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礁不是重點 油氣資源甚至也不是重點,油氣資源的開採和成本才是重點 各方就南沙海域劃界達成一致幾乎是不可能的 虛化主權,以股份形式聯合開發或是唯一的和平解決之路 解決南海僵局需要新思維 汪 錚 如果我們在地圖上一一畫出南海相關各國各自所主張的海域疆界線,如果我們把各國的主權聲明放在一起對比,我們恐怕只能得出一個結論:由於各方立場相差太大,南海僵局實在看不到任何達成協議的可能。但是,如果各方能夠以法理代替情理,能夠完整地對照國際法,而不是從民族情感的角度對國際法進行對己有利的片面解讀的話,特別是,如果我們的分析能夠超越各方的立場而聚焦他們的利益,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對南海的紛爭會有全新的認識,而相關各方實際上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對於任何衝突而言,用新思維和新眼光來看待舊問題是解決衝突的必由之路。 島礁不是重點 長期以來,人們對南海問題的討論一直集中在南沙的島礁之上,相關各國也以對島礁的占領作為自己在南海存在的最有力證據。但是,一個人們常常忽略的問題是:南沙群島海域究竟有多少島礁?他們有多大?事實上,南沙海域常年自然露出海面的島、礁、沙洲加在一起不過30多個,即便包括只在海水低潮時出露礁石的低潮高地也不過50多個。而所有島礁的陸地面積加到一起不過3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太平島也只有0.49平方公里,絕大多數“島礁”不過是海面上的幾塊岩石或珊瑚礁而已。但是,南沙群島海域的總面積有42.5萬平方公里,這樣平均下來,差不多每一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才有1個露出海面的島礁。這些小島礁在浩瀚的南海中真可以用“滄海一粟”來形容。 南海各國對島礁的爭奪實際上產生於他們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一個錯誤解讀,即以為每一個島都可以擁有12海里領海和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但是,該公約實際上明文規定(第八部分第121條):“不能維持人類居住及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而且,這一條還規定:“島嶼是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公約第60條也明文規定:“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不具有島嶼地位。它們沒有自己的領海,其存在也不影響領海、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界限的劃定。”根據這些條文,南沙諸島應該只有本身具有地下淡水資源的太平島勉強符合規定。 一句話,如果南海各方遵守海洋法公約,那麼他們對這些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島礁的占領並無法律意義;而即便他們不遵守這個公約,占領這些小島礁對他們在廣闊南海的現實存在也並無多少軍事和政治意義。 油氣資源甚至也不是重點,油氣資源的開採和成本才是重點 南海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爭奪的焦點是因為人們相信南海是所謂的“第二個波斯灣”。想象中的油氣資源讓相關國家覺得南海是一個聚寶盆。實際上,由於整個區域存在高度爭議,大規模的資源勘查從未進行過。可是,一個人們常常忽略的問題是:擁有資源儲備並不意味着真正擁有財富,是否具備開採的能力以及開採、運輸和加工的成本更為重要。然而,南沙海域除了一些近海區域以外,很多海域水深超過500米,由於水深壓力大、海底地形複雜及海浪大等因素,開採難度很大,對海上石油勘探的技術水平和裝備要求很高。這些因素都加大了油氣資源開採的成本。特別對於中國來說,南沙海域遠離中國陸地,運輸、加工和人力的成本會相應提高。這裡就會存在一個假設性的情況,那就是開採的成本甚至有可能高於從國際市場直接購買的價格。 由於沒有自主採油能力,目前東盟國家多是以招標形式同歐美石油公司進行合作開發,這實際上也增加了他們的收益成本。可以斷言,只要爭議持續下去,要在南沙海域進行大規模的油氣資源勘探和高效的開發都是不可能的。沒有和平與共識,南海區域國家真有可能守着一個聚寶盆而空嘆息。 各方就南沙海域劃界達成一致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前南海糾紛中存在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那就是相關各國的民眾普遍都認為自己一方是受害者,而自己的政府對外過於軟弱。這個現象的根本癥結就在於各國一方面在海域劃界上存在嚴重分歧而另一方面又都長期在國內教育中把分歧海域宣示為己方的固有國土。譬如說,凡是在中國接受教育的人都熟知中國地理教科書的一條宣示,那就是中國疆域的最南端是在距離馬來西亞海岸線不到50海里曾母暗沙(James Shoal)。中國的大多數國民也堅信自1947年就已經在地圖上形成的中國在南海的傳統疆界線“九段線”是中國的主權海域。然而,在越南,很多民眾則認為不僅南沙群島,就連西沙群島(Paracel Islands)也應當是屬于越南的;而菲律賓的民眾認為至少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應當是菲律賓不可剝奪的權利。 很多人認為南海問題的最終解決在於相關各方能夠通過談判就海域劃界達成一致。但是,從目前的現實來看,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因為一方面各方的劃界要求差距過於懸殊,另一方面,各國政府都面臨國內民意的巨大壓力,任何對所謂“固有領土”的妥協都又可能招致國內政治動盪。還有,談判解決島礁的歸屬恐怕比海域劃界還要困難。要達成這樣的協議,各方首先需要和自己的民眾談判,恐怕還需要修改教科書和改變大眾輿論。 虛化主權,以股份形式聯合開發或是唯一的和平解決之路 我認為和平有效地解決南海問題的唯一途徑是各方虛化主權,即對海域劃界和島礁歸屬不做明確劃分,各方可以繼續各自表述。然後各方共同成立一個南海共同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對南沙海域的油氣資源進行統一開發,風險共擔,收益分成。各方需要談判確定各自在這個股份公司中所占的比例。比例的確定可以根據以下幾個原則:各國海岸線的長度、大陸架延伸、歷史發現和治理、大的島嶼(例如太平島)等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可以作為談判的一個基準性原則;此外,還有一些和共同開發相關的因素可以加入進來。例如中國可能因為有條件提供先期資源勘探和開發的資金以及開採的技術和設備而獲得一些額外的股份,而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則可能因為離油井距離較近可以提供陸地作為煉油廠和加工廠從而獲得相應股份。 毋庸置疑,關於各方所占股份的具體比例的談判依然會是相當艱苦的,但是,這個談判總比海域永久劃界和島嶼歸屬的談判要容易得多。因為是一個經濟協議,各方也有條件更加靈活,例如為進一步降低談判的難度就可以先達成一個階段性(5-10年)協議。虛化主權和淡化島嶼歸屬將有利於減少國內政治和民族主義的影響;而且,由於有資金、技術、廠址等因素的加入,會淡化各方所占股份比例中的地理和主權因素,這也有利於各方政府向國內民眾報告及獲得相應的支持。如果各方能夠達成這樣的協議,南海就真正能夠成為一個“友誼之海、合作之海。” 《聯合早報》2011-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