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胡山泉的博客  
《加西周末》撰稿人  
https://blog.creaders.net/u/6002/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龙应台“太小家子气!” 2012-09-13 22:05:02

(本文发表于《加西周末》2012年9月8日第152期 原贴链接 http://www.wcweekly.com/archives/4956)

2012年8月31日晚,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女士,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Chan Centre举办名为“华文、华流、华公民——对华人世界的美好想象”的讲座。因为龙应台的知名度,以及新任台湾文化部长的身份,吸引了很多本地华人前往。大陆与台湾的听众几乎各占一半,也有很多原居于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华人,足见她的影响力。

讲座进行了一个多小时,除去致辞等环节,龙应台演讲约占30分钟,后面有15分钟左右的问答环节。本地报章及台湾媒体均报导了龙应台的这次讲座,但几乎无人报导讲座引起了部分听众的质疑和不满。

 

一个文化伪命题

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华文、华流、华公民——对华人世界的美好想象”。龙应台以歌曲为主题,串起整个讲座。她提出对以权力为基础的政治围墙“最有穿透力的就是音乐和歌声”。她先为听众播放了二战时期的欧洲名曲《莉莉玛莲》,讲述这首表达年轻女孩等待从军的心上人的歌曲,是如何从德军战营传到英军战营,再传遍战时的欧洲各国。优美的音乐与歌词背后的思念之情,跨越了战争所挖掘的沟壑。后来她又播放了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罗大佑作词作曲的《亚细亚孤儿》。龙应台认为是这些歌曲虽然遭到政治打压,但能在中国人中传唱,足见歌曲的“穿墙”能力。龙应台提出华人世界很久以来,就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相当隔绝,“政治是筑墙的工程,而文化则是穿墙的事业”。而她希望文化可以穿透这座无形的墙。

笔者不禁感叹,以几首歌为例,就要讲中华文化的大命题,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难道这些歌曲就能代表中华文化?而且,中华文化是将中国人联系起来的纽带,从来没有中断过。不管你是中国藉、美国藉还是加拿大藉,不管你身在何处,中华文化让你成为一个中国人,而不是犹太人、印度人。这一点,是不用龙女士多费心的事实。

此外,文化是穿墙的“事业”,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中华文化是几千年来无数华人积累的共性,任何人以“事业心”建筑出来的东西,都不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春节、中秋,不是帝王将相、当世英雄建设出来的。

另外,龙应台在讲座中提到一个“南方观点”,呼吁两岸习惯以北京和南京看华人世界的人们,将视野倒过来,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台湾等地的各个城市看世界,将有一番新风貌。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其中看的视野不是文化,而是政治,龙应台不知不觉中,将一场文化讲座变成了一次政治讲演。

大陆人不高兴

讲座中,龙应台播放一段名为《香港人不高兴》的短片。这部短片由一个目睹了台湾大选的香港人拍摄制作,表达了港人对至今不能普选特区首长的不满。在这条短片播放完后,现场有人高喊了一声:“中国也不高兴!”很明显,这位听众口中的“中国”是指“大陆”。

新浪微博上,有一位听众在入场前表示自己非常期待这场“文艺中青老年大聚会”,在讲座结束后却说:“长达一个半小时各种尖酸刻薄旁征博引对大陆的嘲笑讽刺让我对这位新上任的台湾首届文化部部长很失望。请不要宣称知识分子不要自我中心,因为在你的演讲里,我完全没有看到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博大,谢谢你让我们见识了当世台湾的文化水平,从你的演讲里我更看到了大陆的希望。”

龙应台在讲座中对大陆有意无意的讥讽使不少人觉得不舒服。

比如,龙应台在讲座中引述了一位大陆访台学者对台湾口音的描述:

“看到华航空姐一式的中装旗袍,淡淡的紫色,相比刚下来的东方航空公司班机,这群空姐看起来显得土气,……但是就在她们开口说话的那一瞬,我的内心突然有一股热浪涌来。”

“那种陌生而又熟悉的口音,亲切,软绵甚至带着一些谦卑。后来我一直不理解,那一刻究竟是什么东西打动了我的心。进入台湾本土,这种口音听多了,才恍然大悟,啊,那也是国语啊!”

接着,她又读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访问台湾写的文章《台湾的衙门不设岗》中的几段文字:

“大门槛外,没有戒备森严的警卫,缺了站岗的兵。威还在,但武没了。好容易才在房子的角落里,找到一个警察,这个警察还经常溜号,就连他们的‘总统府’也不例外。”

“我们这些大陆人,平日里见惯了高大威猛的政府大楼、政府广场,见惯了戒备森严的门卫,听惯了门卫厉声的呵斥,一旦见了没有门岗的政府大门槛,还真就不习惯。”

龙应台显然要以此来彰显她所在地区的优越感,但她可能忘了一点,这些东西跟政治的关系远亲密于与文化的关系。后来,她又提到南方的语言:

“南方语系,没有翘舌,听起来比较没有起伏,(但胜却)大陆每天晚上7点钟那个著名的女播音员高亢激昂的声音。”

这种自我满足似的评价显然激怒了坐在《加西周末》记者旁边的一位听众,他不无愤怒的说:“what’s the point? 太小家子气。”

笔者感到,龙应台不应该到台上讲什么中华文化,因为她根本不能理解兼容并包的博大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她在中华文化的外衣下,宣扬她的小满足。当然,一位知名本地媒体人在龙应台演讲前曾撰文指出她身份的改变使我们“应该用两种心态和眼光来听演讲”,因为“她是台湾的文化部长,是政府的官员,来推介马英九政府的文化愿景”。就这个层面上来讲,笔者认为,她做的也是很失败的。她将台湾的政治成就转化为一种地域文化,但在表达时却无可避免的因个人的“小家子气”而导致这种文化在与包容它的中华千年文化的对比下相形见绌,显得狭隘,抹杀了台湾人民为自由民主付出的努力。

龙应台在旁征博引的同时,却也忘了其实张鸣先生在文章中也真诚的描述了他对台湾民主体制的观察。在回忆旁听台北市议会会议时的经历时,作者写道:

“我看出来了,原来所谓的质询,质询者只在意‘质’,而没有‘询’,他们根本不希望被质询者回答问题,自己问完了,也就完了,所谓的问,其实就是指责甚至羞辱,羞辱完了,也就完了。让我这个旁听的人,连一个问题都没弄明白—不是我的智商低,或者不了解情况,问的问题都很简单,但我就是不知道真相。”

这个段落,在龙应台的演讲中,被选择性的忽略了。

大陆也需要了解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有一名21岁的张同学发言:“我有80%的时间生活在海外。”接着他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疑问:“我一直在想,我们能不能够试着去忘记历史。”此言一出,四座哗然,在整场讲座中累积起来的对历史和政治的情绪,在此刻化作了对一个年轻男生的攻击。甚至有听众对着他大骂说:“忘记历史!你是白痴吗?”在这突如其来的小混乱中,龙应台简单回答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历史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笔者对一个以文化为题的讲座,却最后变成了群情激愤的对历史错误的讨伐感到相当悲哀。龙应台在30分钟的讲座中,多次提到大陆文化大革命、六四等事件。她在播放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时,提到刘在文革中惨遭迫害,处境凄凉。此时有观众就表示不愿再听龙应台连篇累牍的拿大陆的过去说事。龙应台没有提到的是,虽然刘雪庵在文革时遭迫害,但最后还是得到平反昭雪,并得到公正的评价。

《加西周末》记者在讲座散场后采访了提问的张姓同学,他说他想表达的意见是人们可不可以试着放下那段晦气重重的历史,放下那段历史所带来的敌对心态。“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受到上一辈甚至上上辈人的影响,心里有一种对曾经的敌人的仇恨,好像我们生下来就是敌人,但事实上我们这代人之间本没有也不应该有仇恨。”张同学对《加西周末》记者说,“我不是去质疑谁,不是说谁不对,我只是表达我的疑问。”他笑着告诉记者,有一个听众气的面红耳赤,对着他大声呵斥,他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多说什么的好。身边另一位不相识的年轻大陆听众也对这位同学表示支持和理解,说:“我们都知道你的意思,本来想站起来帮你解释一下,但是看到那些人这么气愤,也就不敢说什么了。”

历史不应忘记,也不该抓住不放。笔者看到,现在有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用积极的心态来了解大陆。他们只选择接受自己想知道的,本身对大陆的整体情况相当无知,却经常拿大陆的情况来说事。文革、六四并不是大陆的全部,如果只停滞在对这些事情的纠结上,只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龙应台这样从未在大陆长期居住,从未深刻接触那片土地的人,是否也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去亲自接触那里的人们,把握那里的脉动。

温哥华是一个华人聚居的地方,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背景,我们应该欢迎更多真正了解中华文化,眼光开阔,博学包容的人来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历。

浏览(1196) (0) 评论(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TigerForest 留言时间:2012-09-15 09:42:02
如果您现在才知道龙应台是个心胸狭窄之人,那您就是孤陋寡闻之人。抑或您只是冲着她的文化部长的身份去的?
回复 | 0
作者:~ 留言时间:2012-09-15 08:16:08
岛民心态啦。大陆才是希望所在,因为人多,人多才是主流。
回复 | 0
作者:enya2 留言时间:2012-09-15 08:04:58
"笔者对一个以文化为题的讲座,却最后变成了群情激愤的对历史错误的讨伐感到相当悲哀". It is very sad!

Sometimes I think we may feel better if we don't expect the so called "mutural understanding", as it seems impossible.
回复 | 0
我的名片
胡山泉
注册日期: 2012-02-27
访问总量: 7,35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龙应台“太小家子气!”
· 王立军事件报道可信度分析
· 王立军事件罗生门
分类目录
【加西周末】
· 龙应台“太小家子气!”
· 王立军事件报道可信度分析
· 王立军事件罗生门
存档目录
2012-09-13 - 2012-09-13
2012-02-26 - 2012-02-26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