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经济学家》最新一期的封面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身穿和服,表情凝重,背后是日本的富士山。这是一篇批评西方政府因债务危机可信度大失的报道,却起了个大概会令日本难堪的标题——“变得像日本一样”。在不止一家使用此种类比的媒体看来,日本政治似乎成了无能、低效、不负责任的代名词。韩国《朝鲜日报》评论说,没有面临严重的国家危机也没有内战,一国政治遭如此奚落,非常罕见。这是一个很早就将政治目标定位为“和西方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最近10年却只让国际社会领教了其“十年七相”的政坛乱局。知名旅日华人作家莫邦富表示,日本不少人还陷在“第一”的梦境中没有醒来。而现实是,日本经济早就处于“破落地主”的状态。美国《华盛顿邮报》甚至挖苦说,日本僵硬的政治体系害得奥巴马的高级官员一提到日本就没好气。日本作家加藤嘉一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从战后到灾后,站在历史的拐点,日本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在世界上的位置又在哪里?日本面临的根本问题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多国不满日本政治形象
如何批评美国两党在债限危机中的无能、低效、不负责任呢?英国《经济学家》给出的最新范例是,你可以说它“变得像日本一样”。该杂志最新一期封面文章报道说,西方领导力的丧失让人胆寒,但又似曾相识,因为这种局面20年前就出现过。面对经济泡沫破裂,日本政客优柔寡断、不负责任。前几天美国的债务上限谈判,就像(日本)歌舞伎一样不透明,且非常复杂,两党的做法和分帮结派又缺乏智慧的日本政治非常相像。
类似说法最近并不少见。《纽约时报》批评美国的政治状况“几乎达到了日本那样的政治僵局”。就连日本《产经新闻》也将美国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容为“日本化”。韩国《朝鲜日报》评论说,英美媒体在报道西方政治无能、效率低、陷入分派利己主义问题时,开始使用“日本”作为这些问题的代名词。没有面临严重的国家危机,也没有发生内战,一个国家的国内政治竟然遭到如此奚落,这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这一报道引起日本时事通讯社、富士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关注。日本《读卖新闻》评论称,这是对日本政治形象的揶揄和批判。《朝日新闻》一名编辑委员表示,日本舆论最近总用“漂流”形容日本政坛,民意就像没有方向的水,在政客的鼓动下四处流动。在“3·11”大地震后的G20峰会上,国际社会表示支援日本的同时,也联合要求其提供正确信息。一场核灾难让世界见识了日本自私和不负责任的一面,这是日本始料未及的。
而日本政客间因派系斗争挑动地区争端的行为,更累及邻国。《朝鲜日报》报道称,日本极右政客接连声称有意访问郁陵岛纯属政治作秀,这让人担心,“日本政客以后会把访问郁陵岛当作出名机会”。韩国《东亚日报》的社论说,3名日本议员在金浦机场“赖着不走”的行为,是完全不考虑韩国国民情绪的“外交流氓行动”,令韩日两国失去信赖的基础。
就在和韩国因郁陵岛吵得不可开交之时,日本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又引起中国不满。日本在新版国防白皮书中表达了对中国军事建设和海上扩张的担忧。有分析认为,日本经常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表达强硬观点,这次的动作如出一辙。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分别批评日本的做法不负责任,“希望日方以史为鉴,多做有利于增进与邻国互信的事情”。
德国《南德意志报》评论说,二战期间,日本强迫20万名女性做慰安妇,至今也没有证明自己的忏悔。不断挑起独岛主权纠纷,是因为日本政府早就成为规模不大却非常活跃、并具攻击性的右翼势力的俘虏。韩国《每日经济》评论说,日本长期以来形成“为对方考虑”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在日本成为先进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今年大地震和海啸过后,日本国民显示出冷静、守秩序以及互相照顾的品德。但问题是,日本的这一文化传统只对自己人适用,在对外关系方面则完全不同。从历史看,日本可以为自己的利益无情侵略周边国家并制造对立,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并不光彩的印记。
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伊万·佐洛杜欣对《消息报》说,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玩着周期性游戏,试图向外界表明,它仍是这一地区的领导者。但英国《经济学家》的文章认为,“日本政治无望”。报道称,日本在5年时间里面已经先后出了6位首相,第7位首相上台却姗姗来迟。现在马上要下台的菅直人之所以还能坐着不走,不过是因为他6月初就承诺要下台。
就连日本的盟国美国也对日本的政治形象有几分不满。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是美国近60年来站稳太平洋纵深的支柱,现在这根支柱则遭到冲击。日本僵硬的政治体系让美国对东京早先做出的转移美军冲绳基地、通过泛太平洋合作开展贸易自由化磋商等承诺失望不已,害得奥巴马政府的高级官员只要一提到日本就没好气。
日本一名叫田中和夫的大学生说,其实,日本是最重视国际形象的国家之一,大量出版“日本论”等方面的书籍就是典型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政治的国际形象的确已经受损,国家正站在十字路口。
日本政治出了什么问题?
美国“军事时代”网站讲述了这样一个见闻:作者上世纪90年代访问日本潜艇基地,看到潜艇尾部挂着太阳旗觉得奇怪,因为白底、红太阳放射红条光的旗帜,总让人联想起日本二战的侵略史,当时日本对珍珠港发动突袭,企图统治整个太平洋。文章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这面旗帜就被禁用,但许多美国人不知道的是,其实1954年这面旗帜又被恢复使用,成为日本自卫队的标志,而这正如日本的政治野心。
纽约《水牛城新闻》的评论文章称,随着战后经济的繁荣,日本领导人将政治目标定位为“和西方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日本外务省1991年版的外交蓝皮书已经表示,日本能对有关国际秩序的所有问题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必须在亚太稳定与发展方面“起到中心作用”。
不过,令这一野心尴尬的现实是,最近10年里,日本经历了“十年七相”的政局乱象。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表示,有一种说法叫“日本有一流的国民、二流的官员、三流的政客”,政府频繁更迭的确让日本政治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吴怀中表示,日本政府长时间处于“末期状态”,不但让自己的国民,也让其他国家深受其害。
英国罗德里奇出版社今年的新书《现代日本演进》认为,当代日本文化和社会为一系列重大历史震撼事件所塑造。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许多一度被视为战后日本社会生活支柱的制度不是发生重大转变就是遭到质疑。日本公众的讨论中弥漫着国家染病的情绪。
在东京街头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随机采访的民众中,一名26岁的公司员工说,日本好像一直不会处理邻里关系,这样的国家很难得到国际社会信任。家庭主妇寺坂良子称,日本今后不应再想着去做什么大国,能够让自己成为亚洲的瑞士就很不错。横滨市立大学一名退休教授说,日本自从1853年被美国黑船打开国门以后,一方面屈从强者,另一方面想借助强者让自己强大起来。现在看来,这种选择有成功的地方,但在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出了问题。
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政治系学者皮克斯对记者说,在西方看来,正是政坛畸形现状让这个亚洲“西方国家”被中国甩在身后,拖着4万亿美元的经济财富口袋越走越慢,跌入第三个“失去的十年”。《朝鲜日报》对日本政治右翼势力可能借此复活表示担忧。报道说,当经济高速增长时,人们对此并不关心,但就像军国主义在一战后的不景气环境下得势一样,泡沫经济崩溃成为日本极右翼势力复活的基础。德国《南德意志报》则认为,不断挑起的主权纠纷说明,日本政府早就被活跃且具攻击性的右翼势力俘虏。
旅日华人作家莫邦富先生表示,日本曾经在世界上耀眼过,不少人还陷在“日本第一”的梦境之中没有醒来。而现实是,日本经济早就处于“破落地主”的状态。在国家影响力下降的过程中,日本的自尊夹杂着自卑愈发强烈。德国柏林东亚问题专家马科·比斯霍夫说,日本政客们缺少对世界形势变化的客观认识,中国的崛起让他们变得急躁不安。
《金融时报》报道称,日本有位前首相叫石桥湛山,是罕见对“大日本主义”明确提出批评的知识分子。当今,日本站在历史的高度认真反思石桥提出来的“小日本主义”很有必要。他探索的是,日本如何在西方与东方之间寻求战略平衡,找到自己合理位置的问题。
东北亚需要不添乱的日本
日本著名外交评论家手岛龙一曾表示,与美国缔结了盟约关系,才让日本一度径直走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因为,日本政治家只要在国内协调一个又一个经济集团的利益就足矣。但是现在,“世界第二”的位置没有了,政治从美的路线又受到亚洲邻国防范,日本想要改变颓势,回归亚洲才是正确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吴怀中说,日本是东亚的重要国家,但缺乏一个有良知、有远见的强势精英集团,导致日本一直都没有明智、连贯的东亚政策,与邻国磕磕绊绊,这意味着日本很难、可能自己也不愿融入这一地区。东亚的很多事情,比如推动经济一体化,建立国家间政治互信,国民感情和解等,日本都成了负面因素。莫邦富也表示,日本政治首先为自己人为制造了一个敌对国家——中国。在很多地区问题上,缺乏大国气度和见识,只会给东北亚添乱。
日本作家加藤嘉一在《金融时报》上撰文表示,不管日本正在衰落与否,日本人在东亚地区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起到领跑者的作用,充分发挥过去发展的经验。而中国崛起与全球化浪潮正在考验日本能否突破民族主义的局限,从而达到国际主义的高度。他说,战后到灾后,日本面临的根本问题始终没有发生丝毫变化。站在历史的拐点,日本人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家园,支撑什么样的发展,追求什么样的幸福?我们在世界上的位置在哪里,在发展中的灵魂又在哪里?肯定的是,对于日本人的改革事业来说,时间表至少提前了10年。(此文刊登于2011年8月5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