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弓长贝占郎的博客  
将人世间的情趣一张张贴上 ......  
https://blog.creaders.net/u/3339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日本摄影师拍摄的日占时期的北京城 2024-06-05 18:02:39

2024-05-30 15:38·历史图馆


日本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里,曾经展出一批彩色明信片。上面描绘的是日占时期北京城的景象。每一幅画面,都配有简短的日文介绍。下面这些彩色图片,正是出自日本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

正阳门箭楼

看到这些画面,就好像是穿越了时空。几十年前北京的城市和人文风貌呈现在眼前。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都是那么的真实。

照片中这座城楼,是北京的正阳门箭楼,建造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被焚毁。1901年重建,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楼。箭楼前停着一列火车。

鼓楼

这是当时北京鼓楼前景象。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后历经数次毁建。

鼓楼前街道两侧,商铺林立热闹非凡。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天安门

30年代,北京天安门前景象。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照片里的天安门,为重檐歇山顶建筑,看上去雄伟庄严。天安门城楼前有金水河、金水桥和华表。如今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由东西北三面城台组成。午门前的御道,宽阔笔直,地面石条铺路。午门前有端门、天安门和大清门。午门后面是太和门。

故宫博物院

照片中这座建筑是神武门,门额上书“故宫博物院”五个大字。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故宫博物院,建于1925年10月10日。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时,都是从神武门进出。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走的也是神武门。

太和门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照片里的太和门面阔九间,建筑为重檐歇山顶样式,看上去雄伟壮观。太和门两侧,有昭德门和贞度门。

角楼

紫禁城城墙的四个角,各有一个造型精美的角楼,四周围以汉白玉石栏杆,台基楼梯分上下两层。角楼平面顶部有三层,有军事瞭望的作用。护城河水清澈,高大的城墙一眼望不到尽头。

太和殿

这是紫禁城里的太和殿。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景山

北京景山景象,景山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风景秀丽。山上有五座亭子: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山下湖水清澈。

东交民巷

这里就是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大街两侧多为欧式建筑。街边的牌子上写着“慢走”字样。东郊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曾经是著名的外国使馆区,也被称为使馆街。

西四牌楼

北京西四牌楼前景象。西四牌楼,与之对应的是东西牌楼。是北京两个重要的交通要道。1954年,为了改善道路狭窄现象,四座牌楼被拆除。

中和殿

这座大殿是中和殿,中和殿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

北海白塔

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矗立着一座白塔,该塔始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近处是一座木牌坊,上书“集翠”二字。

国立北平图书馆

这栋建筑,是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是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图书馆前矗立着威武的石狮子,原为长春园东大门旧物。

碧照楼长廊

北海碧照楼长廊景象。北海公园的水清澈,万寿山上的白塔,是北海公园里的标志性建筑。碧照楼,位于延楼游廊中部,楼前为昔日帝后们登舟泛湖的码头。

现为仿膳饭庄的大门,仿膳饭庄位于北海公园内,是以经营宫廷风味菜点而驰名中外的老字号饭庄,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

九龙壁

这是位于北海公园里的九龙壁,该九龙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5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北海九龙壁,是研究清代琉璃结构建筑的重要史料。中国现存三座九龙壁,一座在山西大同,另一座在故宫的宁寿宫前面。

五龙亭

北海公园五龙亭景象。五龙亭,在北京北海北岸的西边。每座亭子都是方向,前后错落有致。

五龙亭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清代多次修缮。此处建筑,原是明代泰素殿的旧址。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拆除了泰素殿,改建为五座亭子。

排云殿佛香阁

这是位于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佛香阁。万寿山,是颐和园的最高点,山前是昆明湖。排云殿,原是乾隆为其母后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的时候更名为排云殿。

乐寿堂

这是位于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乐寿堂,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乾隆为庆祝的其母亲孝圣宪皇后六十岁生日,把原来的瓮山和西湖加以改造。修建了这座乐寿堂。

十七孔桥

这是位于颐和园里的十七孔桥,它是中国园林中最大的一座桥梁。该桥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颐和园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十七孔桥造型优美,是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出现在北京颐和园的很多画面上。

仁寿殿

这是位于颐和园里万寿山上的仁寿殿,仁寿殿巍峨壮观,原名勤政殿,是慈禧、光绪在颐和园居住期间朝会大臣的场所。大殿呈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殿内陈列着许多贵重文物。

皇穹宇

这是位于紫禁城天坛附近的皇穹宇。皇穹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 ,原名秦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皇” 指皇权至高无上,穹,指的是苍天,“字”指的是殿字。在天坛皇穹宇殿内地面中心石的周围,设置有九环扇形石。

祈年殿

这个建筑,是人们最熟悉的。它就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祈年殿。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为三重顶的圆形大殿,名为“大享殿”。祈年殿,北京标志性建筑,,600多年的祈年殿,是古代皇帝祈谷之所。

天坛圜丘

这座高出地面的巨大圆形平台,叫天坛圜丘。看上去非常壮观。该建筑位于天坛的南面,是明清两代皇帝冬日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

天坛圜丘,圆形汉白玉须弥座石坛,高5米,分三层。各层坛面铺设艾叶青石,四周是汉白玉围栏。

这是位于北京城墙外的景象,一支驼队,排着队伍从城墙附近走过,耳边似乎听到了悠扬的驼铃声。在过去,骆驼是北方地区最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


浏览(2396) (13)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弓长贝占郎
注册日期: 2023-11-01
访问总量: 2,857,93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79年前广岛核爆后的真实惨状记录
·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赵孟頫行书
· 正在德国看欧洲杯的范志毅去看望
· 1973年,法国摄影师拍摄的北京老
· 太太的客厅 -- 林徽因的社交圈19
· 洛克菲勒庄园欣赏
· 百年前苏州质朴典雅
分类目录
【人世间的情趣】
· 79年前广岛核爆后的真实惨状记录
·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赵孟頫行书
· 正在德国看欧洲杯的范志毅去看望
· 1973年,法国摄影师拍摄的北京老
· 太太的客厅 -- 林徽因的社交圈19
· 洛克菲勒庄园欣赏
· 百年前苏州质朴典雅
· 黄埔八大金刚之一的钱大钧为什么
· 帝国的末路挣扎 — 大清王朝1905
· 欧洲杯西班牙队创2纪录:16岁巨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