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日本因灾崛起机会渐渐丧失 距离日本“3·11”地震已经过去整整80天了。在核危机形势尚未明朗且有关日本地区潜在地震威胁仍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盘点灾后日本经济走势似乎有些为时尚早。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日本经济经由灾后重建而再次崛起的机会正在渐渐消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本月3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有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要在今年晚些时候实现“V”形复苏的态势并没有改变,但是由于日本政府未能抓住机会凝聚人心,也没有表现出在治理危机的过程中创造奇迹的能力,预计日本经济长期仍将维持“L”形走势。
对于日本长期经济走势不乐观,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灾难的潜在破坏性超出预期。目前,核危机阴云仍然未散,特别是问题核电站的脆弱性以及核污染物的处理等问题至今没有可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这不仅给核电站周边地区及海域的生产造成影响,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加大人们对于日本地区环境安全的担忧,后者可能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其次,日本政府在危机治理过程中表现欠佳,“十年九相”的政治动荡并没有因为灾难而平息,相反政党乃至政客之间的持续内耗使得人们难以看到日本经济改革及振兴的希望。最后,在上述两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对资金和人才的吸引力都将继续其本世纪以来的下坡路,甚至有可能加速下滑,由此导致的产业空心化和两元经济现象将更加严重。背负如此沉重压力,日本因灾崛起的希望正日渐渺茫。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 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 3月股市很可能发生巨变? 拉锯战背后暗藏的资金动向!
灾后初期,因日本资金由海外回流速度加快,日元一度大幅飙升,至今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担心日元上扬令其经济雪上加霜的同时,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资金回流日本可能会在帮助日本重建的过程中带动其国内产业的充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两元经济,将更多重心由海外移回国内。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灾后两个多月,不仅日本资金外流风险重又上升,而且其对海外投资以及海外雇员的吸引力也在明显萎缩。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目前进入日本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比很小。尽管日本政府五年前即承诺将FDI的规模在2010年前增至占其GDP的5%,但这个数字到去年底仍然只达到3.8%左右。地震发生后,一些拟定的吸引外国投资计划被迫束之高阁。比如,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日本政府拖延了通过削减企业税来吸引外国企业来日本的计划,同时有关其是否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的讨论也被暂时搁置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地震后日本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空心化已有所加速。陈凤英告诉记者,虽然日本的空心化由来已久,但在震前一些支柱性的核心技术仍然布局在日本国内;然而地震发生后,由于日本制造业遭受较大打击,国内研发跟不上,将这部分力量向海外布局已成大势所趋。此外,“灾后初期在"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回流的资金,其最终流向还是要服从经济利益,而目前日本国内已不具备这样的凝聚力。”她说。
在国内资金已然出现强烈外流冲动的情况下,要吸引外国企业在日本建立工厂无疑变得更加困难。美国《华尔街日报》30日援引摩根大通驻日本首席经济学家菅野雅明的话称,人们将会看到在日海外企业的投资转向,因此“政府应该通过降低日本市场准入和吸引外资等形式来从整体上放松管制”。花旗驻日本全球市场负责人布赖恩·麦凯平也表示,和人们此前预期不同,地震“不会成为FDI的催化剂”,相反,“它将是导致更多日本人投资海外的催化剂”。事实上在灾难发生之前,东京已经失去了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吸引外资的吸引力,很多大型跨国银行甚至一些日本本土银行都在快速地向香港和新加坡迁移。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日本疲弱的经济前景及人口负增长的现实,这种迁移可能仍然会继续。
海外及本土企业的加速向外迁移要求日本政府尽快启动很早就该进行的经济改革,但现在人们还看不到有效改革的希望。“没有FDI,日本不能维持可观的增长。”东京证交所总裁齐藤敦说。“政府将很快意识到没有海外参与,我们的金融市场和企业都无法稳定。我们必须在税收问题上给外国企业提供更加优厚的条件。”他表示。对此,日本政府的回应是“正在努力促进外国对日本的投资,不过眼下的重点仍然是重建灾区”。日本贸易振兴会投资日本协调部门负责人青藤猛说,短期内,政府需要花钱重建灾区。日本政府希望吸引外国公司的态度一直没有变,将实施新的刺激措施,比如为企业创建条件优惠的新园区。来源金融时报)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