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萧萧落木  
苏格拉底说:“An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未经检验的生活不值得活着。  
https://blog.creaders.net/u/487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家庭破碎的悲歌:《乡下人的悲歌》和美国(世界)社会问题 2020-11-27 16:57:20

Hillbilly_Elegy.jpg

    昨天晚上看了刚刚上映的电影《乡下人的悲歌》,是根据同名自传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男孩子的童年和少年——贫穷的、乱糟糟的、滥用药物的、家庭破碎的美国中西部小镇的童年和少年。

    电影是从已经快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的J.D.万斯的角度,通过开车回家去安置可卡因用量过度的母亲这一路的所思所想,以及面对母亲时处理安置她的事情,然后开车回来的一路所思所想这样的叙述结构,展现了万斯的童年和少年: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他们,所以他成长在没有父亲的家庭;母亲在医院里做护士,但生活一团糟,跟不同的男人睡觉,家庭这个概念完全是破碎的生活;甚至姥姥和姥爷,虽然是上上一辈人,他们也是十三四岁就私奔,离开了肯塔基的家乡,在俄亥俄州这个小镇谋生,家里吵架,打架,暴力,酗酒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万斯自己通过参军,退役后去大学和耶鲁法学院而改变了命运。其中让他改变命运的是他的姥姥,这个坚持你要好好学习,上大学,改变人生信念的姥姥,帮助他成长,让他离开了这个小镇。而这个小镇的他的童年少年的伴侣,凡是没能上大学的,由于全球化都失去了工作,都在家庭破碎中挣扎着,陷在贫穷的怪圈里出不来,人生潦倒。

     正是这些乡下人,这些没有上大学的,也没有工作的,大多都是家庭破碎的过去的劳工阶级,2016年把选票投给了共和党,让川普上台。今年,这些铁杆的共和党底层选票并没有变化,他们还是支持川普。2017年当这本书刚出版并成为畅销书的时候,我浏览了一下,没有觉得特别深刻,实际上当时这本书让我很伤感,因为我知道贫穷的滋味,目睹过家庭破碎的一地鸡毛。

     家庭破碎可以说是儿童和少年的噩梦。父母的争吵,家庭的暴力,对孩子的身心有无法弥合的创伤。这个电影展现了这一面,但电影没有展现和无法深入的问题是:为什么自六十年代以来,家庭解体?特别是贫穷和工人阶级的家庭在解体?家庭解体对社会这个最小的单位意味着什么?

     据研究美国家庭的学者Wendy Wang 的最新研究统计,美国的家庭离婚率从六十年代的0.92%开始攀升,到1980年达到顶点,为2.26%,即一百个婚姻有2.26个破碎。2019年去年,美国离婚率降到五十年最低:1.49% 即一百个婚姻中有一个半解体。

     在描述这个趋势的同时,这篇文章也讨论了一个我们都知道的事实:美国受过高等教育双亲家庭的婚姻比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两个人组成的家庭要稳固得多得多,也就是说,夫妻或伴侣的教育水平越高,家庭关系越稳定。据这篇文章统计,美国收入占上层的1/3 的阶层,婚姻相当稳定,64%的家庭是原配夫妇或伴侣,终身到老。美国收入占下层的1/3的阶层,婚姻只有24%是原配伴侣。经济收入决定家庭的稳定,婚姻的质量;双亲家庭对孩子非常有好处,孩子的安全感和未来的成功与稳定的双亲家庭有深刻的关系。

     这篇文章还阐释了新冠肺炎对婚姻和家庭的作用:疫情期间,大部分家庭都感觉疫情让他们的家庭关系更稳固了,同甘共苦让家庭成员更互相关心和爱护。

 

divorceupdated-w640.png

https://ifstudies.org/blog/the-us-divorce-rate-has-hit-a-50-year-low

 

    家庭解体和破碎对孩子的影响,美国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可是我以前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我是阅读了查尔斯·莫瑞的书后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2016年底我读了查尔斯·莫瑞的书《渐渐分开:白人美国的状态:1960-2010》(Coming Apart: The State of White America, 19602010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美国社会的根本看法,我第一次发现查尔斯·莫瑞的思考比那些学院里的后现代后结构心理学分析等等要接地气得多,也让我重新思考家庭和婚姻、教育与居住区等问题。这本书很好读,查尔斯·莫瑞在美国很著名,他是一个社会学家,也是一个经济学家,他被很多左翼描述成“右翼”,弃之如敝屣,其实这种定义是不确切的,是intellectual laziness——智识性懒惰。这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是当年最畅销书之一。

     这本书了描绘了两个地区,两种人,他把这两种分别定义为“新上层社会阶级”和“新下层社会阶级”,这两个阶级住在不同的区域里,他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新上层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阶层,住在好学区里,家庭稳定,收入安稳,新下层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以前的工人阶级的工作不复存在,婚姻解体,家庭破碎,收入无定。

     作为一个社会学家,莫瑞特别强调,六十年代,也就是性解放之前,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要有性生活,就要结婚,这个小伙子十八岁可以找到一个工作,养活妻子儿女,一家人可以买房子,过着安稳的生活;但现在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找不到能完全养活自己的工作,因为性解放,他的性欲也很容易满足,很多跟他同样年龄的女人也找不到好工作,他们性解放很彻底,性关系混乱,生了孩子小伙子也根本不管,女人靠社会救济,带着孩子生活,很不稳定,他们根本不要婚姻了,或者结婚非常随便。

     他描绘的就是我所见的现实:美国上层社会家庭相当稳定,因为家庭解体牵涉到经济利益问题,家庭稳定涉及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私密关系等情感问题,上层社会可以请教家庭关系专家帮助他们梳理问题,理解婚姻,理解家庭的各种关系,改善和保持良好关系;下层社会家庭破碎,因为反正没钱没工作,他们有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他们满足了生理的饥饿和性欲,但对情感问题毫无解决办法,情感问题是在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外的奢侈,所以,稍有不合,就一走了之,孩子成长在这样的破碎环境里,没有人关心孩子的感受。

     莫瑞说,家庭解体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家庭解体带来了无数的问题,可是很多人以为这是“进步”的表达,他们没有意识到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的单位破碎对社会,个人的影响,他们只希望给家庭破碎的女性更多经济帮助,但对每个在家庭破碎过程中的变化的人毫无关注。其实,家庭解体对男女,对孩子,对大的家庭,对社区,对每个人都有影响。

     莫瑞以黑人家庭为例:1964年美国国会对黑人家庭进行调查,发现黑人家庭有25%的孩子长在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更为贫穷,孩子成为罪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到2010年美国黑人家庭75%的孩子长在单亲家庭,美国黑人犯罪率大大超过任何其他种族,美国的监狱里,关押的人,多一半是黑人,而美国黑人总体才占14%的人口。

     该是重新思考家庭解体的时候了。电影《乡下人的悲歌》让我们看到白人劳工阶层社会家庭破碎的侧影,主人公凭借聪明、毅力和努力,摆脱了他所属阶级的窒箍,成为新阶级的一员。作者J.D.万斯今年才36岁,由于他对自身阶级的深刻体验,他现在是共和党人,强调自我纪律的价值,反对过度社会福利,认为这些福利让贫穷的人更没有责任感,更对自己不负责。影片是他的自传的真实再现,他的太太是印度裔美国人,是他在耶鲁的同学,他们现在有两个孩子,回到家乡居住,试图改变“乡下人”的状态,去年他皈依天主教。

 

images.jpg

2020/11/27


浏览(384)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萧萧落木
注册日期: 2011-02-22
访问总量: 2,36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家庭破碎的悲歌:《乡下人的悲歌
· 那生机勃勃却让我窒息的故乡
分类目录
【胡思乱想】
· 家庭破碎的悲歌:《乡下人的悲歌
· 那生机勃勃却让我窒息的故乡
存档目录
2020-11-27 - 2020-11-27
2017-10-25 - 2017-10-25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