梦。当他将自己参加空军选拔的想法告诉父母时,得到的是百分百的支持。 “你尽快去做想做的事情,父母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
当时,叶光富顺利报名,但需要花费50元路费,才能到达选拔现场。母亲着急地东奔西走,满脸汗水地捧来一堆零散的钱,凑齐了他的学费。 正是因为父母的支持,再加上叶光富的努力,才有了他成功实现梦想。 第二个是李广苏,1987年在江苏出生,毕业于空军航天大学。虽没有执行过航天任务,但是一名优秀的空军一级飞行员;第三位李聪,1989年在河北出生,是空军二级飞行员,也被选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三人能参加这次航天任务,说明了能力优秀,且被国家赋予了高度信任。
相信,他们一定会带着必胜的决心,凯旋而归,也希望,我国太空建设与发展,能更快地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