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不結盟政策初衷是為擺脫大國控制,避免捲入大國爭鬥,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發展民族經濟,採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中國是一個奉行不結盟國家,不結盟政策也是一個時代政策,是基於當年美蘇爭霸,中國自立自足,能以專心致志謀發展。但是隨着冷戰結束,中國依舊還是執行不結盟主義,但是其弊端也漸漸的顯露出來了。 首先國際政治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美國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美國在經濟上推行全球化,金融上推行自由化,政治上推行所謂的民主和人權。美國對中國採取了敵視和醜化的政策。軍事上不斷挑釁和試探中國的策略,從銀河號事件到轟炸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再到南海撞機事件,小布什上台後更是將中國歸類為極少數的獨裁國家,並制定了具體的政策要防範和圍堵中國,可惜人算 不如天算 ,9.11事件打亂了美國的計劃和部署,美全力反恐,放棄了遏制中國的計劃,中國的鴕鳥政策發揮了作用,中國也藉此逃離了一劫,中國的經濟發展更贏得的寶貴的10年發展時間。在這10年間,美中兩國實力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美國發動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並深陷其中,戰爭的投入和戰爭收穫的利益相比簡直是入不敷出,2007年更慘遭金融危機,以美國為代表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以往的美國經濟增長很大部分要依賴於美國個人消費,而美國的個人消費的很大部分是依靠個人信貸消費,而次貸危機使得美國金融信用急劇收縮,個人消費帶動美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將很難在短期內發揮作用,奧巴馬上台後試圖推行輸出倍增計劃,妄想學習中國,意圖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以推動出口來帶動美國經濟增長動力。可惜傳統的美國輸出市場已經飽和,而新興的最大最有潛力的中國市場卻由於美國高科技的和武器出口的禁運而無法打開缺口,美國最近一再人民幣匯率上加大壓力,目的就是打壓中國的出口和增加對美國的進口。 其次中國則是藉助那寶貴的10年發展時間,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取得的巨大的成功,經濟領域更是高歌猛進,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強國。可是近期在天安艦事件後,美國公開宣布重回亞洲,拉攏亞洲國家公開圍堵和遏制中國。美國的手法和冷戰時對付蘇聯的沒有什麼不同,美國試圖在中國的周邊建一座防止中國的放火牆(類似於冷戰時的鐵壁),而組成這些防火牆的成員都大多是美國的盟國和所謂的潛在的盟國,中國的周邊環境在不斷的惡化。反觀中國,中國經濟仍正持續的高速快速的增長,中國的國家綜合實力仍不斷在加強,中國在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仍不宜發動戰爭來解決有爭議的問題,照此速度中國經濟規模再發展10年左右就可以和美國比肩,所以說中國經濟發展仍需要寶貴的10年時間,所以中國在未來的10年仍需保持韜光養晦的政策,但也要有所作為。雙拳難敵四腿,一虎難敵群狼,面對的美國的圍追堵截,中國應放棄不結盟政策,積極在經濟和軍事上扶持盟友和潛在盟友,爭取更大的主動權。什麼國家可以成為中國的盟友或潛在的盟友呢?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美國及其盟友。 在近代同中國發生過戰爭的國家都可能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棋子。讓我們來數數看到底哪些國家曾經和中國交惡過。中日的抗日戰爭,中韓朝鮮戰爭,中蘇的珍寶島衝突,中越的自衛反擊戰,中印的邊境衝突。基本上和中國發生過戰爭的國家都可以排除和中國結盟和重新真正修好的可能,他們都有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友或馬前卒成為遏制中國的主力軍。為此我們就需要提升我方盟友和准盟友的軍事能力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朝鮮不是中國的負資產,而是潛在的正資產。和朝鮮結盟,就控制住了韓國的睾丸,武裝朝鮮海軍和空軍,就可以牽制日本的注意力和軍事能力。和巴基斯坦結盟可以分散和瓦解印度的軍事能力,最近越南又跳出來與躍躍欲試,我們也需要在東盟內尋找一個盟友來牽制它。另外中國還需要在中東的產油國內培養一個準盟友,類似美國的沙特,確保中國的能源供應,而最大的潛在盟友就應是伊朗。中國還需要南美的委內瑞拉,和非洲的加納蘇丹,在那些國家建立遠洋補給港口和基地對中國的未來全球戰略發展十分重要,同樣中國也需提升和古巴的全面關係,贏得地理位置最靠近美國的盟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總觀美國盟友形成的時期都是在2戰後依靠美國的經濟技術和軍事援助而發展起來的,隨着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也應該效仿美國的馬歇爾復興計劃,為中國的盟友和准盟友提供一攬子經濟和技術支持與援助,10年後的盟友遍天下的中國將不可戰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